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中,為何西南官話能夠如此強勢?

中國方言中,為何西南官話能夠如此強勢?

在大多數漢語方言在感嘆由於推廣普通話而引起的方言生態危機的同時,西南官話不但沒有受到普通話的威脅而萎縮,反而不斷髮展壯大:

①東進:由湖北江漢地區及重慶、湘西地區向東逐步吞噬湘語的地盤。

②南侵:廣西漢族地區,西南官話越來越通用,雲南貴州兩個西南官話的老地盤,全面包圍操壯侗、苗瑤語的少語民族語言,這些少數民族大多數處於雙語狀態,有的基本上在青壯年一代完成了語言轉用,他們所使用的漢語,為當地西南官話。

③西擴:川西及滇西操藏緬語的少數民族,很多已經轉用漢語,或使用民漢雙語,他們使用的漢語也是西南官話

④內沒:川渝地區有不少非官話方言島,在西南官話的強勢下,逐步被淹沒。

⑤同化:不管是從北方的官話區南方非官話區到西南地區工作學習的人,以及長期或短期停留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學會了西南官話。

⑥外輸:西南官話已被定為緬甸果敢與佤邦的官方語言之一,是東南亞北部華人區的通用語言,是少數具有境外官方語言的漢語方言(粵語、閩南語、客家話、西南官話)

中國方言中,為何西南官話能夠如此強勢?

同時,西南官話由於內部一致性較高(主要是聲調調形的同一性較高),彼此都能接受對方的口音,所以通用性較廣,事實上形成了接近成渝方言的區域共同語,同時這種區域共同語在很大多程度上避免了較多的方言詞,同漢民族共同語書面語較為統一,文-語及語-文轉換與普通話的功能相差無幾,所以在廣播電視傳媒,中小學教學甚至高等學校教學中都大範圍使用。

由於西南官話語法系統與普通話有較大的一致性,與隨普通話一道發展,現代漢語書面語一切現代化成果都能為之所用,所以不存在像吳語、閩語、客語、粵語那樣的書面文字化及語文現代化的問題。西南官話詞彙中只有與普通話不同的說法,而較少規範漢字中沒有的獨特方言字,我國現行的字典、詞典都能直接為西南官話服務。

最重要一點,西南官話內部不存在像東南方言那樣的地域歧視現象,彼此都能接受對方口音,兼容性很大,無須在選擇中心方言點上糾纏不休,不惟標準,只須內部調和,即形成流通性較大的區域共同語。

由此發展下去,西南官話佔漢語人口之半壁江山極有可能。

中國方言中,為何西南官話能夠如此強勢?

西南官話的強勢與西官區在廣大內陸地區無法取代的經濟地位以及文化影響力有巨大關係

中西部三大巨頭城市重慶、武漢、成都皆位於西南官話區,西官區的文化輸出也十分巨大,無論是川渝的巴蜀文化,湖北的荊楚文化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目前西南官話使用人口將近3億,佔中國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整個官話區人口的三分之一,相當於湘語、贛語、粵語、閩語人口的總和。西南官話中最大的分區成渝片和灌赤片的使用人口都超過1.5億。

西南官話區部分著名人文與自然景觀摘錄(不完全):

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瀘沽湖、長江三峽、天坑地縫、大足石刻、麗江古城、玉龍雪山、大理、西雙版納、張家界、武當山、黃果樹瀑布、荔波、織金洞、桂林山水

西南官話大致可分為川黔(又稱成渝片)、西蜀(又稱灌赤片)、湖廣、雲南、桂柳、川西(有爭議,實質為藏語與川黔片混合區)幾大片

中國方言中,為何西南官話能夠如此強勢?

