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拒絕孔子儒學進入境內,最後反而能統一六國,只是巧合嗎

中華文化向來有著深厚的歷史進程,不管是何朝何代都有著不一樣的繁華之處,不管是整個文明的割裂還是統一都沒有讓這條河流斷流,這就是中華文化迄今都沒有用“古”字做抬頭的驕傲之處。精彩的朝代多的不計其數,但是還是有一個朝代是每個人都知曉的,不僅是當時的歷史環境,更是因為在那樣多方割據的時候,竟然生出了無數的才識淵博之人,這在以後的很長時間裡面都沒有像這個階段這樣的瘋狂,一說就知道,就是春秋戰國時期。


秦國拒絕孔子儒學進入境內,最後反而能統一六國,只是巧合嗎


那個時候各家道義學說如春筍般叢生,每一位大家對這個世道都有著自己的解說,也深得各個諸侯國的欣賞,紛紛拿來作為自己治理本國的一種方針。要說最知名的可算是儒家了,因為儒學的思想是最深遠也是最深刻的一家了,儒家創始人孔子不僅在國內就是在國外也是有著不一般的名聲,而且在當時也深受眾人欣賞。不管出使到那個國家,國君均用最高的禮儀來對待,但是隻有一個國家卻拒絕孔子入境,就是秦國。


秦國拒絕孔子儒學進入境內,最後反而能統一六國,只是巧合嗎


秦朝現在都知道是大統一的第一皇帝,但是卻拒絕孔子入境,要知道當時各個諸侯都非常的信奉儒家,秦始皇沒有運用儒家一舉統一,難道是巧合嗎?其實也不然,春秋戰國的時候天下已經是經歷過百年戰爭了,各國的實力也都相互摸的差不多了,當時只有秦國和齊國能並列個第一,其他都還比較弱。


秦國拒絕孔子儒學進入境內,最後反而能統一六國,只是巧合嗎


說是殲滅六國,其實就是和齊國的較量,秦始皇還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不認為此刻用儒家治理國家是上策,於是便用了法家的思想。法家不同於儒家普天之道,而是要立法來治理國家,這個法還是皇上親自制定,用來統治整個國民,用來宣告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如果有人知法犯法便會受到非常嚴厲的懲罰。


秦國拒絕孔子儒學進入境內,最後反而能統一六國,只是巧合嗎


就算聽起來很沒有人道,不過確實也是讓秦國在很短的時間裡面發展迅速,軍事還有經濟實力都大大的提升了,這也對向外擴張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全國上下也是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因為皇帝就是命令,所以國家的一切做事效率非常快。儒家就不一樣了,儒家強調的是仁政,對於打天下的國家來說是不可靠的,不過在維護國家長久發展的時候到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秦國拒絕孔子儒學進入境內,最後反而能統一六國,只是巧合嗎


秦王本身就有著一統天下的想法,所以對儒家也沒有像其他諸侯那樣的看中,自然也不會去考慮儒家思想,更不會讓儒家創始人孔子進入自己的地界。經過自己的努力一舉成為始皇帝,這樣的開創也得益於最初的法家道義了,但是秦皇只考慮了打天下,卻忽視了維護天下的重要性,依然是用嚴酷的條令來管制民眾,再加上最後的治理不善,惹得民眾也是苦不堪言,就這樣的慢慢失了民心,自然也就走向了滅亡。


秦國拒絕孔子儒學進入境內,最後反而能統一六國,只是巧合嗎


這也是前朝給予的歷史經驗了,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所以在後面的很多代皇朝用法家來治理國家的已經很少了,因為君臣都明白舟與水的關係,民心才是最重要的。經過歷史車輪的翻滾,慢慢的儒家思想就成了重要的治國之道,就是在現在,都還是用儒家思想來宣傳國道。看來只有將兩者合理的融入,運用得當,自然能夠治的了天下,守的了民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