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門忠烈,幾代人投身抗日,臺灣霧峰林家才是真名門望族


滿門忠烈,幾代人投身抗日,臺灣霧峰林家才是真名門望族

1936年,林正亨的母親與林正亨(左三)等六名子女在霧峰林宅合影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麼他的愛國情懷有期限嗎?臺灣霧峰林家用幾代人身體力行的實踐給出了答案。

在近代史上,霧峰林家資藉豪富,極盛時期擁有田地幾千公頃,可謂門庭顯赫。在臺灣被稱為“三代民族英雄,百年臺灣世家”。

林正亨,臺灣台中人,1915年8月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臺灣名門望族霧峰林家的第八代傳人,是著名愛國志士林祖密將軍之子。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報考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三十六軍軍部見習軍官。後參加廣西崑崙關戰役、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身負重傷。1946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回臺從事革命活動。1947年,參加“二二八”起義,後加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1949年8月,林正亨在臺北家中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次年1月英勇就義。

滿門忠烈,幾代人投身抗日,臺灣霧峰林家才是真名門望族

清朝時,只有被封為太子太保及太子少保的官員才能用宮保第作為宅第的名稱。在臺灣,宮保第別無二家,是臺中霧峰林家宅第的專屬名稱,清朝同治皇帝因林文察為國捐軀而追封他太子少保,林文察宅第從此成為臺灣唯一一座宮保第

林正亨的曾祖父林文察曾任封疆大曆福建陸路提督,平定太平天國。祖父林朝棟平施九鍛之變,曾協助劉銘傳打敗入侵臺灣的法軍,是清代唯一受賜黃馬褂的臺灣人。在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後,日本侵佔臺灣期間,組織地方武裝鄉勇抗擊日軍。父親林祖密於1904年率全家內遷鼓浪嶼,1913年11月向北洋政府申請恢復中國民國國籍,在臺灣被稱為恢復國籍第一人。

林正亨是第五子,出生那年,林祖密正在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動輒捐款數十萬銀元作為革命經費,參加護法運動,與蔣介石同期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還被孫先生親自委任為閩南軍司令和大本營參議兼侍從武官。1925年,孫中山逝世,林祖密被軍閥張毅殺害,年僅48歲。

“沒有國,哪來的家?”

林正亨的祖輩雖多出身官僚、地主,卻愛國赤誠,幾代人捨身抗日,林正亨繼承了先人的尚武之風和報國之志。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林正亨毅然投筆從戎,放棄學習美術的志向,報考了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三十六軍軍部見習軍官。

滿門忠烈,幾代人投身抗日,臺灣霧峰林家才是真名門望族

1943年林正亨與妻子和兒子的合影

1944年初,林正亨報名參加中國遠征軍,妻子印尼歸僑沈保珠(後改名沈毅)此時身懷六甲,另有尚在蹣跚學步的幼子,妻子說:“你這時一走,家裡又沒錢,我們怎麼過生活?”林正亨矢志“國土未復時,困殺身,心不歇”,勸慰妻子:“沒有國,哪來的家?”

1945年春,林正亨所在部隊由緬北打到緬中。3月底,他帶領部下參加緬中最後一場戰役——八莫之戰。在與日軍的數次搏鬥中,他以一敵八,甚至與敵肉搏,身負16處重傷昏死過去。清理戰場時被人從屍體堆裡找到,已經奄奄一息,後作為“編外人員”遣返回雲南,美其名曰“療養”,事實上是被遺棄了。

林正亨死裡逃生,幾近毀容,左手基本被廢,右手手筋受傷,無法握拳。抗戰勝利後,林正亨用傷殘的手給母親寫了一封家書:“我以一半興奮、一半悲傷的心緒寫這封信給你,記起自南京別後已是九個年頭,我們時時在想念你……我的殘廢不算什麼,國家能獲得勝利強盛,故鄉同胞能獲得光明和自由,我個人碎骨也值得,請母親不要為我殘廢而悲傷。”

在馬場町英勇就義的臺籍抗日誌士

1946年,林正亨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回臺從事革命活動,他以開鞋店為掩護,協助中共地下黨建立秘密交通站。

1947年2月28日,臺灣民眾為反抗當局統治爆發了大規模武裝暴動,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陳儀派重兵鎮壓,林正亨積極組織武裝鬥爭。他還加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秘密發行進步刊物,宣傳臺盟主張。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基本宣告崩潰,撤退臺灣後,大肆捕殺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

被捕時,林正亨正在家中與同志印刷進步書刊,被帶走後關押到臺北市和新北市交界的臺灣省警備總部軍法處(俗稱“景美看守所”)。

滿門忠烈,幾代人投身抗日,臺灣霧峰林家才是真名門望族

國民黨反動派審判、關押林正亨的場所——“警備總部軍法處”舊址

國民黨反動派對林正亨動用了種種酷刑,壓槓子、灌辣椒水,甚至用皮鞭抽打,林正亨不肯透露半字。時任“行政院長”陳誠知道林正亨是國民黨先烈林祖密的兒子,而林祖密與蔣介石相識,並且和許多國民黨元老早年都是戰友。陳誠親自出馬,表示只要林正亨在悔過書上簽字,供出領導人,馬上釋放。林正亨當場拒絕:“第一,我沒有什麼需要悔過的;第二,我沒有什麼聯繫人。”

1949年12月27日,臺保安司令部下達了林正亨死刑的判決書。他給母親留下訣別書:“我踏上父親的道路——苦難與犧牲。這是崇高的品性和無比的光榮。媽媽您用不著悲傷,也不用為我擔憂。生要為責任艱苦犧牲奮鬥,死是我們完成了責任。”

1950年1月30日,林正亨被押赴臺北馬場町刑場,他昂首挺胸,一路高呼:“祖國萬歲!人民萬歲!”

押赴刑場途徑家門,他大聲呼喊妻子沈保珠的名字,待妻子追出,林正亨已倒在血泊中。

滿門忠烈,幾代人投身抗日,臺灣霧峰林家才是真名門望族

林正亨的絕筆詩《明志》,沈保珠代抄


林正亨就義時年僅35歲,臨刑前夜,林正亨在牢房地板上刻下題為《明志》絕筆詩一首:

乘桴泛海臨臺灣,不為黃金不為名,

只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瀾。

奔逐半生勞心力,千里河山不盡看,

吾志未酬身被困,滿腹餘恨夜闌珊。

林正亨犧牲時,長子林為民不足八歲,長女林少萍只有四歲,幼女林青尚在襁褓。之後,其家人仍受監視和迫害,在臺生活難以為繼。幾經輾轉,長子和長女被送到北京,最小的女兒林青遺憾滯留臺灣,與家人分離三十餘年。林青在臺灣跟隨奶媽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後與患病的姑姑生活在一起,八歲便當起了家,一生沒念大學,把姑姑的六個孩子都培養成大學生。

林為民十八歲時正準備考北大,接到學校黨支部調他到北京日報社工作的任務。母親希望他上大學。“我寫了一封5000字的長信說服母親,國永遠比家大,個人得失不足為論,這就是我們的家風!”林為民後來進入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工作,直至退休,是一位知名的資深記者。

談起父親的過往,林為民感慨地說:“父親作出的人生選擇,作為孩子,我們完全理解,因為那是我們林家世代相傳的家風——家國同構,國比家大!”

家國同構,國比家大,是霧峰林家代代相傳的信念。

圖片來源:人民網 、《大學生》雜誌2016年第12期增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