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孔捷一個軍卻沒全殲美軍一個營,假如換成李雲龍會怎樣?

尤鳳燕


老版的《亮劍》令非常多的觀眾難以忘懷,新翻拍的《亮劍》也是有非常的特點,在老版的《亮劍》當中,李雲龍是一個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打仗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並且看過《亮劍》的人都知道李雲龍這個人非常的特立獨行,非常的固執,總結起來,李雲龍就是很叛逆的,一個團長而在劇中也有和他角色性格完全相反的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孔捷,孔捷的形象就比較古板,並且所有的事情都會按照常理出牌。




在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景就是孔捷帶領著自己的軍隊去和美國作戰,但是孔捷卻失敗了。很多人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孔捷的戰術有問題,如果換成李雲龍的話,肯定會贏。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如果李雲龍的軍隊和美國打架的話究竟會不會贏。在我們的心目中大家一定都會覺得李雲龍非常的厲害,戰無不勝,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前提就是李雲龍的對手是日本而孔捷的對手是美國。
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們國家非常的落後,無論是在設備上還是武器上都比我們的對手差了一大截子,所以我們即使是人非常多,但是由於別人的武器比我們先進,我們每次打架都會非常的吃力,孔捷當時帶了一個軍的人去和美國幹架都輸了,我們仔細想一想,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對方是美國,美國在戰略和設備上都比我們這方要新進很多,所以換成任何一個軍隊和美國作戰的話,贏的幾率都非常的小。


而我們心目中的戰神,李雲龍,他的戰略方法只是和別人的不太一樣,總是能夠出其不意,找到對方的弱點,然後攻擊對方的弱點,但是如果換成敵人是美國的話,那麼李雲龍帶領著他的團隊去攻打美國也是比較吃力的,因為美國的戰略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完美無缺的程度,所以李雲龍想要通過自己的小聰明來攻打美國的話,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就連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都曾經說過和敵人作戰的話,由於我們國家軍隊的現狀,所以不可以正面的攻擊,只能採取迂迴措施,如果我們和敵人作戰能夠消滅敵人的一個營隊的話,那就非常的好了,如果消滅兩個的話,那就是超常發揮。所以如果李雲龍帶領獨立團去和美國打幾場戰爭的話,小編不敢保證他一定會取得勝利,但是可能會比孔捷的戰況好一些,因為畢竟李雲龍也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他選擇的戰略方案一定會將自己的軍隊損失降到最低。


這位怪咖


電視劇裡很明確了,獨立旅長李雲龍被山本一木百十人的特戰隊A的有來有回,最後靠8個陸戰營+騎兵連+直屬連才把山本圍起來,還是靠二營長翻的盤。

對於當時解放軍來說,美軍的立體戰術和支援能力就和超人一樣。但是擋不住解放軍有氪石手套,超人在朝鮮也被A的籤平等條約。


至於為什麼一個軍圍不死一個營,只要偵察到位,這個營真的可以皮來皮去。

我家老爺子是1951年春天入朝的,正值第四次戰役前夕。他在志司後勤部一分部任偵察參謀,先後在三登和陽德工作過。他曾經給我講過三登被美軍飛機轟炸後的慘相:儲存在三登的糧食、車皮、被服、彈藥基本被炸燬,後勤人員傷亡很大,很多犧牲的幹部戰士都是被凝固汽油彈炸的面目全非,就連山坡背陰處的積雪都是黑的。

父親和他倖存的戰友們就在這一刻領略了什麼是現代化的戰爭,什麼是不分前線與後方的作戰。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彭總提出了仗打勝了,後勤佔51%的功勞的說法。

我想,李雲龍如果赴朝參戰的話,他會從感性上理解現代化戰爭的含義。如果他從朝鮮回來再去南京學習,他絕對不會在課堂上給常乃超教員搗亂。


灰格子錦鯉


電視劇中孔捷是說,他手下的一個師包圍了美軍一個營,但是美軍這個營在航空兵以及地面炮火的配合下成功阻擋了志願軍的攻勢,兩個營喪失了戰鬥力,最後這個營的美軍雖然傷亡三分之二,但是依然在地空火力的配合下成功突圍。

