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選擇了李衛?

忠肝義膽嶽老三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選擇了李衛?(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雍正的謀士,年羹堯與李衛算是雍正的左膀右臂了。早期鄔思道在獄中度過,出獄後受到雍正的重用。鄔思道在雍正王朝中,可以用神機妙算來形容,為雍正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還是成功的退隱了。

年羹堯從早期的一個跟班,到西北撫遠大將軍,基本都是雍正一手提拔。有人說雍正成就了年羹堯,也毀了年羹堯。不過李衛從早期的乞丐,到雍正的心腹大臣,也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人。

今兒長城君便談談,鄔思道離開雍正之後,為何沒有到年羹堯處,而是到李衛處。

先來說說,鄔思道為何沒有去年羹堯處?

鄔思道離開雍正之前,雍正打算想把鄔思道除掉,此時,鄔思道提出“半隱”,這讓雍正改變了初衷的想法。對於鄔思道來說,他肯定知道雍正對自己的打算。因此,雍正在沒有行動之前,鄔思道就做好了打算。

其一,由於年羹堯是掌管兵權的,雍正又知道鄔思道的能力。如到年羹堯處,會讓雍正更加起疑心,反而鄔思道會招來殺身之禍。對於兵權來講,是清朝最根本的命脈,雍正肯定知道這一點。雍正本來對年羹堯就不放心,這一點鄔思道非常清楚。

鄔思道離開雍正,原本是想“半隱”,而後在“全隱”。鄔先生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肯定不會選擇去年羹堯處。再說,年羹堯在帶兵方面也是非常厲害的,如鄔思道去年羹堯處,所幫到的忙比較少。

總之,鄔思道肯定會找一個讓雍正相信的人,再把他的行蹤報告給雍正,讓雍正放心,那麼,鄔思道就可以安全的“半隱”。

其二,雍正對年羹堯不完全相信,對鄔思道的行蹤,如報告給雍正,他也不會相信,更對鄔思道不放心。鄔思道很清楚,要讓雍正放心,自己的“半隱計劃”,乃至“全隱計劃”才能成功實現。

雍正既然讓鄔思道“半隱”,肯定會有人監視他的行蹤。要監視鄔思道的行蹤,畢竟會找一個可靠的人。那時,李衛算是雍正比較可靠的人,由李衛監視鄔先生,雍正肯定會放心的。在雍正登基之前,鄔思道就對雍正說,一定要找人監視年羹堯。

可見,鄔思道在很早,就知道年羹堯早晚會出事,那鄔先生在雍正沒有登基之前,就已經做好退路了,所以,鄔思道不會選擇去年羹堯處。

長城君再來分析一下,鄔思道為何選擇去李衛處?

李衛從做乞丐時,為人比較聰明機靈,對雍正非常忠心,一心為主子著想。出身比較低微,又不識字,通過雍正的培養,小有成就。雍正也十分欣賞李衛,對李衛做事更加放心,不管何事,李衛就會想方設法的辦好。

首先,李衛讓雍正比較相信,由李衛監視鄔思道,雍正比較放心。聰明的鄔思道,知道這些後,就會按照雍正的想法去做。只有這樣,鄔思道才能保住性命。

雍正對年羹堯的信任,與對李衛的信任,那可是不一樣的。李衛比較忠心雍正,沒有年羹堯的飛揚跋扈。更沒有兵權在手,雍正對李衛更加放心,而鄔思道選擇去李衛處,正好滿足了雍正對他的打算。

其次,李衛忠心雍正,比較欠缺經驗,以及培養的老師。鄔思道到李衛處,可以幫助李衛處理事務,還可以培養李衛,讓李衛好好跟著鄔先生學習。等李衛學完之後,就可以給雍正效力了。

這應該是雍正想要的,鄔思道肯定也知道雍正所想,經過綜合考慮,鄔先生便選擇去李衛處。以後,為雍正培養一員得力幫手,讓李衛以後好好為雍正效力。出發點是為雍正著想,雍正肯定知道的,因此,雍正才不對鄔先生下手。

鄔先生也才會選擇李衛處,為以後的“全隱計劃”打下基礎。

長城君曰:鄔思道在之前,就已經為自己做了打算,也已經預料到年羹堯以後會有殺身之禍。李衛以後,會得到雍正的重用,讓雍正較為相信,再說,李衛對鄔思道非常客氣。以後,鄔思道“全隱”的話,李衛會幫上大忙。從整體來看,鄔思道提前已經計劃好了。


