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不要“教”孩子学说话?家长刻意去做,只会有负面效果

相信没有那个父母能抵挡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的声音,也没有哪个父母不把孩子学说话这件事放在心上。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说话早,就代表他越聪明,但该怎么让孩子说话,确实一个不小的难题,不少家长都会绞尽脑汁地去教小孩子这件事。

但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霍尔特却提出:不要“教”孩子说话!

他甚至还提出,当孩子在说话时犯错时,家长也不应该急着去纠正孩子。

霍尔特的理论可能和家长们想得并不一样,但确实有他的道理。

为什么说不要“教”孩子学说话?家长刻意去做,只会有负面效果


孩子的语言天赋无比强大

首先,家长们要知道一点,孩子天生就有强大的语言能力,只要他们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长大,就能通过本能来学会这门语言。

有研究证明,即使是一些有智力缺陷的孩子,也能在5岁的时候获得一门母语;

而那些天生的聋哑儿童,如果在幼儿时期就进入聋哑学校,那么他们也能学会手语作为母语,能用它和同伴们进行自由的沟通。

所以说,孩子们能学会自己的母语,是一种普遍的认知发展规律。

为什么说不要“教”孩子学说话?家长刻意去做,只会有负面效果


为什么不要“教”孩子说话?

那么为什么霍尔特说不要“教”孩子说话呢?

假设父母想要教孩子说话,会从什么方面入手呢?

既然一门语言是由各种声音组成的,那么就要教孩子发音,从“阿、波、吃、的、哦、佛、歌”开始,再到更复杂的韵母。

不但要教孩子发音,还不能让孩子混淆了这些,那么日常用语就要避免孩子听到了,只让他接触那些要学的东西。

之后,就是一个字、一个词再到一个句地教孩子了,还要有练习、复习和测试等。

但如果真的这么做,会发生什么事呢?恐怕大多数孩子还没有完全学会,就会变得困惑、沮丧,害怕,并不能学会说话。

为什么说不要“教”孩子学说话?家长刻意去做,只会有负面效果

因此,刻意地去“教”孩子学说话是不对的。

孩子天生就有语言能力,家长想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其中一个好的办法还是让孩子多倾听。

婴幼儿天生就喜欢听大人们说话,霍尔特在朋友聊天时发现,6个月大婴儿,已经表现出了对大人谈话的兴趣,婴儿会转过头来,认真注视说话的人。

他们已经知道,谈话声不是一种噪音,而是一种交流。

为什么说不要“教”孩子学说话?家长刻意去做,只会有负面效果


为什么不要随意纠正孩子

当小孩子学说话时,经常会犯一个有趣的错误,就是“指鹿为马”。

霍尔特的女儿萨利,在一个牧场长大,当萨利18个月大时,就能指着牧场里的牛说“看奶牛、看奶牛”了,家人们都非常高兴。

可过了几天之后,他们来到一片田野上,萨利看到了几匹马,却说:“看奶牛!”

后来又见到了一群羊,萨利还是说:“看奶牛!”

萨利肯定不会觉得奶牛、马和羊长得一模一样,那么她为什么给它们叫成奶牛呢?霍尔特还想到,萨利从来没把家里的猫狗叫成是“奶牛”。

因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萨利把她能够看到的东西进行分组,把这些“野外的大动物”都称之为“奶牛”了。

为什么说不要“教”孩子学说话?家长刻意去做,只会有负面效果

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分类方式,但家长们却不应该急着纠正孩子。

心理学家赫尔曼认为,婴儿的世界是“未分化”的,他们不能把世界分成不同的部分。

比如说房间里有一把椅子,成人可以想象这把椅子在其他地方,婴儿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认为椅子就是房间的一体。

如果家长把椅子藏起来,婴儿就会觉得它真的消失了,也是这个原因。

只有当婴儿长大,他们才会慢慢明白,房间里的椅子、桌子、灯泡,都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可以单独拿出来思考,这样,他们才会给这些物品一个名字。

但是,给物体命名还有一些前提条件,婴儿还需要知道,椅子和桌子,灯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只有满足了一些关键点,一个物品才能称之为“椅子”。

为什么说不要“教”孩子学说话?家长刻意去做,只会有负面效果

因此,婴儿给物品分类,给分类命名的行为,是一个需要进行抽象思考的大脑活动。

如果家长直接指出了孩子的错误,并进行纠正,会阻碍这个学习的过程,还可能让孩子感到沮丧和受挫。

有家长可能会担心,当孩子说错了不纠正,难道要看他一错再错吗?

当然不是,霍尔特在发现女儿的分类命名有错误后,没有纠正她,反而是继续和家人谈论奶牛、马和绵羊。没过多久,女儿就很快学会了动物们的名字。

为什么说不要“教”孩子学说话?家长刻意去做,只会有负面效果

除了说话的意思不需要纠正,有时候连孩子的发音也无需刻意去管。

霍尔特的儿子在2岁学说话时,不会发齿音(S、Z等),说话只能将它们省略掉,常常让父母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有3岁半的姐姐能懂,并翻译给父母听。

但这并不妨碍一家人的交流,霍尔特没有为儿子的齿音问题而焦虑,去纠正孩子,这使得孩子能自信又自由地说话,很快,孩子就能像其他人一样说话了。

如果家长总是纠正孩子的问题,时间一长,家长可能会变得急躁、没有耐心,孩子可能会感到受挫和害怕,会故意去避免那些自己说不好的单词,甚至不说话了。

有人认为,这就是很多口吃、结巴的原因。

因此,孩子小时候发音不准确,也不必急着纠正他,有耐心和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孩子能够慢慢学会正确的发音。

为什么说不要“教”孩子学说话?家长刻意去做,只会有负面效果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家长也要多让孩子接触各种语言环境,避免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孩子一定能学好说话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