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雲武:傳統戲“安腔”的規矩

安雲武:傳統戲“安腔”的規矩

安雲武:從《黃金臺》談京劇老生基本功

安雲武:為什麼用《黃金臺》作為老生的開蒙戲?

安雲武:詳解《黃金臺》“悶簾”唸白和頭一句導板

安雲武:詳解《黃金臺》出場的“腳步”和“身段”

安雲武:各種板式前三字要唱紮實,把節奏告訴文武場面

安雲武:“原板”平穩為妥,落音要準,尾音嚴格音律

安雲武:“扯四門”是京劇舞臺“老規矩”

安雲武:演唱時拖腔略微加快速度,長腔放慢節奏就散了

安雲武:舞臺動作引領鼓師,唱唸做表和文武場面融為一體

安雲武:《黃金臺》中設計巧妙的詼諧小片段

安雲武:“抖袖”、“整冠”、“捋髯”等成套程式動作的技術要領

安雲武:《黃金臺》三處“千歲”唸白的不同處理

安雲武:“抖指”不可濫用,要“心中有戲,眼力有人”

安雲武:京劇中“背供”的高明之處

安雲武:京劇中“坐相”的要領

安雲武:舞臺氣氛靠表演藝術營造,而不是靠道具佈景

安雲武:傳統戲程式是鮮活的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

傳統戲“安腔”的規矩

倆小花臉“鬧騰”了約十分鐘後,田單攜田法章在【水底魚】中出場至“小邊兒”臺口處往“下場門”處“勒馬一望”。田法章見守城官吏,十分緊急地呼叫:“我那卿——”田單在【撕邊】中“放馬鞭”“向右甩髯口”“搖動雙掌”示意“別嚷嚷!”唱【二黃三眼碰板】:“千歲爺休得要大放悲聲!”“千歲爺休得要”沒什麼內容,唱得要像說話一樣,一帶而過。而“大放悲聲!”則是個跌蕩起伏、曲折迴旋、豐富多彩的【三眼回龍腔】。那麼有人不禁要問,第一場“為國家秉中心晝夜奔忙”不是已有了【三眼回龍腔】了嗎,此處再用是不是重複了呢?我曾就此請教過徐蘭沅前輩,徐老告訴我說:“前邊兒是【帽子頭】起唱【回龍】,此處是【多羅】起唱【碰板三眼回龍】大腔。”進而又教導我說:“我們傳統戲中的‘安腔’(徐老對什麼‘創編唱腔”是不予認可的,多次說:【西皮】、【二黃】是你編的麼?我們不過是把先人留下的好腔好調,借用‘安腔’到合適的地方,再略加調整,便成了好聽的‘新腔’了)是有“規矩”的。說名道姓、敘述了事情一般不‘安腔’,更不會‘安’‘大腔’,如【原板】【二六】【搖板】【快板】。而“西皮”、“二黃”【導板】【慢板(亦稱“三眼”)】和【反二黃散板】、【反西皮二六】【反西皮散板】【撥子】等反調性質的板式中的動詞、形容詞、感嘆詞、等抒情詞句時,便可把‘回龍腔’、‘樓上樓’、‘滿江紅’等大腔安置於此。”正因如此,傳統戲中的唱腔旋律豐富而不混亂,字正腔圓,又好聽、易懂,悅耳好學,故能傳唱至今。舉例說本劇伊立的唱,一共只有四句【散板】,卻有三次熱烈掌聲回應。《群英會》中黃蓋的唱也是四句【散板】,同樣三次掌聲雷動。那麼大家會說:這是郝老,裘先生唱得好。是的,唱雖不多,但盡顯郝派、裘派的精華與精彩。可優秀的傳承人們,唱這幾句時,觀眾也都給予熱烈的掌聲啊!說明前輩們的板式設計“安腔”非常精準,才有了時至今日,二百年來的唱段、唱腔的精彩。

這個【碰板三眼回龍】唱完之後【長錘】,二人下馬,田單捋馬鞭交田法章,田法章將自己馬鞭垂下,將田單馬鞭頭向上捱著。田單“抖袖”唱【原板】:“驚動了把關人難以逃生。”“生”是個可兩至三板的大“拖腔”。但切記,這種較長的“拖腔”千萬不能“拖”慢節奏,尺寸一慢了,唱腔就被“拖”垮了,不精神了,把這句唱腔的精髓“巧”和“俏”給“拖”沒有了,就只能用“洪荒之力”去“拉火車笛”了。“拖腔”的地方,把節奏不聲不響地緊上去,快一點“運腔”,“用腔”時音斷氣不斷,用“巧勁”把唱腔唱出“俏勁”來,觀眾自然愉悅,給予掌聲。【陰鑼】中田單向“上場門”處張望,目視到不遠處的松林,略一思索,接唱【原板】:“那一旁(右手拇指向右“反指”指向松林)松林內暗暗(田法章拉馬移至上場門處面向田單,田單背身側向田法章“扯斜”)“藏(呃)隱——”“隱”字的板上開始,田單揮右手,邁左步,田法章對應撤右步。“拖腔”再一板時,田單揮左手,上右步,田法章撤左步,“行腔”一板時田單再揮右手上左步,田法章再退右步,再退右步,三板三步協調一致,進退有序。唱腔“尾音”時,相互點頭示意,【抽頭】中田法章拉馬下場,田單回身撫額頭,冥思苦想至臺口處,長嘆一聲:“唉!”抖袖【奪頭】唱【原板】:“想一(呀)個良策好(哇)出城。”按說這個腔與“驚動了把關人難以逃生”的“生”字的“拖腔”有些雷同。但這種腔雖不花哨,但很有氣勢,要是編個什麼“花腔”,老先生不是不會編,而是不用“安花腔”,免得弄巧成拙,畫蛇添足。【亮鑼】,先看地上塵土,進而想到以塵土遮臉,心有所思,手隨心動,有“指地上,再抹臉”的動作,唱“抓一把灰土(哇),把臉(上口,唱成“檢”字音)罩(哇)定”,“定”字“跺著”唱“尾音”前半段“尾音”後半段至“收音”時,後撤幾步,左轉身,撩褶子,右翻水袖蓋頭,【陰鑼】下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