長城說歷史




首先,我們看一下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的原因。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物,比當年的諸葛亮、劉伯溫還強悍。雍正皇帝與其他兄弟博弈的時候,鄔思道屢屢幫雍正皇帝解決問題,為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年羹堯、李衛等人對鄔思道畢恭畢敬,就連老十三胤祥也非常尊敬鄔思道。不過,在雍正皇帝上臺之後,鄔思道卻選擇了離開。因為,自己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皇室上臺之後,參與奪嫡的手下們都被除掉了。



鄔思道選擇離開,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但他沒有逃跑,而是投靠了雍正皇帝的心腹李衛,表示“自己仍在雍正皇帝的監視之下。” 在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的時候,其實有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那就是年羹堯。當時,年羹堯已經出任了撫遠大將軍,負責統帥20多萬軍隊。但鄔思道沒有選擇年羹堯,而是選擇了擔任陝西布政使的李衛。由此可見,鄔思道並不看好年羹堯。年羹堯的問題很多,年羹堯這個人狂傲、嗜殺,而且參與了很多機密。對於這樣的人,雍正皇帝早晚必須除掉。



更何況年羹堯已經位極人臣,自己如果投靠年羹堯,根本得到不什麼好處。年羹堯一旦垮臺,自己也會受到牽連。後來的事實證明,年羹堯垮臺之後,牽連了一大群人。在鄔思道剛剛進入王府的時候,年羹堯就看不慣鄔思道,只是礙於雍正皇帝的態度,不得不尊敬鄔思道。 與狂傲的年羹堯相比,年輕的李衛要靠譜得多。李衛進入王府的時候,只有10多歲。由於鄔思道的作用越來越大,李衛對鄔思道畢恭畢敬。包括讓李衛外出為官,也是鄔思道向雍正皇帝建議的。



在鄔思道看來,李衛是一個潛力股,最少能夠保證自己衣食無憂。由於李衛是雍正皇帝的心腹,自己投靠了李衛,也是向雍正皇帝表示“自己沒有逃跑。”李衛從陝西布政使升為江蘇巡撫的時候,為了幫助河南巡撫田文鏡,鄔思道曾經暫時留在了河南。田文鏡是一個清官,同時而是一個刻薄的酷吏。田文鏡雖然是雍正皇帝的重臣,但並不瞭解鄔思道的重要性,準備按照其他師爺的標準,一年付給鄔思道300兩的工資。



鑑於田文鏡的態度和實際情況,鄔思道感覺自己沒有什麼作用,隨後離開了河南,重新投靠了李衛。在離開田文鏡之前,鄔思道曾經前往西北戰場,幫助年羹堯確定青海蒙古騎兵的準確位置。重新投靠李衛以後,此時的李衛正在為攤丁入畝的問題發愁,鄔思道又幫了李衛很大的忙。但有一個非常尷尬的情況,鄔思道離開雍正皇帝之後,曾經又與雍正皇帝再次見面的機會,可是鄔思道總是躲著雍正皇帝。作為雍正皇帝的心腹謀士,鄔思道瞭解雍正皇帝的陰暗面,因此一直不願意見雍正皇帝。在電視劇中,鄔思道後來消失了,沒有任何的消息,這是一個很大的謎團。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選擇“半隱”,就是隻離開雍正身邊,不離開雍正的視線。

雍正成功登基後,連夜趕回府上,與鄔思道進行了一番長談。鄔思道以一段“三不可用”的言論打消了雍正的疑慮,並且主動提出“半隱”,而這個“半隱”實際上就是找一個雍正自己信得過的人將自己看管起來,順帶也能解決鄔思道自己的溫飽問題,也就是離開雍正的身邊,但是不會離開雍正的視線,讓自己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同時還能為雍正所知道和控制。

而“半隱”的去處就是李衛那裡。


鄔思道為什麼要去李衛那裡,而雍正為什麼也會同意鄔思道前往李衛府上“半隱”呢?

首先,就是李衛對於雍正是絕對的忠心耿耿,絕對的誠實,不敢有半句假話。

李衛是當年雍正從揚州城下救回的小叫花子,如果沒有雍正,也就沒有李衛的今天,甚至李衛都有可能活不到這個時候,現在的李衛不僅是進入仕途,而且娶妻生子,這一切都是雍正的恩賜。

同時,李衛也非常懂得感恩,自始至終對於雍正是忠心耿耿,沒有半點二心,所以在雍正府內府外的奴才裡面,李衛是最讓雍正信任的,要不然也不會安排他去監視年羹堯。

其次,就是李衛不識字,府上請一個師爺幕僚,幫著書寫文案奏摺,出出主意,可以更好的掩人耳目。

李衛大字不識,這是眾所周知的,因而李衛沒有辦法獨立完成文案工作,就需要一個幫著他的師爺,所以,府上多出這麼一個師爺和幕僚,所有人都不會感到奇怪,而李衛也會根據雍正的旨意,將鄔思道很好的掩護起來,這樣其內情既不會為人所知,同時也能掩人耳目,不會讓人猜忌。

