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安徽處在非常好的地理位卻發展不起來?你怎麼看?

磊哥說大事


安徽河南在歷史上是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不是水災就是旱災,所以這兩個省的難民是中國最多的 。安徽和江蘇比鄰,和江蘇比較,安徽因為地處內陸,經濟發展落後,江蘇的蘇南一帶經濟發達,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因素,歷史上蘇南就是中國傳統的製造業基地,在七八十年代,蘇南一帶的鄉鎮企業轟轟烈烈,到了九十年代,那裡的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所以就有了蘇州奇蹟,無錫的太湖明珠,和廣東的經濟發展不一樣的是,珠三角的製造業基本都是外資企業,而蘇南一帶的製造業大部分都是本土的。那裡不僅是中國紡織業的中心,還是中國建材基地 。所以到了兩千年後,蘇南一帶的一個城市的經濟規模甚至超過了中西部的省會城市。那落後的安徽人只有去江蘇打工了。因此,有人說,南京市是安徽人的。


太興真人


安徽發展不行?開玩笑吧?我2006年去的安徽蕪湖下面的南陵縣當時縣城最高樓是個酒店好像只有十一二層!縣城中心幾乎看不到私家車房子都很破舊超市營業員一個月才350塊錢工資,清水面一塊錢一碗!等我2014年離開當地時整個縣城已經換了個樣高樓林立路寬車多宛如一個三線城市的感覺!變化太大了


非法菜頭


早期政策趕不上也沒享受到,省內一個大城市沒有。合肥開始大力發展了,浙江江蘇上海已經聞名兩代人了。我老家是馬鞍山靠西的。講實在話,小時候馬鞍山都沒去過,合肥只聽過,在哪兒也搞不清楚,那時候家裡有什麼事只去南京。我身邊的小夥伴也都在南京買房。如果我不是在合肥上學,找了個合肥的老婆,估計我應該也不會在這。但是如果合肥在八九十年代發力,哪怕發展緩慢點,現在比不上沿海城市,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一箇中心城市沒有,省內其他地方想都不用想,肯定發展不起來,我還沒見過一個省本來很窮,然後突然省內兩個以上的城市變富了。


緩緩掉落的楓葉L


安徽,我來說說吧,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提到安徽,我往往想起了《大清徽商》,徽商在大清朝,赫赫有名,壟斷江淮鹽業,宰割天下。《喬家大院》喬致庸說過:商道:為國謀利,利射天下。

然而安徽,彷彿在我們近代,一直是靜靜的沉默著。當年,大清的錢袋子。到了現代卻好像沒有亮眼的名片一樣。而且,在我的印象中,合肥,容易想到的是傳銷和詐騙,在2014年的時候,深有體會。

安徽的地理位置





毗鄰五省,距離上海很近。卻沒有得到什麼優勢或者江蘇,浙江,山東長三角經濟圈的經濟外溢效應。反而江蘇的崑山,作為上海的後花園,得到了上海的經濟外溢效應。

我認為安徽之所以發展不起來,是因為下面幾個原因

1.教育體系不完善,沒有知名高校,除了一箇中國科技大學的校區,好像沒什麼知名大學。而湖北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區。近百所院校。在東部幾省來看,安徽人才這一塊,不佔有優勢。人才也是逐利的,沒有了名企大廠,沒有了配套的高工資,人才也會流失嚴重。單凡有本事的都去江蘇上海了,崑山的房價也就1w多,更加具有優勢,而且離上海近,大概1個小時左右的動車。

2.產業佈局





安徽重工業化傾向嚴重,銅陵有色,紫金礦業,等重汙染金屬加工業,還有化工產業比較多,而輕工業比較少。無法承接長三角的一些外包服務,比如電子,科技業。服務業遠遠落後周邊各省。

周邊情況:江蘇以電子製造業,臺商聚集地,日本科技企業,液晶顯示等形成了規模,以崑山,無錫,蘇州形成了經濟圈,發展起來。政府稅收穩定,財政豐盈,人才素質高,具有競爭力。

浙江,以紡織,服裝,電子業為主。武漢:以光谷光電產業,汽車製造,家電製造為依託。

而目前安徽合肥,準備打造新型顯示產業,號稱規模劍指2000億,在玻璃面板,液晶顯示,OLED,準備有新的作為。以京東方企業的訂單需求,形成配套的產業鏈,和產業聚落。以芯片製造所需要的靶材為突破口。發展芯片製造業,中芯集團,等企業,形成芯片製造的企業聚落。





3.為人詬病的,低工資高房價

其實高房價各省都有,全國只有湖南長沙,房價均價在一萬左右,在各省的省會房價都更高,但是產業不升級,工資不增長,才導致人才出走,企業找不到人才,政策需要資金支持,只有名企大廠過來,政府有了稅收,才能扶持產業進行升級改造。中國的幾個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東的環渤海經濟圈,上海的金融服務業等,山東起來,是因為港口貿易,青島的工業製造。安徽,則毫無亮點,武漢默克爾還來幾趟,有德國的儀器製造業,法國的企業,日本的汽車製造業。安徽,本應該在政策扶持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不過錯失了機會,所以發展不起來。


