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匯」陳家河,紅18師長征出發地

「紅色故事匯」陳家河,紅18師長征出發地

「紅色故事匯」陳家河,紅18師長征出發地

1935年9月初,蔣介石在宜昌設立行營,調集141個團40萬兵力,逐段築碉,交替前進,對湘鄂川黔蘇區發動新的“圍剿”,軍事、政治、經濟三管齊下,妄想把長江以南唯一的一支主力紅軍——紅2、6軍團消滅掉。

「红色故事汇」陈家河,红18师长征出发地

11月4日,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分會在劉家坪召開聯席會議,制定戰略轉移的詳細部署。紅18師張正坤部奉命留守根據地,向西北攻擊,牽制國民黨軍,掩護主力轉移。這是一個犧牲自己、保護全軍的任務。

張正坤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響亮地提出“四個不怕”:“主力南下後,我們面臨的將是一連串的惡仗,我們必須發揚革命精神,一不怕強大的敵人,二不怕險惡的環境,三不怕艱難困苦,四不怕流血犧牲!大家都要記住賀老總交待的兩句話,‘置之死地而後生,要用四兩撥千斤!’”

紅18師,是由一個主力團和桑植獨立團、湘鄂邊獨立團、地方游擊隊以及後勤人員合編而成,共3000多人。他們大多數來自湘鄂邊的工人和農民,桑植籍的佔多數,深受舊社會的壓迫和剝削,政治覺悟高,堅決表示,一定完成留守任務。

18日夜,紅18師主力團從龍山茨巖塘地區向西南的保靖方向行動,牽制湖南方面的國民黨軍主力於酉水一線。19日,紅18師立即調頭向西北急進,威脅龍山、來鳳,牽制湖北方面的徐源泉部和孫連仲26路軍,策應紅2、6軍團主力從桑植轉移。

24日,國民黨軍8萬多人,將紅18師包圍在以茨巖塘為中心的南北僅僅5公里、東西僅僅20公里的區域內,企圖置紅18師於死地。2000多人的部隊,面對8萬多人的包圍,形勢萬分危急。

張正坤鎮定自若,指揮部隊採取靈活多變的游擊戰術,與國民黨軍激戰四天四夜後,在大山裡兜圈子。12月8日,紅18師從茨巖塘東北的包穀坪殺出重圍,經水田壩、中灣抵達上河溪。張正坤馬上寫了一封信,還脫下自己的一件皮大衣,連同300塊光洋,送給上河溪團防李春林。信中說:“我們是賀龍的部隊,想從貴地路過,請借一條路。”

李春林見是賀龍的部隊,命令團防讓路,允許紅軍短暫休息。紅18師在上河溪休息一天,吸收部分青年參軍,決定全師北進鶴峰,建立根據地。

12月13日,在苦竹坪遭遇孫連仲26路軍的6個主力團,北進鶴峰的道路走不通。經羅峪、涼水口,到達兩河口。14日晚,紅18師全部集結於群眾基礎較好的陳家河。

這天晚上,紅18師收到軍團部發來的電報,命令前往湘黔邊會合紅2、6軍團主力。

此刻,張正坤宿營的地方,就是8個月前陳家河大捷時擊斃172旅旅長李延齡的住處。

12月15日,張振坤在陳家河召開誓師大會:“同志們,一個多月來,幾十倍敵人對我們進行瘋狂的‘圍剿’,部隊雖然減員1000多人,但我們越打越堅強。現在,賀老總命令我們去貴州,我們必須馬上趕去同主力會合。不過,敵人是不願乖乖地讓路的,我們要用我們的計謀和手中的槍桿子打出一條路來,用我們的鐵腳板踩出一條路來。同志們要多打幾雙草鞋,同敵人比腳勁,比高強!”

站在陳家河大捷的戰場上,紅18師開啟了新的征程。

陳家河,紅18師長征出發地,將永載史冊!

「红色故事汇」陈家河,红18师长征出发地

1936年元月,張正坤率領的紅18師經歷大小戰鬥20多次、離開主力49天后,歸隊了!“張振坤回來了!”得知這一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正要拿著筷子吃飯的賀龍,收回筷子,放在桌子上:“不許動,誰也不許動,把臘肉、豬血豆腐、豬耳朵收起來,我要慰問張正坤。”

這時候,石阡天主堂坐滿了人,賀龍一進會場,就高興地喊起來:“我們的遊擊專家張正坤到了嗎?”

張正坤興奮地站起來,大聲報告:“到!”

賀龍徑直走上講臺,高興地說:“你們是有功勞的,你們牽制了敵人,使主力行動沒有後顧之憂。你們的任務完成得很好!你們是從敵人心臟裡打出來的,這表明紅軍是打不垮的。同志們,你們了不起呀!”

「红色故事汇」陈家河,红18师长征出发地

散會後,賀龍要炊事班長端出那“不許動”的臘肉、豬血豆腐、豬耳朵。張正坤像個孩子似的毫不客氣,大口大口地吞嚥起來。賀龍噙著菸斗,深情地對張正坤說道:“你能帶回六七十個人,就是了不起的勝利,可你帶回來六七百人啊!”(覃章衡)

「红色故事汇」陈家河,红18师长征出发地本平臺為張家界日報社所有。任何單位、個人使用、轉載或者傳播張家界日報社旗下媒體版權內容的,必須事先獲得書面授權。除法定合理使用範疇外,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傳播其享有版權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於文字)。「红色故事汇」陈家河,红18师长征出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