官渡之戰後,曹操為什麼先征討烏桓後伐劉表?

老白沒你黑


官渡之戰可謂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袁紹就此歸了西天,更是讓曹操一統了北方的領土。那為何曹操會選擇先征討烏桓呢?

其一、殺人務必斬盡殺絕,不留後患,這是曹操的作風。

官渡之戰後,曹操本想立馬就去攻打袁紹大本營的兩個兒子。眾位謀士武將也都贊成,但是謀士郭嘉出來反對了。

郭嘉說,袁紹偏愛後妻劉氏,因此也更加偏愛其子袁尚,但是袁紹優柔寡斷,從而沒解決立嫡的問題。袁紹死後,兩個兒子沒人管,勢必會反目,為了爭奪統治權而互相殘殺。我們先假裝南征劉表,到時候再迅速北上必定能奪河北之地。

郭嘉看透人心的本事確實是天下無雙,果不其然袁尚和袁熙打了起來。於是曹操親率大軍迅速北上,袁熙袁尚大驚。兩個人本來就互相殘殺、損兵折將,這下曹操大軍壓境,哪裡還有互斗的心思。

這倆人確實也有能耐,悄無聲息腳底抹油般的跑到了烏桓的地盤,從此就投靠了烏桓。

俗話說,斬草就必須除根,要不然來年它還是會長起來的。用曹操的話來說就是“寧教天下人負我,莫教我負天下人”,雖然曹操得了袁紹的莫大地盤,他也一躍成為了北方的霸主,但是袁熙袁尚二人始終就像根魚刺,讓人無比難受。

其二、統一北方有利於揮師南下。

袁熙袁尚逃到烏桓後,曹操本想趁勝追擊,滅了他倆,但是又躊躇不決。因為以前他把劉備搞的那麼慘,這幾年劉備藉助劉表的力量,在新野也不斷壯大起來,名聲在外。

曹操擔心的是,如果他帶軍北上,害怕劉備會來偷襲許都,從而佔據中原,那時候他就很被動了。

這時候郭嘉又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劉備根本出不了荊州。因為劉表雖然沒什麼作為,但是還是防著劉備的。他害怕劉備奪權,也害怕劉備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於是乎,郭嘉建議立刻趁勝追擊袁熙袁尚,而且必須要快,輕裝簡行,不能讓烏桓和他們反應過來。

這就是所謂的兵貴神速了,曹操對郭嘉的計謀那是深信不疑。於是一路上快馬加鞭,奇蹟般地出現了烏桓的地盤。烏桓人大驚,瞬間亂了分寸,他們還沒搞明白曹操是怎麼來的。

於是乎,這場戰爭毫無懸念的取得了勝利。不過袁熙袁尚確實狡猾,兩人又腳底抹油跑到了遼東公孫康那裡。

曹操那個恨,估計心底把他們兩人祖宗十八代都罵了一遍。

不得已,曹操只能繼續追擊。這千里追擊,天寒地凍的,他們實在是不好受。於是曹操又陳兵遼東,誓要拿二人頭顱當夜壺。遼東的首領公孫康看到曹操親帥大軍兵臨城下,膽子早就嚇得碎成了幾塊,於是命人把袁熙袁尚給宰了,親自提著二人的頭顱去向曹操謝罪投降。

就這樣,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又得到了遼東。


就我個人來看,斬盡殺絕才是北擊烏桓的主要初衷,而平定烏桓收服遼東則是這次行動衍生出來的結果。換句話說,其實就是順手的事兒。自此之後,曹操就統一了北方,也消除了南下征戰時袁熙袁尚作亂的隱患。

因為北方還有北方、消除所有的顧慮是不可能的,比如高句麗在曹操南征的過程中就曾經來犯上作亂搞破壞。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討論哦!

更多精彩歷史,盡在愚人之娛。期待您的關注哦!


愚人之娛


曹操打烏桓之前,剛剛擊敗袁氏兄弟和高捍,當時曹操的軍隊已經十分疲憊了。以當時的局面,曹操最好的選擇應該是班師回朝,休整後對付後方的劉表。畢竟烏桓遠離中原,對自己的威脅不是最嚴重的,並不是非打不可。打烏桓的好處,也不能和打劉表相比。

事實上,當時曹操的左右,除了郭嘉外,沒有一個人同意打烏桓的。那麼曹操為什麼還是要堅持打呢?我認為,曹操打烏桓,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烏桓是幽州和冀州割據勢力的後盾。當時,張純依靠於烏桓的力量,為害多年。公孫瓚割據稱雄,也藉助了烏桓、鮮卑的力量。袁氏兄弟更不必說,戰敗後也逃到了烏桓。

因此,不把烏桓打垮,曹操對幽州、冀州的統治就不能鞏固,袁氏兄弟這些一時被曹操打垮的勢力可能捲土重來、死灰復燃,北方可能再次陷入分裂。因此,曹操打烏桓,可以看作是鞏固北方統一的必不可少的措施。至少解除了邊患,救會了被擄掠的人民。這對他下一步南下,可以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否則,假如曹操沒有解決烏桓,赤壁戰敗後,趁著曹操新敗,烏桓以及公孫瓚、袁氏兄弟這些人一定會搞事,這樣的話,曹操就麻煩了。

