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山崎大队仅500人,日军司令为何抽调3个旅团前来营救?

R


《亮剑》中的李家坡之战

事件发生在1940年10月份,也就是百团大战之后,日军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报复性的扫荡。

山崎治平率领一支500人的步兵大队深入八路军根据地腹地,摧毁了兵工厂等重要军事目标,129师奉命围剿山崎大队。而山崎大队在躲避围剿的同时,还在谋划着一场阴谋。

山崎特意选了李家坡这种易守难攻的阵地,虽然被129师包围,但山崎丝毫不慌,因为他和华北日军司令部策划了一场“中心开花”的战役。

中心开花:日军司令部就近抽调了三个旅团支援山崎大队,如果山崎大队能坚持到增援到来,那129师主力就会被反包围,会被日军吃掉。

山崎治平也很有魄力,但是山崎并没有等到增援部队,山崎大队被李云龙用3600颗手榴弹炸的全军覆没,中心开花计划失败了。

可是历史上的山崎大队并不是电视剧中那样,八路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还是让“山崎大队”逃了。

历史上的关家脑之战

冈崎大队是山崎大队的原型,指挥官是冈崎谦受,战役的前半段和《亮剑》中相同,但是这场战役让八路军损失惨重。

10月30日,彭德怀调来了129师386旅772团、16团,129师385旅769团、13团,新10旅28团、29团,决死一纵25团、38团以及八路军总部特务团9个主力团,兵力将近2万人。

2万人围剿500人,大家可能会觉得应该打的很轻松,可冈崎谦受利用关家脑的地形优势,打退了八路军18次冲锋,各团的损失严重。772团一营原本有200人,被换下来时还剩6人。

与此同时,日军从临近的据点抽调了3500人前来支援,各团阻击困难,新10旅旅长负伤。最终在31日时,日军增援部队离关家脑仅剩4千米,彭德怀不甘心的下达撤退命令,冈崎大队逃脱。

而八路军在关家脑战役中损失惨重,伤亡2000余人,日军伤亡100余人(另一种说法日军伤亡280人),冈崎谦受被炸死。后来日军疯狂报复,关家脑一带6000多名群众被杀害。

这场战斗备受争议,因为八路军和日军的伤亡比实在是太大了,后来彭总也因为此役受到责备。

其实彭总认为此役不得不打,目的是打出八路军的强势,让日军从此不敢再深入根据地腹地。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志富回忆说:“彭总还有另一个意图,八路军是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正规军,不仅要会打游击战,必要时也要能攻能守,敢于啃硬骨头!”。


逸闻轶事


抗战连续剧《亮剑》中,百团大战结束以后不久,山崎治平中佐率领日军第29旅团第12联队500余人的一个步兵大队,在行军过程中,因为走偏了方向,误打误撞闯进了我晋西北根据地腹地,袭击了八路军野战医院和兵工厂等重要军事目标。

剧中的山崎中佐,显示了超人的勇气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主动将所部500余人作为诱饵,在李家坡凭险固守,吸引八路军主力将其合围,同时呼叫外围日军援兵火速赶来,然后进行反包围,企图将八路军主力围而歼之,所制定的就是大胆的“中心开花”战术。

当然,这也是一招险棋,倘若八路军分兵挡住了前来增援的日军,集中主力攻击山崎大队,山崎所部挡不住八路军的凌厉攻势,则非常有可能被一口吃掉,则“中心开花”战术就得彻底流产。

华北日军主力,也非常重视这难得的机会,企图吃掉我八路军第129师主力,因此从不同方向抽调了3个旅团的兵力,疯狂地向我根据地扑来,但却遭到我八路军的顽强抵抗。

至山崎所部500余人被全歼,日军增援部队依然没有突破我军的防线,而山崎大队却被全歼,已失去了围歼八路军主力的有利时机,再加八路军主动后撤脱离战场,日军也就偃旗息鼓了。

第386旅和和决死一纵队等部不下2万人马,参与了对山崎所部的围歼,但山崎大队凭借有力地势,用轻重机枪、掷弹筒和迫击炮打退了程瞎子第772团发起的8次猛烈进攻。

李家坡的攻坚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外围的日军援军正在火速向李家坡方向靠拢,日军第1军司令官筱冢义男派遣了第4、第9、第16旅团火速驰援,且还出动了飞机进行支援,负责外围打援的八路军,压力非常大,如果不能尽快结束李家坡之战,那么所有参战的八路军所部,极有可能被外围日军反包围并聚而歼之。

