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为什么盟军在受到较少抵抗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先攻进柏林,发生了什么事?

金色渔钩


二战后期,美英法和苏联成立的盟军对抗德意日三国同盟,在战争后期,美英法在诺曼底登陆后,1945年3月盟军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易北河畔,面对近在眼前的柏林,美英法联军为何没有抢在苏联之前占领柏林呢,我想主要是美英法联军更多地是想做渔人之利,让苏联以巨大的伤亡来对抗德军。



战争末期,美苏英三国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规划了战后对德国的瓜分占领

1945年2月,战争后期,德国法西斯已经成为强弩之末,没有了往日嚣张跋扈的实力,德军在东西两线战场和非洲战场上是节节败退,因此美苏英三国在克里木半岛签订的雅尔塔协定中,商量对于战后德国处理意见,表明对德国被分裂,德军被解散,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德国应该被分裂为同盟国家的占领区,到了6月,美、英、法、苏四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柏林正式声明:将德国划为4个部分,东区归苏联、西北区归英国、西南区归美国、西区归法国、大柏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可见苏联出了最大的力,也并没有独自占领德国,而是和美英法国共同占领瓜分德国,当然苏联的份额最大,毕竟苏军首先攻进德国,损失的军队最大,战死的最多,苏联享受的胜利成果应该最多。


美英法盟军为了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伤亡,暂时让苏联在东线进攻德军

苏军在进攻德军东部防线,损失三十多万战士,而当时德国在美英法联军和苏军的两面夹击下,注定是失败而归,但是德军把东线战场作为己方的重点防御对象,这让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才攻进柏林,苏军和德军是仇恨至深,苏军也是想第一个攻打进入德国柏林,那时候斯大林也是致电给盟军统帅,要求苏军先攻打进入柏林,难道苏军高层不知道这会付出巨大的伤亡吗,可是苏军依然要这么做,可见苏军对德军的仇恨。

而美英法联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给予德军极大的打击,而后美英法联军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而若要进攻德军老巢,美英法联军需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还不一定能够拿下德国,因此美英法联军进攻到德国易北河畔,离德国柏林只有一百多公里,也就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美英法联军若要进攻德国柏林,后勤补给难以跟得上。

中国古代兵法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美英法联军在反击德国时,其后勤补给主要靠空运和海运,空运效率高但是成本高,而且难以满足盟军的后勤需要,而海运成本低但是效率也低,运输时间较长。如果美英法盟军对德军发动大的战役,进攻德国本土城市柏林,那么其后勤补给需求特别大,而海运和空运也是短时间内难以满足盟军需求,因此后勤补给也是制约盟军进攻德国本土的重要因素。

美英法联军在欧洲西线战场配合苏联在东线战场的进攻,也是起到极大的牵制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不管哪一方都是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向生分析


首先题主有一个错误,苏联、英国、法国和美国都属于盟军,应该是美英联军在遇到较少抵抗的情况下,为何不帅先发动对柏林的攻击?

其实在1945年的欧洲战场,经过盟军《雅尔塔协议》,斯大林提出德国给予苏联巨大的伤亡和损失,因此进攻柏林的荣誉应该由苏联负责!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也是德国最后的堡垒,美英法联军对于这种减少自己伤亡请求当然乐见其成,在雅尔塔会议上盟军也对德国的占领区进行了划分,鉴于苏联对欧洲战场贡献最大,苏联占领区不但包含了柏林,面积也是最大的!

这也是为何在东线战场美英法联军的进攻进度明明更快,在美、英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易北河后,距德国首都柏林100—120公里后,并没有像柏林进发的原因所在!

对于盟军的《雅尔塔协议》,显然德军也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德军将重点防御放在了东线战场。至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前,德国东线战场参与防御苏军进攻的共有214个师(其中34个坦克师,15个摩托化师),又14个旅。而当时对美、英军作战的只有60个人员装备不齐的德国师,包括5个坦克师,仅有约200辆坦克。

而进攻柏林的战役苏联更是有250万部队参战,而此时抵抗的德军仅仅只有80万军队!最终苏联付出了30.4万人伤亡代价拿下了柏林,而首位柏林的80万德军有48万人成为俘虏,没有成为俘虏基本都战死了!

战后,艾森豪威尔说,他之所以将柏林让给苏军,是因为他知道柏林一役将使盟军至少付出10万名士兵的生命,此言显然是他的本意。

狼烟火燎


首先,在商量是谁去攻击柏林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是问题,因为当时苏军已经打到了柏林的门口,而盟军还远在600公里以外,苏军是到柏林只有60公里。等到美军围歼了德军的鲁尔集团快速向柏林推进的时候,苏军已经开始向柏林进攻了。


在雅尔塔会议上,为了让苏军加入亚洲战场,美国给了苏联很多的好处。

在雅尔塔会议上,谁都明白德国就要完了,该安排战后的世界了。



柏林是二战欧洲战场最大的战利品。

应该说,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和苏联为了谁去拿柏林的这个问题还是有过争论的,这一点应该说丘吉尔和斯大林都表现出了政治家的老辣眼光,可以说柏林是二战中最大的战利品,柏林在谁的手上,就可以毫无疑问的宣称自己是二战欧洲战场胜利的最主要功臣,没有之一,这一点为后来的历史所证明,所以英国是极力主张要抢占柏林的,但是美国方面却是不那么上心。这个一方面是美国除了欧洲方向,还有太平洋方向,太平洋方向的美军还在冲绳苦战,而且胜利以后,在欧洲的美军肯定是要调去参加太平湾战争的,也就是说想还远远没有打完,而美国人估计进攻柏林要准备20万人的伤亡,这一点对于参战时间不长的美军来说有一点难以接受。



