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輿四大祖師(楊曾廖賴)之(一)————曾派傳承小述

楊派風水又稱江西派、巒頭派、形勢派,是以楊筠松、曾文遄、廖禹、賴文俊四公理論經驗為基礎,歷經各代發揚光大流傳而成的風水門派。它的核心理論是講“龍、砂、水、向、穴”五字,所謂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此派一度盛行神州大地,最適合在山野平洋為人尋地立穴和陽宅開基。因為道術高深,救貧無數,其創派祖師楊筠松先生被後人尊稱為楊公,世間也廣為流傳“楊公救貧一勺水”的說法。

楊公幾大弟子家傳學術各有所長,如:

廖家:水法、理氣獨步天下。(輔星水法、三陽水內堂造作。)

賴派:山法,天星派,催官;賴布衣在楊公天、地二盤的基礎上,引入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設了人盤專用於消砂。中國的風水羅盤從此天地人“三才”皆備。地盤(挨星)格龍、立向,人盤消砂出煞,天盤雙山納水,各得其所。在立向方法上主張舍刃就祿,《催官篇》即其代表作。

曾派:三合、天星(開門放水、三元易卦、生基造作)

曾派:曾文辿宗師

楊筠松弟子,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縫輿,號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於唐大中甲戌歲(854),卒於梁貞明三年丙子歲(916),享年63歲。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習詩書,熟究天文經書,黃庭內經諸書。隱居雩都黃龍寺時,緣遇楊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鳥,遂得堪輿大道。三僚曾氏開基祖,也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楊救貧雲遊天下,本無意駐足,但曾文辿卻想找一塊吉壤定居。有一天,曾文辿發現三僚這個地方不錯,就告訴師傅楊救貧說他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地方,如果住下來,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楊救貧過去一看,果然是一塊山環水繞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盆地後部有一棵涼傘形的松樹,樹下是一塊圓形巨石。他告訴曾文辿說:“這裡果然是我們堪輿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羅經吸石,後有包裹隨身,住在這裡,子孫世世代代端著羅盤揹著包裹出門。”楊筠松和他的二個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間搭茅棚居住,他們把茅棚稱為“寮”,師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們就把這裡稱作“三寮”(現在寫作三僚)。曾文辿原是于都肖縣(今于都曲洋鄉)人,自幼讀書,原想通過科舉仕進,因逢戰亂,隱居在於都縣黃檀寺讀書,不問世事,後偶遇楊筠松先生,羨其學問,遂拜楊公為師,隨其學習堪輿術。他將全家遷往三僚村定居時,楊救貧特地為徒弟擇址定向。

1.文辿公為地仙楊公筠松首座弟子,曾公文辿,字繼興,號逸真。三僚曾氏始祖,三僚祖師之一。

2. 曾十七郎,字宴坤,號九八,辿公之子,自幼得父親傳,

3. 通堪興,精術數,一代地理宗師。

4. 曾 沂,字興華,號百通,一代地理宗師。

5. 曾 煒,字耀南,號亞東,一代地理宗匠。

6. 曾煥欽,字日亮,號數詳,一代堪興宗師。

7. 曾月堂,字月明,號理真,一代地理國師。

8. 曾 衡,字應南,號遠東,一代地理宗師。

9. 曾 惠,字亞揚,號永著,一代地理宗師。

10. 曾從政,號少潭,一代地理國師。曾邦旻,號羅山,一代地理國師。

11. 曾鶴賓,號雲谷,一代地理國師。曾永章,號煥卿,一代地理國師。

12. 曾國瑞,字伯祥,一代地理國師。曾汝秩,字凌雲,一代地理國師。

13. 曾鶴喬,字南溪,一代地理國師。曾鶴翕,字西澗,一代地理明師。

14. 曾應寵,字前溪,一代地理明師。曾德器,字貴峰,一代地理明師。

15. 曾秉瓘,字松軒,一代地理國師。曾誠紀,字竹莊,一代地理明師。

16. 曾誠綸,字雙峰,一代地理明師。曾應艮,字遠川,一代地理明師。

17. 曾 漢,字少濂,一代地理國師。曾舉鴻,字心宇,一代地理國師。

18. 曾舉仕,字誰超,一代地理國師。 曾繼列,字鍾陽,一代地理明師。

19. 曾日茂,字繼山,一代地理明師。 曾宗亮,字宇尚,一代地理明師。

20. 曾國輝,字宇景,一代地理明師。 曾康兆,字瞻魯,一代地理國師。

21. 曾家暄,字民牖,一代地理國師。 曾贊賡,字載颮,一代地理國師。

22. 曾傳惺,字煥昭,一代豪傑,地理名家。

23. 曾傳樽,字敬彰,一代地理明師。

24. 曾貴峰,一代地理名家。曾茂興,一代地理名家。

25. 曾毓玉,一代地理名家。曾鳳廷,一代地理國師。

26. 曾羲亭,一代地理明師。曾廣度,一代地理明師。

27. 曾昭輝,一代地理明師。曾紀狄,一代地理明師。

28. 曾傳科,一代地理名家。曾紀任,一代地理名家。

29. 曾紀蒸,一代地理名家。曾寶光,一代地理名家。

30. 曾廣洲,一代地理名家。曾廣琳,一代地理名家等。

(文中標為國師者,乃是受皇封為國師的,由於行堪輿之人在過去是四海為家,保留下來的皇諭聖旨很少,)

