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組件供應商專注功率增益,行業會真正因此而受益麼?

光伏組件供應商專注功率增益,行業會真正因此而受益麼?

時光倒流至2012年,彼時光伏行業經歷了一次與增長有關的最初技術震盪。這次技術震盪的痕跡在當下市場中仍隨處可見。在這一市場中, c-Si技術的佔比達到了95%且僅有一家可行的薄膜供應商(First Solar)。

光伏組件供應商專注功率增益,行業會真正因此而受益麼?

早在2013年,全球就已遍佈240W的 60片電池p型組件,屋頂項目和戶外實驗都使用了這條主流供貨渠道。如今開始流行的是400-450W及以上的p型和n型設計產品。

2012年,光伏股市崩盤後,行業進入了降本模式,隨後又進行了產品優化。這一優化階段的核心是公用事業組件從60片電池轉向作為標準的72片電池,組件設計從傳統的2柵線轉向5柵線。

從整個c-Si領域的產品差異化角度來看,情況相對穩定。光伏電站的設計師們可以在60片和72片電池組件供應商之間進行選擇而不必太過擔心樣式/裝配/功能。實際上, 電站的c-Si組件設計取決於開始施工時最終選擇的供應商。

此時,開發商、EPC公司、運維公司、資產管理方和組合項目業主的主要關注點大部分在於為市場供應這些72片電池產品的多家組件供應商的流動性:這些供應商是否能夠生存25年以滿足質保期的要求?

讓我們再快進到2019年,此時c-Si組件的發展情況天差地別。本文討論了當下的光伏組件供應是如何成為了一種與營銷和展會相關的數字遊戲;這種現象的驅動因素以及為什麼這會讓終端用戶更感擔憂,而終端用戶原本是業界希望留下良好印象的群體。

c-Si升級狂熱

毫無疑問, PERC電池的引入、電池基質標準從多晶到單晶的轉變是推動鑄錠-組件階段生產加工線諸多變化的催化劑,這些變化令市售c-Si組件的多樣化達到了極高的程度。

人們不僅可以選擇向市場提供產品的不同公司。當前,主導行業的多GW級c-Si組件供應商也可以提供越來越多種類的組件供選擇。

光伏組件供應商專注功率增益,行業會真正因此而受益麼?

選擇範圍不僅限於向市場提供產品的不同公司。當前,主導行業的多GW級c-Si組件供應商也可以提供越來越多種類的組件供選擇。

追蹤當前供應的所有c-Si組件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人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這項有些學術意味的工作,一切也都有可能在年底之前再次發生變化。

如今,成為一家大型公用事業太陽能項目的投資方從未像現在這樣充滿挑戰和風險。

十多年來,背面鈍化工藝(PERC)是c-Si電池行業實施的首個重大工藝流程變更。電池生產線使用的設備供應商是經過行業測試的。對於活躍在2015-2019年的許多c-Si電池生產商來說,這是它們首次實施的、也是首個由它們所有的工藝流程變更。對於這一期間的新入場者而言,默認的新生產線就是PERC生產線(假設安裝的是單晶生產線)。

PERC的迅速成功(以及與Al-BSF相比的顯著效率增益)使中國電池生產商們有信心為提升數據表中的瓦特峰值數據採取一些其它措施。電池正面和背面有待實施的改進方法也層出不窮。

我們還需要考慮向雙面產品、半切電池設計以及包括多柵線在內的電池/組件變化的轉變,此外還有其他諸多內容。當前,任何提高組件功率的做法都是一場公正的遊戲。

光伏組件供應商專注功率增益,行業會真正因此而受益麼?

PERC的迅速成功(以及與Al-BSF相比的顯著效率增益)使中國電池生產商們有信心為提升數據表中的瓦特峰值數據採取一些其它措施。電池正面和背面有待實施的改進方法也層出不窮。

結果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早在2013年,全球就已遍佈240W的60片電池p型組件,屋頂項目和戶外實驗都使用了這條主流供貨渠道。目前開始流行的是400-450W及以上的p型和n型設計產品。

當然,重點在於STC的瓦特-直流功率,大多數情況下,功率的額外推動力量並非來自真正的電池效率增益,而僅僅是因為組件尺寸的增加(更大的硅片或更多的電池)。因此,實際經濟收益並不太明顯,很多時候成本只是簡單的轉移到平衡系統。

實際上,這些變化還會影響跟蹤器公司發揮的作用,因為跟蹤器公司需要為組件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公司獨特的供應鏈產生的影響做好準備。

製造的變化帶來了一系列特有的挑戰——製造商們必須每隔幾個月增加新設備。不僅如此,製造變化對使用的物料清單、製造商對分包商和OEM公司的控制力產生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對當前幾乎所有的領軍c-Si廠家而言,這些因素對於組件出貨量目標都至關重要。

