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為什麼有人叫徽京?有何依據?

隨心87654321


一直以來,很多安徽的網民將南京稱為“徽京”,藉此調侃本省的“霸都”,也有很多江蘇的網民稱南京為“徽京”,以調侃省會遠離江蘇中心,影響力更多的都在安徽。與此同時,南京也常常被眾多網友抬出來全方位的和合肥進行全方位的對比,非要分出誰高誰低。


六朝古都——南京

南京與合肥,並沒有太多的可比性,因為兩個城市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不是一時半會就能縮小的。明知道兩者的差異很大,卻總有網民強行對比,原因是很多的。安徽網民拿“徽京”來說事,一方面是對一城獨大的發展模式的抱怨,另一方面更是對江蘇經濟發達且相對均衡發展的一種羨慕。而江蘇的網民拿“徽京”說事,也是對南京地理位置遠離江蘇幾何中心,更遠離蘇北的一種調侃。安徽與江蘇在歷史上的確淵源很深,南京也一度是安徽,江蘇兩省共同的省會,加上當代的江蘇在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上也並非省會一城做大,所以很多安徽網民戲稱南京為安徽的省會,也是有特殊的原因的。

大湖名城——合肥


明代建國之後,朱元璋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決定定都應天府(南京),明初也調整了元代的行省邊界,安徽和江蘇在明代直接隸屬京師管轄,稱為直隸。靖難之役後,明成祖遷都順天府(北京),應天府(南京)成為老都城,應天府與順天府一南一北,南京與北京的說法開始產生。北京周邊成了直隸,南京周邊則改稱南直隸。

明代的南直隸

滿清入關之後,廢除南京國都的地位,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清代的江南省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農業發達,商業繁榮,文化昌盛。清代初期,江南一省的賦稅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而每逢科舉考試,江南省上榜人數佔了全國的近一步,有了“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一說。這樣一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省份,又是前朝的國都所在,反清情緒也相對高漲,因而非常有必要分而治之,為了維持滿清的中央統治,清政府決定將江南省一分為二。

清代初年的江南省

在江南省分家的過程中,清廷充分的考慮了當時的實際情況,即江南省不管是西部還是東部,都是江南相對發達,江北相對落後。因而在分家過程中,清廷沿著南北方向將江南省分成東西兩塊。兩個省都有淮北、江淮、和江南地區,西邊的安徽成了內陸省份,而東邊的江蘇則是沿海省份。這樣的劃分在當時沒什麼大的影響,而到了當代,沒有沿海的安徽和有沿海的江蘇,發展明顯就不一樣了。


安徽、江蘇分家

然而在江蘇和安徽分家之後,安徽的官員一度賴在南京不肯走,這一賴居然賴了近100年,直到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才從江寧正式遷到安慶。這一段小插曲也就成了很多安徽網友調侃的話題,認為南京是江蘇的省會,也是安徽的省會。

安慶譙樓——安徽布政使司的辦公地

建國後,為了方便洪澤湖的管理,安徽與江蘇進行了行政區的互換,原江蘇的碭山與蕭縣劃入安徽,安徽的盱眙和泗洪劃入江蘇,至此,安徽與江蘇從原先的一家人,再到分家單幹,再到相應縣城互換,行政邊界基本穩定。

今天的江蘇

過去的幾十年裡,安徽和江蘇沿著各自的發展模式,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風俗,都有自己的特點,已經沒有太多的交集。改革開放之前,雖然兩省經濟上也有差距,但是整體上差異不大。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國家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江蘇通江達海的優勢迅速就體現出來,經濟開始快速發展,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產值,都位於國內各省前列。而安徽省則相對低速增長,逐漸與江蘇拉開了差距,雖然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之後,安徽整體上發展速度有所加快,不過經濟總產值依舊只能排在國內中等水平,人均產值則是國內倒數。

今天的安徽

南京市位於蘇、皖兩省交界處,並不像合肥那樣居全省之中,江蘇省在經濟發展上走的是全面開花的道路,以鄉鎮企業為基礎,帶動城市化的發展的蘇南模式。由2018年前三季度江蘇省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江蘇省各地級市之間的差距確實相對較小(蘇北差距較大),而蘇州則長期成為江蘇的經濟中心。

2019年前三季度江蘇個地級市GDP產值

相比之下,當下的安徽各地級市,無論是經濟總產值還是人均水平,差異非常大。GDP總值上,合肥幾乎相當於身後的蕪湖,安慶,馬鞍山,滁州的總和。而人均GDP上,各地級市更是差異驚人,巨大的地域差異也成為眾多安徽網友不滿的重要原因。說到這裡,可能一些網民會強行辯護,認為江蘇省是沿海省份,所以能全面開花,內陸省份就應該重點發展省會,或許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江蘇省發展的最好的地方也並非是沿海地區,而是沿江地區。

長江經濟帶

看看整個長江流域,但凡是發展的比較好的地區幾乎都是沿江地區。上游的成都、和重慶,位於長江的支流和幹流沿線,中游的武漢、長沙等地區,也是位於長江的幹流或支流沿線,只有一個沿江城市的江西,也將大量的建設資金放在了九江的身上,下游的蘇南地區就不必說了。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安徽,不得不說安徽省的沿江城市各方面條件也是得天得厚的,不過規劃了多年的皖江城市帶至今還沒有合作發展的跡象,這也成了眾多安徽網民疑惑與抱怨的重要原因。