近代現代傳承曾家風水且大名鼎鼎的有曾子南、曾彩芹、曾山、曾繁敬、曾祥裕、曾真君、曾治瀚(曾氏39代傳人)等等名人及網絡紅人,但以前曾家的真功夫在三僚風水師當中還能保留下來多少,我個人還是持保留意見,為何持保留意見呢?眼見為實,本人未考察過他們的手筆與作品,不敢亂鼓與吹。但以曾王君為其父墳(曾子南先師墳)的墓碑的而且確拆下來了,曾先師百歲高齡才駕鶴歸仙,難道其學術未傳完給兒子不成,顯然命題是不成立的!照看曾大師在其所署之書中說自己以曾家嫡傳子孫身份於1949年應邀隨國軍赴臺定居一事也是曬個假古董罷了!才豎碑即要拆碑,估計理氣未得真傳吧;曾家出如此多的國師及欽天監,沒真功夫敢在皇帝們面前舞大刀????

堪輿四大祖師(楊曾廖賴)之(一)————曾派傳承小述
堪輿四大祖師(楊曾廖賴)之(一)————曾派傳承小述

外姓傳承亦是古文化傳承的一個路線及脈系,如曾氏一脈傳承有第36代弟子梁惟朝,劉氏一脈傳承第37代弟子劉國勝等;舉此兩人,我不是在此為他們打廣告,我與他們素不相識,只是他們在網絡中一直打著自己曾氏多少多少代弟子才拿他們列舉一下,他們有多少真功夫,我本人與他們完全沒有交集,確實也無法回答。

堪輿四大祖師(楊曾廖賴)之(一)————曾派傳承小述

風水愛好者參觀堪輿聖地三僚村,一般都要去朝拜楊公祠。據興國明代的古縣誌《竇志》載:三僚村曾姓的楊公祠始建於元朝末年的至正年間(公元十四世紀中葉,距今約650年左右),祠堂位於三僚村盆地的中央,(今三僚誠真希望小學前面、三僚村委會東側),座向是壬丙兼子午,殿堂上楊筠松居左,曾文 辿居右,均為和真人大小的樟木雕像,鍍以金漆,民間俗稱“楊公金身”。 元朝楊筠松雕像完成時,大學士歐陽圭有詩讚曰:“大道無形,公獨有像,神仙不死,公獨有葬。”

楊公祠在歷代都有維修,最後一次在原址重建是在1998年,祠分為前後兩殿,大殿祀楊筠松和曾文辿,後殿祀當坊福主。2000年,廣東的何益波先生捐資16萬8千元,用花崗岩石雕刻了整個楊公祠的門面。現在祠前是相對的兩隻石鼓,階下立著兩隻石獅子。門面花崗石上雕滿了各種圖案。在門庭頂是一些動物和花卉紋飾。第一幅石刻圖是“九天玄女授書”,是最大的一幅,嵌於大門上方,用的是鏤刻法,圖案左邊是九天玄女立雲端,將一卷書遞出。九天玄女為漢裝,高發髻,衣裙飄飄,是美麗的仙女,身後還站著二位侍女。圖案右下面肅立一位老人,舉手作接書狀。老人即楊筠松,他身後還站著兩位弟子。楊公體胖,面容虔誠,穿著漢裝。楊公師徒站在陸地。圖左下方是一株大樹,大樹下站著三位觀看的老百姓,穿的是短裝。在此圖下面是四塊方形石雕圖案,從左到右分別是:楊公進政、楊公看風水、楊公出遊、楊公著書。楊公進政圖中是皇帝將一個羅盤 授給楊公。圖中是頭戴皇冠的皇帝,後面有宮女搖扇,旁邊站著大臣,楊公在皇帝的書案前拱手接受羅盤。楊公看風水是楊公站在一房子前,身邊兩弟子,其中一個把羅盤遞給楊公。楊公出遊圖是楊公在小橋流水的地方遊玩,身後有弟子和書童,還有一位挑著食合的傭人。楊公著書是楊公坐在書案前援筆著書,旁邊有三個站著看。大門兩側是一幅對聯:學究天人澤被士庶功參造化名傾萬國。大門左右兩側各有三幅畫,用黑大理石磨成,右邊是群山疊翠(深山古松寺廟)和江山多嬌(蒼松古柏飛瀑垂柳拱橋亭臺樓閣),加官進祿。左邊是山清水秀、玉溪春色、天官賜福。楊公祠內還二幅對聯曰:

