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如果不大意失荆州,蜀国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吗?

gaodaf21


关羽如果不失荆州,关羽就不会死,5万荆州军就不会投降东吴,蜀汉还将继续拥有荆州三郡的战略要地,以及荆州三郡近50万百姓、赋税来源地。

关羽如果不失荆州,张飞就不会死,刘备就不会北伐,就不会有所谓的夷陵之战,5万益州军就不会全军覆没,黄权的一万人也不会投降,刘备手下的军队也不会损失大量的骨干及中下层军官。



关羽如果不失荆州,刘封就不会被杀,孟达以及他的三千户部曲也不会投降,上庸三郡也不会被魏国轻易夺去。

关羽如果不失荆州,刘备的蜀汉集团将有很大的发展,横跨荆州三郡、整个益州及汉中郡、上庸三郡,总人口近150万人,总军队数量近15万,在三国上的总体实力稍逊于吴国,并不差多少。



如果关羽不失荆州,刘备拥有北伐的最强大实力和最好的机会,如果刘备还在世的话,北伐仍然是诸葛亮坐镇成都,足兵足粮,关羽镇守荆州,从荆州出发北伐,刘备自带一路从汉中出发攻打关中,彼此形成响应。

首先北伐的时机,刘备不能急着北伐,需要选一个好的时机,比如220年曹操病逝,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曹操病逝,曹魏处于政权交接之际,新即位的曹丕需要熟悉政权运作和人员安排,不会很快作出反应,那就是刘备北伐的最好时机。



其次是北伐需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比如东边的孙权,最好是联合一起北伐,还有西北的鲜卑人轲比能,还有辽东的公孙渊,全部派出使者联合起来,愿意一起进攻的欢迎,不愿意一起进攻曹魏的,就算制造些麻烦也可以。

最后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需要一个导火索,或者一个事件,就让关羽来制造吧,另外北伐也需要做好国土的防守工作。



因为益州有着天然的屏障,地势险要,所以即使刘备北伐,敌人想要攻进益州也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如果刘备全军北伐,唯一需要防备的就是东边的孙权,刘备可以派出赵云率军2万镇守荆州后方,防备东吴。

刘备北伐,首先派关羽率领5万荆州军,北进攻打襄阳,刘备本部先按兵不动,作好准备,一切视关羽北伐襄阳的进展而定,如果关羽能打出威震华夏的战绩,从而搅动整个曹魏中原核心区域的动荡不安,那么就是刘备最好的出兵机会了。



如果关羽势头很猛,围襄阳,攻樊城,打得曹魏节节败退,而只能采取守势的话,曹魏势必为了中原的安全,肯定会调动军队,一旦曹魏调动了军队,就会加重其他边境的防守压力。

关羽打得越好,对曹魏的军事威胁越大,就对刘备的蜀汉越有利,曹魏如果真感到了威胁,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迁都,因为襄樊前线离许都和洛阳都很近,快马不过三四天的行程,要是关羽组织一支敢死队,来个长途奔袭洛阳,那曹魏的根基就动摇了。



一旦曹魏把关注点集中到襄樊地区之时,上庸三郡与刘备汉中本部同时出兵攻打,上庸三郡由刘封、孟达率领2万军队向北打,与关羽在宛城会合,再一起北上,而刘备从汉中兵分两路,一路出陈仓,一路出祁山,先夺了曹魏的陇西五郡。

曹魏一下子南边长达数千公里的防线上到处起火,如果东吴愿意一起攻打曹魏,那么曹魏就更加危险了,但是危险归危险,曹魏仍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只要打击到了曹魏的士气,刘备的北伐是很有希望的。



只要刘备能拿下陇右五郡,这北伐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拿下陇右五郡,就等于在关中站稳了脚跟,能在关中站稳脚跟,就能直接威胁到长安,长安一旦受到了威胁,就动摇了曹魏在关中的整个势力,如果关羽在荆州的部队与刘封会合后,能拿下宛城,分出一支军队,从武关攻进关中,那么曹魏在关中的势力将会全军覆没。

