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華為、小米等將訂單交至國內企業,任正非“居安思危”

今年美國企業偉創力扣留華為物料事件引來很多愛國人士的罵聲。偉創力作為全球知名代工廠,正常流程是由華為公司購買需要加工設備和物料,再將這些自己的設備和物料交給偉創力加工組裝,偉創力宣佈停止一切與華為的合作後,華為公司的生產交付受到影響。

為何華為、小米等將訂單交至國內企業,任正非“居安思危”

華為為了不影響產品製造銷售,將訂單交至富士康和比亞迪,並從供應鏈體系中剔除偉創力,怨天不由人的偉創力一度陷入了困境,珠海生產線關閉,長沙工廠相繼倒閉。

2019華為開發者大會在東莞籃球中心召開,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偉創力扣押華為的生產材料和設備會有一定影響,但對生產的影響是可控的,“我覺得合作伙伴不應該這麼做,但我們正在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這種損失。”

為何華為、小米等將訂單交至國內企業,任正非“居安思危”

為什麼偉創力事件對華為影響是可控的?在華為以狼性文化飛速發展的同時,任正非始終強調企業發展中要時刻存有危機意識,即“惶者才能生存”。很多年以前華為將訂單分散交至國內企業了,筆者針對華為分散訂單的危機意識總結了3點原因!

1.“愛國情操”華為Mate 20 Pro和華為P30 Pro的京東方屏幕,曾經我也是不太懂華為這種堅持為了什麼,國產供應商的確在技術積累方面不如高通、三星等知名外國企業,多數手機廠商的做法就是和他們打好關係直接購買最好的芯片、屏幕、閃存,雖然這樣可以擁有最好的體驗,但終究無法積累真正的核心技術,主動權還是在別人手裡,華為是希望能把儘可能多的本土供應商扶持起來,讓他們有資金有依靠可以安心積累自己的技術,看到最近華為被國外科技公司限制、斷供的遭遇,我馬上就想明白了。

為何華為、小米等將訂單交至國內企業,任正非“居安思危”

2.“居安思危”早前任正非內部講話說過,華為所有同一零件都由二家以上供應商提供,即便其中一家供應商出現問題也能滿足生產,不至於斷供。任正非表示,華為公司將繼續開發自己的芯片,減少生產禁令帶來的影響。他還表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芯片,華為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為何華為、小米等將訂單交至國內企業,任正非“居安思危”

3.“BCP業務連續性計劃”是一套基於業務運行規律的管理要求和規章流程,使一個組織在突發事件面前能夠迅速作出反應,以確保關鍵業務功能可以持續,而不造成業務中斷或業務流程本質的改變,例如某個華為供應商因火災、地震等自能災害導致工廠停工,華為能夠快速啟動生產恢復預案,確保業務持續。

為何華為、小米等將訂單交至國內企業,任正非“居安思危”

華為能有今天的發展,與任正非的格局和胸懷是分不開的。

曾經網上有一種說法:不買華為手機就是不愛國。這樣的說法煽動了不少人的愛國情懷。任正非在接受訪問時澄清了這一點:

“我的家人還在用蘋果手機,不能狹隘地認為愛華為就愛華為手機。華為是一家商業公司,提供的是商品,用了喜歡你就用,不喜歡就不用。”

瞭解華為、瞭解任正非的網民,應該不驚訝於他的這個表態。如果任正非沒有這個格局和心胸,華為也不會走到今天。

有格局之人,有著遠矚的眼界,不會因貪圖小利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一時的失敗而灰心喪氣。因為他們心有情懷,不侷限於目前的眼界。

為何華為、小米等將訂單交至國內企業,任正非“居安思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