這個結果並不丟人,因為整個朝鮮戰爭志願軍經常可以成建制包圍美軍一個連,一個營甚至一個團,但是很難成建制消滅美軍,有記錄顯示最多成建制消滅美軍一個營,很多情況下成建制消滅美軍一個連也十分困難。我老家那塊有一支裝甲團駐紮,這支部隊是抗美援朝的功勳部隊,曾經全殲美軍一個連,可見美軍多麼不好打。即便是被繳獲團旗的31步兵團,仍然有一個營以及其他幾支小部隊成功突圍,而志願軍為了消滅31團準備了五個團,而且有三個團損失慘重,可謂是慘勝。

所以,即便是李雲龍遇到了美軍,可能也會打的灰頭土臉,因為美軍的火力根本不是日本陸軍、國民黨軍可以比擬的。美軍一個軍可以有各型火炮一百多門,志願軍一個軍只有幾十門炮;美軍一個軍可以有數千輛卡車,志願軍一個軍只有幾十輛;而且美軍掌握著制空權,航空兵可以隨時支援地面部隊;炮兵也可以和步兵、裝甲兵相互配合。所以志願軍不管是攻擊還是防禦都要承受美軍密集的火力打擊,畢竟經歷過二戰洗禮的美軍可以在距離步兵防線幾十米的地方打出一道火網,彈藥、食品、藥品等補給品可以隨時通過空投支援給被包圍的部隊。所以我才說,即便是李雲龍遇到了也很難打出成績,因為火力的差距就是如此。

這一點我國是承認的,畢竟國力的差距導致中國不可能向美軍那樣火力充足,美軍可以用重磅炸彈炸一輛自行車,而志願軍用反坦克手雷炸碉堡都已經是奢侈了。如果不是大量的蘇械援助以及美軍的韓國豬隊友,抗美援朝可能會打的更艱苦。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晉西北“鐵三角”李雲龍,丁偉和孔捷三個人中,孔捷是唯一去過朝鮮戰場的,從朝鮮戰場回來後,孔捷對美軍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很反感國內的一些記者,為了輿論的需要,對美軍的報道都是胡編亂造,說什麼美軍都是少爺兵,一聽見槍響就嚇得尿褲子,鑽到睡袋裡打機槍等等,這都是極不負責的表現,我們的戰士要是聽信了這些宣傳,是要吃大虧的。

實際上,孔捷認為,經過二戰的洗禮,美軍各兵種之間的配合,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戰鬥力非常強悍。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他的一個師,包圍了美軍的一個營,結果打了一個晝夜,硬是沒打下來。李雲龍聽後,還挖苦了一下孔捷,說:“他孃的,這仗打的窩囊,一個師連一個營都幹不掉,你小子是怎麼指揮?”那麼,如果換成李雲龍,就能打下來嗎?同樣是不行,這是武器裝備之間巨大的代差所造成的,不是靠士兵士氣、指揮藝術所能輕易彌補的。事實上,《亮劍》裡面說一個師沒打下美軍一個營,這還是好的。在真實朝鮮戰爭中,曾發生過類似的事件,那就是著名的砥平裡戰役,我軍5個師進攻美軍一個團,不僅沒能拿下,最後還被美軍反攻,志願軍被迫後退。

砥平裡戰役戰役發生在四次戰役時,在這之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用氣吞如虎,所向披靡來形容也不為過。由於美軍惜命,防線往往被志願軍突破一點,左右兩側就會主動放棄陣地,向後撤退,由此帶來連鎖效應,整條防線瞬間崩潰。所以,當時在志願軍裡流傳這麼一句話,“美軍的防線ABC,一打就是全線突破”。但是這種現象在砥平裡戰役戰役後發生了改變。

