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老故事」營角上的嘴

今天的營角上位於贛州市南部,西北至南門廣場與紅旗大道相接,東南至章江北岸。據地名志記載,因始建於駐守贛州府兵營盤,故名。在贛州風土人情中,“營角上的嘴”位列其中。


「贛州老故事」營角上的嘴

▲營角上制纜廠(民國照片)

一般認為,明清時期營角上由於離大碼頭很近。男子藉著水利四處奔波,回家後常將外面的奇聞趣事娓娓道來。家中女子聽後,外出勞作時又將聽聞添油加醋的說與旁人聽。久之成俗,大家都知道營角上的女子巧舌如簧,“營角上的嘴”也就被傳開了。雖然這種解釋不無道理,但掛一漏萬。

據府志記載,在鎮南門外(即今天的南門廣場一帶,俗稱南門口)分佈著許多居民區,如柴火坪、大塘背、下營角上、營角上等等,他們以農業生產為主,常進城販賣農產品。為了謀生,面對形形色色的人,鎮南門外的女子學會了巧言善辨,在討價還價中練就了這張嘴。猶記讀初一時,有三十多年教齡的數學老師指責班上的女生說:“你們南門口的女孩子,數學就不會,但賣起菜算起錢來就好快好厲害。”

「贛州老故事」營角上的嘴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南門廣場,形似鑰匙,通向老城區。(選擇這張照片,因為有小時候滿滿的回憶)

有意思的是,舊時城裡人忌憚營角上的女子特別能說,城外的人也嫌棄城裡的女子特別歪。贛州話中女子的“歪”,褒意是指獨立、能幹,貶意則是指得理不饒人、蠻不講理(如果是男性,贛州話稱作“蠻牯佬”)。當城裡特別歪的家婆,碰到喜歡打呱(扯談)的營角上媳婦時,互相嫌棄,那熱鬧的場面就不言自明瞭。

時過境遷,鎮南門被剷平後,營角上也由城外的人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城裡人,“營角上的嘴”也就漸漸被人淡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