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應該拍成電影的事件:十三將士歸玉門!沒有之一


中國歷史上,最應該拍成電影的事件:十三將士歸玉門!沒有之一


公元76年正月,救援軍抵達西域柳中城,大敗匈奴與車師聯軍,收復了柳中城,車師國也宣佈再次投降大漢。但是問題是耿恭所在的疏勒城跟柳中城隔著一座天山,當時又是大雪封山季節,若強行翻越天山,不知會付出多大代價,值嗎?幾個將領都不願意去了,但是耿恭部將範羌不願意,堅決要求救援,眾將分了二千士兵給他,讓他自己領兵前去。

範羌頭也不回,用了近一個月時間,率軍翻越了天山。史書沒有記載範羌率這兩千勇士有多艱難,但是他們定然忍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苦!此時的疏勒城,耿恭部僅僅殘存二十六人,個個面如菜色,身體孱弱。這一日凌晨,疏勒城外忽然傳來陣陣兵馬之聲,耿恭立即下令戒備,二十六人目光堅毅,準備拼死一戰。

中國歷史上,最應該拍成電影的事件:十三將士歸玉門!沒有之一


沒多久,一道雄壯的聲音劃破黎明前的暗夜:“吾乃範羌,漢遣軍迎校尉耳”!原來匈奴久攻不下士氣早已低迷至極,範羌率部衝殺敵營,匈奴見漢朝援軍趕到,驚駭不已,連夜潰敗逃離。耿恭等二十六人如聞天籟,得救了!“開門,共相持涕泣。”史書這短短七個字,讓人心神激盪!就算是鐵打的漢子,在這一刻也難忍英雄淚!

疏勒城殘存的二十六位守軍,回家了。但是回家的路同樣殺機四伏,有滿懷仇恨的匈奴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山,二十六人身體孱弱,不斷有人倒下。公元76年三月,他們終於進了玉門關,安全了!但是二十六位英雄也只剩下了十三人,即“十三將士歸玉門”!雖然他們“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但他們是偉大的勝利者,是守護大漢王朝的英雄!

中國歷史上,最應該拍成電影的事件:十三將士歸玉門!沒有之一


史載,玉門關守將鄭眾感動不已,親自迎接13名勇士歸來,為他們沐浴更衣,並立即給皇帝上疏為13勇士請功:“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耿恭等人被接入京城,滿朝文武肅然起敬。司徒鮑昱心神激盪,盛讚耿恭氣節勝過北海牧羊的蘇武,“宜蒙顯爵”。最終耿恭封為騎都尉,其餘人:石修,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範羌,提拔為共縣(今河南輝縣市)縣丞,剩下九個普通士兵進了羽林軍。當然,榮譽同樣屬於那些戰死在西域的男兒,他們值得被永遠銘記。

中國歷史上,最應該拍成電影的事件:十三將士歸玉門!沒有之一


“十三將士歸玉門”,是歷史上可歌可泣的一段佳話,不為大漢恥!今日讀來,這五字依然令人動容,一股鐵血浩然之氣噴薄而出,令人激動、振奮!大漢王朝付出重大代價,拯救回來的不是十三個形容枯槁的“殘兵”,而是一腔彪炳千古的英雄熱血、一根頂天立地的民族脊樑!英雄,不該被遺忘!英雄,不會被遺忘!

十三壯士歸玉門,百年漢威揚西域。這樣振奮人心,精彩絕倫的故事卻少見宣傳,也不見被搬上銀幕,滿屏充斥著令人作嘔的娘炮明星,無數人深陷辮子戲裡的宮鬥情節無法自拔,或許現在的導演們該審視一下自己了。

漢人,不為大漢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