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太深,軍艦錨鏈不夠長怎麼辦?

菩薩我想對你說


大學有個同學是船員,大學畢業就被招去海運的貨輪上工作了,當時的工資高得有點嚇人,很多人都很羨慕,在吃飯的時候問過他類似問題:“深海幾千米深,下錨停船不是船錨就丟在水裡?或者在淺水區下錨卡岩石縫裡拉不出來怎麼辦?”

雖然不是軍艦,但是對於船錨來說都是一樣的,可能軍艦的船錨應該會長一些而已,具有借鑑意義,這裡就具體說一下!

他的答案和我想象的完全就不一樣,首先停船不一定就要拋錨,而且只有港口外才有固定的錨位,在海圖上有標註,這些都是港口實現探測好的,錨區都是在淺水區,地勢比較平坦的地方!拋錨前還得與港口事先溝通,得到同意後才能下錨停船。而且對於拋錨25米就算深水拋錨了,也是比較理想的錨區,超過50米便是超深水拋錨,100米以上就不適合直接拋錨了!

對於艦船來說,不同噸位的船錨和錨鏈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像航母這種大型艦艇都有2個船錨,一個主錨一個副錨。錨鏈的長度也是有國際標準的,一般一節為單位,一節27.5m,一般商用的船舶在10節、11節左右,比如我同學的貨輪就11節錨鏈,大約在300米左右!據說軍艦的錨鏈要長一些,大概在450~600米。

下錨和起錨的方式如下圖:

圖:船錨的下錨和收錨的的過程,但是有一些錯誤,船錨要讓船停下不光是錨抓海底,其實鐵鏈子很重的,主要靠船錨和鐵鏈拖底來維持船穩定性。對於水流較大時則直接下錨後在水流作用下船舶倒退,如果沒有水流或太小,就得靠船舶的慢慢倒推來完成下錨過程了;起錨的時候邊收錨鏈邊啟動船舶,慢速開到抓錨位置提上來!

至於題主說到的海水太深,比如大洋中幾百上千米,甚至幾千米,最深上萬米的地方,需要停船怎麼辦?答案更簡單了,其實根本就不用下錨,要停船怎麼辦?答案可能讓你有些失望了,直接關機停車,讓船舶在海洋上自由漂泊了,一天漂泊個幾公里甚至10公里根本就不算事,只要有人值班監控這自己的船不要撞到其他船就行,另外船舶錨在錨地的時候也得有人值班,避免與其他船舶的意外事件!如果要讓船舶在海洋上不能亂跑,那就慢車航行就行了!

我們經常在網絡上看到美國航母,停泊在大洋中,讓航母上人員跳水洗澡等等,其實這即使一種逃生訓練,也是一種娛樂活動,訓練的目的是讓船員們知道航母被攻擊後,可能需要跳水逃生,10米~20米的高度跳水,船員必須保持正確的姿勢跳水才能避免自身免受傷害,如果從航母20米的甲板上以不正確的姿態入水,極有可能直接被摔暈。而這個時候其實航母就是停車漂泊,根本就沒有下錨!

如果不再錨地,也不再深海區,而是在淺水區或者暗礁區,這時候所有船舶必須按照海圖上標定的航道行駛,否則就極有可能有觸礁的風險,如果要停船怎麼辦呢?停車自由漂泊會不會撞上礁石,是不是需要下錨?答案還是不能下錨,海底不可知因素太多了,隨便下錨有風險,比如船錨真的就卡在岩石縫提不起來了怎麼辦?直接丟棄代表著貨船白乾半年。如果運氣實在不夠好鉤斷了海底光纜,這下就算賣了大船恐怕都不夠賠的了,在這些區域一般都是慢車航行!

如果在航道上遇到颱風了呢?首先肯定是關注天氣預報了,儘量的躲開!有時候實在躲不開了,現在船舶基本都有抗12級颱風的能力,但是這時候千萬不能停船下錨,調整航向頂風慢車航行,尤其不能讓船的側面受風和浪,這樣的姿態在海面航行是非常危險的!