李奇微上任後,提出了"一旦實力允許,立即恢復進攻"的建議,並趁中朝軍隊修整期間,向志願軍進攻,發動了四次戰役。彭德懷則計劃在東線將美軍放進來,在用4個軍的兵力分割殲滅。一切如計劃的那樣,東線聯合國軍一路向橫城和砥平裡地區推進,戰機出現,彭德懷於是組織東線各軍發動橫城反擊戰,迫使東線的聯合國軍全線後退, 但戰線上有一個點卻始終原地未動,這就是砥平裡。

堅守砥平裡的是美國陸軍第2師23團,另加一個法國營及配屬隊。志願軍則調集了4個主力師(四個主力師並不是全部滿員,但是人數遠超過美軍是肯定的)進行強攻。美軍遭到強攻後,由於兩側友軍早已撤退,跑是跑不了了,於是乾脆就地固防,準備和志願軍死磕。面對志願軍的進攻,美軍一面呼叫空中支援,一面用坦克和汽車結成環形陣地,用重炮轟擊進攻的志願軍。而志願軍由於缺乏攻堅武器,拿這些躲在鐵圪塔後面的美軍毫無辦法,一批一批的志願軍衝上去,又一批一批的倒下。經過兩個晝夜的進攻,志願軍進攻的主力部隊全被打殘,傷亡超過一萬五千人,而美軍則只有不到一千人的傷亡。在志願軍進攻乏力的時候,美軍快速進行攻防轉換,跳出包圍圈,對志願軍進行反擊,志願軍傷亡慘重,不得不後撤。

孔捷說的戰役,原型應該就是砥平裡戰役,正如孔捷所說,美軍是我軍遇到的一個比以往任何對手都要強大的對手,我軍原先運用的得心應手的迂迴穿插,分割包圍,圍點打援等戰術,在美軍這裡通通不靈了,為什麼,因為美軍的武器實在是太先進了,兩軍的代差實在是太大了,圍點打援,其結果很可能是援軍擋不住,圍住的也打不下來。鑑於兩軍之間的實際情況,毛主席還專門發了電報給彭老總,指出:穿插迂迴的戰術可以讓我軍包圍住美軍一個師,或者一個旅,但是我們很難全殲敵人,但這種戰術非常好,要繼續用,不求全殲,集中全部兵力,殲滅敵人一個營就夠了。這足可見美軍的難打,即使換了李雲龍,也未必比孔捷做的更好。


一卷青史


某些解答者提出,提問者“誇大了”美軍的兵力。實際上,並沒有誇大。

我爺爺就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在朝鮮待了三年多。據他回憶,美國軍隊的火力確實很厲害,有的美軍的一個營擁有的火力已經超過志願軍一個師的火力。爺爺還回憶說,我軍白天都是不行動的,窩在山洞隧洞裡面,夜裡才行軍或者出擊。

而且確實出現過這樣的情景,志願軍一個軍猛攻美軍一個營一晝夜,結果都沒有攻打下來。這並不是說我們一個軍消滅不了對方一個營,而是說在短時間內無法攻克。如果要消滅美軍一個成建制的營,就會犧牲我們很多人。

雖然有的解答者提到了我志願軍曾經消滅美軍“北極熊”團的例子,但是要注意一點,這是極個別(也是唯一)的例子。這個團是黑人戰士為主,當時黑人受到歧視,造成軍心浮動,與其說他們是被俘的,不如說他們是主動投降的。正因為如此,戰後美軍改變了把黑人整個編為一個團的做法,而是採用黑人和白人混合在一起的做法。

一個數據就可以我們與美軍的巨大差距。當時我國鋼鐵產量為800噸,而美國達到了幾百萬噸。我們之所以可以和美軍打成平手,主要是我們往往動用了對方至少6~7倍的絕對優勢兵力,即使這樣,也未必一定達到目的。我們在朝鮮戰場上的成就,都是戰士們用犧牲換來的。和我爺爺一起出去的,一共20多個人,回來的才6個人。

