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他畫出300多種海洋生物圖,圖中很多生物今天沒人見過

一直以來,總有種誤解普遍認為中國人是缺乏想象力的。想象力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很是重要,關係到科學思維。隨著故宮文物的逐漸開放,人們對於老祖宗想象力的認識,被逐漸的“顛覆”。在故宮中有一本康熙年間的畫冊,可以看到在300年前古人就畫出了一些只有科幻片中才有的“異形”,看起來很是厲害的樣子。對於我們來說,這種想象力,不亞於當代的科幻大片。

300年前,他畫出300多種海洋生物圖,圖中很多生物今天沒人見過

海錯圖

這本康熙年間的畫冊,倘若比擬成現在的科幻大片來看,絕對是那個時代的爆款。值得一提的是,畫出這般具有科幻意向作品的人,正是康熙年間的聶璜。聶璜如果單一從畫畫角度來看,算不得科班出身,頂多就是一個業餘愛好者。可聶璜的身份很特殊,他既算得上是一個畫家、又可以算一個生物學家。

300年前,他畫出300多種海洋生物圖,圖中很多生物今天沒人見過

海錯圖

他對海洋生物進行了系統研究,精心繪製了史上最早海洋百科彩繪圖集,取名為《海錯圖》,類似於法布爾的《昆蟲記》,但可是比《昆蟲記》刺激多了。這本看似奇幻的古代繪本其實並非簡單地畫一畫海洋生物科普一番而已,聶璜還將民間流傳並深信不疑的某些史前生物記錄了進去,還配上了有趣的文字予以輔讀釋義。

300年前,他畫出300多種海洋生物圖,圖中很多生物今天沒人見過

海錯圖

所謂的史前生物,便是人們還沒有誕生之前便已經有了的生物,絕大部分都滅絕了。滅絕了怎麼辦?全靠豐富的想象力了。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恐龍也好,還是其他一些傳說中才有的上古物種,都是後人結合化石進行合理化的“瞎編”,這是需要好萊塢式“腦洞”才能畫出來的。聶璜至少是無法潛入深海觀察的,發掘出大量上古化石供他參考的可能性也不大,但他肯定在繪製《海錯圖》的過程中,在表現傳說中的那些生物時,結合漁民們的口述和自己的腦洞才能畫出如此奇幻的生物來。

300年前,他畫出300多種海洋生物圖,圖中很多生物今天沒人見過

海錯圖

但是,歷史對於聶璜的記載少之又少,暫且不管人家怎麼畫出來的,單單就豐富的想象力,超強的腦洞都足以讓現代人拜服。在清代不可能存在海下深潛作業的科學手段,聶璜又不可能一個猛子扎到海里,他只能憑藉豐富的想象力來勾勒出深海生物的模樣。比如他畫的鬼頭魚,這看起來是章魚卻又跟魚不搭邊,完全是人家想象出來的。

300年前,他畫出300多種海洋生物圖,圖中很多生物今天沒人見過

海錯圖

看起來畫風實在是雷人,你根本無法想象這是滿腦子“四書五經”的清代人畫出來的。這種畫風的作品,還真不是科舉考試能培養出來的天才式人物。聶璜還為我們還原了一種奇怪的史前海洋“人魚”(圖一),這恐怕是我國第一個畫“美人魚”的畫家。不過,他老人家畫的“美人魚”著實不敢恭維,這就是一個人頭、豬身、狗尾巴的科幻“異形”嘛!但是清代人能有這樣的想象力,也實在是不容易,300年前就畫出了科幻片中的“異形”,而且畫出了三百多種海洋生命的具體形象,可以說圖中很多生物在今天也沒人見過。

300年前,他畫出300多種海洋生物圖,圖中很多生物今天沒人見過

海錯圖

其實,客觀來看,在清代初期我國還是有海洋意識,並且有著嚴謹的科學態度。但是康熙一朝海禁特別厲害,聶璜畫這麼一本《海錯圖》,可能也是在呼喚大家重視海洋。在康熙同時期,西方的“發現新大陸”進行的是如火如荼,而聶璜也在極力探索有太多未知的海洋。這麼一本極具科考價值的《海錯圖》,流傳到乾隆時期,也僅僅是滿足了乾隆對大海的好奇心,然後束之高閣。

乾隆朝時西方已經把地球認識的差不多了,開始了瓜分世界的狂歡,雖然清代也湧現了像聶璜這種極有想象力和探索欲的人,可乾隆卻依舊自傲地實施“閉關鎖國”。清代並不缺像聶璜的科學家,也不缺擁抱海洋的胸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套繪於三百年前的《海錯圖》,可以看作是華夏與近代飛速發展機遇擦肩而過的縮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