狼煙火燎


兔哥回答,軍艦長期航行於海上,駐泊下錨是很正常的事,但錨鏈並不是能夠全海域都適應,那得多長的錨鏈?海洋最深處上萬米,就是一般的大洋也有幾百米,幾千米的深度,即便是幾百米的錨鏈也是一個很大的佔用艦船空間的問題,另外就是重量,軍艦的艦錨都在艦艏位置,這主要是錨泊時防浪作用,艦艏是最好的迎風避浪的部位。軍艦的艦錨都是兩個,有一個備用手段。艦錨也是有重量要求的,錨鏈也同樣有重量要求,根據艦船排水量的大小合理設置錨和錨鏈,不能太重,都則會增加艦船的死重。船舶的錨鏈長度以節為單位,每節錨鏈的標準長度為27.5米,根據船舶大小來設置錨鏈的長度,有一個嚴格的計算公式,並且有嚴格的規定。民用船舶的錨重、錨鏈長度、錨鏈形狀、直徑尺寸有嚴格的規定,並不是隨便安置的。軍艦錨和錨鏈的要求參照民用貨船,但軍艦由於是作戰艦船,通常錨鏈的長度比民用貨船多兩到三節。例如,5萬噸級別的貨輪規定的錨鏈長度為12節,長度大約330米左右,萬噸級別的民用貨船的錨鏈長度為270米左右,5000噸級別的為200米左右,軍艦的要長些。



其實錨鏈和錨的主要作用是避風浪用的,在大洋上航行時基本不會下錨,可以說是用不讓,也不會使用。真正需要拋錨的時候都是在錨地駐泊時,這是港口外規定的船舶駐錨的地方,相當於進港等待區。錨地的選擇是有規定的,海床必須是沙土質,不能有石頭,水深不超過幾十米,超過100米水深貨船是不允許下錨的,效果不好。海上風浪大時不能下錨,船舶會使出錨地做避浪機動。軍艦也是如此,軍艦用到艦錨的機會只有錨地,進港駐泊時無拖船協助時軍艦要使用一個側錨,左右使用哪個根據靠泊時的要求而定,通常右靠用左側錨,左靠用右側錨。錨的作用相當於軍艦的剎車系統,軍艦和民用貨船一樣的靠泊要求,沒區別。通常幾千噸的軍艦自己不需要拖輪就能夠靠泊,而艦錨正是軍艦靠泊的唯一的工具,在距離駐泊艦位100多米左右就開始下錨,錨觸到海床要拖行一段距離,錨爪抓住海床後就送錨鏈這樣就起作用了,然後利用調節錨鏈的長度靠泊。離港時,也是如此,先收錨鏈幾十米,然後艦尾脫離碼頭,此時整個軍艦的動力都集中在了艦錨上,一旦錨鏈斷了,軍艦就會直接衝向碼頭。(⬇️下錨原理)



起錨時軍艦要收錨鏈,拉著軍艦前進,到錨的上方後,在槓桿原理下使錨抓向上翻起,錨就脫離海床了。收錨過程中,錨道始終由水管噴水洗錨,防止把泥沙帶進錨鏈倉。軍艦都不能隨便下錨,即便是在淺水區也不允許隨便下錨,哪怕軍艦失去動力,或者是戰鬥中受損也不允許下錨,為什麼?第一是不瞭解海床情況,一旦拋錨下面有岩石就會出現無法收錨的窘境。第二戰鬥中如果負傷,特別是出現進水的情況下,首先要堵漏,當無法繼續作戰要儘量駛向淺水區,而不是下錨。如果下錨,軍艦會有一個向下的拉力,增大進水量。海浪大的情況下也會因停止運行而增大搖擺度,使軍艦下沉速度增大。所以,船舶上的錨可不是為大洋大海上用的,而是為港口駐泊用的,因此,錨鏈的長度只要滿足了淺水區使用要求就行了,弄很長的錨鏈沒什麼意義,有的說航母的錨鏈上千米,七八百米都是不對的,兔哥在港口工作,十多萬噸級別,二十萬噸級別的貨船見多了,也總和船員嘮嗑,沒有超過四百米的錨鏈,沒什麼用。通常都是幾十米水深才下錨,否則不會下錨。



