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捷晚年一首冷門詞,悲愁不輸“聽雨”,卻很少有人讀到

秋風秋雨愁煞人。風雨聲入詞,蔣捷的《虞美人·聽雨》極為經典:詞作通過人生三個時期聽雨的不同情景,寫出少年、壯年以及老年時期的三種不同心境。蔣捷也曾經歷過安寧的時光,但後來南宋滅亡,山河淪陷,他最終只能成為一個活在悲涼故國夢裡的人,對於風雨的感知更為透徹悲涼。

蔣捷宋亡後隱居不仕,其後的生活,很難在歷史記載中找到蹤跡,只能從他的詞作中探知一二。除了這首聽雨詞,蔣捷還寫了一首自敘性詞作《少年遊》,在詞中,他沒有用沉痛的文字去描述失卻山河之悲,而將這些所有的心緒全都寫進了眼前看似“雲淡風輕”的風景裡,在表達上更為婉約,卻讓人讀人愈悲。

蔣捷晚年一首冷門詞,悲愁不輸“聽雨”,卻很少有人讀到

楓林紅透

少年遊·蔣捷

楓林紅透晚煙青,客思滿鷗汀。二十年來,無家種竹,猶借竹為名。

春風未了秋風到,老去萬緣輕。只把平生,閒吟閒詠,譜作棹歌聲。

開篇7字勾勒出一幅“雲淡風輕”的秋景圖:秋已深,楓葉紅透,晚煙青青,青紅相映,顏色多美好,表面看是一脈山水閒靜之感;實則一個“透”,一個“晚”,楓葉即將離樹,晚煙片刻即散,而生命也已垂暮。

接著五字虛實結合,將滿腔的客思化為眼前棲息著沙鷗的汀州。詩詞中的沙鷗,一般也寄寓悠閒心境,而在此處出現,客之愁對鷗之閒,更見愁之煩悶。

二十年來,“無家種竹”,四字寫出國破後的悲楚、漂泊之情。而他轉而寫“借竹為名”,實則也剖白了其不願屈折的心境。

蔣捷晚年一首冷門詞,悲愁不輸“聽雨”,卻很少有人讀到

竹林

下片開頭7字,寫出時光之匆匆易逝:春風還未吹盡,秋風已經拂來。蔣捷很擅長於用短短的筆墨寫時光的流轉,寫出其有感於山河易色的滄桑之變,《虞美人·聽雨》裡的“少年”“壯年”“而今”聽雨的不同時期不同境界;《賀新郎》中的“相看只有山如舊,嘆浮雲,本是無心,也成蒼狗”;《一剪梅·舟過吳江》中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詞人接著說,而如今,我已經老去,一切塵緣都看輕。但這種“看輕”,卻不是看透世事的超脫之舉,而包含著太多的無奈與悲哀,詞的結尾“只把平生,閒吟閒詠,譜作棹歌聲”即點明瞭這一點,只能在寄情山水裡抒發對往昔故國的眷戀與懷念。

蔣捷晚年一首冷門詞,悲愁不輸“聽雨”,卻很少有人讀到

深秋

這與《虞美人》結尾處的“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屬於在大苦大悲之後的一種無可奈何的看淡。歷經世事,人們對於個體命運的得失沉浮可以看淡,但家國之悲,卻是無論如何也難以紓解。

這首詞作於老年,蔣捷用了“少年遊”這一詞牌,不知是否也包含著對少年時候一去不復返的盛景的留戀之意在其中呢?他用雲淡風輕、自然清峻的筆調書寫心中的山河之悲,而落筆,皆是往事與故國。

“少年遊”這一詞牌來源說法不一,其中常見的一種說法是:

見於北宋晏殊《珠玉集》,因詞有“長似少年時”句,為創調之作,因以為調名,調名本意即詠懷少年的恣意遊樂。

晏殊說“長似少年時”,蔣捷說“老去萬緣輕”,也算是一種遙遠的呼應了。

老去自覺萬緣都盡,那管人是人非;春來倘有一事關心,只在花開花謝。——《小窗幽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