當前,c-Si光伏組件的物料清單、規格和供應商的變化似乎比手機產品的變化還要頻繁。但是,手機質保期至多隻有2-3年,而光伏組件(尤其是用於公用事業項目的組件)質保期必須達到25年以上。這麼說來,人們會立即發現變化並不總是好事,尤其是當客戶還未為此做好準備時,或者說,變化只會給客戶帶來問題。

在硅片的推動下,行業目前正在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機制可能會使事情更為複雜(更大尺寸硅片的熱潮),此外還有半切電池設計的發展(將6英寸電池切成兩半,然後組裝成一半尺寸的144片產品),這會導致封裝組件的尺寸參數沒有標準。

光伏組件供應商專注功率增益,行業會真正因此而受益麼?

從(屋頂或地面項目)安裝商的立場來說,這肯定不是好消息。如果組件尺寸開始慢慢變大,那麼如果3-5年後需要替換故障產品,我能站在哪裡?結構供應商也受到了影響,它們面臨著需要定期適應不同的非標準組件尺寸和多重接口的苦差事。

產品可用性因而成為了質保期內的制約因素,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與組件供應商是否可以生存十年以上有關的風險。光伏組件供應商不可能儲備此前3-5年供應的、滿足質保期要求的多種類型光伏組件。最終需要承擔責任的是項目業主以及需要維持項目約定產能水平的第三方利益相關人。

這就是當前硅片尺寸之爭的現狀。如希望獲取更多背景信息,請參閱PV-Tech最近刊發的文章。為什麼單晶硅片尺寸變大了?大硅片最終會迫使組件供應商增加組件尺寸。使用半切電池也可以在一塊組件上安裝更多的電池(超過144片),再次改變組件尺寸。標準72片電池組件確似已成為歷史。

雪球效應

現在,我們看似陷入了吹噓的組件功率不符合現實和長期投資回報的怪圈。從硅片尺寸到電池設計再到組件生產和供應,這完全是由製造商推動的現象。

讓我們重申這裡的主要問題:投資者希望未來25-30年以最小的風險獲得最高的回報。這完全關乎最高回報,但似乎卻並不會為使用高規格組件建設的項目節約資本支出。

經驗豐富的廠家們明白,製造穩定、可靠、耐用的產品是在電站壽期內最大限度降低總持有成本的核心驅動力。

但是,名義功率的遊戲愈演愈烈,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筆者的猜想是,如果所有競爭對手都在推動420W及以上功率的產品,那麼380W組件看似就是過時了。在某些方面,人們會同情銷售團隊,也會理解隨時提供具備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的需求。

如果可以對質量進行基準比對,那麼世界將大為不同。

組件質量和可靠性的地位應始終優於組件額定功率,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購買過組件的人都不會提出反對意見。所以,問題是什麼?

也許這一切都可以歸因於沒有明確的行業公認指標(例如組件功率額定值),因此,質量成為了一種可以以許多不同方式闡釋、營銷和比對的對象。當前,有50多家組件供應商都號稱自己是一類清單上的組件供應商,這是否意味著它們擁有可以信賴的優質產品?

的確,在過去的幾個月間,自PV-Tech推出《 PV ModuleTech可融資性評級》報告以來,業界最常提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衡量組件質量?能否根據質量對供應商進行基準比對?

這是一個非常難以進行基準比對的參數,因為質量本質上是一個定性的概念並且沒有可以依靠的評分機制。從事質量審計和可靠性測試的公司有其特定方式為供應商排名。通常,這種排名方式是與工廠、物料清單或組件類型相關的。假如存在組件種類有限的固定供應鏈,那麼這些方法可能會有用。但是如前所述,當今行業的情況恰恰相反。

因此, 質量和可靠性測試是針對個案的,只在某個時點上對一種產品有效。只要條件發生變化(製造材料供應、加工設備、硅片或電池供應渠道、組裝地),那麼所有工作都需要從頭再來,或應該從頭再來。

對於機構投資方來說,這是真正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無論何時,項目供應盡職調查和風險緩解流程僅適用於當前項目,或大型多期建設項目的首期項目。

3-6個月以後,整個流程都需要重新來一遍。儘管號稱額定功率更高了,但來自同一家供應商的組件構成極有可能會發生變化。

想象一下其中的成本因素:項目各階段的工廠審計,每次組件參數變化時的認證和測試。 當然,這並非不切實際的想象——假如需要進行現場更換,而組件卻要2-3年後才可以到位呢?

在某種程度上,這可以解釋工廠審計員、可靠性和測試實驗室以及認證機構為何從未如此忙碌的原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