所以說,換了李雲龍,也不會取得更好的戰績。


懷疑探索者


很多人都分享了自己對50年代初中美兩軍的同級單位人數和火力的對比,然後得出結論:換李雲龍上也白給。我說下自己看法:未必。

首先從人員打仗經驗上看,兩軍當時基層軍人裡都有大批打過仗的,美軍裡二戰老兵大把,我們更是上去的剛打完解放戰爭的老部隊。兩軍都不缺乏具有頑強戰鬥意志和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兵,而老兵是一支部隊的靈魂。

第二,從硬件上看問題。戰爭打的是鐵和血,沒有血沒有頑強意志,再好的武器也不行,但是沒有鐵,完全往裡面填人命,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那就必敗無疑。戰爭初期我們帶上去的主要是解放戰爭裡繳獲的和自制的武器彈藥,口徑雜,威力小,磨損大。後勤保障極其脆弱,整個志願軍的大卡車不如美軍一個汽車團。安東堆積如山的物資運不上去,被美軍全部炸燬在火車站。傷員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哭這樣的口號都提出來了,說明我們的運輸 救護等保障能力非常有限。除了米格走廊,其它地方基本天空是美國人的,想怎麼飛就怎麼飛,初期還下達過不許用槍打飛機以免浪費彈藥還暴露目標的命令。

但是到了後面,我們經驗逐漸打了出來,防空能力大大加強,對付敵人的封鎖有了自己的辦法,東西海岸防禦坑道修的讓美軍難以玩第二次仁川登陸,三八線附近用血肉磨出經驗。在敵人總結出志願軍禮拜攻勢的同時,我們也慢慢的讓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但是不要忘記,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軍獲得了大量蘇聯軍事援助的前提下的。全軍整師整師的從步槍 子彈 到大口徑火炮 喀秋莎火箭彈全部更換成和美軍同代的陸軍武器,米格15比斯和f86佩刀同級,飛行員水平不行,但都是步兵戰鬥英雄改飛的,還有大批量蘇軍飛行員玩命的並肩戰鬥。源源不斷的蘇聯裝備輸入到志願軍的血管裡,全國人民節衣縮食的捐錢捐糧,保證戰士們吃飽穿暖,別再像長津湖那樣圍起來打不下來,最後戰鬥犧牲遠不如凍死的多。到了三八線拉鋸戰階段,我軍已經逐漸適應美軍戰鬥節奏,武器上能熟練使用二戰後期國際最高水平的輕重武器和各種技術裝備。

抗美援朝戰爭對我軍來說是一次質的飛躍,從小米加步槍到使用世界最先進武器和世界最強國聯軍打了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充分了解了現代戰爭是怎麼回事,什麼叫三軍合同戰術,什麼叫現代戰爭的進攻防禦。土八路用三年時間變成了真正的世界一流軍隊,而不是對付小日本都要幾十條命換不來一條命的落後武裝。烈士們的犧牲非常值得,他們死的光榮。

與此同時,李雲龍們在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裡沒有閒著,文化不高的他們,個個都有著靈活的頭腦,沒有教條天馬行空的思維,敏銳的戰鬥直覺。通過軍事學院的學習,他們提高了不止一個層次,成為能夠統帥現代軍隊的中國鐵血將軍,前有過去的經驗,現有學院裡高強度學習,現成的抗美援朝進行時的戰例經驗,著眼於將來,發展革命化 現代化 正規化的紅色鐵軍,他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將軍縱隊。