关键时刻,第386旅旅长决定临阵换将,让李云龙率独立团上,打仗从来不按套路的李云龙,采取了土工作业的方式,迫近了山崎大队,集中全团3600颗手榴弹攻击,捷克ZB-26轻机枪手冲锋开道,全团官兵上刺刀压上,经残酷的白刃战,全歼了日军山崎大队,山崎中佐本人也被机枪打成了马蜂窝。

综上,抗战连续剧《亮剑》中,山崎治平中佐采取了“中心开花”战术,日军三个旅团前来增援,既有解山崎大队之围的打算,最主要的还是企图围歼八路军主力。

但由于李云龙独立团全歼了山崎所部,导致日军“中心开花”战术彻底流产,八路军主力迅速主动撤离战场,日军的战术目的并未达成。


国平军史


仅仅是山崎大队的500,日军司令部根本不会管,但是山崎大队的战略位置,决定了日军司令部抽调大部队支援

《亮剑》剧中,山崎大队误打误撞,闯进了八路军的大后方,袭击了八路军大后方的兵工厂和后方医院,惹怒了八路军总指挥部,与山崎大队在李家坡一带交战,这场战役的原型就是关家垴之战。


山崎大队总共500多人,当时奉命围剿山崎大队的是八路军129师386旅,386旅有将近4个团的兵力,分别是771团,772团,新一团,以及独立团,没个团将近1500号人,四个团将近6000余人,接近12:1的比例,也就是12个八路军对付一个日军,山崎大队可以说是在及。

让八路军高层没想到的是山崎大队占据李家坡有利地形,顽强抵抗,加上山崎大队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负责主攻的772团,冲锋了数次都被打退,让八路军更为着急的是,小小的山崎大队,却引来了日军大规模的增援部队,正向李家坡一带支援,对八路军进行合围。




如果时间再拖,对八路军相当的不利,不仅没能消灭山崎大队,还会被反包围,导致部队陷入被动。

为此八路军高层决定快速解决战斗,用上了李云龙,而李云龙也不负众望,利用怪招,全歼了山崎大队。

为何小小的山崎大队,日军这么重视?

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日军武士道精神,不放弃一兵一卒,其实并不是,原因在于山崎大队的战略位置,八路军一直待在大后方,对日军的后方进行袭扰,时不时打掉一个炮楼,炸掉一座桥,抢劫运输车队,炸掉铁轨之类的,袭扰结束就走,根本不纠缠,日军不胜其扰,拼个刺刀都没人。

日军想消灭八路军,且根本找到八路军的藏身之地,大规模的扫荡行动,对人力物力都是一种消耗,而且收效甚微。

如今山崎大队,引出了八路军的主力部队,这对日军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因为能直接消灭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抽调大量的不对进行合围。

所以也就有了山崎大队虽只有500人,但是却引来了日军大规模的增援部队。


汤里放药


“中心开花”,包围与反包围,张灵甫其实在孟良崮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他没能坚持到援兵抵达就全军覆灭了,《亮剑》里的山崎大队也在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前在李家坡被独立团全歼,没能实现“开花”。遗憾的是,在真实的战史上,关家垴战斗的日军“冈崎支队”残部,真的挺到了八路军撤围。



当时的战场形势就是八路军九个主力团在内线包围着冈崎支队,而外线日军数个旅团及支队又形成反包围态势,准备一举聚歼八路军主力,为避免全军被动,八路军在消灭冈崎支队400余人并击毙冈崎中佐后,主动撤出了战斗,此时日军推进最快的田中支队距离关家垴战场只有不到4000米了,形势非常危急。

《亮剑》中日军的战役目标与抗日战史相同,自然是以山崎大队为饵,吸引住八路军主力,同时调集重兵在外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这句话是剧中师长同志说的。以当年八路军的装备和火力,是完全不具备与日军主力部队进行大兵团作战之能力的,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三个旅团,国民党中央军三到五个师都不是对手,可至少中央军的弹药是充足的。



因此如果不能在敌援兵抵近之前解决战斗,就有陷入全盘被动的可能,386旅旅长之所以严令程瞎子772团撤下来,就因为没有时间了,必须叫李云龙一击而中。

“狗娘养的山崎大队”既然是饵,就有被吃掉的风险,所以日军对于能够有机会歼灭八路军主力,其实看得远比山崎大队的那500人重要,因为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以分散作战为主,轻易不会进行这样的大规模战役集结,经常让日军抓不到所谓“决战”的机会,既然有此良机,日寇岂会善罢甘休。与其说是来救援山崎大队,不如说是冲着129师主力来的。



