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非常危險的認識誤區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基本手段。飲食控制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多數患者僅僅把簡單的飲食控制甚至把“飢餓療法”當成了飲食治療,認為飯吃的越少,對病情控制越有利(誤區!)。其實不然,由於主食攝入不足,又缺乏合理的營養搭配,必然會影響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基本能量和營養素供應。

飢餓性酮症

醫學研究證明,如果人體長時間得不到足夠的外源性能量補充,一方面將導致體內脂肪和蛋白質過量分解,造成身體消瘦,長期營養不良,甚至會產生飢餓性酮症;

病情難以控制

因熱量攝取不足,導致血糖偏低,反而會刺激升高血糖相關激素的分泌,而這種分泌量往往超過當時的實際需要量,引起血糖反跳性過度升高,使病情更難以控制。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剛發現血糖異常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進行飲食控制,卻出現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

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非常危險的認識誤區

↓↓↓ 低血糖的時候究竟應該吃什麼?

無論何種類型的糖尿病患者,不管使用口服降糖藥物還是胰島素,均可能發生低血糖。低血糖的發生與運動過度、 飲食不足、胰島素或降糖藥使用不當相關,表現為飢餓、乏力、心慌和手抖等,是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常見和危險的併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時刻警惕低血糖發生。為了預防低血糖發生,糖尿病患者應隨身攜帶一些糖果類食品,能迅速升高血糖。

發生低血糖時,應立即吃“糖”,快速增加血糖水平。可以吃任何形式的精製糖,如可樂、糖果和葡萄糖片等。如果血糖過低,還需糾正低血糖後再增加口服碳水化合物的量,如饅頭和麵包等。

對於神志不清但尚有吞嚥能力者,若給予葡萄糖後無改善,應立即送醫院靜脈注射葡萄糖注射液,促使血糖上升。

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非常危險的認識誤區

低血糖發生時切不可認為吃什麼都可以升高血糖。低血糖時不可以食用富含蛋白質或脂肪的食物如牛奶和堅果等;因脂肪和蛋白質可使胃排空速度減慢,延緩碳水化合物吸收。此外,糖尿病患者如活動量驟然增加,應及時適當增加飲食量,避免低血糖發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