最後把跑的題繞回來。李雲龍能不能帶一個軍去朝鮮幹掉美軍一個營回來,答案是一點問題沒有。理由是,他是個做小賣賣的,絕不幹賠錢買賣。他善於打巧仗,也敢打惡仗,在抗美援朝初期,敵我雙方摸不著底細的情況下,他毫無穿插,分割美軍搶繳獲的習慣會讓他迎著美軍強行去割肉。而三八線拉鋸戰時,零敲牛皮糖戰術他更是會玩的滾瓜爛熟,一個軍的防線上,他時不時的搞一次大買賣,那是很有可能的。至於中間這段時間,軍師一級軍官基本都是要聽志司命令,在一張大棋盤上做好棋子,堅決執行命令,不能含糊討價還價,發揮個人天馬行空能力的空間有限,限於武器的代差,想一個軍從敵人戰線分割吃掉美軍一個整營,是有難度的。


西湖邊的胖老虎


抗美援朝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將領的作用不大。即使讓李雲龍去指揮孔捷的那個軍,縱使是一位優秀的戰術專家,也不會取得較大的戰果。畢竟和美軍在機械化程度方面相差太大。


歷史軍魂


題主說的有點誇張了,刻意誇大美軍的戰鬥力了。如果要是志願軍一個軍都無法圍殲美軍一個營,那抗美援朝戰爭也就不用打了。志願軍一個軍兵力約30000多人,美軍一個營再多也不會超過2000人。這兵力對比就是15:1,兵力懸殊太大了。此時的中國軍隊已經不是“小米加步槍”。雖然與美軍的火力無法進行相比,但是中國軍隊也是裝備不少先進的武器。這些武器裝備一是要感謝“凱申物流”的快遞,二是來自蘇聯有償的援助。

在抗美援朝中,志願軍曾經動用不到一個軍的兵力就殲滅美軍一個主力團。在朝鮮戰場的新興裡戰鬥中,志願軍27軍動用80師和81師,總計四個團的兵力向駐紮在新興裡的美軍第7師31團以及相鄰部隊發動進攻。經過激烈的戰鬥,敵我雙方均損失不小,27軍根據形勢變化繼續增加兵力圍殲美軍。最終美軍這支團級部隊被我志願軍殲滅,後來才知道這是美軍的“北極熊”團,那可是精銳中的精銳。在這次戰鬥中,“北極熊”團旗也被志願軍繳獲,現在存放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想要去看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我志願軍連美軍一個團(3000多人)都可以殲滅,更別說一個營級部隊了。在晉西北鐵三角中,孔捷屬於打仗比較穩的,對於上級命令會不折不扣的去執行。李雲龍卻喜歡出奇招,也就是打仗鬼點子多。《亮劍》中李雲龍負責的是福建方面的作戰事務,於是他天天面對沙盤模擬作戰。事實上李雲龍也是非常想去朝鮮戰場,但是革命分工不同,他所在的軍轄地也很重要。

假設李雲龍的這個軍被抽調到朝鮮戰場,也是需要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李雲龍執行防禦任務,這隻能與敵軍實打實的浴血作戰。美軍佔不到李雲龍的便宜,反之李雲龍也很難佔到美軍的便宜。第二種就是李雲龍執行戰術攻擊任務,那他就簡直如魚得水了。按照李雲龍的作戰風格,首先他會組織多股精銳部隊,深入敵後執行破壞戰。其次進行迂迴包抄,單刀直插進美軍潰逃部隊。最後就是根據戰場形勢,靈活多變的指揮部隊。不知道,朝鮮戰場上的李雲龍還會不會又帶著突擊隊左突右攻。


兵說


這個提問完全故意誇大了美軍的戰鬥力,要麼就是《亮劍》看的不認真,孔捷明明說的是他手下的一個師在第二次戰役期間,未能殲滅美第八軍的一個營。敵人被消滅三分之二以後,殘部才在空軍的掩護下突圍,而非孔捷的部隊全軍投入戰鬥,這簡單的一字之差等於提升了美軍三倍以上的戰鬥力。但有一點孔捷倒說對了,當時的美軍剛剛經過二戰的洗禮,各軍兵種間的配合幾近爐火純青,確實不好打。



