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三國”是東漢之後、西晉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自220年至280年。

這個時期有魏、蜀、吳三個並立對峙的政權。

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發展過程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張梁兄弟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迅速發展到數百萬追隨者,引起全國性的戰亂。

史稱“黃巾之亂”。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漢靈帝派中央軍壓制,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強地主招募軍隊協助。

黃巾軍的主力很快被擊潰,但餘部散佈各地,而且各地陸續出現山賊土匪。

188年,漢靈帝採納劉焉的建議,將負責監察各郡的刺史賦予兼有地方軍政權力,以加強對各郡的控管,並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

這個措施,使得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有利於鎮壓各地叛亂。

但是,當朝廷發生內亂,掌握地方權力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朝廷節制。例如益州牧劉焉割據巴蜀,藉由五斗米道首領張魯佔領漢中,切斷了與朝廷的關係。

朝廷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了群雄割據的局面。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188年,漢靈帝駕崩,戚宦之爭又起。宦官蹇碩等意圖殺害外戚大將軍何進,改立太子劉辯弟陳留王劉協。

劉辯順利繼立後,何進與袁紹等士大夫企圖去除以張讓為首的宦官勢力,令涼州董卓、幷州丁原帶兵增援。宦官們先發制人,殺死何進。

袁紹則以為何進報仇為名率軍入宮,殺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

困擾東漢朝廷上百年的外戚與宦官之爭就此終結,卻方便了率軍入都城的董卓順勢奪取朝政大權。董卓及其部下李傕、郭汜先後控制朝廷。

地方州郡長官在反董卓戰爭及後來的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實力,形成了地方軍閥割據 。

曹操憑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先後消滅呂布、袁術等割據勢力,降張繡、逐劉備,控制了兗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親自率兵火燒袁紹的軍糧,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

在白狼山之戰中,曹操派遣大將張遼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隨後平定遼東,最終統一了北方。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208年,曹操征服荊州,向長江推進。寄身荊州的劉備被迫退守夏口,並與割據江東的孫權結盟。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打敗曹軍,使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從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劉備乘勢佔據荊州五郡,隨後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了極盛。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211年,曹操擊破關中馬超、韓遂等部 ,又命夏侯淵西征,消滅了韓遂、宋建等割據勢力,將涼州納入勢力範圍。

此後,曹操數次南下,孫權亦曾數次北上,雙方均未獲得大的進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劉備大將關羽攻打襄樊,許昌以南紛紛響應關羽。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曹操採納司馬懿的建議,派人勸說孫權合攻關羽。孫權大將呂蒙設計偷襲荊州,殺關羽,於是荊州大部落入孫權之手。

220年冬,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時期正式開始。

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

劉備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在稱帝后不久率數萬大軍東討孫權。222年,被陸遜敗於夷陵, 蜀漢實力大損,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

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稱帝,國號“吳” ,史稱東吳。後來遷都建業。

從此正式形成三國鼎立格局。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並且與東吳重新聯盟。

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國鼎立的格局。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249年,曹魏發生了高平陵政變,司馬氏控制了大權。

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征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鄧艾抄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265年,司馬炎迫曹魏皇帝曹奐禪讓而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仍定都洛陽。280年,司馬炎大舉伐吳,孫皓投降,東吳滅亡。

三國鼎立時代結束,晉朝統一天下。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社會發展

“黃巾之亂”發生後,中原地區發生天災饑荒,加之連年戰亂,於是出現了人口大規模流動。

自三國鼎立局勢漸漸形成後,人民轉而因統治者或戰爭而被迫遷移。魏、蜀、吳國紛紛在其統治境內推行屯田、興修水利、招徠流民等,以恢復社會經濟,於是人口逐漸開始恢復。

東漢末期,因為天災、戰亂,使得經濟衰退,大量農地荒廢。部份豪強世族紛紛率領族人建立塢堡以自衛,在其周圍從事生產活動,漸漸成為自給自足的莊園制度。塢堡和莊園制度都影響後來魏晉南北朝的經濟模式。

由於東漢朝廷的崩潰,無人重鑄磨損不堪的銅錢,加上大量私錢出現。三國鼎立後,新發行的銅錢未能廣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慄等實物為主要貨幣。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這個時期時佛教與道教的發展時期。由於天災人禍不斷,人民紛紛尋求宗教慰藉心靈,使得能夠逐漸發展。

南中諸夷族的原始宗教具有長遠歷史和濃厚巫風,具有多神、崇拜自然的特點,形成早期的原始宗教。

東漢民間流行黃老之學,張角建立的太平道和張道陵建立的五斗米道,都是道教的雛型。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三國時期文學中,因為自曹操等人熱愛文學,各地文士紛紛吸附,因而以曹魏文學最盛,分為前期的建安文學及後期正始文學。

其中建安文學反對靡弱詩風,被後人稱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

東漢末期興起書法藝術。當時的碑刻大都用隸書寫成。曹魏碑文書體方正、氣度莊嚴。主要的書法家有張芝、張昶、韋誕、鍾繇、皇象等人。張芝擅章草,並創新出今草。

三國:魏、蜀、吳國鼎立對峙,英才薈萃的時期

馬鈞擅長機械應用,提升生產量,製作出水轉百戲和失傳的指南車,榮獲“天下之名巧”的美譽。

三國時期的數學家劉徽著有《九章算術注》。之後著《九章算術注》的第十卷,即《重差》(後稱《海島算經》),使中國測量學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華佗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後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他仿虎、鹿、熊、猿、鳥等禽獸的動態,創作名為“五禽之戲”的體操,教導人們強身健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