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作者|書影鎏光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微博上個叫“曳尾菌”的科學博主,有著65萬粉絲,她叫周晴烽。

“曳尾菌”到底是個什麼神奇的生物,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愛好者呢?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其實,“曳尾菌”周晴烽微博的名字,而她研究的,其實叫黏菌。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黏菌是一種十分奇特的微生物,介於動物和真菌之間,極具培養和觀賞價值。

28歲的周晴烽是上海一家制藥公司的普通職員,4年前迷戀上“黏菌”。她把黏菌當寵物養,給自己的生活增添無限樂趣。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周晴烽高中時迷上了中草藥,那時候,她以為自己喜歡的這些植物。因此,大學她毫不猶豫地報考了中南大學藥學專業。

2013年大學畢業後,周晴烽被老師推薦到上海一家藥研所工作。

起初只做一些打雜的事,過上很多人嚮往的那種工作不多壓力不大的生活。

可是,周晴烽卻認為自己被禁錮在了最無聊的時光中。

充滿好奇心的周晴烽,覺得非常不適應。看似繁華的大上海,休閒娛樂的方式其實固定又有限。

內心裡,她更喜歡豐富的自然世界。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起初,周晴烽把業餘時間,幾乎都消磨在探索有趣物種上。

她把上海周邊郊區逛遍了,能夠在週末往返的長三角一帶的山,也都爬了一遍。

就連小區裡偶爾一見的刺蝟、黃鼠狼,甚至單位樓下的流浪貓,都成為她觀察揣度的對象。

但是,另周晴烽遺憾的是,“有趣的物種實在太少”。由於金錢和時間的限制,她不得不停下探索的腳步。

單調壓抑的生活讓周晴烽一度逃離上海,回到家鄉長沙。一次跟老朋友在嶽麓山不期而遇,周晴烽被帶入了神奇的黏菌世界裡。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從朋友相機裡,周晴烽第一次看見黏菌從白淨的初始狀態,慢慢經過淡紅色、深紅色、黑色,最後變成閃光而五彩斑斕的形態。

她驚喜地喊出來:“真是太炫了!”。

從此周晴烽就深深地迷戀上這種奇妙的生物。

學著朋友的樣子,周晴烽終於找到一種叫“鱗鈣皮菌”的黏菌,並用延時攝影技術,把“鱗鈣皮菌”變化的完整過程拍了下來。

這段視頻成為她本人最得意的視頻作品,也是她後來成為“曳尾菌”這個菌類科普博主的開端。

周晴烽說:“吾將曳尾於塗,莊子的這個境界非常好,所以我就叫‘曳尾菌’。”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周晴烽雖然喜歡研究大自然,卻並不喜歡一個人孤獨起航。她希望能與一群有著不同職業、年齡或背景,卻有相同興趣的人結伴追尋。

經過反覆思索後,她還是回到上海,應聘到一傢俬人制藥行工作。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再回到上海,周晴烽已經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

白天,她是一名普通但“稱職的螺絲釘”。

晚上,她變身知名科學科普博主,培育、拍攝黏菌,向粉絲傳播、分享有關黏菌的有趣知識和試驗。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看菌人有看菌人的眼睛”。滬蘇交界的瀏島是周晴烽的“秘密基地”。

腐木樹皮、流膿的木耳,甚至是馬糞,她都小心翼翼地撿回去。

在顯微鏡下,千百種微生物融匯在一起,就是一個絢爛神奇的世界。

她把玻璃魚缸、微波爐飯盒這些日常的生活用品,都變成黏菌的“養殖場”。

每當有新的研究成果,她會興奮地跳起來尖叫。

黏菌視頻被粉絲喜歡而引發討論和探究,都能讓她獲得相當的成就感。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周晴烽把專注且追求極致的研究者作風,帶到黏菌世界的探索過程中。