按山崎中佐下面的参谋报告所说,兼程赶来的日军有第四旅团、第九旅团和第十六旅团,这几乎是日寇山西第一军机动野战兵力的三分之一,如果八路军各部撤围不及发生正面碰撞,以1940年双方战斗力之悬殊,我八路军必然遭至惨重损失。左权副参谋长牺牲的大扫荡中,日军也不过出动了30000余人,折算起来大约四个半旅团左右。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五个纵队围歼整编74师,四个纵队在外围阻援,而国民党军队集中了十个整编师进行反包围,当时的情况也异常紧张,如果不能在5月16日解决掉张灵甫,华野也得撤围而去。所幸第三次总攻终于奏效,攻上孟良崮山顶消灭了整74师师部,然后迅速打扫战场跳出敌人十个整编师的合围圈。



这与国民党军队各部之间的协同较差关系甚大。在这一点上,国军部队远不如侵华日军,日寇是一部被围,无论兵力大小其他各部必然拼死来援,粟裕将军在车桥战斗中消灭了日军五批援兵,规模最小的只有一个小队,可见一斑。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军精锐都在中国战场,现役老兵多,确实不好打。


度度狼gg


面对山崎大队数百人的被包围,日军总部为何不顾一切的出动近万人展开营救,可以说援救山崎大队只是表面文章,但更大的实际还是日军达到了自己的反扫荡目的——找到了八路军的主力,因此李家坡之战(历史原型关家垴之战)已经不止局限于能否将山崎大队成功从包围圈中解救出来,而是能否趁此机会将八路军主力部队反包围。

事实上李家坡之战,对于彭老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赌博,因为为了这场赌博,彭老总甚至主动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即八路军多支主力部队暴露行踪和身份。



1940年随着百团大战的开始,105个团围绕着晋察冀中心对日军各个据点展开重大破坏,并有大量的民兵和地方部队配合,日军才惊讶的意识到,短短三年的时间曾经看不起的土八路竟然扩军到了几十万之多,并且已经安插在了自己的领地之内,如果不展开反制和扼杀早晚会让八路军更进一步做大,因此在百团大战后期,日军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荡行动,对八路军北方各个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清扫,以主力部队直攻八路军主力部队,意图消灭八路军主力,而在抗战时期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之下,同等数量的八路军当然难以对抗日军,且数十万八路军分布在北方众多根据地之内,兵力呈现分散局面,因此面对至少数万人规模的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八路军各个根据地只能采取转移和突围躲避日军的锋芒,但李家坡之战,却走到了相反的方向。



之所以说李家坡之战是一次赌博,就是因为前期的反扫荡作战八路军太过于被动,不断的避让以至于让日军有恃无恐,甚至可以以数百为单位分出若干支反扫荡分队分别对大量八路军据点展开破坏,即便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日军也没有嚣张到只以几百人就敢横冲直撞,因此集中力量给日军一次疼痛的打击,迫使日军不敢轻易分兵减轻大量根据地的反扫荡负担,也成了八路军总部急需考虑的任务,因此也有了李家坡之战的爆发,八路军前后集中约两万人,对500人的山崎大队展开包围和围攻,八路军的目的在于想成建制的歼灭日军,以迫使日军调整对八路军的战略,但同一时期对于日军而言,他们却也达到了自己想有的目的,在扫荡过程中一直躲避的八路军主力终于出现了。



可以说日军扫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歼灭八路军主力,可偏偏一个500人的队伍就成功把数万八路军吸引而来,至少在战前这一层面来说,日军已经占得了先机,因此不顾一切的从各地调集兵马增援李家坡,也成了迫不及待需要完成的任务,可以说当李家坡之战开始的阶段,对于日军总部而言,任务的重心已经不是原就山崎大队,而是利用山崎大队坚守的时间成功对数万八路军展开反包围,以山崎大队数百人换取歼灭八路军数万人,而中日双方就在这样的赌博中展开了终极较量。

