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厚朴實的拴保 一蹦三尺高的銀環媽,戲迷記住了這對梨園伉儷

珠聯璧合 晚霞似火

作者 齊飛

憨厚朴實的拴保 一蹦三尺高的銀環媽,戲迷記住了這對梨園伉儷

真正的藝術家,總是用他的作品照亮名字,而不是用他的名字照亮作品,古今中外均是如此。

叫響全國的經典名劇《朝陽溝》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此劇的主人公---憨厚朴實的拴保和一蹦三尺高的銀環媽都給觀眾留下深刻而又難忘的印象。正是因為在劇中成功地塑造了這樣兩個人物,才使觀眾記住了這兩個人物各自的扮演者---王善樸和楊華瑞。

王善樸老師和楊華瑞老師是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王善樸老師是從清豐縣農村走出來的農家娃。他從鄉下走進了省城,從青春少年到如今90高齡的耄耋老者,從普通演員到省豫劇三團團長,始終保持著純樸、厚道、善良、誠懇的本色。即使身處逆境時,他也不灰心氣餒,不怨天尤人,依然忠誠於黨,忠誠於他摯愛的事業。在事業輝煌時,他不得意忘形,不張揚炫耀,仍然像一頭老黃牛默默地站在剛深翻過的土地上,遠眺著待耕的田野。這是多麼令人敬佩和感動的品質啊!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裡,他塑造了一個個鮮活豐滿的人物形象,如他在《朝陽溝》《冬去春來》《人歡馬叫》《好隊長》《朝陽溝內傳》等劇中飾演的角色。這些角色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都被他演得生動感人。在男聲唱腔方面,他繼承了豫西調名老藝人王二順的韻調,並在此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風味,最終形成了獨特的演唱風格,從而開闢了豫劇現代戲男聲唱腔的成功之路,進而促成了大批後來者在男聲唱腔方面的突破。所以,近幾年,有人把王善樸老師的唱腔命名為“善調”。這種命名雖然不太準確,但足以說明王善樸老師的聲腔藝術是值得研討、總結和推廣的。

憨厚朴實的拴保 一蹦三尺高的銀環媽,戲迷記住了這對梨園伉儷

談到楊華瑞老師,我頓時有了幾分感動和不安。讓我感動的是楊華瑞老師對藝術的執著與奉獻。在河南衛視《梨園春》欄目創辦不久,由我編導的系列小品《對門》,特邀已經離休在家的楊華瑞老師出演劇中主要角色。揚年瑞老師接到任務後,以對藝術認真執著的精

神和工作態度全身心投入排練與演出中,這著實讓我十分感動。20多年來,在《梨園春》的舞臺上,楊華瑞老師出演了由我編導的小品近30部,僅小品《對門》就有14期,還有後來的《影樓趣事》《相女婿》《緣分》《晚霞紅似火》等。楊華瑞老師在每個小品裡扮演的每個人物都貼切自然、可愛動人,這顯示出了她不凡的藝術功力和她對角色塑造所付出的辛勤勞動。而令我不安的是楊華瑞老師以年邁之身候場整夜的情景。在節目排練的時間安排上,我的要求一向是非常嚴格的。於是,我也就要求演員必須準時到場。凡我所排演的小品,參與演出的演員大多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家或是團裡的主演及領導。他們中的很多人工作很忙,不太可能按時到場。當然,這裡面也不排除有些懶散慣了的人,是因為拖拖拉拉才晚到的。對待這些人,特別是年輕人,我就毫不留情地進行批評甚至換人。對於我在排練時間方面的安排和嚴格要求,楊華瑞老師一向在意並堅持準時守紀。每次排練,無論嚴寒酷暑,不管風雨雪天,老人家總是第一個到場。記得有一次是上午排練,我到得很早,見老人家正躺在一個破沙發上睡得很香。待其醒來後,她對我說因為昨晚從安徽演出歸來已是凌晨兩點了,怕誤事就索性在這裡候場了。看到70多歲的老人家那疲憊的神態和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我流淚了。我對楊華瑞老師說,我的要求是針對瞌睡多、自由慣了的年輕人的,您老人家腿腳慢,晚來一會兒沒啥。楊華瑞老師說,不,越是老,越不能倚老賣老,處處要給年輕人做出榜樣。這就是我所熟知的楊華瑞老師,這就是老藝術家給我們樹起的榜樣,這樣的老藝術家塑造出來的角色焉能不鮮活細膩、栩栩如生呢?

29年前的1988年,王善樸、楊華瑞兩位老師就已經離休了。沒有想到離休之後兩位老人沒有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而是奔走在各地進行奉獻演出。二老每天的演出工程都排得很滿,楊華瑞老師更是頻頻在電視上出現,二老真可謂“晚霞紅似火,梨園不老松”。

從二老不停息的腳步中,我明白了真正的幸福是不停地追求美好的理想,真正的奮鬥是踏實地走自己的道路。

憨厚朴實的拴保 一蹦三尺高的銀環媽,戲迷記住了這對梨園伉儷

真正的藝術家,不論是站在演出的小舞臺上,還是站在生活的大舞臺上,都會贏得人們的掌聲。王善樸老師和楊華瑞老師就是在演出的小舞臺和生活的大舞臺上都贏得了掌聲的真正的藝術家。

(本文摘自國家一級編劇雷佳華所著《王善樸 楊華瑞傳》序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