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中國》邀請嘉賓周裡京與李野墨,他們在談及路遙的小說時,為何熱淚盈眶?

月球賊亮


因為喜歡路遙的作品,回看了10月20日的《故事裡的中國》。

個人覺得是一檔十分不錯的節目,董卿主持的文化類節目從來沒有讓我遺憾,不過這一次,我有一半的遺憾,那是在郭濤等人對《平凡的世界》演繹上,當然如此宏偉鉅著,要通過短短的30分鐘時間來演繹也十分的困難,所以總體還是感動。

特別是節目組請到了《人生》裡高加林的飾演者周裡京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長篇連播》節目播音員李野墨的到來,更是讓我從他們那裡瞭解路遙小說中不為我們所知的感人事蹟。

再次回憶當年與路遙作品產生交集的日子,周裡京與李野墨都激動的差點流淚,這也正是路遙作品感人地方。

周裡京,為演好高加林,去生活中找靈感

《人生》無疑是路遙的成名之作,隨後吳天明導演執導的同名電影的上映,更是讓高加林變的家喻戶曉,而此電影中飾演高加林的便是周裡京,路遙親自當這部電影的編劇。

周裡京當時被導演問及是否願意飾演高加林一角時,他態度堅定的表示要演,在他與編劇路遙,也就是小說《人生》的作者溝通後,他決定去親身體驗高加林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書中高加林的感覺。於是他便與一名代課老師同住,通過這個老師去了解高加林那嚮往城市生活的迫切心理。

(高加林與劉巧珍)

周裡京本人在回憶與路遙的種種交集,以及自己當年為飾演路遙《人生》裡高加林所做的努力而感到激動,乃至流淚。毫無疑問,周裡京飾演的高加林也確實成功。

李野墨:《平凡的世界》讓他想到了一個故人

董卿在這個節目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平凡的世界》裡找到自己。這便是路遙此作品的魅力所在,而《平凡的世界》也一直佔據著各大高校借閱書籍名單的榜首。

但是,路遙在辛苦寫完第一部時,作品的問世並未受到廣泛的關注與好評,直到路遙在去北京的火連上遇到一個人,葉詠梅,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輯。由於路遙與其相識,葉詠梅便向路遙借閱了《平凡的世界》的書稿,而葉詠梅隨後又將這書稿交給了李野墨,並對李野墨說《平凡的世界》適合在《長篇連播》裡播放。

(葉詠梅與李野墨)

李野墨便在此時與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接下緣分。李野墨拿到書稿後,讀了起來,立馬被孫少平、孫少安他們這群平凡卻又偉大的人生而感動。李野墨說:他覺得《平凡的世界》就是在寫他的一個故人。那位故人也是生活在黃土高原偏遠地區,渴望走出去。

這樣的回憶令李野墨激動流淚。

如我上面所說,路遙的作品,寫的真實,不管是飾演高加林的周裡京還是朗誦《平凡的世界》的李野墨,他們都是被作品裡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打動著。


阿珂伴讀


路遙的小說對那個年代年輕人的影響非常深遠。潘石屹、馬雲都曾說過自己在路遙的小說裡獲得過強大的力量,甚至可以說路遙的小說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路遙的時代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年輕人都很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尤其是身處農村、有文化的年輕人更是如此,他們不甘於現狀,卻又不知何去何從,不安於命運,卻又找不到出路。農村的生活不僅物質上貧乏,精神上更是空虛,使得農村的知識青年的內心更加的苦悶。

而路遙的小說卻給了這些年輕人以心靈的慰藉。路遙小說中的主人公都是這樣的農村青年,相同的人生經歷讓讀者能與小說中的人物心靈相通。他們對書中人物的痛苦和迷茫感同身受,讀者在小說裡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書中人物面對人生選擇時的決定又給他們以啟發。

因此路遙的小說在那個時代影響力非常大。《人生》、《平凡的世界》等是經久不衰的佳作。零幾年,在我上學的時候,同學們都還是很喜歡這些作品。這些作品也給予了我們面對人生的力量。