名揚百千萬年仙蹤永駐

鉗三十八代德澤長存

靈應九州

圖書有象悟通消息達天機

造化無形參透盈虛成大道

萬國朝元文

自古天下重名此仙有幾

能使山川生色惟公獨尊

曾氏楊公祠第二進供奉本坊福主關雲長,關公紅臉長鬚,金衣,手持朝板,座下分立二人,武將打扮,一人持金瓜長錘,一人持長柄大刀。關公頭上橫幅為“天地同流”,兩邊聯是“舉念時明明白白毋欺了自己 到頭處是是非非曾放過了誰”。兩側廊聯是:“冬去春來千山樹木迎春綠民安國泰萬里河山映日紅”。柱聯是:“新歲新春一派新風新氣象 好山好水千村好景好時光”。“竹翠松青萬里河山春常在 花紅柳綠九州天地同東昇”。

堪輿四大祖師(楊曾廖賴)之(一)————曾派傳承小述

順道說師事:

“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一直踐行,身體力行.,曾氏供奉楊公,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與案例。而今社會,物慾橫流,急功近利,多少人當自己求人時把求那個人當作自己的上祖、契爺,別人幫完了卻一腳踢了恩人,反臉不認人的功夫比川劇變臉術還快,把恩人當下人、契弟的多不勝數;有真功夫的風水師將福主家的陰陽風水都調整好後財官並進了,其人就開始風流快活、聲色吠馬夜夜笙歌地過生活,完全把地師涼一邊,把地師要求今行善積德的話當耳邊風,更把以前對地師的承諾忘得一乾二淨,到處說唱現在這樣的環境是祖上有德,是以前的家山風水好才有今天的好日子;這也是有真的風水傳承的堪輿師不願意不輕易為人調整風水的原因,因為他們看見過並經歷過這樣的遭遇,怎能不讓他們心寒!

甚至有些人想讓地師免費或義務幫他做風水,風水師也要生活,上有老下有小的,既然他們以風水為業,他們就得以這行吃飯,靠收謝師金、盤金養老餬口,況且有正統傳承的執業堪輿家還得供養三界;在沒有任何報酬的前提下,明知要承擔能量轉換的業力,將自己的福報送給別人,承受不可見的能量干擾;換轉是你,你肯去代別人承擔業力並輕易去消耗自己千辛萬苦積下來的福報嗎?有句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憑什麼又讓別人免費幫你看風水、看相、算命??(此非虛言,你少了10塊錢,就有人多了10塊錢;你得到了啥,就有人肯定失去了啥)看物質與能量守恆定律可知);欲想讓別人免費或義務幫你也不是不可以的,先得看看自己祖上幾代及自己至今積了多厚的德,為這社會及眾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與巨大的善舉,就算人不幫你,天地都會幫你。在此順便呼籲大家知道行有行規,親戚丶朋友、熟人、同學也不能免費看,但可以優惠打個折!!!!

興國的民國將軍李佐援故居:(三僚明師所堪定)

堪輿四大祖師(楊曾廖賴)之(一)————曾派傳承小述

形局理氣如下:

霖漢堂建於公元1903年,穴形為“青牛臥槽”,座向為巳山亥向兼巽乾;巽乾交下元局山澤通氣之格,南方丙龍入首,來水庚酉,水出口為百步轉欄,天井放辛水轉壬出乾。房子背靠青牛峰,牛頭上有一個巨大的天然石洞,穿山透亮。房屋正在菜園排中間。右砂手有一處景觀,人稱公婆石,如一對恩愛夫妻坐在床頭。門前原來對著是一條溪河,後來河流改道後,原河道隔成一串大小不等的池塘。

霖漢學堂主人是前清秀才李昌漢,名炳,字毓霖,故房名叫霖漢堂。教私塾度日,娶妻張氏,年37歲尚無子嗣。請來三僚曾繼迪擇基建屋後,丁財驟發,納妾劉氏,連生五子(夭一)。長子李才彬,因為偶然的機會,陪同三江提督李佔椿的兒子“毛古少爺”去日本(李佔椿出錢)讀書,獲得日本帝國大學化工碩士,曾當選過民國中央立法委員,擔任過臺灣工學院、貴陽工學院院長等職。李才彬後來把二個弟也帶到日本留學。李才彬兒子李東明,清華大學數學博士,妻梅氏,清華大學營養學博士,後移居美國加州,生三子一女,其中三個博士。李昌漢的孫子李佐援,1949年隨軍入臺,授國民黨軍少將軍銜。

霖漢堂至今歷時不過百年,後代中有男丁59人,其中少將1人,博士5人,教授3人,高級工程師2人,在讀大學生5人。“青牛臥槽”確實是一個丁財貴兼備的堪輿傑作。此地為三僚風水名師曾廣琳之父曾紀狄(迪)擇,我欣賞並認可這地的選址與立局,此例也側面說明民國初期三僚曾家師傅功夫還是很給力的。

(本文部分資料取自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