而憑藉鄔思道的能力和實力,也能為李衛的仕途提供幫助,也算是變相的幫著雍正去培養李衛,這也是雍正非常希望看到的。

再次,就是李衛對於鄔思道非常的尊重,鄔思道必然是衣食無憂。

李衛在雍正府上的時候是奴才,鄔思道是教書先生和幕僚,是李衛的半個主子,加上雍正都對鄔思道非常的敬重,兩人無論是年齡還是級別上都差了許多,加上鄔思道非常有才略和學識,所以李衛對於鄔思道一直都是非常的敬重,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也相信鄔思道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雍正對於鄔思道的歉疚之意。


其實,李衛府上可以說是鄔思道“半隱”最為合適的,也是唯一的去處,年羹堯那裡,不僅鄔思道不會去,雍正也不會讓鄔思道去。

一來,年羹堯位高權重,況且雍正也不能完全有信心控制住年羹堯。

從血洗江夏鎮的事情,雍正就對年羹堯有了成見,年羹堯在江夏鎮不僅自作主張一夜之間殺了700多人,並且欺上瞞下,將搶掠的錢財全部運回了四川而沒有向雍正彙報,雍正對此非常的失望,也正是因為此,雍正才會安排李衛到年羹堯身邊監視年羹堯。

此時的年羹堯已經是陝甘總督,成為了朝廷重要的封疆大吏,日後搶奪了十四爺的兵權後,年羹堯還有可能有更大的權利,甚至是節制兵權。如果鄔思道到了年羹堯那裡,他們兩個人,一個有權有地盤有兵,一個又極富才略,即便是兩個人不想著謀反,雍正也不得不時刻地方。

所以雍正是斷然不會讓鄔思道在年羹堯的府上呆下去的。

二來,年羹堯戾氣太重,鄔思道和雍正都不敢保證年羹堯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年羹堯的戾氣太重,太重於殺伐,這一點別說是雍正和鄔思道,就連張廷玉都清楚明瞭。

鄔思道也是非常的清楚,在李衛的府上,雖然李衛對於雍正是言聽計從,只要雍正下旨殺自己,李衛不敢抗旨,既然是雍正動了殺心,自己就是身在天涯海角,也是必死不可,這是無法避免的,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在年羹堯府上則完全不同,即便雍正沒有說要殺掉鄔思道,但是年羹堯很有可能擅自做主殺了鄔思道,到那個時候一切都晚了,所以雍正和鄔思道都沒有絕對的信心保證年羹堯不會因為各種原因去傷害鄔思道。

所以,雍正和鄔思道都不會把年羹堯府上作為鄔思道“中隱”的去處。


而最終鄔思道還是離開了李衛府上,在田文鏡府上呆了一段時間後,成功“全隱”。

鄔思道在李衛的府上,儘管可以保證衣食無憂,但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有朝一日雍正一旦遷怒於自己,李衛必然不敢抗旨,鄔思道如果想要離開雍正的視線,改換門庭就是第一步。這個時候鄔思道藉由山西藩庫大案,成功進入了田文鏡的幕府,同樣作為雍正的寵臣,鄔思道到田文鏡府上並沒有引起雍正的反對。

在田文鏡府上,鄔思道又以8000兩每年的幕酬一事,反覆激怒田文鏡,因而遭到了田文鏡的驅趕,隨即鄔思道也帶著如月趕在雍正前來河南視察之前,離開了田文鏡的府上。

最終,雍正也沒有選擇追趕鄔思道,而是選擇徹底放走他,讓鄔思道真正的“全隱”。


雍親王府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鄔思道在雍正登基的當天夜裡離開了雍正,在他後來和十三阿哥的對話中可以體現出鄔思道是怕雍正狡兔死走狗烹,最終伴君如伴虎,自己遭遇不測的命運,所以自動選擇離開。電視劇在這段情節的處理中要比小說高明的多,小說中明確表示出了雍正要狡兔死,走狗烹他回到潛邸就是把幫助他奪位的一干人全部殺掉。電視劇卻沒有這樣明確的表示,只通過演員的對話和眼神中引起讀者無限的猜測。