雷隱居漫談



這兩位嘉賓都與路遙的文學作品有聯繫,周裡京是根據路遙的同名小說《人生》改編的電影中的男主角高加林的扮演者,李野墨是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在中央廣播電臺小說連播節目中的演播者。他們兩人都與路遙這個文學家的作品有著緊密的關聯。正是有了他們的精彩演繹才是廣大觀眾和聽眾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路遙這個偉大的作家,喜歡和認識了他所著的優秀的成名小說《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從而路遙的名字和他的作品響遍大江南北,高加林、孫少平這兩部小說的主人公也成了讀者議論的對象,從高加林的人生經歷我們懂得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應該怎樣正確的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從孫少平不平凡的奮鬥之路,我們學到了他不畏貧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這兩部小說真實、感人充滿了現實主義的文學氣息給人以教育和啟發。儘管幾十年過去了,但讀者對這兩部小說的喜愛程度有增無減,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記憶猶新。作為這兩部小說的演繹者來說,回憶起當時的創作過程,他們的感受更加深刻,理解程度也更高,所以說在訪談節目《故事裡的中國》裡,兩位藝術家的肺腑之言感動著他們同時也感動了觀眾。



西域之子cyj


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這兩部史詩般的鉅著打動和影響了一代代的讀者。時至今日,«平凡的世界»仍然是各高校圖書館借閱量最大的書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首先,這些作品都是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完成的。我們談論偉大的作品時,應該更關注一下作者的經歷。這樣更有助於我們理解作品。路遙在很小的時候,由於家裡窮被過繼給了大伯。去大伯家的路上,父親用僅有的一毛錢給路遙買了一杯油茶,直到後來路遙才想明白那是父親身上僅有的一毛錢。父親把他帶到伯父家裡,臨走時說散集的時候來接他回家。但路遙心裡明白父親是要把他擲在伯父家,他卻不能喊一聲爸爸。因為他明白,只須一聲爸爸,他就回帶回家。從此便不能讀書了。只有無助的抱著伯父家的一棵大樹掉眼淚。這件事對路遙帶給路遙一生都磨滅不了的痛苦記憶。上學時,有錢的孩子下課後抖下口袋,發出丁當的聲音藉此炫耀有零花錢。路遙只能撿些釘子放口袋裡充數。這和孫少平吃黑麵窩頭何其相似。還有因為褲子屁股處有洞,不敢出去玩,作品中少安小時候也是這樣的。路遙酷愛讀書,少平也酷愛讀書。在少平身上,何嘗沒有路遙的影子。以至於後來,坎坷的情感經歷,在文中都有體現。

再看一下作者痛苦的創作經歷。在當時作者這種寫時的手法不被認可。在這種情況下要繼續下去就是和整個文壇背道而馳。他因此到柳青墓上,去用靈魂和柳青交談,尋求力量。

他創作的過程中,光翻閱資料就把手指甲蓋磨得很薄,很痛。只好用掌後跟來翻閱。由創作伊始的健壯如牛到作品完成時吐血虛弱。路遙在作品上可謂是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感情。這已經融在作品裡了。這種有靈魂的作品自然會打動讀者。

以«平凡的世界»為例,文章記述的都是平凡者的奮鬥歷程。主人公勤勞,樸實,自尊。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一心想改變命運。但同時又間雜著自卑。理想與現實在此碰撞出了火花。在平凡中我們看到了不平凡。我們都是平凡人,對於主人公的複雜心裡理感同身受。文章所傳遞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正和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相契合。這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很多人都通過作品找尋到了力量,同時也找尋到了自己。

至於兩位老藝術家,為何垂淚?兩位藝術家和作者有過深入的接觸,而且深入過生活。在現實世界裡看到了人物的原型。並且被原型深深感動過。他們更瞭解作者是用心血鑄就了小說。因此,他們在做節目時垂淚是很自發然的事情。

«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現代文學的巔峰,還會繼續影響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