《亮劍》中孔捷的部隊在解放戰爭中屬於第四野戰軍,而1950年10月首批入朝參戰的全都是四野部隊,其中第39軍在雲山戰鬥中一舉消滅美軍騎兵第1師第8團大部,斃傷俘敵1840人,包括全殲其第三營,擊斃營長奧蒙德中校。按當時的美軍編制,一個滿編步兵團約有3700人,算起來半個團被39軍幹掉了,怎麼能說一個軍揍不掉它一個營呢?關鍵要看怎麼打和誰來打,個人愚見,李雲龍會幹的比孔二楞子更好一些。

用孔捷的話說,對手確實比較強悍而並非草包,裝備和火力差距也是客觀存在的,首批參戰的四野部隊還沒有換裝蘇械,以第39軍為例,所有的武器裝備僅為:步槍6362支、衝鋒槍卡賓槍4549支、短槍3537支、輕機槍919挺、重機槍154挺、迫擊炮500餘門、步兵炮47門、山野炮42門,基本都是繳獲日軍和國民黨軍而來,我軍暫時還沒有坦克和飛機參戰,幾乎完全是輕步兵與敵人對抗。



而美軍僅一個師即擁有坦克一營(70輛中坦)、炮兵四個營(105榴炮54門、155榴炮18門)、高射炮40門以及大量的步兵自動火器,並隨時得到空軍的火力支援。實事求是的說,朝鮮戰爭初期中美軍隊裝備之懸殊,遠遠大於抗日戰爭時期的中日軍隊差距,僅鋪天蓋地的戰機一項,日本人就難以望其項背。巨大的差距要求我軍各級指揮員必須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而不能與敵拉開架式死打硬拼。

《亮劍》的晉西北鐵三角中,孔捷的作戰指揮是最為中規中距的,更多的是依靠身先士卒和作風勇敢,戰場上的鬼點子太少。比如李家坡之戰,李雲龍就能琢磨出對壕作業的土辦法,而第一個掄著大刀衝進鬼子戰壕的正是副團長孔捷;在阻擊拼命增援平安縣城的敵人時,孔捷的命令非常簡單:“命令各營依託有力地形,展開全面阻擊”!而丁偉是怎麼幹的呢?毀橋破路,遍埋地雷,專打工兵,戰術靈活性的高下立判。



第39軍(開國中將吳信泉)打響的雲山戰鬥,是在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期間,也是我四野部隊初次與美軍交手,對敵人的戰術特點和戰鬥能力並不十分了解,能夠取得相當的戰果,全因做到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同時敢於奇襲、夜戰和白刃戰,這也是美國軍隊最恐懼的作戰方式。這個模範戰例後來被日本陸上自衛隊收入了《作戰理論入門》一書,視為經典大加研究。

而後來失利的砥平裡戰鬥(即李奇微發現我們弱點之戰),我們卻恰恰沒有發揮自身優勢,給了美軍充分的時間修築陣地和佈置火力,甚至在環形陣地正中建起了直升飛機降落場,得以用充沛的彈藥和密集的火力,在空軍的掃射轟炸下殺傷我攻擊部隊,三個團未能啃動美軍一個團,恐怕這就是孔捷類型的作戰方式,因此在《亮劍》中孔二楞子也非常內疚,硬碰硬的打法會使許多優秀的戰士無謂犧牲。



李雲龍雖然是個虛構的人物,但是這樣戰術靈活的將才我軍大有人在,朝鮮北部多為崇山峻嶺,地形比抗日時期的晉西北還要有利,只要能揚長避短,用“零敲牛皮糖”的機動戰法,別說一個軍,一個師吃掉美軍一個營完全沒有問題。

第39軍是怎麼接敵的?黒夜裡一個團的部隊大搖大擺向美軍走來,美國人想當然的認為是南朝鮮軍隊,而等他們發現情況不對時,許多人渾身上下已插滿手榴彈片,四個字,乾的漂亮。



