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兼合統領一代新政變革,唐之大家柳宗元

導語:在遙遠歲月長河那裡,在位於我們上游處的唐宋時期,曾出過諸多名人文士。他們在千年之前揮灑的筆墨文書,即使是隔著千年時光的蹉跎,有的至今還流傳於世,其中盛名者仍被朗朗誦讀於眾口之間,成為國之文化精粹。

其中甚至少數詩篇美文,已經踏出了國門,向著更廣袤大地擴散而去,有時走在千里之外的風情異域,竟也能聽到那熟悉的字調與內容,這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啊。而在那諸多被廣泛流傳的文章中,猶以唐宋八大家之作為多。今天,就來介紹其中一位,唐朝河東先生、柳柳州柳宗元。

河東柳氏有聞名

柳宗元的出身並不簡單,他出身於河東三個名門世族中的柳氏一族,也是一位正統的世家弟子。河東柳氏祖上出了許多大官,有封公拜侯的,還有官至宰輔的,可謂是顯赫一時。即使是到了柳宗元祖輩時,家道有所沒落,但至少也有縣令官職傍身,也能得小康乃至富庶之家,並且也能保住河東三名門之一的地位。

到了柳宗元父親的時候,他曾在御史臺任職,官至侍御史,也就是御史臺長官御史中丞的助手,也算是大官了,其母也是范陽名族出身,有著大家閨秀的氣派。柳家有此二人坐鎮支撐,家境自然是不差。

柳宗元自幼生長在如此優渥的家庭中,自然是建康茁壯地成長著。他幼年時一直跟隨母親生活在長安,平日裡都是接受母親的言行教誨。其母盧氏由於出身於世家大族,雖是女子,但所涉獵書籍文章也十分廣泛。盧氏對於自己所生的兒子,自是十分用心的去教之導之,將自己的人生經驗有條不紊的在日常的教育中灌輸給柳宗元。在母親的親力教導下,孩時的柳宗元就對知識與能力十分的渴望,常常摒棄它事,用心聆聽母親教誨,或是捧著自己所愛之書,一看就是大半天過去。

文治兼合統領一代新政變革,唐之大家柳宗元

出身於名門貴族的柳宗元

歷逢戰亂立志學

柳宗元所生活的唐朝,此時已經是藩鎮割據朝廷不能制,地方擁兵自重蠢蠢欲動的動亂時期。這時候,離郭子儀等人平定安史之亂已經過去了數十年,但是唐中央政權對地方的影響力反而是越來越弱。在柳宗元幼年時的德宗朝,就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以藩鎮子繼父制而起的建中之亂,逼得天子逃難,被圍於奉天月餘,天下震動。這時候,為了躲避災禍,柳宗元也跟隨母親一起,離開長安,來到了父親的任所,得以暫時置身於亂世之外。

此次動亂引發而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大唐王朝中原地區的大半部分都深埋於戰火硝煙之中,人民無以為生,被各地藩鎮層層剝削,以至於柳宗元離京前往父處時一路上看到的盡是一片流民四野,餓殍千里之景象,哪有長安城的那種夢幻裡的繁華。這種強烈的落差讓柳宗元深刻地認識到戰亂對百姓的傷害究竟有多大,這也令他更加堅定了努力讀書,將來考取功名報效國家,還天下以一個清平盛世的志向。

文治兼合統領一代新政變革,唐之大家柳宗元

少年遭遇戰亂的柳宗元

高中進士少年郎

於是柳宗元自此便開始發憤學習,日夜不輟,廢寢忘食。如此,數年光陰過去,終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柳宗元剛剛達到弱冠之年時,便因為他優越的才能和遠近皆聞的盛名,成功被推選為鄉貢,得到了參加進士考試的資格。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93年時,年僅二十一歲的柳宗元一舉登科進榜,年紀輕輕便成為了狀元郎。此年與他同期入榜的還有一位後來他的至交密友劉禹錫,此時的劉禹錫也是十分的年輕,二人的登榜事蹟均被京城權貴所傳揚讚歎,名噪一時。

本來像他這麼年輕有為的國家棟梁人才,再磨礪學習個幾年,就可以外任為官了。只是天公不作美,沒多久,柳宗元的父親便逝世了,柳宗元於是放棄了原本的打算,在家為父親守孝,儘自己一份身為子女的責任。

在守孝三年期滿後,柳宗元便被徵召到中央政府部門秘書省任職,後來通過博學鴻詞科後,再在集賢殿磨礪了一段時間,便被調到藍田,擔任六品官職藍田尉,從此他就正式開啟了自己的仕宦生涯,在中晚唐時期綻放著屬於自己的火花。

文治兼合統領一代新政變革,唐之大家柳宗元

年紀輕輕便高中進士的柳宗元

看遍黑暗志改革

柳宗元未曾入仕時,只是能看到民生疾苦,兵禍亂行,未能看到太多本質上的原因。直到他走進仕途上後,親眼所見各種貪汙腐敗現象,官官勾結買賣官爵,地方藩鎮賄賂中央官員,以為眼線,相互包庇,以至於地方兼併戰爭,剝削百姓致死,而朝廷不得知。柳宗元在官場上走的越高,所能看到的黑暗就越濃。到得後來,他深深地明白,若真想振興朝綱,恢復天下太平秩序,除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外,再無他路可走。於是,心懷國家天下的他,愈發堅定了改革的信念。

正好當時順宗即位後,也想勵精圖治,修補修補早已滿目瘡痍的大唐王朝,盡力恢復到曾經盛世的水平,於是就才用了王叔文等人的意見,銳意改革,並委王叔文等以重任,正式開始改革,史稱永貞改革。柳宗元早就懷著改革安天下的信念,此時一看改革正當進行時,於是連忙趕來想要幫忙。王叔文也聽說過柳宗元,對他的才情和愛國之心是十分的讚賞,於是便欣然將他納入改革集團的核心群中,來輔助自己完成改革。

文治兼合統領一代新政變革,唐之大家柳宗元

看透朝政昏暗的柳宗元

永貞革治失敗時

奈何,雖然有順宗皇帝的支持,但是王叔文等人太過急功近利,針對盤根錯節能量巨大的藩鎮和封建地主勢力的各種問題時,未曾徐徐圖之,反而一開始就削削削,拆拆拆,搞得朝中朝外大臣權貴們對他們這批改革派是極為的不滿,想盡辦法彈劾他們。而且此時的唐王室已經衰弱不已,難以制衡地方勢力和朝中強臣。

無法,順宗皇帝只得做出讓步,廢除全部新政,恢復舊制,並罷免新政官員,讓各方勢力登上執政舞臺。最後,順宗為了徹底平息大家的憤怒,甚至是不得不以退位禪讓的形式來進行安撫,可謂是屈辱至極。對於自己都這麼狠,對於手下的官員,自然也不用多說了,主要人物王叔文等人被賜死,柳宗元等人被貶為邊遠州境司馬。永貞革治以守舊派完勝就此徹底謝幕。

文治兼合統領一代新政變革,唐之大家柳宗元

慘遭貶謫的柳宗元

結語:柳宗元終其一生,仕途上還是比較不順的。不過雖然仕途不順,但是他亦淡然處之,寵辱不驚,盡心於鑽研詩歌文學。在詩歌文學上的造詣也是極為深刻。他的詩文,以幽默風趣的諷刺手法,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向讀者們講解著人生的萬千故事,具有著極大的文學價值與藝術價值。斯人雖已逝,文筆依舊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世人將會永遠將其傳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