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袁莎,中国杰出古筝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中国古筝学院院长及教学总监、中筝艺术团团长

袁莎,6岁开始习筝,九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大学及研究生的十六年间,一直潜心专修古筝专业,在中央音乐学院多年的演奏及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古筝教育人才近两千人,她无疑是中国古筝表演与教育的领军人物。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为了给基层古筝学习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与辅导,本文就袁莎老师在专访栏目中的采访进行整理汇编,摘录了10个学筝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问题,希望能对广大古筝学习者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Q1听说学习一些西洋乐器,如学习钢琴、小提琴对于手的要求比较高,学习管乐对口形、牙齿也要有很高的要求,学习古筝需要什么外在条件?

袁莎:学习古筝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要求,也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而相比一些西洋乐器,学习古筝的条件要相对宽松的多。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只要你有兴趣、有爱好,都可以随时开始学习古筝。既没有年龄的限制,也没有性别的限制。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Q2:听说学习古筝需要手比较大,胳膊比较长是吗?

袁莎:不是这样的。这可能是不太了解古筝的人的一种误解。手大臂长可能演奏起来会方便一些,但这不是学习古筝的必要条件。学习古筝演奏并不要求手一定很大,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古筝作为中国民族乐器的一种,它的流传、推广更多得益于民间,更易于被我们本民族的人民接受。从学习的外在条件上说,古筝其实是少了许多西洋乐器规范的框架。学习古筝,不只是学习演奏的技巧、方法,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心境的磨炼,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Q3:关于孩子练琴,全中国的父母估计心里都有个矛盾:我这样逼他练琴,究竟是为他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还是在剥夺他的童年快乐?您怎么看?

袁莎:音乐之美,美在韵,美在意境、情趣;美在对气质、修养的熏陶。从这个角度看,学习一门乐器肯定是件好事。

而学习乐器,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初期都有驾驭媒介与迁就规范的困难,弹琴的趣味就在于战胜这个困难,由牵强笨拙到自然娴熟。完成了这个过程,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便体验到了运用自如之乐,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境界。

孩子就像海绵一样,越给他养分,他吸收得越快。尤其是在成长阶段,这是吸收知识的最佳时机,不应错过。

当然,对于父母而言,不能麻木地逼着孩子走,去练琴,去考级,急功近利达到某一个高度。从择校、择师,到陪伴、合理安排孩子时间,每一个过程都太重要,不可缺失。而不是简单把孩子送进培训学校,就完事了。

父母的用心和坚持,与孩子共同成长;优质的培训学校、优秀老师的培养和感染,方是孩子的练琴之道。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Q4:问题是,冠军只有一个,古筝或其他任何乐器的演奏家也不会有太多。更多孩子并没有获得成功。一个会弹琴但水平非常一般的人,除了一件乐器外没有别的长处,琴对于他的生活又意味着什么?

袁莎:现在这样的人很多。很多孩子被逼着考进了音乐学院,然而优异的仅那么几个,更多的则一事无成。

我所讲的学音乐,是看中它带给你的意义和价值。物质的快乐转瞬即逝,而艺术带来的内心的财富、心灵的寄托能让我们受益一生。

所以本着这样的初衷,父母及孩子在对待学琴这件事的态度及尺度就好把握了。

学琴分两种。专业和兴趣。如果要走专业道路,这就要考验父母的智慧了。孩子是否有天赋?是否真有兴趣钻研?什么时候该与文化课作出取舍?这些都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果你不得不承认孩子是平凡的,那也没有关系,学琴则是兴趣。坚持一项乐器,对于未来,就是一种幸福。这个时候,父母不能这也逼,那也不想放。协调孩子各方面的时间,做好轻重的衡量与取舍,和老师沟通好,不考级也没关系,那么心态放轻松了,也许反倒更能享受音乐之美。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Q5:现在学习古筝的孩子很多,如何让他们去理解和学习古筝?