軍艦從離港開始中間沒有特殊的情況都是航行狀態,為什麼軍艦有18節的低速航行,也叫經濟航速,就是為了節省燃料,如果到了某個海域需要等待怎麼辦?跑圈,別不信就是跑圈,但不能下錨,下錨到起錨最快也要一個小時左右,可不是把錨扔水裡就行,要判斷風向,洋流等情況,陌生海域還要探測海床情況,而且,風浪中軍艦越是停下來越容易暈船,坐過船的都知道,船在航行中,即使在顛簸也沒事,一旦停下來人就會暈船。所以,軍艦出航在行駛途中沒機會下錨,但目的地後才用到船錨,而這些地方都是規定的駐泊錨地,包括在港口外。其實軍艦是不會隨便找一個淺灘就能下錨的,都有規定的錨泊位置,戰鬥中也都有一個預案,一旦艦船無法繼續戰鬥需要撤離的方向,或是負傷要沉沒時的搶灘位置。現代海戰都有一個後勤搶修部門,我們熟悉的浮動船塢就是幹這個的,但船塢是不能進入戰場的,於是提前有一個約定的位置。從歷史來看,沒有一艘軍艦在海戰中下過錨。所以說,軍艦的錨鏈長度並不需要多長,軍艦也不是隨便就使用艦錨。





兔哥42928


⚓鏈夠用就得,用不著太長!因為再長也到不了深海區海底。圖片上美軍“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入港後“山字錨”拋錨作業時的情景,航母的錨都很重單個重量為27噸,“杜魯門號”屬“尼米茲級航母”有兩套拋錨設備,錨佈置在艦艏兩側。

軍艦(航母)進港後需要兩錨都投進海里才能固定住航母,還要需要碼頭繫纜,航母這樣的龐然大物要是沒有被固定好,港區內隨波逐流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非常容易發生碰撞,小船與它相撞真的是說翻就翻。
拋錨作業是一項技術工作,不是說將錨鏈一方到底,而是放幾節後要停頓一下,然後收放滾輪要向回拉,目的是讓每一節錨鏈都要垂直,否則會出現錨鏈之間的打結或者扭結在一起。

航母的錨鏈是所有軍艦當中最長的,比如:“尼米茲級”航母錨鏈總重量160噸左右,單個環重量在60公斤。 美軍航母的錨鏈從最早的“企業號航母”的658多米長度,變成“尼米茲級”的500多米長,再到現在“福特級航母”的483米。而 海水的深度50米以下為淺海區,50~500米為中等水深,超過500米就是深海了,美軍航母的錨鏈越來越短,這說明航母已經不在深海區拋錨的。


注意塗有白漆的那節錨鏈,它表示一個固定的長度,比如:水深是15米,錨鏈放到了這一節就表示錨到了15米的位置(海底),然後航母在拖輪的牽引下,向前或者向後,同時錨泊裝置收緊錨鏈鉤掛在海底礁石上,才算完成一次拋錨作業。

航母尚且如此 ,其它的戰艦的錨鏈就更短了,它們基本上都在淺海區拋錨,並且錨和錨鏈都是很重的東西,也不宜過大過長,這會給軍艦帶來“死重量”不但消耗主機的功率,還會引起軍艦的重心不穩...所以,錨的大小和錨鏈長度要適當才行。

我們學過地理都知道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未知的海底狀況還有許多!而許多戰艦都是大型艦舶從軍事上來說要嚴加保護,貿然在陌生海域拋錨太危險了!因為拋錨就意味著被固定,而且陌生的海底狀況也不清楚,貿然拋錨卡死在亂礁石堆裡就麻煩了。

航母的停泊裝置是由:錨和錨鏈再加上收放裝置組成了一套系統,是航母重要的設備,重要性就和汽車的剎閘系統一樣,它們是需要定期的除鏽、噴漆保養的,一根航母錨鏈數百米長價值不菲,不精心使用發生了斷裂經濟損失將是巨大的,錨更是價格昂貴,使用不當而丟棄一個錨,就是重大事故搞不好要上軍事法庭。

另外,戰艦就算是有必要在陌生海域拋錨也會先用聲吶探測海底狀況,有適合拋錨的地方才行,如果水深超過了錨鏈的長度或者水下情況太複雜...也就不需要拋錨了。

所以,錨和錨鏈的要正確的使用才行,而包括航母在內的艦船,假設在深海不適合拋錨的地方出現故障不能自主航行了,可先由其它艦船暫時拖曳它低速航行,等待大型拖輪的到來,而不是拋錨待援。


