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評論過的古代閬中官——劉幽求

毛主席曾評論過的古代閬中官——劉幽求

民俗君有時覺得翻翻史料甚覺有趣。唐朝時期曾在閬中做過縣尉的河北人劉幽求比較有意思。居然在歷史上是因為貶官而被氣死。怨不得毛主席他老人家在讀《舊唐書,劉幽求傳》時硃筆一批:劉幽求能伸不能屈,年六十一以恚死!(見《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第227頁),恚什麼意思?憤怒啊!按閬中話說這叫氣慘球噠,並且雙腳一蹬,命歸黃泉。由於這老兄曾在閬中做過官兒,讓人多了幾分親切感,今兒咱們就扒扒這個事兒:

毛主席曾評論過的古代閬中官——劉幽求

劉幽求畫像

據《舊唐書:劉幽求傳》記載,劉幽求(654-715年),冀州武強(今河北武強縣)人。武則天聖歷年間(698-700),劉幽求通過制舉考試,授任閬中縣尉。他到閬中赴任後,由於不諳官場世故,其上司隆州刺史(唐初時閬中稱隆州,後因忌諱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諱,故改為閬州)對他愛搭不理,不把他當一回事。所以生性剛烈的劉幽求一怒之下,竟為如此之事棄官回家,充分展現了孤傲剛烈的秉性。

自然,氣是順了,官也沒有了。劉幽求從閬中憤然歸去了很久,才又被朝廷重新授予朝邑(陝西東部,1958年併入大荔縣)的縣尉。這回學乖了,估計回家也自作反醒,瞭解了些官場中的攀附之道。漸漸巴結上了臨淄王李隆基,成為幕僚式的政治骨幹。在少帝(李重茂)唐隆年(710年),他策劃並參加了誅殺了已執掌皇權的韋皇后,扶持李隆基的父親唐睿宗李旦登上了皇帝寶座,李隆基當上了太子。

如此大功,使他從朝邑縣尉破格提拔為中書舍人。緊接著,劉幽求又夥同與李隆基的另一個狗腿子張瑋共同策劃了誅殺李隆基姑姑太平公主的政變,以消除對李隆基繼承皇位的威脅和障礙。但因計劃洩露失敗,為丟卒保帥,李隆基使出一遭苦肉計,以太上皇唐睿宗的名義將劉、張鞭笞並流放,以障人耳目。自然,沒過多久李隆基終於在先天元年(712年)七月政變成功,殺了太平公主,八月即位,成為唐玄宗。

劉幽求被召回,封為左僕射(左丞相)、上柱國,平章軍國重事,後封尚書左丞相兼黃門檻。劉幽求高興地屁顛屁顛的如願以償,爬上了位極人臣的頂點。

毛主席曾評論過的古代閬中官——劉幽求

有時民俗君在想,是否凡事都應該見好就收呢?因為世間事始終是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劉幽求既已功成名就,權傾朝野,就該學春秋范蠡明智的離開權力頂峰,過回正常人的日子!畢竟功高震主,伴君如伴虎。果不其然,僅僅過了不到一年,唐玄宗為了穩固政權,採納了中書令姚崇“不用功臣”的建議。劉幽求好日子到頭了,很快就被罷相調到了太子少保的閒職上。開元二年(714年),姚崇又控告他對朝廷滿腹怨言,實屬對皇帝不敬。於是他立刻被貶到睦州、杭州等地任刺史。次年十一月,劉幽求又被調任郴州刺史。在路上“憤急而卒”,就是說,氣的一口氣沒緩過死翹翹了。

毛主席曾評論過的古代閬中官——劉幽求

今天看來劉幽求的最大致命弱點是孤髙氣盛,不能接受挫折和批評,心胸狹窄,不善處逆境。從閬中做縣尉時的棄官之事就能窺見一斑。如果說在閬中受到冷遇就一走了之是年輕氣盛尚可原諒的話,那麼在步入耳順之年後(年六十一)還那麼想不開,還為個人官職的貶謫落得個“以恚死”,就太不值得了。毛主席對他的評論的確是頗有深意的。言簡意賅,一語中的。他的“能伸不能屈”,到是為後人留下了教訓,帶來了更多的啟示和思考!(文/民俗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