关中一丢,曹魏的首都洛阳也保不住,从长安向东一路出函谷关和潼关之后,没多远就是洛阳,而且南边的关羽也离洛阳不远,曹魏如果想稳定,就必须迁都,迁到当年曹操当魏王的都城邺城去,还是暂时安全的。



如果按照自然死亡,估计刘备的寿命应该与曹操差不多,当在65到66岁左右,如果刘备在这个当下病死或老死了,那么蜀汉就等于占据了益州+荆州三郡+关中+汉中+上庸三郡,地盘与实力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

如果真到那个时候,刘备可不是白帝城托孤了,而是长安托孤,之后诸葛亮再继承刘备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北伐统一中原,如果刘备能给诸葛亮留下这样一个局面,那么诸葛亮将有八成的把握能够击败曹魏统一天下,因为刘备目前已经将三国鼎立,真正的打成了三家平均分天下的实力。



接下来,就看诸葛亮的了,诸葛亮出函谷关攻打洛阳,另一种由关羽北上,攻取洛阳,接下来进一步追击曹魏势力,在诸葛亮有生之年,必定能将曹魏的势力赶到黄河以北,与东吴共分黄河以南。

接下来就是蜀汉对东吴下手了,趁其不备,蜀汉大军顺江而下,从荆州攻打东吴,东吴措手不及,节节败退,退到江夏这个地方,东吴军队不再退了,与关羽大军发生一场江夏之战,关羽大获全胜,斩杀吕蒙,东吴继续退到九江。



接下来,东吴在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全部丢了,被蜀汉夺回,蜀汉成为三国之中的最大势力,孙权迫开形势开始与曹魏联合对蜀作战,不过一个在南那么过,一个在北那么远,不是太好配合,处于守势。

不久,诸葛亮去世,天下仍然没有统一,经过蒋琬与费祎十多年的治理,同时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开始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并有带兵经历,开始逐渐成长起来,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开始领导北伐,但是仍然没有统一三国。



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年,蜀汉越来强大,魏与吴越来越实力弱小,再加上蜀汉占据中原之地,人才济济,终于在国力逐渐强势的背景下,统一了三国,不过这个时候距离刘备和诸葛亮去世都很多年,连诸葛瞻都六十多岁了,刘禅也去世了,是刘禅的太子刘璿即位为皇帝时期,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统一的啊。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进位汉中王,事业达到了巅峰。然而,随着紧接着的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刘备陷入了被动。


我们先大致看一下大意失荆州造成的损失以及连带反应:

  1. 失去荆州人才库。
  2. 荆州兵团全灭。
  3. 失去战略主动权。
  4. 诱发夷陵之战导致益州精锐损失殆尽。
  5. 大将关羽阵亡、大将张飞遇刺。
  6. 青年将领悉数战死。
  7. 马良战死、黄权投降、孟达背叛。
  8. 东三郡丢失。
  9. 蜀中阶级矛盾激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错满盘皆输。

确实,刘备起步晚、起点低,能够做到汉中王着实不容易。除了自身能力、文武相助,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进王位的刘备看似巅峰,其实实力仍然很弱,根本没有浪的资本,根本败不起。

那就有人问了,倘若没有大意失荆州,蜀国后面的北伐能成功吗?