美军的旗帜在硫磺岛升起来了,但是战斗还远远没有结束。而且更加残酷。美国人认为在欧洲作战是帮忙,而太平洋战争才是自己的战争。

艾森豪威尔还要考虑准备对日作战的问题呢,当时有谁能想到,日本人挨了两颗原子弹以后能投降,美国人还计划着血战日本四岛呢。

本来,美国在太平洋方向是打算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去和日本血拼的,但是随着常凯申在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美国明确的指出中国人靠不住,这个时候美国开始打算把苏联人拉进来,要把人家拉进来,那么就要给人家好处,中国的利益是一部分,还有就是欧洲的利益,这个雅尔塔协议里边的内容已经都知道了,包括移动三根火柴确定德国波兰苏联三个国家的新边界,还有在欧洲划定势力范围,柏林是划给了苏联等等,既然都是人家的了,那么还费劲死人去打柏林干什么。


斯大林要弥补战争初期由于自己的失误而完成的巨大损失,就必须要使苏联获得更大的利益,否则国内不好交代。

而斯大林更明白,柏林是胜利者头上的桂冠,攻占了柏林,那么可以说苏联死的那么多人就没有白死,苏联在战争初期的溃不成军也就会慢慢被人淡忘,而攻占柏林可以使苏军名留青史1000年,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现在西方国家开始诋毁苏联一些所作所为,但是一点不能否认就是是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现在任何给纳粹翻案的可能性都没有,前几天还在审议一个90多岁的纳粹,理由是他担任了集中营的看守,当时他只有17岁,而且罪名很重,包括以色列人现在还在找纳粹的战犯,就是成了骨头也要找到。苏联没有了,但是攻克柏林这个事绝对是要永远铭记的。


丘吉尔是一贯仇视苏联的,不过他打算和苏联翻脸也太早了,刚刚结束二战就要和苏联翻脸,一般人都难以接受。

蒙哥马利对于攻克柏林也很积极,但是无奈自身实力有限。

柏林是二战欧洲最大的战利品这一点丘吉尔也明白,所以英国对于攻克柏林也很积极,但是自身的实力不济,美国人不积极,自己是没有能力单独攻占柏林的,这个时候丘吉尔肯定在想要是当初听我的从巴尔干进入欧洲多好,哪还有这事,不过他也不用再多想了,没过几天他下台了。


有痰


有关这个问题,二战史学界一直有多种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界的说法,都有冷战阵营站队的意思。军迷圈也众说纷纭。

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一,英美军队不具备先进攻柏林的能力,它们没有做好军事上的准备。由于英美军队是在1944年6月底才登陆欧洲大陆,在整个大战期间,欧洲大陆的对德作战的主力是苏军。1945年2月份,苏军已经进抵奥得河,并建立了桥头堡,距离柏林仅约60公里左右。部队已经开始进行总攻柏林的军事准备。此时,英美军队还在遥远的法国,距离柏林至少还有400多公里远!4月11日,第九集团军才有一支小分队抵达易北河西岸,而苏军4月16日即发动了有250万部队参与的柏林战役!英美距离柏林太远,根本鞭长莫及!

英美军队在攻入欧洲大陆后,立刻面临着物资补给的困难。由于西欧主要港口均由德军控制,英美军队在1945年春天以前大部分物资都由登陆滩头的几个人造港码头接受运输。而这根本不能满足数百万军队的作战需求。而且英美的物资准备也不充分,后勤部门没有规划好这种空前规模的军事行动的物资准备和运输,即使港口问题解决了,盟军依旧经常面临物资补给的困难。如果英美集中力量进攻柏林,将使其它方向的部队瘫痪。这当然是英美不能接受的。

二,政治因素。盟军和苏联已经就战后欧洲占领地区进行了划分,易北河以东属于苏联占领区,柏林四国分别占领。无论谁先打下柏林,都必须遵守上述约定!

由于二战期间属于一个阵营,战争期间美国和英国的媒体并没有过多的丑化苏联,这使苏联当时在美国有很好的国家形象,比如当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美国有不少少女把他当明星一样追捧,他到美国开会,就有一大堆少女追着要签名!而英美要先于苏联攻击柏林,双方有可能爆发冲突。这是美国不愿意的。

三,心理因素。由于卫国战争的极度惨烈,苏联人民对德国法西斯怀有刻骨的仇恨!这种全民性质的高昂情绪是任何国家和领导人都无法忽视的。苏联军队需要以攻克柏林消灭希特勒来安抚本国人民的情绪。而英美国内没有这样的全民情绪。在战争尚未结束,英美还需要与苏联协调对日作战的情况下,英美没有必要违逆苏联的心理需要。

四,可能付出高昂的伤亡。不得不说,英美军队即使面对德军二线部队,打的依旧进展缓慢。这里面有指挥官问题,有部队能力问题,还有对德态度问题。但无论如何,英美面对德军二线部队还是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比如美军1945年4月的部队伤亡情况与1944年6月向大陆突击时的伤亡情况相当,何况打柏林。而美国在太平洋所蒙受的巨大人员损失且仍在与日军激战,使英美高层对此十分犹豫,不愿意冒此风险。

有些评论把当时英美指挥官决定不打柏林的道德因素提的很高,这实在是很可笑!持这种态度的朋友,依然还没有理解战争的本质。而太过浪漫和小资。这是不足取的。


西安刘律师


美苏之间利益角逐,美国认为柏林防线工事坚固、大量从前线退守柏林,如果强强行进攻可能会有数十万士兵的伤亡,因此进展缓慢,而苏联认为占领柏林能够取得战略位置上的优势,为战后重建增加在欧洲的影响力做准备,同时也是为了报复纳粹进攻苏联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于是由大将朱可夫统一指挥,集结重兵发起了这场规模宏大的柏林战役。

集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