在亮剑原著中(包含连续剧),李家坡之战成功以山崎大队全军覆灭,在日军反包围展开之前八路军部队全部突围而胜利告终,但在真实的历史原型关家垴之战中,由于八路军未能彻底歼灭冈崎支队(历史名称),只能在外围日军展开包围之前提前撤退,前后八路军官兵伤亡2000人,毙伤日军400人(数字存在争议),可以说这场规模在三万人左右的战役中,参战双方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辽宁资深球迷


二蛋认为有二个原因注定了日军不会放弃山崎大队。

第一,日军相信山崎大队可以坚持住。

山崎大队钉在了李家坡,并被我军用重兵包围。李家坡是个高地,易守难攻。山崎在李家坡构筑了坚固的工事,而且李家坡中间是个平台,八路军进攻部队只要露头就会被日军击倒,要知道日军的枪法是很准的。

不仅如此,日军轻重火力齐全,而且还有空中支援。山崎大队的信心很强。


第二,日军为了消灭我军有生力量。

日军一直想抓到机会和八路军直接对抗,企图消灭八路军的有生力量。但是,我军结合实际情况,很少与日军进行实力不对等的对抗。

此次李家坡战斗,是个绝佳的机会。山崎大队不仅吸引了八路军位于李家坡附近的主力部队。而且,为了打击日军的增援部队,八路军也出动了其他地区的部队。这对日军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日军意图很明显,使用中心开花战术,利用山崎大队拖住八路军主力部队,而日军其他部队快速向李家坡周围运动,意图消灭八路军主力。同时,在向李家坡运动时,消灭我军的阻击军队。

李家坡战斗,不仅削弱了我军参与李家坡战斗军队的实力,而且使我军打援部队也遭受了很大损失,一定程度上也摸清了我军的实力。也让日军在接下来的大扫荡有了侧重点。


阿飞喜欢看电视


山崎大队的任务就是寻找八路军主力,好不容易找到了

李家坡战斗的历史背景实际上是在百团大战后鬼子的报复大扫荡当中,八路军属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当时都分散了,因此想要找到八路军主力十分不容易,为了能够报复更多的八路军,日军临时拼凑了很多大队进行搜索,实际上山崎大队仅仅五百人,称不上是真正的大队,日军一个满编的大队可以达到一千一百多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并不是真正大队的大队,在稀里糊涂的情况走到了八路军水腰子兵工厂,由于没有受到激烈抵抗,山崎大队轻而易举的摧毁了八路军的兵工厂。

八路军本来就缺少弹药,有的部队人均甚至只有几发子弹,所以兵工厂对八路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持久抗战的重要根据,然而山崎大队竟然把他摧毁了,八路军总部当然暴跳如雷,彭德怀一拳砸在桌子上“把这个狗娘养的山崎大队给我干掉。”

这就是真实历史和亮剑的背景,随即八路军129师主力以及决死一纵队各部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主力部队足足有上万人,对于日军派出的扫荡队伍来说,山崎大队无疑是最成功的,因为他找到了八路军的主力,而且很多。

对于山崎大队长来说来说“想吃掉我山崎大队,中国军队还没这副好牙口。”接下来,山崎只有固守待援就可以了。

山崎大队,加上外围增援部队,日军想来一个“中心开花”

李家坡战斗打响后,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大喜过望,终于找到这帮八路军了,因此日军派遣了第36师团,第4,9,16三个旅团,实际上是一个师团三个旅团,向李家坡方向,除了步兵,还调动了很多飞机在空中对山崎大队进行支援,一时间更增加了山崎大队的防御信心。

打仗就是这么回事,你先头包围了敌人,后面更多的敌人可能就会反包围你,如果不能在反包围之前将包围的小股敌人一举歼灭,那么被反包围后,就会被人家给来个日本人所谓的中心开花,实际上中国人称之为,里应外合。

这一点在解放战争时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孟良崮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上,张灵甫率领的是最精锐的国军整编74师,堪称王牌中的钻石牌级别的部队,被我军包围后,不但不进行突围,反而就地构筑工事,打算来一个中心开花,结果外围支援部队被彻底阻击,整编74师被全歼,属于玩砸了系列。

真实的历史上,这支大队最后并没有遭到围歼

实际上山崎这支大队五百人的确阻挡了八路军上万人两天的进攻,并不是电视剧中,李云龙带着独立团通过挖掘工事前进到山崎阵地下,然后集中3600颗手雷将日军打哑火,最后进行白刃战,来一个全套活把山崎伺候走了。