鄔思道離開雍正,按鄔思道自己的說法:他曾是個有罪的人而且是個瘸子,擅長的是陰謀,所以出將入相,有失國體。離開雍正只是半隱,在皇上需要他的時候,他還在身邊。鄔思道離開雍正以後選擇了兩個地方長待一個是李衛,一個是田文鏡,在年羹堯處只是短暫的停留片刻。李衛,年羹堯,田文鏡都是雍正寵幸的大臣,其中年羹堯最受寵幸,勢力最大,也最富有,那鄔思道為什麼不選擇年羹堯呢?反而選了李衛後來又找了脾氣差的田文鏡。其中他的目的是為了保全自我,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離雍正越來越遠。


不選年羹堯的原因就是:從李衛口中我們可以得知,鄔思道說年羹堯遲早會惹出天大的亂子來。說明年羹堯的秉性鄔思道是知道的,不是久居人下又狂妄自大之人,鄔思道在他身邊給好的建議不一定會聽,可能反而得罪年羹堯。自己既然已經預判到年羹堯肯定會惹出事情來,那麼在他身邊很可能就會受到牽連,所以未雨綢繆還是不選年羹堯為妙。但是鄔思道為什麼沒有到年羹堯處出謀劃策呢?一方面他是為了讓雍正安心,自己一直在身邊幫助他,並沒有做出對他不利的事情。另一方面,年羹堯在西北,久久找不到叛軍,朝中怨聲載道,雍正登基,位置不穩,選了年羹堯這個漢人當撫遠大將軍,各種聲音讓雍正的新江山岌岌可危。這時候急需一場勝利來擺平這樣不安穩的事態,所以鄔思道就以“燈下黑”來指導年羹堯。


鄔思道選擇李衛的原因,主要是李衛對雍正是掏心掏肺的忠心,這一個雍正是瞭然於心的,也是雍正最信任的人之一。第二個李衛這個人機靈會做事做人,心懷感恩之心,對鄔思道十分謙虛。電視劇中有一個場景,就是李衛在年羹堯處當官,升到了四品糧道,他回到雍親王府裡看望雍正的時候,得知坎兒死去的消息十分傷心。但是他依然謙遜著,聽著鄔思道的教誨,要永遠的忠於四爺。潛邸的奴才裡邊除去秋月,李衛,坎兒應該是和鄔思道關係最好的兩位,也是多次得到鄔思道教誨的兩位。李衛一直對鄔思道很尊敬,李衛這裡可以說是最安全的地方。


那麼鄔思道為什麼又從李衛處到了田文鏡處呢?一方面鄔思道想借李衛之口,告訴雍正,我一直周旋在你的幾個寵幸的大臣旁邊,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幫你出謀劃策。另一方面天下第一巡撫諾敏案非同小可,打贏這場官司,對於雍正,李衛,田文鏡都十分重要。還有一點這裡也可能是作者為了與歷史相符合,因為在一些野史筆記中,鄔思道本來就是田文鏡的幕僚。還有一點鄔思道是為了避開雍正,李衛馬上就要進京升職,李衛進京,鄔思道如果不去必然會折了雍正的面子,但是他又不想見到雍正。


所以藉此機會到田文鏡處擔任幕僚,幫助田文鏡打贏官司,雍正也不會說什麼。雍正微服私訪的時候到了田文鏡處,鄔思道正好在前一刻,穩穩當當的離開,沒有和雍正碰面。有些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鄔思道能夠知道雍正要來並且能很快離開?這就涉及到鄔思道身邊一直有一個丫鬟叫如月,這是雍正和十三爺送給他的丫鬟。雍正幾乎對鄔思道的行為了如指掌,李衛幾乎什麼也沒有說,雍正就知道了鄔思道的去處。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如月給雍正報的密,所以雍正要來,也可能是鄔思道從如月的行為中推測到的。所以鄔思道才在雍正來的前一天,吵著鬧著非要和田文鏡要到他的8000兩的工資。這就逼著暴脾氣的田文鏡最後趕走了鄔思道,所以一切都在鄔思道的掌握之中。


紅雨說歷史


首先要糾正一個說法,那就是雍正即位後要殺了鄔思道。

這是陰謀論,即便是雍正害怕鄔思道跑出去像他的原型戴鐸一樣口無遮攔,炫耀己功,也要形成事實了才可以開斬啊,況且雍正並不是什麼君君暴君。

很多人都認為,雍正要鳥盡弓藏的害死這位謀臣,其實是陰謀劇看多了,雍正根本就沒有必要做這樣的事。

咱還是回到《雍正王朝》,鄔思道在雍正即位後的當晚,和雍正有過一席談話,表達了自己“半隱”的思想。

實際上,鄔思道是摸準了雍正即位時的時局脈搏,所以他才有這番想法的。

一是雍正以孤王身份即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這很辣其他皇子的眼睛,尤其是遍佈朝野的八爺黨。雍正幾乎都不敢呆在乾清宮為康熙皇帝守靈而回到府邸,可以說當時的情況是很複雜晦暗的。

二是康熙皇帝晚年給雍正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吏治腐敗,國庫空虛,邊疆不寧,朝野黨派叢生。這些還需要雍正皇帝花大力氣,花精神去一個個解決,而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人才的。

鄔思道在說“半隱”的時候有意提醒雍正:

要是皇上想念臣,臣也想念皇上,所以.........