末将的回答是不能。

曹魏难对付

刘备丢不丢荆州,对曹魏影响并不大。曹魏在其中并没占到太大的便宜。

曹魏始终占有整个北方,包括西北地区。无论是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粮食产量......各个方面北方曹魏都是强于南方孙刘的。这是硬实力的碾压,也是南方孙刘永远无法超越曹魏的。

曹操病逝后,曹丕继位,颁布了九品中正制大幅让利给士族阶级。从此,北方魏国进入了一段没有内部阶级矛盾的时期。魏国在占有“人和”的情况下也掌握了“天时”。这个“天时”并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而是拉拢了大势所趋的士族阶级。军事方面,以陇西扼汉中、襄樊扼荆州、淮南扼扬州。进可攻退可守,牢牢掌握着战场主动。

也就是说:兵强马壮、兵精量足、经济发达的魏国同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纵使刘备没有丢失荆州,双线北伐也很难成功。


孙吴难提防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刘备若要一统天下,不仅要面对曹魏这个强大的敌人;还要提防孙吴这阴险的盟友。

荆州乃天下之腹、四通八达,西进益州、东下孙吴、北上中原。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魏蜀吴三家的必争要地。从地理位置上看,荆州对江东的威胁又是最大的,因为荆州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荆州势力随时可沿江东下威胁江东地区。所以,只有亲自占有荆州,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进退有序。

而这几十年来,东吴政权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荆州的争夺。毕竟刘备有刘备的战略规划,孙权也一样有属于他自己的战略方案,而孙权的战略方案中的第一步和刘备一样,就是夺取荆州。

有了东吴这个潜在的威胁,就极大的限制了荆州军的调动。若轻易掉荆州军北上,东吴便会趁机偷袭;若一心防御东吴,那北上的军事力量就会大大削弱。

所以,即使刘备没有丢失荆州,其荆州军也不得轻易调动,只要调动,不管往哪儿动,都会把后背暴露在敌人的刺刀之下。

仅这一点,诸葛亮设计的双线出击的战略思想就很难实现。

国内不配合

我们上面说了士族阶级是大势所趋、是大形势。刘备入川之后虽然重用和厚待那些士族阶级,但也只是暂时的。

士族阶级要的是利益,益州士族更需要的是偏安。而刘备做的是匡扶汉室,是需要不断的征战。二者的理念严重不符,所以,为了稳固在蜀中的地位和政权,刘备和后来的诸葛亮都选择了法治。

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自然是利国利民,但不利于士族阶级,这就使得蜀汉政权与大势背道而驰。因此,士族阶级对蜀汉政权的征战就非常消极、不配合,甚至从中阻碍。

这也就限制了蜀汉政权的军事行动。

对手强大、盟友阴险、队友又不靠谱。仗很难打。刘备更应该步步为营、小心谨慎。

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是跨有荆、益,以待时变,双线出击,外交方面又结好孙权。但是坐拥荆州和结好孙权本就是矛盾、是冲突点。

所以,末将更加赞同庞统的战略规划:放弃荆州。因为只要放弃了荆州,从曹孙两家之间撤出来,让曹孙两家形成对峙。这样一来,和东吴的联盟的牢靠度就大大提升了;刘备也可静观其变,集中力量进攻关中、陇西之地。

一旦拿下关中及以西的地方,便可以潼关为界虎视中原了。益州是群山环绕,难进难出;关中也是群山环绕,但却难进易出。

关中在手,天下我有。

以益州为大后方,关中为根据地,收编西凉的骁勇武士和良马。出潼关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如此一来或许还真有一统天下的可能(当然,这是在主动放弃荆州的前提下)。


茶余饭后历史小话题,如有更多见解,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左将军


这个问题,只要看清楚荆州力量的大小,就能知道答案。

如果荆州不丢,诸葛亮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增。

理由如下:

1,荆州作为一个可以直接威胁许昌的区域,让曹魏不得不派重兵来防守,分散很大一部分兵力。而掌握在东吴手里的荆州,则相对弱很多。因为东吴手里的荆州,要服从东吴的总体安排。而东吴的战略重点在东线,在东线的合肥。

2,荆州可以作为一个攻击点,随时能变辅攻为主攻。北伐与荆州,双线转换。北伐那边战机好,就北伐是主要攻击点。如果荆州战机好,则荆州为主要攻击点。甚至说,当两边情况都好时,可以双线并发。再将东吴发动,就会形成东、中、西,三线同时进攻的态势。这也是曹魏最为害怕的局面。