但一開始她並沒想到,這項愛好竟然這樣耗費時間,還有金錢。

為研究方便,她在離公司很遠的郊區租了農家院,建起自己的黏菌培養溫室,每次去,開車單程就要一個半小時。

周晴烽經常到雲南等地採集新菌種,運輸中需要配備穩定性高的保溫箱、試驗箱等,價格非常高昂的設備。

此外,拍攝精緻照片需要顯微鏡頭,各種相機錄音設備等,陸續幾年下來,她已經投入了20多萬元。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除了金錢上的付出,周晴烽更是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有時一個短短几十秒的視頻,在低光環境下要拍攝一整夜。

太漫長了,久到浪費生命!一個菌種要試驗出它的培養條件就要幾個月,有的時候做夢都夢到自己養出來了,真的好難受。”

她一邊抱怨著“花了太多時間”,一邊卻又樂此不疲。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為拿到一個新的菌種,她可以一晚上開車往返一百多里地。

對於周晴烽這種執著而巨大的投入,開始她的家人並不理解。因為擔心她的安全而禁止她獨自上山。

但是,當家人看見看到,周晴烽的名字和作品,出現在自然科學雜誌和其他媒體上以後,他們終於欣然接受了她的愛好。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在獨自探索的4年多時間裡,周晴烽並沒有太多考慮過現實意義,她只是遵循著自己內心的召喚。

在顯微鏡下,在黏菌的奇妙世界裡,周晴烽活成自己的女王。

她說:“說不上什麼大道理,就是覺得,在顯微鏡下看它們的時候,真的很美。”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周晴烽並不是國內拍攝黏菌照片的第一人,但用延時視頻呈現黏菌變化過程,她無疑是最有經驗的。

周晴烽發現,黏菌沒有神經系統,卻有著令人難以想象的“智慧”,是絕佳生物實驗材料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她自己DIY迷宮,用“投食誘導”的方法,引導黏菌做“人造交通網絡佈局”這樣的科學小實驗,發佈到微博上,吸引了大量的粉絲來觀看。

隨著黏菌愛好者越來越多,周晴烽覺得可以把飼養黏菌,當做一種休閒愛好來推廣。

於是,周晴烽建了微信群,開始帶著300多名愛好者一起“玩”黏菌

她把從野外找到的黏菌製作成菌核,分享給大家。教他們培育養殖環境、餵食、做各種有趣試驗,觀察黏菌生長變化的過程。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繁殖期的黏菌顏色鮮豔、晶瑩剔透,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紐約、倫敦等城市,都曾在生物藝術展覽中使用黏菌。

於是,群友中有人嘗試用黏菌作畫,也有人著迷於分析黏菌的菌群結構方式,還有人把黏菌培育過程當做培養實用菌的參考試驗。

周晴烽歡欣地看著每個人的腦洞玩法,不厭其煩地解答他們在飼養上遇到的難題。

2019年,周晴烽在微博上發佈《多頭絨泡菌進食》、《平菇柄搭橋法轉移黏菌》、《黏菌與辣椒》等多條視頻。

國內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周晴烽及她的養菌實驗,“曳尾菌”微博粉絲數迅速從54萬人上升至近57萬人。

而周晴烽那篇《教你飼養“史萊姆”》科普文章,閱讀量高達286萬

周晴烽想要將這份愛好發展為事業,將來做一個自己的實驗室,最終做一個紀錄片。

這是周晴烽的最終目標之一。

周晴烽對科普的理解是:“熱愛科學的結果,不是變成科學怪人,而是成為富有魅力的人。”

玩黏菌依舊是很小眾的愛好,但在這條路上,周晴烽希望自己“自由且不孤獨”


一個靠玩“黏菌”吸粉65萬的博主:玩出花樣的人生才更有趣



通過網絡,周晴烽為黏菌愛好者們創造出共同的休閒港灣。

透過她的鏡頭,人們看見微小但奇妙的生命之美,同時也看見一個科普愛好者的“自在天堂”

本文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及《曳尾菌》微博。

對於曳尾菌和黏菌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柴叔愛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