雍正為什麼要想念鄔思道?因為他需要人才解決國家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恐怕鄔思道能幫上大忙,就和他幫助雍正奪嫡期間一樣。

但是鄔思道還摸準了雍正的脾氣,從高福被殺這件事開始,鄔思道就知道雍正多疑和狠毒的性格,他知道雍正不放心自己,所以他還要親自為雍正提供一項“擔保”,擔保他鄔思道不會出什麼事危及到雍正的統治。

其實這項“擔保”任務和當初年羹堯任四川提督時候一樣,江夏鎮的故事讓年羹堯出了名,但是也惹了禍,鄔思道建議讓李衛去將年羹堯盯起來,以免年羹堯闖出更大的禍端。

此刻,鄔思道實際上重演了這一招,親自跑到李衛那裡,實際上是主動讓李衛把自己看起來,以讓雍正放心。

李衛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忠誠有加,能幹非凡,機靈程度自然不必說,鄔思道跑到他那裡,雍正自然放一百個心。

如果沒有李衛這樣的人,那鄔思道還真要在費一番腦筋。

年羹堯那裡是去不得的。為什麼?

從江夏鎮事件開始,鄔思道就知道年羹堯他日必有禍端,後來升任陝甘總督,撫遠大將軍後,沒人看著了,就開始飛揚跋扈,無視朝廷了,還在西北搞擁兵自重的把戲。

鄔思道深知雍正用年羹堯內心是掙扎的,但是無人可用也沒有辦法。

可以說,自江夏鎮後,年羹堯實際上在雍正的心裡就不穩當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只有利用關係,你看納娶年秋月為側福晉拴住年羹堯就知道,當一種關係需要通過政治婚姻來解決的時候,這種關係恰恰是最不穩定的關係。

況且,為了拴住年羹堯,鄔思道捨棄了自己的愛情年秋月。

<strong>如果連旁人都看出來年羹堯這個危險的係數,那像鄔思道這樣的人更加能夠看出來,除非他腦子進水了,怎麼樣他也不會選擇跑到年羹堯那裡去找麻煩的。

雍正即位後,鄔思道其實是功成身退,為了讓電視劇更為精彩,所以才有這種設計。

鄔思道為了躲開雍正,實際上也對自己如何功成身退做了佈局,設計了最終歸隱的路線圖。

第一站,當然就是李衛處。在李衛處其實他並沒有閒著,為雍正推行新政也算是出力不少。待到清查番庫的時候,便有了他的第二站,也是關鍵一站,田文鏡處。

幫助田文鏡查清諾敏番庫造假案,更大的功勞在於,在西北最關鍵的年羹堯處,鄔思道刺激了年羹堯出戰,為雍正穩定局勢發揮了巨大作用。

這些其實都是他在幫助雍正,兌現“半隱”的承諾。

有了這些,雍正皇帝對他的信任當然也是進一步增強,所以最後消失在黃河之邊,也是自然不過的一件事了。


青燈問史


以鄔先生對事物的洞察,恐怕早就已經看出雍正對年羹堯恨得牙癢癢的忌憚之心,再去投奔年羹堯,只怕是將來要被雍正一鍋端了。

領導最頭疼的,莫過於手底下的人,能幹的不忠誠,忠誠的不能幹。而雍正府上出去的包衣奴才年羹堯,就是屬於那種超級能幹卻不忠誠的人。


江夏鎮事件,年羹堯繳獲了幾百萬兩銀子,事後卻全部私吞運回了四川,回過頭一個字都沒跟主子胤禛提;被任命當陝甘總督,年羹堯到十四爺、八爺處送東西磕頭謝恩,卻把正經主子胤禛晾在一邊,任誰看到這樣的奴才都會覺得心裡頭不舒服。

有了這兩件前科做案底,參考高福的下場,本來按照雍正極度猜忌的性情,年羹堯基本上是不會有結局的。

只不過年羹堯殺伐果斷,是胤禛奪嫡團隊裡難得的人才,利用價值太大了。因而胤禛不但沒有輕易處罰他,反而娶了他的妹妹年秋月,採用聯姻的手段讓年羹堯死心塌地效忠於自己。


跟在胤禛身邊多年的鄔先生,十分明白胤禛心裡對年羹堯是極不舒服的,怎麼還會將歸隱的去處選擇到年羹堯那裡,這不等著將來受牽連嗎?