3,荆州出兵,能从战略上将曹魏一分为二,再由北伐部队进行区域清扫,将长安一带全部占领。这个作用,对于东吴没有什么用。因为那个进攻点,对于东吴来主,实在是太远了,处于四面都是敌人的地段。但对于蜀汉,占领了汉中的蜀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荆州切割曹魏对长安地区的支援。长安地区的西面,由马超来影响。北面是匈奴,也可以劝诱。那么拿下长安,就是可能性极高的事情。而拿下长安,则将曹魏挤压成到中原一带,而许昌和邺城都会近在咫尺。

4,荆州地区,另外一个作用是成为蜀汉和东吴之间的战略缓冲地,给蜀汉更大的安全。同时,荆州地区开发相对成熟,比益州更好一些,能够提供更多兵源和财源。荆州在黄巾之乱中,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刘表治理得也不错。荆州当时就是中原人士避乱地。如果保持相对安全和稳定的局面,能够休养生息,为蜀汉培育一批人才。


萧十三郎说三国


即便是关羽没有丢失荆州,诸葛亮北伐也必然不可能成功!诸葛亮虽然隆中对说的是非常的巧妙,但是总归是纸上谈兵罢了,真正实施的话也是很难成功的。


蜀国国弱民穷

诸葛亮几次北伐失败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补给跟不上,蜀国90多万百姓需要养十万有余的士兵,还要养几万蜀国官吏,可以说百姓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当时的蜀国百姓本身已经是面黄肌瘦,疲惫不堪了,再加上战争带来的加重税税赋,百姓已经是苦不堪言,而且很难供应上军队的粮草。

但是古代打仗往往是兵马未动而粮草先行,所以粮草的问题就注定诸葛亮的北伐极难取胜。客观来说,就经济方面蜀国和魏国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曹睿后几年一直在屯田,实力只会越拉越大!

军事的差距太大

蜀国区区10万士兵,而魏国士兵数量有40万有余,所以说司马昭说灭蜀易如反掌,就是蜀国的军队数量和魏国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蜀国被魏国给轻易的灭掉了。

很多人会说为何一直是蜀国打魏国,而魏国防守呢?那是因为曹魏根本看不上蜀国,曹魏一直想吞并的是吴国。而吴国军队是蜀国的两倍有余,魏国在攻打吴国的情况下还能抵抗蜀汉的北伐绰绰有余,所以蜀汉在曹魏面前真的是太弱小了。



蜀国内部矛盾激化

其实诸葛亮不停北伐的主要目的就是转移矛盾。刘备死后蜀国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派:

最上层的是荆州派,但是荆州已失,人才凋零,所以下面两派已经不是太服气荆州派占据最上层;

其次是东州派,这是刘璋以前的势力派,荆州派一来把他们打压成中层,所以他们一直是心中非常不满的;

最下层的就是益州派了,他们是当地派,人数最多,反而职位最低,所以他们一直想覆灭蜀汉政权。

正是由于蜀汉派别太多,所以蜀汉能够稳住江山就不错了,想灭曹魏简直是不可能。

因此即便是荆州不失,蜀汉也远没有实力灭掉曹魏,更何况自己内部政权不稳!