真实的历史上这支部队不叫山崎,而是叫冈崎,前面的故事和《亮剑》中的一模一样,冈崎大队五百人端了八路军兵工厂被八路军一万多人给包围在了关家垴,然而不一样的是结局,在八路军围攻了两天,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能突破山崎大队的阵地,最后在日军大部队赶到之前,八路军只能被迫撤退,如果不撤退,真就被这后赶来的一个师团三个旅团给包饺子了。

因为在关家垴战斗中,我军并没有完成最后打扫战场这项工作,实际上打死了多少日军,以及我军死亡多少都没有记录,按照我方记录,我军伤亡两千,歼敌四百;按照日军统计,阵亡五六十人,受伤一百来人,也就是伤亡一百五十多人。

但是不论双方死伤多少,我军没有达成全歼就是失败。


史论纵横


《亮剑》中山崎大队仅剩500人,为何日军司令没有放弃他们,还抽调了3个旅团前来营救呢?

在这部经典的抗日战争片中,当中有几集讲到的就是山崎大队被李云龙指挥的独立团全歼的故事,剧中的山崎大队在历史上是冈崎大队,在百团大战后,日军为了报复八路军,竟以区区500人的兵力就敢深入我军根据地内部,不仅袭击了野战医院等后勤单位,而且还威胁到了兵工厂的安全。这些敌人太过于嚣张了,副总指挥下令一定要将他们全都歼灭。于是各路八路军逐渐展开围拦堵,山崎大队迫不得已之下退到了李家坡,企图凭险固守,等待外围援军增援!

在这危急时刻,并且仅有500人,为什么日军司令还要不顾一切地调兵进行救援?

其原因之一就是,日军不服输的好胜心以及以往受到损伤必定会回击的习惯。李家坡之战前不久,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战斗刚刚结束,百团大战经历了3个多月,前后共对日军杀伤2万多人,而且正太路等交通线还有大量的日军据点,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日军来说,这样的损失惨重是空前绝有的。而且日军若是觉得受到的损伤越大,报复也一定要越大。所以就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刚结束之后的不久,恼羞成怒的日军就立刻进行了报复性的大扫荡。既然是大报复,那么日军司令抽调3个旅团前来营救便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山崎大队只是日军司令部抛出来的一个诱饵,这支大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我军根据地腹地,想要牢牢地锁住八路军的主力,山崎大队钉在了李家坡,并且被我军用重兵都包围住了。那李家坡是个高地,易守难攻。山崎大队在李家坡构筑了坚固的工作,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而且李家坡中间是个平台,如果八路军一旦进攻部队的话,只要露个头就会被日军击倒的,而且我们也知道日军的枪法是很准的。所以山崎大队有强大的信心,不但如此,日军轻重火力齐全,而且还有空中支援。

所以这次就只是山崎大队趁机给日军大部队创造围歼机会。山崎大队果然还是做得滴水不漏啊,成功的锁住了2万八路军,这可是在日军看来不可多得的最好战机。所以对日军司令而言,要想取得重大胜利,就必须趁热打铁,立马行动起来,而且还抽调了3个强有力的旅团兵力前来营救山崎大队,所以由此看出,虽然仅剩500人在此,日军司令前来的目的也不光是营救,当然还是看了形势,冲着这2万八路军而来的,依靠山崎大队五百人,既可以深入八路军后方袭扰八路军军工厂,后勤保障单位,野战医院,又可以以八路军腹地为阵地,吸引八路军主力,让外围三大旅团进行合围。

好在,日军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得逞,仅仅想利用山崎大队五百人深入腹地打击八路军,吸引八路军的阴谋并没有实现,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山崎大队就是给八路军送来的一顿美餐,在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下,李云龙的独立团,舒舒服服的歼灭了山崎大队,缴获了大量的轻重型武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唯恋无名


电视剧里面山崎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中心开花战略!由山崎大队作为诱饵钓出八路军的主力部队,而日军的几个旅团在外围形成包围圈,一口吃掉在华北地区的八路军主力。

这种手段的话,历史上面屡见不鲜,你比如说国民党的74师本身,他进攻粟裕所部的华东野战军,就是想要逼迫粟裕的部队跟自己决战,而国民党外围的部队则完成了对于粟裕所部的包围,打算一口吃掉粟裕所部的华东野战追,但最后粟裕棋高一着,在消灭74师的同时,自己还率领部队安全撤出。