況且年羹堯殺伐果斷,鄔先生足智多謀,兩個人合在一塊,即便他們沒結黨造反的心思,也難免會讓雍正聯想起他們要搞什麼陰謀。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一旦讓雍正產生忌憚之心,鄔先生和年羹堯就離死期不遠了!

換過頭來看李衛,李衛可就不同了。


自打胤禛從揚州街頭將小乞丐出身的李衛帶回京城,對他不斷調教,不斷委任差事,這些年早就積累起了雍正對他的高度信任。

而且李衛前些年就從事過監督任務。在跟隨年羹堯到四川總督、陝甘總督的任上,李衛都能較好得將年羹堯的動態彙報到胤禛跟前。胤禛對李衛還是比較放心的。

鄔先生選擇到雍正信任的李衛處隱居,雍正自然也會放心些。雍正放心了,鄔先生的下半生也就安全了。


劇透歷史


明白告訴你,我就是專門回來找你的

康熙去世當晚,傳位於雍正,當晚局勢十分的兇險,雖說各位大臣已經三叩九拜承認自己的皇位,但畢竟局勢還不是很穩定,雍正應該坐鎮朝中穩定局勢才對。但雍正卻急匆匆的返回到府中,第一句話就是問鄔思道在哪。見了面之後,雍正對鄔思道假惺惺的說,自己今晚不該回來,應該在宮中守靈才對,但奈何宮中局勢尚不明朗,就回來略住一下,順便來看看你。此時鄔思道的表情微微變了一下,頓時覺得後背發涼。雍正的意思再明顯不過,我就是特意回來專門找你的。



危機重重,稍有不慎,性命將不保

雍正在沒當皇帝之前,對鄔思道是十分的信任,但當上皇帝后,這份信任就立馬開始轉變為猜忌。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做上皇位的,使用的那些陰暗手段,做的那些見不得光之事,鄔思道是最清楚不過,自己在他面前就像沒穿衣服一樣。如今身為九州之主,一國之君,自己的頭頂就是正大光明,自己的陰暗面怎麼可能讓第二個人知道。鄔思道多聰明的人,瞬間明白雍正的用意,知道今晚將是十分兇險的一夜,稍有不慎,將性命不保。



鄔思道的“三不可用

對於往後的身份,雍正看似無奈的說自己會慢慢安排的時候,鄔思道就立刻就說自己根本就不是為官之人,繼而提出“三不可用”:臣是個殘疾之人,歷朝歷代也從來沒有一個殘疾之人在朝廷當官的,我若當了官,豈不是壞您皇上的聖德啊;臣本是先帝朝的罪人,如今皇上您繼承大統,還賜官給我做,明顯是說你老子做的不對嘛;臣雖然有點小才,但我是陰謀為體,而皇上您呢,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啊,用的大臣也都是正大光明之臣。況且,我在您身邊待了十幾年了,那點才氣早就用完了。



為了保全性命,提出半隱的要求

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鄔思道繼而提出半隱的要求,既能讓皇上您找的到,自己又不會餓死的地方,說完淚流滿面,雍正眼睛也犯了紅,對鄔思道的殺心也就消散了。鄔思道知道雍正害怕自己投靠到敵方的陣營,比如一直對皇位不死心的“八爺黨”,如果老八得了此人,自己的這位皇位十有八九不保。半隱,則可以說是最合適不過了。


為何沒有投奔年羹堯,而選擇了李衛?

第一:鄔思道十分的清楚,年羹堯早晚要闖出大禍,自己跟著他遲早要受連累。此前年羹堯屠殺江夏鎮的時候就看出來了,當時對他還有一句評價:此人殺伐果斷。而且當初年羹堯所得財物沒有向雍正彙報,經自己的提醒,才在年羹堯身邊安排個眼線,此人就是李衛。


第二:當初老十四被任命為大將軍王的時候,為了牽制老十四,雍正就準備讓年羹堯去當陝甘總督一職,負責糧草。誰知年羹堯進京入職的時候,雍正不知道這個事,還是李衛告訴的。年羹堯到京後,去見的第一個人不是自己的主子雍正,而是去見了老八,這讓雍正十分的生氣。雍正本來就對年羹堯有了提防之心,鄔思道這種聰明的人一旦投奔年羹堯,這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一久,雍正估計會整晚睡不著覺的。

第三:李衛雖然是叫花子出身,但心地善良,對人沒有壞心思,更重要的是李衛深得雍正的信任,自己的情況李衛隨時可以向雍正彙報!