因此,從長遠看,曹操打烏桓很有必要。


老羅侃史


曹操這是為了把袁紹殘餘勢力徹底擊潰,避免將來南征產生後顧之憂。

官渡大戰之後,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的統一

  公元200年,天下形勢已經十分清晰,北方兩強曹操和袁紹迅速爆發衝突。當時的袁紹,佔據著冀、並、青、幽四州之地,實力強大、兵強馬壯。處於劣勢的曹操,處處小心謹慎,精心籌劃。

  在袁紹一而再再而三錯過了多次消滅的曹操的契機之後,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並且獻上偷襲袁紹屯糧重地烏巢的計策,曹操大喜,於是親率大軍奇襲烏巢,以少勝多取得大勝。

  失去軍糧的袁軍頓時軍心大亂,袁紹大敗,從此一蹶不振,不久死去。曹操很快趁勝追擊,到公元206年,曹操已經盡佔袁紹原來的地盤。

  袁紹雖敗,可殘餘勢力袁尚、袁熙卻退往了北邊,投奔了遊牧塞外的烏桓,和時不時就入塞騷擾的烏桓人勾結在一起,對曹操的北方地盤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征討烏桓,解決後顧之憂

  公元207年,在郭嘉的建議之下,曹操決定先著手解決北方的威脅——烏桓,收拾掉袁紹殘餘勢力,鞏固北方地盤。

  烏桓人,屬於東胡種,當年匈奴在塞外強勢崛起的時候,東胡被匈奴擊敗之後,烏桓的祖先逃命到地處今天內蒙的烏桓山,因此為號。

  烏桓在漢朝的時候經歷了多次南遷,到了漢末的時候,遷到了現今河北北部和遼寧西部一帶,原來朝廷還設置了護烏桓校尉進行管理,不過由於天下大亂,烏桓於是趁機作亂,不時入塞襲擾,成為當時北方邊患之一。

  公元207年的八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征討烏桓,終於在現今遼寧葫蘆島市的白狼山和烏桓主力相遇。

  當時曹操身邊只有少量的前鋒部隊,重兵主力還在後面,曹操手下大將張遼則力主趁烏桓大軍立足未穩,直接展開攻擊。

  曹操再次展現出知人善任、隨機應變的特質,力排眾議立即讓張遼出擊,張遼不負所望大敗烏桓,大獲全勝,還把烏桓首領蹋頓斬殺。

  踏平烏桓之後,曹操將烏桓人遷入關內,並且徵募烏桓精銳組成騎兵,大大增強了曹軍的騎兵實力。

  而原先投奔烏桓的袁家兄弟,只好繼續亡命東逃,跑到了遼東王公孫康地頭,公孫康哪敢得罪曹操,立即將袁家兄弟咔嚓掉,並把頭顱送給了曹操以示交好,至此袁紹殘餘勢力徹底滅亡,北方基本平定。

烏桓一平,北方再無憂慮,曹操終於可以抽出身回過頭向南發展,並且準備發兵修理南邊那幫敵人了。 



  


善發歷史說


“烏桓”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又稱作“烏丸”。它與鮮卑一樣都是“東胡”的一支,公元前3世紀末,也就是秦末,東胡被匈奴攻破後有一部分遷居到烏桓山。根據考證,烏桓山在今天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西北140裡的地方。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中曹操大敗袁紹,隨後袁紹便病死了。建安十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投靠今天冀東、遼寧一代的烏桓。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紹的勢力,鞏固北方,在建安十二年發動了討伐烏桓的戰爭。

此次征伐的勝利,不僅解決了三郡烏桓的隱患,而且穩定了河北的局勢。

曹操在討打烏恆時,也考慮到了劉表可能會趁機偷襲許昌,所以派荀彧鎮守。

最主要的是他料到劉表安於現狀,不會偷襲許昌。事實上,劉表當時也沒有聽取劉備的建議,攻打許昌。



歷史路人卯


曹操之所以先徵烏桓,而後伐劉表,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袁紹兵敗後,烏桓接收了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熙。我們知道,袁紹的地盤在河北一帶,與烏桓結壤,然而,我們看到,袁紹在時,烏桓從來沒有劫掠過中原,可見他們關係友好。袁尚、袁熙投靠烏桓進一步說明了這種關係。

當然,他們投靠烏桓,是帶著目的的,那就是想聯合烏桓,東山再起。

所以,曹操這個時候,北方的邊境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為了徹底消滅袁氏的殘餘勢力,鞏固在北方的統治,北伐烏桓也就勢在必行。

而不去先伐劉表,是基於對劉表的認識。劉表擁有荊襄,富庶一方,帶甲十數萬,卻不思進取,只想圖存,這個性格,曹操非常清楚,所以,他一點也不擔心來自西南方向的威脅。

基於這種認識,曹操當然要把威脅最大的點拔除,所以先徵了烏桓。


四平


烏丸和袁家威勾結在一起脅最大,消化吸收好冀幽,平定北方,後院安穩才好南下。劉表野心不大,自保有餘,進取不足。無實力無戰鬥力曹操正面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