美軍騎兵第1師號稱100多年未遭敗績,然而在1950年11月的那個冬天,他們扔下了28輛坦克、116輛汽車和190門各種火炮大敗而逃。孔捷最後的總結非常正確,美軍雖然不是什麼聽見槍響就尿褲子的少爺兵,但戰鬥意志遠遠不如志願軍英雄們,一旦局勢不利便會迅速撤退,繳槍投降也是天經地義,多幾個李雲龍式的戰術高手,我們勝利的代價會小很多。

美國人倒是另外有個優點,記錄戰史比較誠實:“中國軍隊缺乏坦克、空中支援和重型火炮,取而代之,他們利用突然的奇襲來戰勝美國人,他們的指揮官顯示出非凡的能力,讓數量龐大的部隊利用夜間行軍,能夠在夜色的掩護下極其秘密的滲透到敵人陣地中去,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這,就是李雲龍們的打法!


度度狼gg


首先糾正一下題目,孔捷說的是一個師沒有幹掉一個營,而不是一個軍。

志願軍部隊剛入朝的時候,因為對美軍戰法不瞭解,還是採用國內戰爭那套,集中三倍於敵的兵力發起攻擊。用一個軍打美軍一個師,一個師打一個團。很快,由於美軍火力兇悍,志願軍原來的戰術根本無法解決戰鬥。於是改成一個軍打一個營這種零敲牛皮糖戰術。孔捷原在第四野戰軍當軍長,第一批入朝的部隊四野一共去了5個軍,除了第50軍是遼瀋戰役由國民黨軍改編而來,剩下的38、39、40、42軍都是響噹噹的四野王牌軍,並且在前兩次戰役中都有自己最經典的戰鬥,所殲滅的美軍部隊也都是成營建制的。

通過看《亮劍》不難發現,孔捷雖然不失為一員虎將,擅長於正面作戰,而李雲龍則擅長迂迴穿插,並且具備擒賊先擒王的本領。比如在松雲嶺對抗坂田聯隊,看見了坂田的指揮部,當場一炮就給幹掉;淮海大戰楚雲飛也是如此,自己親自出馬帶領小分隊直接奔楚雲飛的師部去了。這也是我軍戰史最經典的戰法,在歷次戰爭中都有經典戰例。但是當他遇到硬茬,恐怕也就只能硬碰硬了。比如打岡崎大隊,看似是靠著挖掘坑道一步步推進到了岡崎跟前,使其失去火力優勢,但是別忘了之前已經有八路軍一個團、決死隊一個縱隊上千人的輪番攻擊,岡崎大隊力量也消耗到一定程度的狀態下並且得到了386旅炮兵部隊的火力支援才一舉拿下的。儘管如此,還是發生了白刃格鬥;打平安縣更是如此。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慣用的戰法也是集中優勢兵力正面推進、然後以小部隊迂迴穿插主要是斷敵退路的這種攻堅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戰法,殲敵規模也只能到營,並且是在趁著夜色經過反覆拼殺才完成的。美軍和國民黨軍不同,無論是武器裝備、戰鬥意志、戰術素養都不在一個層次,志願軍想要重複國內那種炮火一壓、部隊一衝就解決戰鬥的模式顯然不太可能。並且由於志願軍後勤系統在一開始近乎原始化,因此根本不可能給攻擊部隊提供多少火力支援,完全靠著頑強的戰鬥意志和嫻熟的戰術動作進行戰鬥。正如孔捷所說的,“我們的子彈打光了,連被服糧食都沒有,零下四十度的酷寒,戰士們穿著單衣、餓著肚子用刺刀和工兵鍬與敵人搏鬥......”

所以,筆者揣測,即使是李雲龍指揮一個師攻擊美軍一個營,也只能是利用穿插分割的戰術對敵形成包圍,最後還是要靠近身肉搏才能結束戰鬥。至於能否全殲美軍一個營,那也要根據戰場形勢而定,畢竟同日軍和國民黨軍隊相比,美軍顯然層次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