第四:秋月是年羹堯的妹妹,雍正知道鄔思道和秋月兩人兩情相悅,但是最後秋月還是被雍正納了妾,鄔思道對這件事看的十分清楚,知道秋月遲早是雍正的人。但如果自己去投奔年羹堯,即使自己對秋月已經放下,但雍正可不會這麼認為,避嫌也是其中的原因。


結語:鄔思道雖然是個虛構之人,但正因為他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九子奪嫡”的殘酷和血腥,此人在劇中是個不可或缺的人物。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要面臨兔死狗烹的局面。


燈下螢火學歷史


逝去即歷史持續奉獻優質回答,喜歡的請關注我!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在鄔思道的眼裡年羹堯無疑就是這樣一個“豬隊友”。

能夠謀劃助力四爺胤禛登上皇位,搖身變成雍正帝的鄔思道,又怎麼會選擇一個“豬隊友”來投靠呢?年羹堯手握大軍,是雍正拉攏的對象同時也是防範的對象。

當初雍正納年秋月為側福晉,拆散鄔思道和年秋月就是為了拉攏控制年羹堯,同時避免鄔思道和年羹堯的聯繫。

年羹堯這個人不知道進退,心思太活泛,貪圖權勢,囂張跋扈的性格早就被鄔思道看穿了。跟著年羹堯早晚要被連累,死無葬身之地。

鄔思道離開雍正的目的是為了活命,而不是榮華富貴。

他之所以助力胤禛成為雍正皇帝一是為了報答胤禛的知遇之恩,二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

有才能的人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施展的舞臺,肯定是“憋的慌”,所以他出手助胤禛登上了皇位。

“功成身退”才是高人風範,因為和皇帝共患難容易,共富貴難。

鄔思道提出半隱的方案就是為了消除雍正的戒心,年羹堯早晚要倒黴,李衛才是雍正的心腹,忠心耿耿。把自己放在李衛的眼皮子底下,雍正才會對他放心,他才能實施下一步計劃進而實現自己全隱的目的,安度餘生。

果然,鄔思道巧妙的離開了李衛來到了田文鏡處,由巧妙的從田文鏡處逃之夭夭,實現了自己全隱的目標,得以安度餘生。

反觀年羹堯最後,死了!


逝去即歷史


鄔思道離開雍正,是迫不得已;選擇李衛,是如魚得水;如果投奔年羹堯,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康熙架崩,雍正繼承大統,十三爺調兵護架,雍正卻跑回家見鄔思道,名義上是宮中不安全,回家住一晚。鄔思道仍以客人之禮見雍正,因此才會有了兩人促膝夜話之事。雍正初登皇位,鄔思道是得力功臣,提出了“不爭為爭”的謀略最終得到了康熙的肯定,而與李衛合力辦了不少黑事,自汙以前種種不堪此事是自己主意,而與雍正不相干,所以鄔思道以退為進,拿準了雍正殺伐果斷的性情,打了場親情牌說:“一朝別離,皇上一定會想念臣,臣也一定會想念皇上。”並提出了一個兩全的法子:給臣一個既能吃飯又能讓皇上找到的地方。人情加實用性終於給自己留下了生路,全了君臣之間的情份,以有條件的離開繼續為雍正賣命的策略讓君臣相安了又一段時間。



年羹堯在西北戰事上確實功勞巨大,與鄔思道有交集的共同之處都是為主子辦事,並且也知道雍正身邊這位謀略紅人,初見鄔思道也是由於主子的關係才對鄔思道尊敬,內心裡是看不起這個文人的。西北戰事時,年羹堯驕橫跋扈、生活奢侈,不停開口要糧草軍餉,這讓剛登位的雍正十分不滿,迫切希望以一場軍事大勝來穩定政局和民心,加重形象的威懾力,但又不能拋開年羹堯,西北戰場還需要其指揮作戰,穩定軍心。

西北平叛戰爭相持,年羹堯養寇自重,為的是要安穩大將軍位,跟雍正要了不少的軍備物資,卻又拿不出讓人信服的戰果,始終都會留下後患。這時鄔思道押運軍糧而來,其實是來督促儘快結束西北戰爭。鄔思道問戰爭失敗結果,年羹堯為表自己重要性說皇帝將地位不保。鄔思道直接敲打他,皇上不惜舉一國之力平叛,得罪了所有大臣,如果戰事失敗,恐怕你這將軍做不成,還要人頭落地。年羹堯分辨說找不到叛軍位置,鄔思道就給了位置,這仗還拿不下,你年羹堯的小心思恐怕就得給你帶來殺頭之罪。