2019年前三季度安徽省GDP產值

所以長期以來很多安徽網民調侃合肥,一城做大,合而肥之,中部霸都,並非沒有原因。為了證明安徽也應該全面發展,為了證明一城獨大並非是最好的選擇,“徽京”的概念在網絡上被反覆提出。部分網友甚至聲稱南京才是安徽的真正省會,而合肥只是合肥省的省會。這些言論雖然聽上去挺無奈的,但是其實天底下哪有不愛自己家鄉的人,正是因為心繫家鄉,關心家鄉的發展,才會抱怨和訴說,總是拿南京說事,說到底還是希望安徽早日能在經濟發展上全面提速。

南京都市圈

事實上,南京在發展道路上也充分意識到了周多相鄰的安徽地級市是自己最好的經濟腹地,在規劃多年的南京都市圈中,絲毫沒有掩飾對安徽的重視,囊括了大量的安徽城市。至於安徽各地級市,特別是沿江和皖南與南京的聯繫如何,看看每天穿梭在安慶到南京(長三角)之間的動車就可以知曉,大量的人才在向長三角輸送,在南京城隨處都可以看到安徽人的身影,安徽人開的商店,從這個角度來說,“徽京”也並非是無事生非的調侃,確實也有實際依據。

三分巢湖

安徽網民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無可厚非,沒有什麼本質的問題,但是江蘇和安徽的基礎本來就不一樣,所以安徽經濟整體落後於江蘇是很正常的。至於優先發展省會,也並非安徽的特色,中西部的省份幾乎都是這個模式。做大做強合肥或許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縮小區域差異更是當務之急。為了發展合肥,也確實花了很多的心思,三分巢湖、引江濟淮,米字型高鐵樞紐,任何高鐵和高速都要優先考慮合肥,集全省之力來發展一個城市這是客觀存在。不過地域差異過大,確實應該引起反思,安徽並非江西和兩湖,更非川陝和雲貴,安徽省除了皖南山區條件稍差之外,各地發展的條件其實都是不錯的,這和那些山區為主的省份是完全不同的。

引江濟淮

優先發展省會,做大做強一個城市,然後拉動周邊城市的發展模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問題在於多大才算大,多強才算強?普通的老百姓都活在當下,看重的也是當下,當下如果不好,對合肥有什麼尖酸刻薄的言論也是可以理解。安徽確實要強化各地級市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利用好長江水道,加強皖江城市在安徽崛起中的關鍵作用。眼下的安徽,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近些年來,安徽各地級市的經濟發展都開始明顯提速,這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整個安徽還需要加強各地級市之間的合作,少一點無聊的攀比,多一點切實的努力。

被安徽三面環繞的“徽京”

江南省,一個歷史上的行政區,時隔數百年之後再次出現在眾多網民的鍵盤下,既是對歷史的深深感慨,也是對當下的一種無奈。眼下的“徽京”,不管世人如何看待,“徽京”就在那裡,深深的影響著皖東和皖南地區,如果某些城市或者某些人急需證明自己,搶回自己的經濟腹地,讓“徽京”早日成為一個傳說,那就必須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合理規劃,統籌安排,密切合作,早日讓整個安徽的經濟實力有一個本質的提高。所謂的都市圈,不能只有中間一個都市,遍地開花才是都市圈,才是城市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讓更多的國民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幸福,經濟發展絕非是年終總結時,各個城市相互攀比的那一張表格和眾多的數字。


文儒風


這個可以說明了嗎



用戶6703671850237


現在有人稱南京是徽京,是一種調侃的說法。可歷史上南京真當過安徽省的省會。

明朝定都南京,即使遷都北平後,南京依然是龍興之地,副都地位。明朝視南京是國家根本,設南直隸,轄現在的安徽和江蘇(含上海)二省。當時的安徽地區要去省城辦事,都要去南京。清朝入關後,因其龍興之地在關外,對南直隸沒有那麼深的感情。更何況南直隸經濟發達,佔了國家稅賦的大頭。清朝擔心江南省(南直隸)被人利用反清,必須拆開。\r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江南省分家。江南左布政使司成立,1667年改稱安徽省,江南右布政使司改稱江蘇省。江蘇省成立了,但江蘇巡撫衙門卻沒有設在南京,放在蘇州。更有意思的是,安徽巡撫衙門沒有放在安徽省內的任何一個地方,而是設在了南京……在行政劃分上,南京隸屬於江蘇省,卻成了安徽省的實際省會。安徽巡撫衙門就一直留在南京辦公,安徽省內的事務,都要跑到南京來處理。包括國家掄才大典的科舉考試,安徽省的鄉試都要在南京貢院舉行。為了區別,安徽考生所在棚稱上江考棚,江蘇考生所在棚稱下江考棚,因安徽在長江上游,江蘇在長江下游。

由於南京長期作為安徽的政治、文化中心,安徽尤其是晥東地區受南京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古代政治、軍事、文化方面的影響要遠超經濟的作用。因此有安徽人戲稱南京是安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然有點兒幽默,但是足以說明南京對安徽的影響力。後來民國時期首都又在南京,進一步的加深了南京對周圍的輻射和影響力。


寒江笑


明朝初期,皇帝加大臣大多是安徽人,定都南京後,安徽人就大量進入南京攀關係,做生意,後來南京城的安徽人越來越多,就有人調侃稱南京為徽京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