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男輕女有多嚴重?晚清的“棄嬰塔”,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下,有著許多的女子都備受煎熬,那麼古代重男輕女有多嚴重呢?今天就由小編來說說,晚清的“棄嬰塔”,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在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存在,而在古代歧視女嬰、虐殺女嬰的現象有很多。據史料記載,就全國而言,有十多個省份存在“溺女”之風,如南方的廣東、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廣西,北方的山西、山東、河南等省。在這些省份中,廣東省對“溺女之風,所在皆然”;江西省則“皆以生女為嫌,每多溺弊”;湖南省的“風俗向有溺女陋習,.... 牢不可破”。就一個保甲之內而言,福建地區曾“有一家連淹十餘女者,有每村一歲中淹死至數十女者。

古代重男輕女有多嚴重?晚清的“棄嬰塔”,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溺女之殘忍讓它被稱為“天下第一傷心事”。有人將初生的女嬰丟入河湖、池塘中溺斃,也有人把她們用被子捂死,最普遍的做法是把她們按入水盆淹死。林紓在《閩中新樂府.水無情》的刻畫格外令人心碎,“孰道水無情/有情偏浸出胎嬰/女兒原是賠錢貨....臍上胞水血尚殷/眼前咫尺鬼門關”。

清末時, 來到潮州的傳教士發現人們時常會把女嬰扔到池塘裡淹死, 就在岸邊掛上帶有小篷子的竹籃, 希望人們能把遺棄的女嬰放在裡面。下面這張照片上的說明是:“這是一個收集人們不想要的女嬰的籃子。”

古代重男輕女有多嚴重?晚清的“棄嬰塔”,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從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清朝時期中國各地的溺嬰現象的確是非常嚴重的。在很多地區,由於溺嬰惡習的盛行,造成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婚姻成本.上升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徐永志在《近代溺女之風盛行探析》一文中指出,清代全國男女性比例的嚴重失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溺女風氣盛行導致的,宜統元年的全國男女性比例竟達到了121. 7。溺嬰的盛行還導致了買賣婚姻、童婚等婚姻陋習的流行。

古代重男輕女有多嚴重?晚清的“棄嬰塔”,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由於溺嬰表現得過於殘忍,或許是不忍見親生骨肉在水中掙扎啼哭,在清代中後期,一些地方民眾開始在鄉間田野修建小塔,只要有老百姓不想要的孩子都會丟棄在這座塔中。他周圍還有很多的空籃子,主要就是用來放孩子的,然而讓他們經歷了風吹雨打,日曬雨淋之後漸漸走向死亡。周圍的環境就很惡劣野草叢生,可能隨時會遭受各種野生動物的侵犯,甚至會被那些猛烈的野獸所叼走,看到他們的這種行徑簡直不配為人母,更不配為人。而他們建造的這座塔,也只不過是掩蓋自己罪行的一種說法和尋求的一種心理安慰罷了!

古代重男輕女有多嚴重?晚清的“棄嬰塔”,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無非還是重男輕女的思想的在作怪。在男權社會的古代,男性意味著直接勞動力,女性則是“依附”,是終將“潑出去的水”,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他們在這種社會意識的擠壓下,都想要多“子”多福,於是不停的生孩子。

可是窮人根本養不起那麼多孩子,所以“無用”的女嬰率先被放棄了,她們大概率會被像垃圾一樣被扔到“棄嬰塔”裡,或被丟在河裡,好一點兒的會被送去做童養媳或丫鬟。我覺得最慘的莫過於被丟到“棄嬰塔”裡的嬰兒,她們在剛來到人世的幾天歲月裡,就以這種無望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