唐朝的长老


局部战争虽会影响局势的走向,但是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及国内外环境,因此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即使关羽不大意失荆州,蜀国诸葛亮北伐成功几率依然不大。

国家综合实力

领土对比:

魏国的主要领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雍州、凉州等十个州。

吴国的领土大致包括扬州、荆州、交州这三个州,其中扬州、荆州与魏国共有。

蜀国领土只有一个州--益州,当然益州相当大,但是对照一下地图,我们可以看出三国的领土中,魏国最大,蜀国最小,吴国与蜀国的领土相加才接近魏国。

人口对比:

《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晋书·地理志》、《三国志·吴志·孙皓传》、《续汉书·郡国志》等史料中对三国灭亡时的人口数据记载:蜀国共28万户,94万人,士兵占10.2万,官吏占4万;吴国共52.3万户,230万人,士兵占23万,官吏占3.2万;魏国共66万户,443万人,虽未明确记载官吏、士兵数量,但蜀国7-8人就要负担一名士兵或官吏,而这7-8人中多半是妇女儿童老人,就单纯人口来说,蜀国的人均压力很大,更不要说诸葛亮每次北伐损失多少人力物力运送粮草。

军队对比:

古代打仗拼的既是人数,也是军队实力。曹魏中央集权,推行军屯制,组建直属国家的军队。东吴作为外来政权,必须与当地四大豪族势力寻求合作,让渡部分权利,更像是联合政权。刘备漂泊转战各地,寄人篱下,多半是接收他人军队或者聚合流民而成的武装集团,因此蜀汉军队战斗力无法与他国相比。此外,军队人才方面,曹魏政权占绝对优势。曹家、夏侯家将以及归顺曹魏的人才比比皆是,曹操为魏国培养了至少两代人才。吴国地处江南,鲁肃、周瑜、陆逊等都是三国时代的一流人物。而蜀国虽有五虎上将,但是青黄不接,以至于蜀中无大将廖华为先锋。

国内外环境

诸葛亮隆中言:“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国内环境:

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矛盾激烈,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矛盾重重,尤其后期李严被诸葛亮贬为庶民,作为缓和东州派与益州派矛盾的代表人物边缘化,荆州派独大,作为蜀汉当地集团益州土著势力更无人愿意为蜀汉拼死一战。

蜀汉未出现强有力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人才,刘禅无能,诸葛亮年老力衰,无力承担兴盛汉室之业。此内修政理失败。

国外环境:

按照《隆中对》所设想,蜀汉尚未和犬戎、招抚南蛮,而联合孙权也仅仅是简单而不稳定的同盟关系,荆州之争,对孙吴来说更是如鲠在喉。且危难时帮助刘备,共击曹操,只是孙吴自保,因为帮助刘备就等于是养虎为患,所以注定孙刘联盟最终失败。

曹魏实行屯田制、九品中正制等国家实力大增,且曹魏前期国君基本能控制局面,政治稳定,其占尽中原,兵精粮足,人才众多,实力不容小觑。

此外,单纯就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历史颇有争议,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很多诸葛亮的经典战役都是张冠李戴的演义结果。从诸葛亮前期主政后勤保障工作、后期“白帝城托孤”,刘备提拔李严负责军事以及刘备攻吴惨败,诸葛亮言“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中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也并不完全认同。

综上所述,即使关羽不大意失荆州,蜀国诸葛亮北伐成功几率依然不大。

个人所言,还请各位发表己见。


最知之


关羽失荆州是迟早的事,荆州与益州千里一线牵,山河险峻,交通艰难,信息不畅。本不雄壮的国力军力被分开两线作战,彼此不能相顾。尤其关羽北有曹操,东有孙权,以一部之力应对天下之两只鼎足,顾此失彼,很难应付。余以为隆中对中的决策很难实现,只是一厢情愿,刘备根本就没有天下一统的能力、实力、机缘。偏安巴蜀已是万幸。


双樵\n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翻译过来就是需要刘备先招揽英雄、豪杰,占有荆州和益州两地,在西面和犬戎结交,在南面招抚南蛮,在东面联合孙权,在内部励精图治。当魏国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个大将从荆州出发攻打宛城和洛阳,刘备自己从益州出发攻打凉州,这样就可以做到中兴汉室。

