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1945年5月,柏林投降前夕,德國的前途未卜,人們不知所措。但有一點可以確信,德國的結局只能是投降。“小鬍子”也開始安排後事,在他身邊的親信們個個都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卻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讓所有德國人都不敢相信的是,最後接任領導德國的是海軍總司令鄧尼茨。為什麼不是“小鬍子”的親信呢?為什麼不是比他資歷更老的軍中高官呢?甚至就連鄧尼茨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是他?難道是“小鬍子”亂點將?答案是,不。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樹倒猴孫散”,親信們不是他的首選。

“小鬍子”從一名陸軍下士到國家總理,一路走來少不了有一幫圍著他轉的得力干將。眾所周知的有空軍元帥戈林、宣傳部長戈培爾、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等,他們跟著“小鬍子”也實現了個人輝煌,達到了事業頂峰,但都不是理想人選。

一是,深得“小鬍子”信賴的戈培爾,是個出色的“鼓動家”,他是一個“將謊言重複一千遍就變成真理”的宣傳專家。尤其在思想層面,能將德國人的思想統一到國家決策上和“小鬍子”身上,他功不可沒。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雖然他“忠心耿耿”,但畢竟是文人,喜歡感情用事,玩弄筆墨可以,但要統帥三軍,他缺少軍人的膽識和魄力,離軍人的標準相差甚遠。更何況,眼下又是戰爭階段,讓一個“門外漢”來處理戰局,顯然是不合適的。

二是,作為軍人出身的戈林,是“小鬍子”的忠實追隨者,但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志大才疏,野心大於能力。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他的好大喜功在多次關鍵戰役的節點,成為失敗的主要原因。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在敦刻爾克,他“打包票”由空軍解決被圍的30多萬英法聯軍,卻為盟軍日後反攻歐洲保留了中堅力量;由他倡導的轟炸倫敦也無功而返;再加上愛吹牛,導致蘇德戰場上保盧斯的33萬德軍沒有撤退。這都說明他在軍事指揮上是個庸才。

儘管被內定為接班人,但為了自己的將來,私自代表國家與盟軍商量投降事宜。這與“小鬍子”頑抗到底的做法相悖,尤其是在戰爭的最後階段,這是典型的動搖軍心,最終被撤銷一切職務。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希姆萊,他是早期“小鬍子”的追隨者,有著強烈的“領導”欲,甚至到了自認為可以掌控一切的地步。早在1944年底,阿登戰役戰敗後,他認定德國會完蛋,自己也逃脫不了正義的懲罰,於是早早地開始為自己謀劃出路。

他不僅向盟軍示好,還積極策劃投降事宜,尤其是柏林被包圍後,其投機者的嘴臉表露無遺,“小鬍子”失望至極,撤銷了他一切職務。所以說,關鍵時刻是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忠誠,這些所謂的“親信”,在現在看來大都是會鑽營的投機分子。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德國國防軍將領們的“面和心不和”,更不是他考慮的範圍。

國防軍與“小鬍子”之間是相互利用的關係。一戰結束後,以“容克貴族”為主的德國國防軍一心想通過戰爭來提高德意志民族的威望,而“小鬍子”也想通過純粹的民族心理去掌握更大的權力,但離不開國防軍的支持。

於是,為了得到“容克軍團”的支持和信任,他解散了衝鋒隊,最終站到了權力巔峰。二戰爆發後,以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莫德爾為首的容克軍人衝鋒在前,確實打出了德國軍人的氣勢。但隨著戰局的發展,“小鬍子”的瞎指揮,讓他和陸軍將領們的矛盾越來越大。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這些將領們撤職的撤職,處分的處分。到了戰爭後期,國防軍中的一些中高級軍官實在看不下去,組織了一次刺殺行動。行動失敗後,“小鬍子”對“容克軍團”進行了制裁,並徹底的不信任國防軍。

“小鬍子”開始懷疑一切。就連與“容克軍團”毫無瓜葛的隆美爾,儘管戰功顯赫也被賜死,就是最好的佐證。當然,從一開始“容克貴族”就看不上這個陸軍下士,扶持他只是壯大自己的勢力,只是沒有想到他把德國帶進了滅亡。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鄧尼茨是接任他的“不二”人選。

首先,鄧尼茨是典型的軍人做派。二戰爆發前,鄧尼茨作為潛艇部隊司令,雖然也在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地投入到一場戰爭準備中,但按照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的命令,海軍官兵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摻和任何黨派。

這讓鄧尼茨少了許多麻煩,尤其是沒有爭權奪利的野心,讓“小鬍子”很放心。從這點看,雷德爾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他始終堅持軍人就做軍人該做的事情。“準備打仗,如何打勝仗”的思想給鄧尼茨留下深刻印象,並始終恪守。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當然,鄧尼茨也不愧是一位優秀的軍人,他的潛艇部隊衝進大西洋,採取“談狼色變”的“狼群戰術”,使盟軍損失了2491艘艦船,幾乎掐斷了盟軍“海上生命線”。難怪丘吉爾也宣稱:“在戰爭中,我唯一擔憂的就是潛艇的威脅。”

鄧尼茨和他“狼群戰術”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小鬍子”也十分欣賞,將其晉升為海軍元帥,掌管德國海軍。儘管德國潛艇部隊遭受盟軍護航編隊的打擊,損失慘重,最終放棄U艇進攻,但人們都知道德國海軍是輸在裝備上,而不是戰術。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1944年7月20日“小鬍子”被謀刺時,鄧尼茨對海軍發表了廣播講話,他明確表示反對這次謀刺行動,他認為德甲軍人目前最迫切的任務是團結起來,抵禦外敵。並果斷下令逮捕海軍中的每一個動搖者。

作為軍人,他十分清楚內亂是軍隊戰鬥力下降的致命因素,尤其是在國家存亡之際,軍人的擔當和使命感,都要求他去維持軍隊的團結和戰鬥力,這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無形之中,給“小鬍子”留下一個顧大局、識大體的印象。

鄧尼茨被指定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軍人的使命感

1945年4月30日鄧尼茨被確定為德國領導人,他十分的驚訝。因為他們二人之間並沒有太多交集和深談,這個消息太突然了。但他接受了任命,在他看來,領導德國結束混亂局面,與盟軍儘快達成和解,爭取德國最好的出路,是他的責任。

結果,自然事與願違。戰後,他被紐倫堡法庭判處10年監禁,但他始終“毫不後悔,滿懷憎恨地做著體操和閱讀書籍”,被人們視為死硬分子。不過,拋去正義與非正義,這其中軍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鬥志,佔了很大一部分。

大家認為呢?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狼騰大西洋》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