从亮剑的角度来看的话,八路军是有必要去拿下山崎大队的,这也是整场战役开始了前提我都知道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展开的是游击战战略,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楚云飞,甚至借此嘲讽过李云龙,那李云龙一脸不服气的样子,也确实没办法。这是八路军的核心战法,但别人看来这就是怂,这也有好处,就是敌人的主力,如果想找你的话,你就可以提前脱离这样的话防止无谓的牺牲,毕竟八路军所部的实力跟日军相比还是有所差距的。

所以对于日军来讲,最主要的工作不是找八路军决战,而是如何把八路军的部队给找出来,只有找到了八路军的部队在哪里,他才有完成决战的先提条件。

山崎大队它本身并不是为了去和八路军决战,而初几的他事实上就是当时扫荡的一只普通不对,可是却找到了一个特殊的目标,也就是八路军的后勤机关以及兵工厂,(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当然山崎这个人也算得上是其人一个,包括当时的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说这个人确实有本事,他在第一时间就想出了策略,也就是如何迫使八路军和自己决战,然后外围的部队完成对于八路军的包围圈。

怎么说呢,这场战略其实它的核心指挥者仍然还是山崎自己。

对于八路军来讲,在敌后的抗日武装里面很多东西都可以丢掉,但唯独两样东西不能丢,第一总部这是不能够丢弃的核心之一,不对打伞了可以重新编制,可总部一旦打没了,那真的整个地区的抗日工作就太过于的严峻了。

第二个不能丢的,那就是后勤机关和兵工厂,虽然说,八路军所不很多武器都是缴获过来的,但事实上缴获的武器毕竟只占少数,在战场之上武器的折损率是很高的,尤其打下了一个句点以后,你能拿到及感完整的枪几发完整的子弹,这都是一个未知数,更多的时候是依靠自己的后勤机关和兵工厂,虽然兵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能李云龙自己都吐槽,可毕竟比没有强。

兵工厂不能丢,山崎大队误打误撞打到了兵工厂和后勤机关的位置,迫使八路军必须要干掉山崎大队,以后才能够彻底抹掉是后勤机关和兵工厂的痕迹,这样的话防止日军顺着气王再一次找到自己的后勤机关和兵工厂的位置,那么对于八路军来讲,之后的日子就必须是疲于奔命。

所以山崎其实清楚,只要他死死地定在了那个点上,那八路军必定要把他给干掉,他出不去,八路军也进不来,双方之间肯定会发生一次作战,自己的部队必定会遭受重大损失,那何不让自己的牺牲显得更加有意义一点?如果以自己为核心展开一次大型战役的话,那这样的结果对于日军来讲是十分喜闻乐见的。

当然日军也是绝对不会放弃山崎这个大队,毕竟能够找到八路军的后勤机关和兵工厂的位置,这已经算得上是大功一件,而且有这样的经验,即便山崎自己不知道是怎么找到这位置的,那拿过来当个吉祥物也是极好的!


漩涡鸣人yy


在《亮剑》中,山崎大队在扫荡的过程中走错了方向,闯进了八路军根据地,并袭击了的多个军事目标,彭老总为此大为恼火,并命令386旅等部围歼这股敌人,而日军司令部得知山崎被围后,竟抽调三个旅团前去营救,日军三个旅团至少也有两万人,他们为何为了营救山崎这几百号人大动干戈呢?

在真实战史上,这个山崎大队其实就是冈崎支队,百团大战后期,日军为了一雪前耻,派出了大量部队对我军根据地进行扫荡报复,冈崎支队刚好闯到我军腹地,还烧了兵工厂,在我军的穷追猛打之下,他们逃到了关家垴一带固守待援。

这个冈崎指挥官还是有些勇气的,在被包围后沉着冷静,居然还主动将自己作为诱饵,吸引八路军主力合围,然后呼叫司令部派大部队在外围形成一个反包围,将我军主力一口吃掉,来一个“中间开花”,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坚持到援军的到来,而关家垴易守难攻,八路军又缺乏攻坚武器,给冈崎支队提供了坚守的有利条件。《亮剑》中山崎大队固守李家坡也是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才让772团的攻坚战打得非常艰难。

八路军在敌后作战,大多时候都是小部队袭敌,分散作战,很少出现大规模集结与日军硬碰硬的局面。当我军包围山崎大队时,主力部队也暴露了位置,日军认为全歼我军主力的时刻到来,才不惜出动三个旅团前去营救,所以说解围的日军是冲着我军主力来的,不然没必要出动那么多部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