袁莎:古筝是民族器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乐器,尽管古筝的专业技艺难度非常大,但是这件乐器本身雅俗共赏、易于入门的优势与特点使得古筝非常易于推广与普及

。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对于演奏专业来说非常重要,但它仅仅是音乐的表现手段而已,作为老师应当挖掘学生天性中对于音乐的领悟与表达上的潜力,并通过他们游刃有余的专业技术表达出内心真实而强烈的情感,让倾听者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冲击和生命的感动与激情,这才是音乐的真正价值与巨大魅力!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Q6:目前古筝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袁莎:问题的核心是教学质量不高。特别是参与古筝考级的孩子,往往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忽视基础,二是艺术表现力缺乏。许多考生曲子虽然弹熟了,但缺乏艺术感染力。听其弹奏《渔舟唱晚》却感觉不到夕阳之下,渔民驾着渔舟满载而归的欢快与自得;听其弹《林冲夜奔》,也感受不到林冲在风雪中夜奔的悲愤之情。一句话,虽然耳边有音乐,却不过是“音符搬家”而已。

应该说,造成这样的演奏效果,主要责任不在琴童,而是社会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带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压力,最后在孩子的演奏中体现出来。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Q7:如何加深对曲子的理解?怎样才能在弹奏时表现出作品的感情?

袁莎:比如说古曲,肯定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学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小孩,以及一些成年人,除了掌握谱面上的一些东西之外,最好还要去了解一下这曲子的背景、历史,这样可以帮助你加深对曲子的理解。大概的知道曲子是什么意思,可以让你可以更好的去诠释它。到了一定程度后,还是应该适当去看一些书啊唐诗宋词什么的,确实是有帮助的。

对于一些新创作的曲子,首先你需要去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是什么,他所想表达的是什么。比如说《临安遗恨》,大家都知道是岳飞,要了解岳飞的大概生平,要理解他狱中的感受。我当年比赛的时候弹到《临安遗恨》,一个《北京青年报》的记者说,我听你的临安遗恨,如果我不看你弹,我就听,那不像是20岁的小姑娘弹的。有的曲子你虽然知道它的意思是什么,但你毕竟不是岳飞,不可能有他当时的心情,但你可以用你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经验,代入进入,可能是表现的你自己的一种心情,可以出来是一样的效果。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Q8:韵味是需要技巧来表达的,那么技巧到了,是不是就一定可以表达出韵味?

袁莎:你刚才的第一句话是,韵味主要还是靠技巧来表达的,是对的,但后面一句“技巧到了韵味就一定到”这个我觉得不尽然。韵味,其实挺抽象的,并不仅仅是指左手的吟揉颤滑,而是指这个曲子的意境,或者这个曲子表现的到不到位,可能有这个含义在里面。

我觉得音乐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技巧,而一定是一些乐感,一些音乐上面的处理,到了一定的境界以后,这个时候你的音乐才会打动人。有一些你的内心的情感、感受融入到里面,才有可能打动人,如果说仅仅是纯粹的技巧的话,观众可能听了一时觉得新鲜,但是不太可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心弦。我觉得韵味光靠技巧,是不够的。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Q9:许多学习古筝的孩子都会参加考级,家长也希望通过考级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演奏技术的提高。可是也有人说考级没用。你认为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应对考级?

袁莎:如果说前些年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更多的是为了升学和加分的话,那么近些年,家长的心态普遍都平和多了。他们当中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孩子通过对某种乐器的学习,提高孩子的素质、陶冶孩子的情操,学习古筝也不例外。我认为,考级只是促进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检验他们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

我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家长在督促孩子的过程中良好心态的影响。只要大家都能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心态,就不会把考级的结果看的那么唯一,关键是孩子在准备考级的过程中,真正学到了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Q10:虽然考级并不是学习古筝的唯一目的,但对古筝学习能有促进作用,我们还是想参加。你认为应该如何做好相应的考级准备呢?

袁莎:对于辅导老师来说,应该全面地去指导、帮助学生准备规定的曲目,力求让学生对于该准备的曲目,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不是主观猜测可能会考哪些段落,甚至为学生压题。到临近考级的阶段,可适当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相关训练,还应该从长远、全面培养的角度出发进行指导教学。指导老师首先应该保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对学生基础训练应该力求扎实。

对于学生来说,平时应该有—个定量的训练,每天规定练习若干小时。如果有特殊的情况,比如要参加考试、比赛或者演出,就要在一两个星期前将训练量提高—倍,这样有利于提高成绩。当然,孩子的自制力相对成人较差,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悉心督促。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以上就是古筝界女神袁莎老师的一些访谈内容。不得不感叹,袁莎老师还是那么美,但我认为袁莎最美的时候,是她说:“我会永远守护中国筝乐的精神和气质。”这句话时......

入行36年,听听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分享习筝心得

(注:文中素材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