皇家橡樹1972


我哥是遠洋船舶的大副,堂弟是南部戰區艦隊的小頭目,我經常在他們船上玩。

其實,對於軍艦之類大型船舶,一般都不會隨便下錨的。

1、一般錨也就200米。公海深度往往高於此值。如果錨太長,這重量也讓船吃不消。船不是用來運載錨的……

2、下錨起錨費時費力,往往需要好多人協作,時間也要數十分鐘。而且長度大了,錨固定不了船的,很容易走位,意義不大,倒不如利用動力控制。

3、海底很多管線,說不準會鉤上要賠償。

所以,除非靠岸或緊急情況,外出後幾乎沒見過他們下錨的。

就算是航母,戰鬥機起飛降落,船舶也不會用錨來固定……

【補充一下,不少人對我到船上玩很感興趣……其實,我的身份比較特殊。我不但上過船舶,也入過核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機構。有國家預算撥款的地方,就必然有審計人的身影,不是我,就是他,就算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這樣的部門,也需要(我也審計過),當然,一般只有組長才有資格隨便走動的】。


皇家師爺


基本上所有的船上都有錨,但錨並不是唯一的停泊設備,也不是一個可以隨意使用的設備。對於軍艦、貨輪這樣的大型船舶來說,只有在指定的錨地和碼頭停泊時才能按要求下錨。軍艦船舶按大小不同,攜帶的錨鏈從幾十米到300多米不等,長度不隨海洋深度而變化。

錨鏈以節計數,在我國標準中1節錨鏈長27.5米,英制單位為15英尋或拓(Fathom)。大船上有2個主首錨,民用船舶每個錨配錨鏈10~11節,長300米左右。大型軍艦標準高,錨鏈12~15節,長300~400米;“尼米茲”級這樣的十萬噸級超級航母,錨鏈20多節,長640多米。

特殊平臺的錨鏈更長,例如海洋鑽井平臺,錨鏈長2000多米,能在1000米深海中下錨。同時鑽井平臺、科學考察船、海上補給船等特種船舶還有動力定位系統,計算機控制各個方向上的螺旋槳推力,使船舶精確定位在固定位置上

,也是一種停泊方式。


下錨不是扔下去就完事了,條條框框很多。要在淺水區,底質要好,沙石底最佳,其次泥底,礁石底質不行,起錨時容易卡住。港口錨地的海圖上都會標註水深及海底底質情況,船長在下錨前也會用儀器測量實際水深。錨沉入海底,像一個大鉤子鉤住海底,錨爪扎進泥土,一段錨鏈平鋪。錨的抓地力,錨鏈和海底的摩擦力,二者疊加在一起固定船隻。

錨鏈釋放的長度約是水深的3~6倍。錨地水深十幾到二十幾米,超過30米屬於深水拋錨,極限水深約85米。放出的錨鏈太長,重量太大,錨機拖不動,超過負荷就會損壞。再說深度太大,錨的抓地力也會減小,容易“走錨”。走錨會導致船舶移動,會導致碰撞事故。下錨要慢,太快了剎不住車,錨機在摩擦熱量下冒煙起火,十分嚇人。


以錨的使用標準和範圍來看,一般軍艦、船舶配備的錨鏈長度已經足夠用了。軍艦、船舶沿海岸航行時,水深有限,一般幾十米深。當船舶跨洋航行時,大洋水深數千米,把錨鏈全拋出去也夠不著底。這時船舶不會下錨固定自己,它們都連續航行,只要主機舵機不出故障,一般不主動停車。下錨也沒用,錨夠不著底,抓不住地就沒有錨泊力。遇到颱風等惡劣天氣,艦船能通過氣象雷達和天氣預報提前得知,及時繞行。如果因特殊任務,不得不停航,也可以選擇“漂航”。漂航時,艦船隨波逐流,在一定範圍內移動。漂航有危險,容易在波浪中失控,船舶橫向受浪,橫搖、橫蕩搖擺不定,可以放出一部分錨鏈,提高穩性。多艘艦船之間要拉開距離,注意觀察,主機保持備車,必要時動車躲避。噸位較小的船舶,還可以用海錨固定,減小位移。海錨,也叫傘型錨,是一種帆布傘狀中空器具,和降落傘類似。海錨系在船上,拋下海後下沉膨脹,兜住海水,利用海水重量和阻力固定船隻。

  綜上種種,軍艦、船舶攜帶的錨,只能在特定環境和海域中使用,不是隨時隨地有效的。在水深數千米的大洋中,艦船還是保持動力,快速通行方是正途


光磊軍工


說多了你不會看的放心,所以簡短回答你

拋錨是要選地點的,太深的地方船根本就不會下錨,或者說下了也沒用!



錢光磊酷睿星


找倆人套游泳圈下去推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