鄔思道為同為人臣相助年羹堯,一來是為雍正解憂,新政需要一場勝利來提高雍正威望,二來替主子提點年羹堯。至於年羹堯,擁兵自重,朝廷大軍成了其私兵,狂傲,遲早都有大禍臨頭,自然不是好的投奔之處。


李衛則不同,李衛是真心佩服鄔思道,並且有知遇之恩,當初是鄔思道將李衛推薦給雍正的。李衛是個粗人,為雍正辦事不餘遺力,腦袋很聰明,敢於用小手段辦大事,加上鄔思道的權謀,是雍正不好用光明手段時候的最大助力,所以倚為左右手。李衛辦事鄔思道大部分知道,兩人共事也知根知底,如果讓人監視活在雍正眼皮子底下,鄔思道當然選擇李衛了。

鄔思道本就要保命,自然不選擇已有不知身份年羹堯,避免因牽連而受累,而是選擇深受雍正喜愛的大臣李衛了。


歷史不舊


二月河老師的兩部作品都是精品呀。兩部作品中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命令都是大有深意的。今天就來談談鄔思道這個人物存在的意義吧。

大家看雍正王朝的時候一開始,老四胤禛是真的沒有奪皇位的想法的,胤禛一心只為天下百姓,為大清的朝廷。可以說是一個鐵面王爺的角色。但是為什麼最後這麼多皇子中,是這個最沒野心的皇子做了皇上呢。

這裡邊就不得不說說這裡邊的原因了。今天只談電視,不談歷史。

雍正稱帝

在雍正王朝中,先是太子失德,被廢了太子之位永久囚禁宗人府。後來又到老十四任西北大將軍王,出征大西北。這時紫禁城內就剩下胤禛和老八胤禩兩個集團了。而趕得最巧的是,康熙在這個時候駕崩了。整個皇宮大內就只有老十三還手握兵權,可謂是他的實力最為強大。

本來在胤禛的心中他是不想做這個皇帝的,但是皇宮之中,他不做,那就是老八做了。老八是啥人,在經過老四這麼多年的觀察和調查,胤禛在心裡太有數了,這時一群國家的蛀蟲呀。真要讓他們當了皇帝,那大清朝危矣。所以胤禛不得不臨時改主意,成功的坐上了皇位,做了雍正大帝。

稱帝的過程

在胤禛作為一個王爺到他最後稱帝的這個過程中,可不是一帆風順呀。胤禛能最後稱帝,其中有三個人是功不可沒呀。這三個人分別是,師爺鄔思道,打手年羹堯,跟班李衛。這三個人可是給胤禛鋪了一條光明大道呀。今天就來說說這個鄔思道。

鄔思道,鄔師爺在整個雍正王朝裡邊,可是神人一般的存在,完全是和諸葛亮一個級別的了。人在家中坐,計從天上出。可以說雍正在上位之前的所有損招全部是鄔思道給出的,什麼用涼水洗澡不上朝呀,什麼用坎二將計就計忽悠老八,最後還把坎兒給殺了呀。全都是陰謀詭計。

而就在雍正正式稱帝的前一夜,胤禛還跟鄔思道談了很多。在雍正正式上位以後,這位鄔師爺是直接遠走了,沒有皇宮大內做高官得厚祿。

稱帝之後

鄔思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為什麼不要高官厚祿呢。因為鄔思道是個明白人,特別的明白。他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不想最後自己落到身敗名裂的下場,他知道太多的雍正的秘密了,有些雍正的醜事怕是隻有鄔思道才知道了。所以鄔思道不是不想要高官厚祿,是真的打心底裡不敢要呀。鄔思道這麼一走,天高雲淡。就算是雍正也不會怎麼著他了。至於為什麼他回去找李衛,而不是徹底的隱居起來。這是他知道伴君如伴虎,他這一生都必須在帝王家了。他必須要讓雍正知道他在幹什麼!否則真有一天雍正想起他來了,但是卻不知道他在幹什麼,真的會懷疑這麼個大陰謀家,會不會做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所以鄔思道去投奔李衛,只是不再皇帝的眼皮底下,但是確是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鄔思道為何投靠李衛

再說說為什麼去找李衛,不找年羹堯。因為鄔思道也想要以後的生活好一點,在胤禛坐上皇位之前,年羹堯就已經做出了許多讓胤禛不高興的事了,這時的年羹堯已經不是很聽話了,而李衛則不同,李衛對於雍正是一直忠心耿耿,別無二心。鄔思道也不傻,他知道他能控制好李衛,李衛也能聽他的,但是年羹堯不一定,年羹堯連雍正的話都不好好聽了,他這個師爺的話肯定效果就更低了。所以鄔思道是肯定不會去投靠年羹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