子非魚


安徽經濟發展的怎麼樣,在我國的地理位置好不好,可以看一下地圖和其近年GDP增長情況有個直觀的瞭解。

總的來說吧,安徽的地理位置不算太好也不怎麼差

安徽在全國的位置

安徽不太好的特點:不臨海,沒有像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有沿海城市。

安徽相對好的位置:

安徽位於華東地區,而且是中部6省份,東南部有長江經過大多沿江城市,如安慶、蕪湖、銅陵、池州等市。

安徽臨近中國最大面積的長三角城市群,省內包括合肥等8個地級城市被納入長三角規劃,可享受國家的政策優惠。相比於周邊的河南和江西2省的省內規模小的城市群,優勢更大,城市更多,人口也多。

安徽現在及未來也將有多條高鐵線(合福高鐵、合武線、合寧線、淮南線)路通往上杭、山東、京津,還有周邊的江西、湖北等省,鐵路線在中西部較發達。

既然安徽位置相對較好,經濟發展情況在全國怎麼樣呢

在2018年,安徽省的GDP總產值是30006億人民幣多一點,位於北京之後的全國第14,人均的GDP為4.79萬元,全國第23位,人均排名在中下游,說明人們還是不太有錢。

不比沿海大經濟大省,在看看周邊的中部省份的經濟情況吧,如湖北39366億、河南48055億、江西21984億,經濟方面只好過江西吧。

依我的觀點來看呢,安徽未來的經濟其實會有較快發展的。以2019年上半年為例,GDP產值是15466億,比去年同期增長8個百分點,增速高於全國(全國平均為6.3%)多數省份。

其中大於8%增速的有合肥、蕪湖和宣城8.3%、馬鞍山8.1%、滁州有9.4%的高增速,都大於長三角城市如上海5.9%、杭州6.9%、寧波6.5%和無錫7.1%的實際增速。

看到這裡,想必安徽其他城市的經濟增速也不會太低,再說安徽也在進行經濟轉型,發展引進一些新興製造業,承接產業轉移,未來會更好。

綜合分析,安徽在全國位置不好不差,經濟發展情況是中游位置的,還有潛力可挖。


賀千城財經


安徽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流失嚴重!阜陽地區人口1千多萬居然大學沒有3所、其他地區未超過2所大學.南京800多萬人口?大學幾十所.這不是給江浙滬、輸入廉價勞動力嗎?到目前為止還一味的盲目發展經濟.安徽的人均GDP能看嗎?人口6000多萬、常駐江浙滬至少1500萬人口.自營(菜場、夜市、早餐、修電器、裝修....)在外面都有家了、過年才回家看老人.這些人和安徽發展沒有一點關係.還有就是文化地區差異太大、三大文化地區、皖北(淮河以北)皖中(長江上游、淮河下游、簡稱江淮之間)皖南(長江以南)凝聚力不集中.相互之間經濟交流幾乎很少.在大學上問題最嚴重.合肥應該給予高等教育人才.福利待遇、提供優惠房屋購買政策.留住人口.未來才能成為超大城市.不然10年內都不會有什麼改變!


BoBo


安徽和河南是難兄難弟

看起來,差不多都是一馬平川的地貌,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但青山綠水,就是不能換來金山銀山。怪什麼呢?

都是因為河,只不過河南是黃河,安徽是淮河。

人老幾輩子,好幾個朝代,黃河要是奪淮入海,遭殃的不僅僅是豫東,山東魯西南 ,安徽江北,淮河兩岸,巢湖周邊,甚至江蘇蘇北,無一倖免。這樣的災害,斷斷續續幾百年,現在好些,還要防洪。

這些地方的窮都是因為洪災,連發展都提心吊膽,消除存量,需要很長時間。


多彩體壇


安徽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地理位置與經濟發展條件總體上還是不錯的,但是要看具體和哪個地方相比,如果和中西部的省份相比,安徽的先天條件已經是很不錯了,若是和東部沿海的一些省份相比,有些方面的劣勢還是比較明顯的。至於為啥在有些人看來發展不起來,這個原因也非常多,也是要看和哪個地方作比較。

首先,安徽省平原廣闊,但交通基礎一度很差。

安徽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北部為華北平原,中部為江淮丘陵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和西部多山區、丘陵,總體上還是以平原為主。安徽經濟雖然談不上多發達,但是無論是農業基礎還是工業基礎,也都還是不錯的。沿淮和江淮地區以平原為主,人口也眾多,農業基礎雄厚,城市化進程也非常快。沿江的各個城市都是工業基礎比較好的,如果組團發展,完全可以形成連接南京和武漢的城市群。皖南和皖西的山區,無論是旅遊,還是茶葉種植,都已經形成品牌,雖然總產值不一定好看,但是很多地方人均水平其實也不差。

