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4朝29世700餘年的最強家族,萬曆皇帝,114天滅掉

播州之戰,萬曆三大徵的最後一戰,是繼寧夏之役和援朝抗倭之戰後,較大規模的一次戰役。

從開始大規模用兵到平定播州用時一百一十四天。在播州經營了唐、宋、元、明4朝29世727年的楊家被平滅。

播州即現在的遵義地區。秦朝時期屬於夜郎國且蘭,漢屬牂牁郡。唐朝貞觀中年,改名為播州。

遵義府即播州。秦為夜郎且蘭地。漢屬牂牁。唐貞觀中,改播州。乾符初,南詔陷播,太原楊端應募復其城,為播人所懷服,歷五代,子孫世有其地。宋大觀中,楊文貴納土,置遵義軍。元世祖授楊邦憲宣慰使,賜其子漢英名賽因不花,封播國公。

楊端募兵據播州

當初,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在主政西川時,開闢了清溪關路,這條從西川通雲南的道路,成為了南詔從西川進貢唐朝的主要道路。他又在成都辦了官學,為了吸引南方而來的子弟安心學習,官府還免費提供了食宿。五十年後,在成都學習的子弟已經達到了千餘人,逐漸成為了官府的一項負擔。

歷經4朝29世700餘年的最強家族,萬曆皇帝,114天滅掉

在古代,外國來朝一般朝廷為了面子都會給予數倍或數十倍的厚賜。在國力鼎盛時期,朝廷自然樂於多國來朝,以彰顯國力的強盛。但是到了唐宣宗年間,大唐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國力已經大不如開元年間的鼎盛時期,所以西川節度使杜悰向朝廷提出減少南詔進貢的次數。

杜悰的建議,得到了唐宣宗的肯定後,南詔王豐佑卻不高興了,南詔向朝廷派出賀冬使者在巂(xī)州(今四川西昌市)留下賀表返回南詔。自此之後,南詔開始騷擾大唐邊境,唐宣宗駕崩後,大唐向遣使者向南詔報喪,此時南詔王豐佑也薨逝。南詔新王世隆即位,憤怒道:“我國也有喪事,朝廷不派使弔祭,再說詔書乃是給先王的。”

於是,使者被薄待,還朝後,據實彙報,唐懿宗因為世隆沒派使者前來報喪,再加上世隆名字上連犯了李世民和李隆基兩名前朝皇帝的名諱,所以唐懿宗不肯冊封世隆為南詔王。大唐還將所有記載世隆的文字記錄都改名為“酋龍”。不受大唐待見的酋龍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大禮”,改元建極,為了出口氣,酋龍派兵攻下了播州。

歷經4朝29世700餘年的最強家族,萬曆皇帝,114天滅掉

唐懿宗乾符初年,大唐爆發了王仙芝,黃巢起義,大唐朝廷內憂外患之下。兵力已經捉襟見肘,無奈之下,只得招募勇士對付南詔。楊端在這樣的背景下,自己募集了軍隊,收復了播州,楊端在播州人當中的威望很高,成為播州的統治者。經歷了五代,到宋朝大觀年間,楊文貴歸附朝廷,朝廷將播州改為遵義軍。

洪武貳臣被猜忌

元世祖忽必烈授楊邦憲為宣慰使,賜其子楊漢英蒙古名賽因不花,爵位播國公。

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1年),播州宣慰使楊鏗率領部下來降,將元朝所頒的金牌、銀印、銅章都交付給了朝廷。朱元璋賜給衣幣,依然讓他們各司其職。在播州宣慰使司之下設置了草塘和黃平兩個安撫司,之下還設置有六個長官司:真州,播州,餘慶,白泥,容山,重安、

洪武七年(公元1373年),中書省向朱元璋建議收播州的歲貢,按二千五百石作為軍糧儲備,朱元璋認為播州率先來投降,納貢數量就隨他們不必規定具體數量。

歷經4朝29世700餘年的最強家族,萬曆皇帝,114天滅掉

洪武十四年,明軍攻打雲南,朱元璋派使者宣喻楊鏗:“近來關於你的流言四起,為表衷心,你應該率步兵兩萬,騎兵三千人作為先鋒助戰。” 因為是貳臣,楊鏗不得已只得率軍出征。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7年),為了讓朱元璋放心,播州宣慰使司官員讓他們的兒子們進京進入太學學習,實際上這也是向朝廷表忠心的一種行為。

楊應龍獻木獲封

正統年間,苗族人屢次攻打播州,楊輝之子楊愛年幼,朝廷派都御史張瓚前往播州督辦軍務,

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在張瓚的督辦下,灣溪、夭壩乾地的苗人被朝廷軍隊打敗,攻破山寨十六座,斬首496人,招撫苗人9800多人。由於人口太多,兵部建議分開安置。張瓚建議設置安寧宣撫司和懷遠、宣化兩長官司,以及靖南和龍場兩堡,為保證各寨苗人穩定,朝廷向播州撥付1500人。

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楊應龍之父楊烈去世,楊應龍向朝廷請求承襲宣慰使,次年,朝廷正式對楊應龍任命。

