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字不是一字一音而是多字一音?

偉大的時代


第一,漢語普通話一共才約400個音節,加上聲調也才約1300多個讀音,這是由人類的發音器官決定的,英語的音節也差不多這麼多,都是由聲母韻母或輔音元音排列組合而得,而漢字有上萬個,不可能一字一音對應。這主要是因為漢字都是單音節的讀音,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不同於英語,英語的單詞的發音可以由多個音節組成,如“馬”是horse,已經算兩個音節了,所以英語單詞幾乎一字一音,但漢字不行,除非是這種情況:“嗎”讀做ma,“媽”讀mama,這樣的話這兩個字就不同音了,一個用單音節,一個用多音節,像英語一樣。所以為了便於區分,現代漢語逐漸向雙音節演變,如“耳”變成“耳朵”,而不是其他的“er”(而、爾),“嘴”變成“嘴巴”,“鼠”、“虎”、“鷹”都有在前面加個“老”字,只說“shu3”、“hu3”、“ying1”你是聽不懂的。

第二,漢字的造字法有“六書”之說,也就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和假借。而今天我們所用的漢字,80%以上都是形聲字。所謂形聲字就是“合體字”,形旁表示它的意思,如“金”字旁表示金屬,聲旁表示它的讀音,如“同”,所以造出來的字“銅”還是讀“同”的音,不可避免的重複。


在下傻乎乎的


因為漢子字是表意的文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的主體部分,再加上偏旁部首,表示不同的含義。比如門裡有個人是閃;門裡有一橫是門閂的閂,這個閂字就很形象;門裡有個才就是閉,只是在門裡面有才,所以就是很封閉。不像英文是表音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是由26個英文字母組成的,只是通過不同的字母組合來表示不同的意思。所以單詞的讀音很少有相同的。反觀漢語,聲母加韻母再加上聲調就只有那麼多組合,所以很多老年人會說中國字,讀一半,這一半表音的認識了,就會讀了,比如:同,銅,桐,都是讀tong音,這樣就很好理解了。


潑婦聯盟


如果每個字都要音不同,那麼現有的漢字還少了,不夠用,不方便寫作,表達意思。而多字同音不同意,字就少。便於背記。如果一字一音一義,那就還要贈加幾倍的字,這樣就加麻煩了,不利於記背掌握,學習時間更長,收入字典的版塊更難設計,濃縮。字典的頁碼更增加,耗時耗財。所以一音多字很方便,一字一音更復雜。中國的文字很有趣。比英語難學。英語初學靠死記硬背,而中文學習,一邊靠記,一邊靠理解,如,中文一種寫法多種意思。有象形字,有寓意字。中文組成句式多樣化,表達的意思也有多意化。例如,迴文聯,就是中文的一種奇妙的組合。又如,文人巨匠作的一副對聯,長長長長長長長,朝朝朝朝朝朝朝。這就巧妙地利用了一字多音多意產生的效果。所以說中文奇妙,英文就沒能有這個果效。也是一個一枯燥無味的單詞,寫七個A表達不了什麼意思。所以說漢字,多字同意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