但是安徽經濟發展的劣勢也是比較多的,皖北雖然平原廣闊,但是由於歷史上長期的黃河奪淮和泥沙淤積,造成淮河流域長期水災相對嚴重,經濟基礎相對較差。而歷史上的安徽、江蘇分家,讓安徽成為完全的內陸省份,沒有出海口。當然,安徽一直以來沒有好好的利用長江,白瞎了黃金水道這也是客觀事實。與同屬於中部的湖北、江西、河南等省相比,安徽過去的交通一直都比較差,儘管近些年來省內在交通發展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也只是以合肥為主的皖中地區改善明顯,還是有很多地級市和縣城交通依舊比較落後。

其次,安徽正在加速發展之中,但是發展質量需要大大提升。

近幾年來,隨著安徽多數地區交通的改善,以及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影響,安徽各地級市應該說發展速度都是比較快的,當然了,區位相對較好的皖東地區尤其要快一點,佔盡優勢的省會總體上要好一點,皖北到皖西,以及皖西南相對緩慢,這是客觀存在。與此同時,安徽絕大多數的城市和縣城,經濟的主要拉力還是低端的製造業和房地產。上至二線大城市的省會,下至不入流的小縣城,街道上最多的商鋪就是房產中介。整天手機裡接到的最多的電話,就是某某大城市這個新區的商鋪,地鐵幾號線邊上的房子。領頭羊尚且如此,就別說其他的城市了,所以說安徽經濟發展的水平確實不高,亟需有本質的提升。

最後,安徽已經到了必須全省均衡發展的時代。

目前,在長三角進行了新一輪的擴軍之後,安徽已經全省融入了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在安徽蕪湖發佈了《長三角城市蕪湖宣言》,聲稱各個城市要加強合作,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群,這既是長三角的發展機遇,更是安徽省的發展機遇。

未來的安徽,要想發展的越來越好,合肥必須要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什麼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是發展目標還是僅僅是吹牛並不重要,外界怎麼評價合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態度,重要的是能否承擔起自身的責任。過去做的不好沒關係,重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爭取越來越好。如果省會都天天停留在旺鋪和樓盤及基礎設施拉動地方發展的時代,那麼全省肯定也就沒什麼前景了。

除此之外,安徽發展要重視沿淮和沿江地區。過去的沿淮,並非沒有自己的中心,淮南和蚌埠,本來都有很好的基礎,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雖說兩個城市也並非在吃老本,但是確實沒有很好的引領淮河流域的發展。而長江沿線的城市就更不用說了,雖說蕪湖和馬鞍山整體上似乎還可以,銅陵的人均產值更是讓自己驕傲了很多年,但是總體上還是沒有充分的利用黃金水道,謀劃多年的皖江城市帶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發展。

一直以來,只要提到安徽的發展,就會有會多人嘲諷一城獨大的發展模式,而只要有人質疑這種模式,馬上就會有人列舉出武漢、成都、西安等城市的數據,證明自己沒有一城獨大,證明很多地方都採取這種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省會的首位度,提高向心力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安徽的條件和內陸其他省份並不是完全一樣,所以別人採用的發展模式是否也適合安徽是值得思考的。放眼望去,整個沿江省份的主要發展精力都放在沿江地帶,只有安徽是一個例外。

近些年來,隨著引江濟淮工程的開工建設,安徽似乎已經徹底意識到了長江黃金水道的價值,似乎已經徹底意識到了重視長江對於安徽發展的重大作用,平心而論近些年來,安徽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希望在未來的時間裡,合肥這個火車頭與領頭羊一定要帶好頭,下面的兄弟城市也要積極努力,讓安徽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徽南城意


重新區劃地級市,全省保留十二個地級市:阜陽市,(亳州,利辛,渦陽併入),宿州市(淮北市併入),蚌埠市(蒙城,鳳陽併入),淮南市,(穎上霍邱併入)六安市,滁州市,安慶市,合肥市,徽州市,池州市(銅陵市併入),蕪湖市(馬鞍山市併入),宣城市。


東部第一戰區


安徽有多少人口,估計有一半人在外地務工。本省照要負責這些人的醫療,養老等等的付出。務工人員是有帶回一些回報,但僅止於家用,或者家庭建設,對本省貢獻極少。

以每人每天消費二十元計算,在外人口每天要消費多少?

要是安徽省向外輸出人口一千萬,僅每天在外消費額就是,一千萬x二十等於二億。就以消費品利潤百分之三十計,也有六千萬純利潤。

再六千萬x三百天,(扣除假日)一年下來也有個一百八十億。再以一百八十以x二至三十年等於多少?

如果這些反過來,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假如反過來,安徽能吸引幾千萬或者過億人來務工,情形怎麼樣?

安徽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說小吧,人口,土地面積抵得小的發達國家。說大吧,在人口大省來說也不算什麼。

如果安徽象韓日哪樣得到世界銀行,及國內的大力扶持。以一省之力富可敵國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