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成都青白江探訪清末烈士彭家珍的故鄉

走進成都青白江探訪清末烈士彭家珍的故鄉

成都青白江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澱深厚。此處有全省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縣一級最高學府繡川書院。

位於彌牟古鎮的旱八陣圖遺址,是蜀漢丞相逐個亮建推演兵法、操練士卒的場所。

清末烈士彭家珍的故鄉就在此地。

辛亥革命後,國內出現南北兩個政府,形成對峙局面。清王朝內出現了兩派,強硬派和議和派。

強硬派代表、時任軍諮府軍諮使的良弼,準備攜十萬大軍與革命軍決一死戰。

針對此等局面,京津同盟會於1912年1月專設北方暗殺部,彭家珍為主要領導人,主要目標是誅殺阻礙革命進程的障礙,為共和掃平道路。

當時鎖定的目標是三個人:良弼、袁世凱、載澤,這三個都是清廷重臣。

彭家珍認為,宗社黨首領良弼是必須除掉的關鍵人物,“此人不除,共和必難成立”。遂自告奮勇擔任暗殺任務。

走進成都青白江探訪清末烈士彭家珍的故鄉

彭家珍是何等人,先來了解他的身世。

彭家珍(1888.04-1912.01),男,漢族,字席儒,四川金堂(今青白江區城廂鎮)人。

1906年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後赴日本考察軍事,又入四川高等軍事研究所。

1911年秋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加入同盟會,任同盟會京、津、保支部軍事部長。

其父彭世勳為清末秀才,以塾師為業,醉心於維新,主張實業救國,四川保路運動的骨幹人物。

彭家珍8歲後,其父即授以西方近代科學,對他有

重要啟蒙作用。

走進成都青白江探訪清末烈士彭家珍的故鄉

由於其父結識了宋育仁、吳之英、廖平等新派人物,1902年其父被推薦到現川大的前身組成源流之一,成都尊經書院任教。

其時他年14,隨往讀書。在省城,視野日益擴大,直接感受到國家的衰敗、人民的痛苦。對改良道路漸漸產生了懷疑,思想日趨激進。

同年其父娶妾,遭到他的激烈反對。從此父子分途,其父思想停止於維新,而他則步步走向革命。

 1903年,他考入成都武備學堂,以期用軍事振興國家民族。他在習武以外,還閱讀了鄒容、陳天華等人的革命著作,思考國家前途。

此次決定刺殺良弼,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有其思想和一貫的精神信仰基礎。

首先刺殺一個朝廷大臣沒那麼簡單,首先彭家珍不認識良弼, 可能炸錯。

走進成都青白江探訪清末烈士彭家珍的故鄉

於是他輾轉於良弼的朋友之間,和這些人一起賭博,一起玩耍,在客廳偷取了良弼的相片,知道了良弼的樣子。

知道了樣子,接近良弼又成了問題。彭家珍苦思發現,良弼的親信弟子、奉天講武堂監督崇恭與自己外表相似,可以假扮他去見良弼,於是印了一匣崇恭的名片,又購清軍上等官服全套。

暗殺原本要找助手的,但彭家珍想找的同盟會員王崇義、段子均均不能相助。

王崇義膂力很好,可惜練習投彈時被炸傷 右眼和右手,在醫院躺著。段子均又密往他處,他只有孤身前往。

行刺前的一天,彭家珍與女革命家鄭毓秀進行晤談,鄭的大姐與彭正在熱戀之中,生離死別,鄭姐當場暈厥。鄭毓秀也是淚如雨下,欲語無聲。但彭家珍卻視死如歸,大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英雄氣概。 1912年1月26日,正值農曆臘八。清廷有在該日為貴胄饋贈臘八粥的習俗。宗社黨魁良弼想趁此機會與貴胄們商討進擊南方革命軍的事宜。

走進成都青白江探訪清末烈士彭家珍的故鄉

彭家珍計劃在這一天行動,彭家珍身著借來的制服,暗藏炸彈。刺良弼前,彭家珍曾打算趁資政院各王公開會時,用炸彈把他們一鍋端了!可找到資政院的入場券時,資政院已散會,沒炸成。

彭家珍的口袋裡有一張崇恭的名片。崇恭幾天前就應良弼的要求到北京與其商議事情,彭家珍所要做的就是趕在崇恭之前到達,冒充他才有機會進入良弼的府邸行刺。

彭家珍先到軍諮府和良弼舊宅看了一遍,未見良弼的馬車和隨從,隨後便命車伕駕車駛往西城紅羅廠良弼新宅。他下馬車敲開良宅大門,遞上崇恭名片,對守門人說有要事面見良大人。

“崇監督,我家老爺到攝政王府去了,還沒有回來,您稍坐。”良府的僕人給彭家珍上了杯茶,讓他等候。

這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八,正是冬天最冷的時節。牌樓四周的街道顯得格外冷清。

良弼乘坐四頭駿馬拉的大車穿過牌樓回到府邸, 剛從馬車上邁下一隻腳,就看見一個身著清軍官服的英武青年迎上前來,遞來一張名片卻不開口說話。

走進成都青白江探訪清末烈士彭家珍的故鄉

良弼並不認識眼前這個小夥子,詫異之間欲轉身快步回府。突然,青年從懷裡扔出一枚炸彈!一聲巨響,良弼應聲倒地,左腿當即被炸斷。一塊彈片擊中了青年的頭部,他當場壯烈犧牲。這個青年就是彭家珍,時年23歲。 

兩天以後,良弼死去。同時殞命者有良弼衛兵和隨從共九人。

據傳,良弼臨死前哀嘆:“殺我者,好英雄也,真知我也。”“我死,清廷也隨之亡也。”

原來彭家珍在客廳裡等候了一個多時辰,心急如火,決定外出去找良弼,誰知出門就遇到良弼歸來,遂發生了開頭一幕。

從炸彈擲出到爆炸,瞬間歷史就定格了,這就是載入史冊的“紅羅廠事件”。

半個多月後的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終於接受優待條件接受退位。在中國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也隨之終結。

孫中山簽署命令照陸軍大將軍陣亡例賜卹。

一同享此殊榮的還有川籍志士鄒容、喻培倫。這就是後來人們廣為傳頌謳歌的“辛亥革命四川三大將軍”的來歷。

走進成都青白江探訪清末烈士彭家珍的故鄉

1938年,“彭大將軍專祠”紀念碑和衣冠冢在烈士家鄉,今青白江區城廂鎮的公園內建成,紀念碑上有孫中山親筆題詞:“我老彭收彈丸之功”。

1953年,毛澤東主席簽署的印有“永垂不朽”字樣的《革命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彭家珍烈士犧牲後,袁世凱稱帝,孫中山辭去大總統,共和失敗。“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