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典型的阳虚火旺该如何调养?

屈鹏涛


阳虚者,不会火旺。只有阴虚火旺。

阳虚,指气虚或命火不足,脏腑功能减弱,尤以脾肾阳虚不能运化精微,吸收营养,以温养脏腑,因而热能不足,卫气不固,影响末梢循环,它所表现出的都是“寒”的症状,如面色晄白、畏寒、肢冷等。

只有阴虚才会火旺。但是,也没有什么“典型”之说。

若说有代表性的火旺,是有两种,一是水亏火旺,二是火盛刑金。

1、水亏火旺

水指肾水,火指心火。肾水不足而致水不济火,使心火独旺,出现心烦、失眠或睡卧不宁的证候。肾水亏损,命门火偏亢,也可出现性欲亢进,遗精等症。

2、火盛刑金

火指肝火,与“木火刑金”同义。火指心火或热邪,心火炽盛可藉伤肺阴,引起喘咳痰血;热邪炽盛,会伤害于肺,引起热咳或“痰热阻肺”,病情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呼及急促,鼻翼煽动,甚则咳血,咯血等症状,又称“火热迫肺”。肝必克脾,脾受肝克,肝胃不和,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胃郁热所致的肝失疏泄,也会造成胃失和降证候。

换句话说,火旺最常见也最基本的类型,要么是肾阴亏虚,要么是肝火过亢。

调理上,水亏者当滋肾阴。可常饮女贞子、旱莲草、桑葚、生地黄、玄参等药茶,也可用药,但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对于不太严重、比较典型、也比较单纯的肾阴虚证,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肝亢者当清肝泻火,可饮药茶如野料豆、钩藤、茵陈、贡菊、常春藤、小钓鱼竿等。不过,肝不像肾,肾无实火,肝火却有虚实之分。虚火的话,以菊花为主;实火较明显,可饮苦丁茶。用药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龙胆泻肝丸。


纯钧LHGR


1、火的虚实之分

中医理论中的火有虚实之分,实火一般指阳热亢盛产生的邪火,通常只需要泻火就能可以了,黄连上清丸、白虎汤等服用即可见效,最难医者当属虚火了。

虚火一般是指阴虚或者阳虚而导致火邪,种类较多,如阴虚之火(阴虚导致阳亢火升)、阴火(一般指脾胃气虚引起的内伤发热)、相火(朱丹溪指寄居于肝肾二脏的阳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龙雷之火(一般指指肾里所藏的一点真阳)等皆属虚火。

2、阳虚体质的原因

阳虚体质的普遍存在导致阳虚之火时有发生,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阳虚的普遍存在呢?

一、滥用寒药

滥用寒凉之药,大大损伤了阳气。现在的清热下火之理,已经是妇孺皆知。多数人认为上火就是实火,就要寒凉泻火,这样怎能不伤阳气呢?结果大量的用辛温解表的药(麻黄汤)一二剂就可以治愈的风寒感冒患者,被随意的用寒凉药,使患者表寒闭郁,久久不解,酿成久咳不已,或低烧不退,或咽喉不利等后果。

二、内外受寒

首先是空调(寒邪犯于肌肤表面)。夏天,气候炎热,人的汗孔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当从三十多摄氏度的室外环境,突然进入到空调室内,寒邪最容易从肌肤入侵、直伤阳气,对于平素阳虚严重的,寒邪甚至可以直接侵犯三阴经导致阳气大伤而致病。其次是过食生冷(生冷伤于脾胃)。冰箱给我们带来了反季节的享受,如雪糕、酸奶、冰镇饮料、冰镇水果、凉茶等铺天盖地。我们都知道,食物在肠胃中需要足够的温度才能够“腐熟”然后被消化,脾胃是喜暖的,进食冷饮就直接损伤了脾胃的阳气。

三、睡眠不足

工作、学习或是娱乐等因素造成人们普遍晚睡的习惯。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夜晚阴气盛,是人体阳气闭藏的时间,这时应该按时睡觉,保护阳气。如果熬夜、睡眠不足,阳气就会大伤。

四、纵欲伤肾

在《黄帝内经》中早已有对此的描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五、七情内伤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就是说,情绪波动等因素会导致阳气不能秘藏,所以同样会伤阳气。

六、汗损阳气

许多人认为运动出汗越多越好,这是错误的。津液的转化需要阳气的功能,“隐隐出汗”是人体平衡体温的法宝,大量出汗,津液就受损了,久而久之,阳气也跟着被损耗了。

七、滥用西药

抗生素、激素都是寒凉之品,不可乱用。特别是儿童过早使用或乱用抗生素、激素,会导致孩子阳气大伤,免疫机能低下,感冒频发。

阳虚之火引起的咽喉痛、牙痛、眼睛痛、口舌生疮等头面五官诸症若采用“热者寒之,寒凉泻火”,或者“燥者润之,滋阴降火”,虽然可以马上见效,但很快就会复发,久而久之,反而发生疾病的传变。比如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慢性咽炎,滋阴降火马上见效,但日久变证百出,或滋腻碍胃,或影响气机升降。

温阳潜阳是治疗阳虚上火的重要治法,临床上温阳常用四逆理中,潜阳一法。根据医家习惯不同,潜阳一法还有“导龙入海”、“引火归元”之说,临床多以生姜、附子、桂枝为主,酌加磁石、紫石英、龙骨、牡蛎等潜阳之品。


