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父母親去世後找兄弟姐妹“算賬”的人是怎麼了?

不久前有親人去世,我們去參加喪禮時發現,這個家裡的二表兄開始頤指氣使,動不動就跟兄弟姐妹們“算賬”、表功,要大家想想這些年他為家裡、為老人花費了多少時間、精力、金錢,全然不顧別人也為家庭付出了辛勞,惹得兄弟姐妹全部躲著他。

在心理諮詢中,我也遇到過一些在父母親去世以後找兄弟姐妹“算賬”的人,一般來說這些人都屬於在家庭中扛重擔、挑大樑的一個。他們通常在大家庭中主動承擔重任,不辭辛苦地為父母的家庭付出。可為什麼父母親不在了,他們卻做出這樣讓人煩惱的事情呢?

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創傷後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父母親的去世,帶給子女很大的心理創傷,因為我們的生命籍由他們而來,我們是父母親撫養疼愛長大。每個人和父母親都有著深入骨髓的情感聯結,使得孩子們無法以常態心理面對父母親離開這個人世的現實。

因此而帶來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心理問題,是很常見的,尤其是那些對家庭付出過比較多心血的孩子、老人比較疼愛的孩子等。因為有了心理創傷,所以他們內心的感觸更多、負面情緒水平更高。

那些父母親去世後找兄弟姐妹“算賬”的人是怎麼了?

死亡焦慮帶來的存在感需要

父母親去世,面對著一副沒有了靈魂的軀體,使得子女感覺到死神與自己的距離更近,死亡的味道甚至就飄散在空氣中。幾乎所有人都會在心裡產生一種“怕”,這個怕有可能是對自己身體狀態的擔憂,有可能是對父母親生命的唏噓,有可能是對於人類這種曇花一現的生命歷程出現了悲觀的念頭。

心理學家榮格在集體無意識的理論中講到:包括嬰兒實際開始以前的全部時間,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殘留,它的內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且帶有普遍性。

生命的殘留在成年子女那裡的意義重大,當死亡焦慮來臨,父母親留下的無論是開心的還是傷心的感覺,無論是什麼物品,都沾上了一層死亡的味道。

由於猝不及防地感受到這樣沉重的死亡焦慮, 個體只好通過周圍的人來尋找存在感,反覆向同胞兄弟姐妹強調自己存在的意義,便是這種死亡焦慮的一種表現。

那些父母親去世後找兄弟姐妹“算賬”的人是怎麼了?

父母是我們和死亡之間隔的一座山

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父母親就是我們和死亡之間相隔的一座山。有父母親在,子女們就永遠覺得死亡離自己還有很遠的距離,遙不可及。當父母去世,哪怕再纏綿病床,再有心理準備,也無法預先感受死亡的味道。

當父母親還健在,我們為人子女的身份就還在,我們的生命有來處,有父母親作為我們生命的依恃。所以,讓我們從生命的角度出發,更加敬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提前把讓自己安心的事情做好,不要等那一天來到,心裡面出現極端失衡的感受。

然而爸爸媽媽從來都不是神仙,沒有哪個生命是可以永恆的,當一個生命逝去,其親近之人縱然悲痛,也不得不面對現實。是啊,誰又能起死回生?

可當父母親去世了,弟弟妹妹還沒有從悲痛中回過神來,家裡的大哥、大姐已經開始“清算”功勞了,咋辦呢?

那些父母親去世後找兄弟姐妹“算賬”的人是怎麼了?

心理學這幾個方法教你如何應對這樣的同胞:

尊重他,肯定他對家庭的付出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每個人都會對家庭有影響,當他想要跟大家吐露自己的艱難付出,其實是代表他想要和同胞有更多連接的。

所以我們既要尊重他的付出,傾聽他的表達,又要客觀的、積極的肯定他在家庭中的作用。順應他緩解自己焦慮的方法,而不是用漠視來應對,使得他感受到大家的支持,找到對自我的認同。

共情他的處境,多關心他——避免孤獨感

這位哥哥、姐姐正在經歷什麼樣的家庭現實?也許他心甘情願地承擔著,但是他的生活壓力可能很大,使得他非常辛苦。

也許他的生活並不困苦,然而他自己感覺很不好過,他會有深重的孤獨。這個時候,需要兄弟姐妹的關心與理解。這些做法會讓他感覺到自己並不是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也就越少受孤獨感的影響了。

那些父母親去世後找兄弟姐妹“算賬”的人是怎麼了?

父母親不在了,同胞親情不斷

雖然老人不在了,但是同胞兄弟姐妹的親情要持續下去,成為彼此在這個人世間存在的支持。

我的家族中,有一位老人,每次見到我們這些晚輩就會說一些“遺囑”一樣的話。表姐妹幾個湊在一起,說起他來都直搖頭,大家都很憷頭見他。

我自己也感受到每到吃飯時都被他訓哭的難過,但是因為了解到他內心有著濃重的死亡焦慮,有著對晚輩深切的愛護,所以我堅持每年都去看望他。結果是在他一次手術治療好了疾病後,他對和我的交流進行了思考,並且願意用讓我更舒適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愛。

可見,親人之間的支持,很容易比陌生人來得更加深刻。

關注其對安全感不同的需求

不僅僅是死亡焦慮,這些人的安全感也需要被親人看到。每個人對於安全感的需求都是不同的,關注他的安全感需要,是從根本上幫助他心理狀態更舒展的方法。

那些父母親去世後找兄弟姐妹“算賬”的人是怎麼了?


親人去世,對於每個人都是一種衝擊,因為這件事情引發了他們對於生命更多的思考。假如我們自己面對親人去世的問題,試著讓自己心安,是一個緩解死亡焦慮的好辦法。

做好人際邊界,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

在心理諮詢中,遇到親人去世帶來的心理問題,經常會用到一個“告別”的技術。引導來訪者表達對這位親人的深刻情感,表達自己的不捨與心痛,然後講述自己以後的生活,請去世的親人放心,自己會更好的面對生活。使用這個技術的目的,就是要讓死者與活著的人“兩安”,生死兩安,死去的人得到安慰,而活著的人也能放下悲傷,為自己的人生做更多努力。

安心,是一個人了無遺憾的離去的前提。安心,也是一個人離開另一個人,投入到新生活狀態中的基礎。

所以在人生過程中,要讓自己有規劃,有目標,能夠及時完成該做的事情,不要總是推到明天去。人際邊界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清晰,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不留遺憾,也就不會有太高的焦慮與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