川黔片,又稱為成渝片,是西南官話中的最大分支,主要分佈於四川盆地東北部、攀西地區、陝西南部及湖北西部。成渝話的主要特點包括古入聲字整體派入陽平、大多無tʂ組聲母(捲舌聲母)、無鼻音韻母[-m]與[-ŋ]等。同時四川省及重慶市境內的成渝片方言還具有部分中古全濁仄聲字讀送氣清聲母、聲調高度相似等特徵,內部一致性非常高[1][2]。以重慶話與成都話為代表,使用人口約9000萬,是中國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片。

中國方言中,為何西南官話能夠如此強勢?

灌赤片,是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將四川、重慶和雲南三省市所有入聲不派入陽平的方言籠統劃為一區。其下又分為岷江(入聲保留)、仁富(入聲歸入去聲)、雅棉(入聲歸入陰平)、麗川(入聲保留)四小片。其中分佈於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岷江、仁富、雅棉三小片源自巴蜀語,與成渝片在詞彙、音韻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處,都屬於四川話的分支。而分佈於滇西北的麗川小片則與其它三小片有不同源流,差異巨大。

中國方言中,為何西南官話能夠如此強勢?

岷江小片,是西南官話灌赤片的下屬分支,主要分佈於四川盆地西南部岷江流域及長江兩岸,同時在盆地中部分佈有一個由西充、鹽亭、射洪三縣組成的方言島。

岷江話的主要特徵是入聲保留,獨立成調,擁有一套僅用於入聲字的緊元音韻母,雖然並不符合“入聲歸陽平”這一劃定西南官話的標準,但在音系上和成渝話擁有一致的創新點,因此仍為一類。加之,成都等成渝片方言在僅僅一百年前也擁有入聲調,因此有無入聲調並不是絕對的劃分準則。但也有學者認為,岷江小片是由中上古巴蜀語直接發展而成,與主要源自移民的西南官話擁有截然不同的起源。

岷江話地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4省市,總使用人口約3000萬,使用岷江話的縣市如下:

四川省

成都市(崇州市、大邑縣、邛崍市、蒲江縣、都江堰市、彭州市、雙流區、新津縣、郫都區、新都區、溫江區);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洪雅縣、青神縣、丹稜縣);樂山市(市中區、五通橋區、沙灣區、金口河區、峨眉山市、夾江縣、井研縣、犍為縣、沐川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宜賓市(翠屏區、南溪區、敘州區、興文縣、珙縣、長寧縣、高縣、江安縣、屏山縣);瀘州市(江陽區、納溪區、龍馬潭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德陽市(什邡市);雅安市(滎經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汶川縣、茂縣、黑水縣);南充市(西充縣);遂寧市(射洪縣);綿陽市(鹽亭縣)

重慶市

江津區;綦江區

貴州省

遵義市(赤水市、仁懷市、桐梓縣、習水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銅仁地區(德江縣、思南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雲南省

昭通市(綏江縣、水富市)

仁富小片主要分佈於四川盆地沱江、岷江兩河下游,是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其與盆地內其他地區西南官話的根本區別是古入聲字併入今去聲。 本詞組音內部極一致,主要區別是榮縣等部分地區相比下存在音位歸併。有平翹舌聲母之別。

仁富小片分佈在沱江下游的仁壽、井研、威遠、自貢、榮縣、富順、內江、隆昌8縣市以及筠連、冕寧2縣。

雅棉小片,得名於雅安市與石棉縣。屬西南官話四川話灌赤片下分支方言。分佈在四川西部,主要包含雅安市的雨城區、蘆山、石棉、名山、天全、寶興、漢源及甘孜州的瀘定。特點是古入聲歸陰平,古平聲濁母字部分混入陽平。

對雅棉小片方言的關注和研究至今不多,公開出版或發表的學術成果仍較為罕見。

雅棉小片,得名於雅安市與石棉縣。屬西南官話四川話灌赤片下分支方言。分佈在四川西部,主要包含雅安市的雨城區、蘆山、石棉、名山、天全、寶興、漢源及甘孜州的瀘定。特點是古入聲歸陰平,古平聲濁母字部分混入陽平。

對雅棉小片方言的關注和研究至今不多,公開出版或發表的學術成果仍較為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