幸福生活健康佰年


中医里典型的阳虚火旺该如何调养?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虚是不可能火旺的,因此题目想必是一个外行人提出的。对于阴虚火旺的人来说,平时一般会表现有形体消瘦,两颧潮红,口干舌燥,舌头一般少苔甚至无苔,而且五心烦热,手脚心发烫,总是想摸冰凉的地方,同时身体潮热容易盗汗。

而阳虚的人则截然相反,一般来说,阳虚畏寒怕冷,平时手脚都不温,舌头淡白无血色,小便清长。

那么阴虚火旺者因为体内阴液亏损,所以平时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梨子,大枣,百合,蜂蜜,银耳,黑木耳等。一定要少吃甚至不吃辛辣,温燥的食物,比如龙眼,橘子,辣椒,羊肉,韭菜等以免伤阴。

同时还可以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它的方子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共六味药组成,全方共6味,三味药可以补肝脾益肾,为三阴三补,三味药泻火利湿,这个药也是治疗肾阴虚的基础方。



但是有些人吃六味地黄丸会觉得效果不好,这时候可以用——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其实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了知母和黄柏。这就使得它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兼具有清泻虚火和清利湿热的功效,对于阴虚火旺导致的潮热盗汗,小便短少,口干咽燥等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每日介绍养脾中成药!


脾胃范儿


张医生为你解答:阴虚火旺的调养。

题主应该是笔误,没有阳虚火旺这个证型,应该是阴虚火旺。在祖国医学的范畴内,阴虚火旺,是很常见的证型。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的阴阳状态为“阴平阳秘“,也就是所谓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随着生活方式及工作内容的改变,现代人精神压力大、熬夜、焦虑等,每易耗伤阴精,出现阴虚的症候,阴阳本身是动态平衡的,阴虚以后,阳气就会相对亢盛,阳盛则会出现虚火,这就是阴虚火旺的发生机理。

当你出现手脚心及胸口烦热、两颧红、失眠、夜间睡眠后大汗(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表现的时候,那多半是出现了阴虚火旺的症候。阴虚火旺,我们对证治法就是滋阴降火,要说滋阴降火的中成药,那非六味地黄丸不可。六味地黄丸是滋阴降火的代表性方药,确实为阴虚火旺者,用之最为适宜。

另外,除滋阴降火的药物以外,平时也可以多吃一些甘润多汁的水果、新鲜绿叶蔬菜,避免辛辣、油腻、过于刺激的食物,也是很好的选择。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张医生在线


您好,从中医的角度讲,是不存在阳虚火旺这个证型的,下面让我来详细阐述一下。

首先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范畴,而中医学是是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因此阴阳的思想贯穿于中医治病的始终,中医认为,光明的,向上的,躁动的,温热的等等属于阳的范畴,而阴暗的,向下的,安静的,寒冷的属于阴的范畴,阴阳在人的体内是一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因素,正常人体内,是一个阴平阳幂的平衡状态,反之,阴阳偏盛或偏衰,就会导致阴阳平衡打乱,导致疾病的产生。



而这种阴阳失衡表现,主要可以分为,阴虚火旺,阳虚寒凝,以及阴阳两虚,阴虚造成体内阴液减少,对阳的制约减弱,导致阳气相对亢盛,虚火内生,主要表现为怕热,心烦口渴,五心潮热,盗汗,便秘等症状,阳气虚弱,对体内阴寒之气制约减弱,阴寒内生,主要表现为,畏汗肢体冷,自汗,喜暖喜卧,腹泻或五更泄等等,而心脏两虚兼见阴虚和阳虚的症状。



我想您的意思是想询问关于阴虚火旺的病人的调理方法,对于阴虚火旺的病人,平时应规律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以利于阴气的滋生,饮食方面应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避免食物燥热再次伤阴,如果阴虚症状相对比较明显,可以服用中药调理,如肾阴虚常用六味地黄丸,火旺用知柏地黄丸,心阴虚用天王补心丹,肺阴虚用百合固金汤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我是Doctor杨


阳虚火旺,中医没有这个证型,应该是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的调养无非就是滋阴降火。一方面,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远肥腻味道厚重、燥烈之食物,避免吃湘川菜。另一方面,用方剂进行调养,可以使用芩连阿胶汤加减。主方为黄芩、黄连、阿胶、白芍、生鸡子黄。如果是心火表现较为亢盛,有口舌生疮的话,加莲子心、竹叶、灯芯,以便去心火;如果是阴虚更为严重的,加生地、麦冬、女贞子,更擅长滋阴;如果伴有气虚的话,加黄芪、太子参、或西洋参,补气效果更好。

如果自行调理,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题主说的阳虚火旺,中医是没有这个证型的。

字面意思是既有阳虚的症状,又有火旺的症状。

那么中医证型与这种情况类似的就是

1,寒热错杂型,常见的症状有口腔溃疡,心烦,口干舌燥,但是又见怕冷,吃冷的容易腹泻的情况。对应这种寒热错杂型的方子有,半夏泻心汤类,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2,真寒假热型,这种情况一般见于危急重症,常见症状有发热,但是又想盖被子衣服的,面红,口渴喜热饮,饮不多。同时又见下利清谷,四肢阙冷的情况。通常选用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白通汤加猪胆汁,或干姜附子汤等。

3,就是题主,笔误,阴虚火旺。常见症状有盗汗,腰酸腿软,口干,大便干,手足心发热等。阴虚火旺方剂有,知柏地黄丸等。饮食可以吃些百合,沙参,玉竹,石斛,马蹄,甘蔗等。

以上,建议在有水平的中医师下进行辩证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