    以上是诸葛亮对刘备集团打天下最后的战略规划。而刘备集团到最后做到的只有占有荆州和益州,尚未和犬戎、招抚南蛮、励精图治、联合孙权(当时和孙权差点为荆州打起来),关羽就擅自出兵樊城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搭上了荆州诸地。可以说荆州的丢失宣告了诸葛亮隆中对战略规划的破产。

    而我们今天设想下,如果关羽没有丢荆州,刘备集团可以打败曹魏平定中原吗?有这种可能,但几率不大。原因有三点:

1. 经济实力不如曹魏。

    打战打的就是就是经济,刘备虽然占有益州和荆州,可以说有了当时一半的汉朝土地,但是这些地方连年战乱,继续渔民生息,回复生产。反观曹魏内部政权稳固,北方的青幽并冀,中原的兖州、徐州等地国泰民安,可以说国力强盛,不是刘备、诸葛亮一朝一夕可以超越的。

2. 人才储备不如曹魏。

    打战靠的就是人才,这方面蜀汉比曹魏差太多了。刘备鼎盛时期武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等一流大将,马岱、刘封、孟达、霍峻等众多出色将领,文臣也有诸葛亮、法正、马良、李严等出色谋臣,但蜀汉的最大问题是创业大将过早去世,后备人才匮乏。当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能拿出手的只有魏延和投降来的姜维,民间甚至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言语,而文臣只有一个诸葛亮而已。反观曹魏,曹操初期的5大谋士之后有司马懿、陈群,之后更有灭蜀的邓艾和钟会再到对灭吴起到重大作用的羊祜,可以说人才济济,源源不断。

3. 皇帝无能。

     刘备去世后,名义上刘禅是蜀国的皇帝,但实际领导者是诸葛亮。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虽然统一了权利,加强了皇权,但对国家的领导却比不上诸葛亮在世之时。吴国使者曾说: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这正是刘禅无能的最好表现。反观曹魏,虽然和汉朝末年一样,皇帝被权臣架空,司马家族励精图治,团结了当时北方的世人阶级,最后才能平辽东,灭蜀,称帝,灭吴,统一天下。

所以说,及时诸葛亮有荆州之地,也很难灭掉曹魏,统一天下!





被遗忘的人才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非要说如果那也不可能,三国局势已定,蜀国不可能统一。。。。 再给大家说说,三国中能人异士数不胜数,其中不要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神话很多人,,给大家举个例子,诸葛亮就是一个丞相,管理内政后勤工作,带兵打仗他跟庞统法证差远了。还有多数人说诸葛亮逆天而行,这句话诸葛亮是最心知肚明的,可是又能如何,明明知道自己无力回天,但是还要是北伐,因为不北伐蜀国会更快的吞没


绵和


关羽如果没有丢失荆州,就不会死,蜀汉政权有关羽这样的大将,哪里轮的到诸葛亮北伐呢?关羽只要不死,他一定是蜀汉政权的大将军,托孤辅政的第一人选,蜀汉政权根本就轮不到诸葛亮作威作福,即使是关羽死了,如果张飞活着,军权也一定是控制在张飞的手里,加上他以“国丈”之尊,诸葛亮也没有任何机会染指军队。只要关羽或者张飞能够辅政几年,刘禅就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亲政了,如此,他有可能就不会放任诸葛亮“开府治事”,而是自己“自摄国事”了。诸葛亮能够垂名后世,完全是得益于关羽张飞死的早,刘禅又年幼,这两个条件有一个达不到,诸葛亮都无法攫取至高无上的权力。更谈不上带兵北伐了。


狼的影子716


没有假如,荆州守不住,隆中对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刘皇叔的地盘太先天不足了。鲁肃和荀攸在诸葛之前给孙权曹操制定的战略,都是先西后南北,所以荆州一定会被夹攻而下。而隆中对的前提是,大将守荆州的同时,如果天下有变,果断出击,先统一江南,再北伐。然而曹操和孙权都不会在荆州未定的情况下,全力火并,给刘皇叔天下有变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