歷經4朝29世700餘年的最強家族,萬曆皇帝,114天滅掉

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楊應龍向朝廷進獻70根大木,朝廷賜於他飛魚官服,但是楊應龍不太滿意,希望朝廷能像賞賜他先祖楊斌那樣,賞賜他蠎服。經過禮部商議後,認為楊斌是有軍功,楊應龍不該有此殊榮。萬曆帝只是授予了他都指揮使的職務。

兩省巡撫存異議

萬曆十八年(公元年1590年),貴州巡撫葉夢熊上疏彈劾楊應龍的罪惡,巡按陳效也歷數了楊應龍二十四條大罪。當時,播州的士兵正在四川松潘協助防守,四川巡撫李化龍上疏替楊應龍開脫,希望朝廷讓他戴罪立功,自此之後,貴州和四川兩地的奏摺就開始走了兩個極端,四川認為楊應龍無罪,貴重巡撫認為四川方面有意包庇他。

給事中張希皋等人認為此事關係重大,應該認真核查。第二年,葉夢熊主張將播州治下的五個司改為由流官治理,歸屬重慶,而不是目前的世襲自治。葉夢熊的意見與李化龍再次出現差異,李化龍也因為包庇楊應龍而遭排斥。

歷經4朝29世700餘年的最強家族,萬曆皇帝,114天滅掉

楊應龍是一個肚量小又善於猜忌的人,仗著手中有兵,濫殺無辜,他手下的五個司悉數背叛了他。楊應龍的寵妾傷害他正妻張氏以及張氏的母親。張氏的叔叔張時照及部下向朝廷告發此事,並告楊應龍謀反。葉夢熊請求朝廷發兵徵繳,蜀中的官員們都認為,蜀中三面都和播州相鄰,楊氏在播州世代經營,在四川的子弟也數以千計,而且楊家兵士驍勇善戰,多次受朝廷徵調立有戰功。剿滅並不如招撫。朝廷商議後,認為應該對楊應龍進行勘察,按照按照楊應龍的意思,前往四川接受調查,而不是前往貴州。

楊應龍獲罪又得脫

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經過在重慶的審查後,按法律楊應龍罪該斬首,他請求以兩萬金贖罪。御史張鶴鳴還在審查楊應龍時,正值倭寇大舉侵犯朝鮮,朝廷正在徵兵,楊應龍稱願出五千兵,前往朝鮮戰場立功贖罪,朝廷就釋放了他。可是,一經釋放,楊應龍就反悔了。

第二年,巡撫王繼光與總兵劉承嗣兵分三路前往婁山關,紮營在百石口。楊應龍佯裝投降,卻帶苗兵與官兵作戰,劉承嗣兵敗,死傷大半。當時王繼光被罷官,官兵撤退,丟棄的輜重被楊軍搶盡。貴州方面協助討伐楊應龍,也無功而返。新任四川巡撫譚希忠與貴州方面再次商量征討事宜,御史薛繼茂卻主張安撫。楊應龍上疏自辨,同時派人進京行賄,何恩也被綁回了綦江縣。

歷經4朝29世700餘年的最強家族,萬曆皇帝,114天滅掉

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兵部侍郎刑玠總督貴州,第二年,刑玠到四川,發現永寧、酉陽都有楊應龍的姻親,而黃平、白泥與其有仇。於是決定先剪出楊應龍的同黨。刑玠給楊應龍發檄文讓他前來認罪可以免死。楊應龍將手下黃元等十二人綁起來送給刑玠,抵自己的死罪。官府判令楊應龍另外繳納四萬金作為贖金,將他革職,讓他長子楊朝棟代替他的職位,他次子可棟羈押替他父親贖罪,黃元等十二人被斬於重慶鬧市。當時朝鮮的戰事還沒結束,所以朝廷就暫緩了對楊應龍的處理。其次子死於重慶,楊應龍拒交贖金,官府屢次追繳,楊應龍道:“我兒子能活過來,我就繳贖金!

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貴州巡撫江東之派都司楊國柱率領三千人討伐楊應龍,楊國柱殉國,全軍覆沒。當時朝鮮戰爭已經結束,朝廷決定一次性解決西南邊疆楊應龍的問題,萬曆皇帝任命李化龍節制四川、湖廣、貴州三省軍事,調遣東征的將領前往協助剿滅楊應龍。

舉國之力滅楊家

第二年,大明各路軍隊基本集結到了四川貴州附近。李化龍親自部署,兵分八路,每路三萬人,共二十餘萬。楊應龍挑選了最精銳的劉綎作為首戰的對象,他長子楊朝棟率軍出戰,楊朝棟差點被俘。

歷經4朝29世700餘年的最強家族,萬曆皇帝,114天滅掉

首戰勝利後的明軍士氣大振,在劉綎的率領下一直攻入婁山關下。婁山關是楊應龍老巢海龍囤的門戶,這兩處都是易守難攻之處,經過兩個月的鏖戰,都被劉綎攻破。楊應龍自縊,其子楊朝棟、其弟楊兆龍被俘,押解進京後被凌遲處死。

播州之役就此結束。

無眠心語:

楊家在播州從唐朝開始,傳到明朝萬曆年間經歷了二十九世。由於明朝官員之間意見的不統一,導致了在播州楊應龍的問題上朝廷的態度反反覆覆,最終在播州之戰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將明朝拖入了衰敗的泥沼。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