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是否真的如人所說,為傳統文化的弘揚做出了貢獻?

高立欽


張雲雷是否真的為傳統文化的弘揚做出了貢獻?我的看法是:不可否認,張雲雷在傳統文化弘揚上有一定的貢獻,但張雲雷拿地震做逗梗實屬不應該!不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張雲雷用相聲傳播“落灰”的中國戲曲文化

相信有不少人都是因為張雲雷的《探清水河》而關注到中國傳統的戲曲文化。實不相瞞,我也是!最初聽到只是覺得有些朗朗上口,也沒有過多關注,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提到,我也便去了解了一些。

《探清水河》可謂是幾近失傳的民間曲藝。張雲雷在傳統戲曲的基礎上,將三絃改為吉他,整體的風格也更偏向於流行音樂,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目光。既保留了傳統的戲曲精髓,又加入了新的音樂元素,張雲雷也慢慢把傳統文化用他自己的方式帶到大眾的眼中。

張雲雷拿地震作“逗梗”實屬不應該

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張雲雷一貫是用比較歡快的氛圍來說相聲,也不免很多時候會說出很多“梗”!不過這次卻遭到相關衛視痛批其“學藝先學德,藝德應當是其構築藝術生命的重要底色”。


原來,張雲雷在早期的一段相聲中公開“提到”了汶川地震。雖說是舊事重提,但仍舊有許多網友認為不應該公開在表演中提及全體同胞的傷心事;也有很多人認為,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應該拿國難來開玩笑。張雲雷這樣的“逗梗”實屬不應該啊!

張雲雷“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在被相關衛視批評後,張雲雷也是表示:“表演中提到的“汶川”“慰安”內容實在是欠考慮,無論是什麼樣的作品,都不應該包含國難等內容,對全體社會道歉。作為公眾人物,更是應該謹言慎行,事事做出表率”。


之後,央視網也是表示:“年輕人做事情欠考慮在情理之中,希望能以此為戒,之後拿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其實呢?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張雲雷想必也是清楚了自己錯誤的做法。期待以後更加優秀的作品!

你覺得張雲雷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有貢獻嗎?


華晨娛樂記


確定為傳統文化做了貢獻。

很久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忘了是哪位名家寫的了,裡邊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具體寫的什麼已經印象不深,大意是他去某劇院團


可能當晚沒什麼節目,後臺上就幾小個演員在,他就過去聊了幾句,說現在傳統戲劇怎麼樣。


大家的看法一致,就是包括國粹京劇在內的傳統藝術慢慢在消亡,尤其是年輕人,幾乎沒什麼人願意進來聽聽戲,更別提學什麼京劇。


他們這些科班出身的演員,能堅持到現在,無非就是喜歡,學的苦,練活累,收入還少,觀眾也不太喜歡,大劇院如此,更別提民間小劇團了,沒活路。


而隔壁不遠處的德雲社劇場,幾乎場場爆滿,票價還特別貴。


京劇院團的幾個演員也去偶爾聽過幾次,很不錯


最震撼的還是全場觀眾一起合唱戲劇,什麼《大西廂》《乾坤帶》,尤其是京劇名段《鎖麟囊》,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連一句都沒聽過,但德雲社那群粉絲,如果不是臺上攔著,當時估計都能唱完全本。


觀眾集體合唱完全本,這放在老輩子裡邊,也是殊為不易,但就是出現在如今現實中了。


暫且不提張雲雷唱的是不是對味,合不合轍押不押韻,就說宣傳傳統文化這件事上來說,功不可沒。


別的不說,80、90、00後,這三撥人裡,能聽懂京劇的,真的很少,能看完京劇忍住不換臺的,我身邊一個沒有。

傳統文化要傳承,靠的不單單是那群專業人士,更是國家少年,少年強,則文化流長。

僅僅靠著張雲雷就說把傳統藝術拯救了,那是吹牛,但多出一個張雲雷,把少年的目光從外國嘻哈電音等外來文化中分過來一點到咱們傳統藝術,確實不難。


四斤


張雲雷對傳統曲藝傳播的貢獻之大,無出其左。

先說他的成名曲——改編的北京小曲兒《探清水河》。

這小曲兒有多古老呢?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清代《探清水河》唱本,(圖by:佩然君)和現在歌詞有所不同, 張雲雷改動後,更加深情婉轉了。

感謝小辮兒, 讓這古老的樂曲又流轉在大街小巷。當我們看到展品,是活潑靈動的歌詞,可以低吟淺唱,而不僅僅是泛黃的紙張。


一 、小辮兒最為傳統曲藝的繼承者,極為優秀

小辮兒自幼學藝,娃娃腿出身,京平梆鼓曲信手拈來。師從“鬍子義”學三絃;京韻大鼓,師從“劉派”趙桐光先生,跟姐姐王慧學習的“白派”也深得精髓;跟著郭德綱唱太平歌詞,學相聲……



細數下來:竹板書、單絃岔曲、太平歌詞、樂亭大鼓、京韻大鼓、西河大鼓、鐵片大鼓、蓮花落、數來寶、賣藥糖、貨聲、三絃、快板、八角鼓、雙手御子……,很多列入非遺項目的曲藝他都樣樣精通;京劇、評劇、黃梅戲、二人轉、蘇州彈評……,這些曲種雖未專門拜師,私下裡他都虛心求教,如今唱得韻味十足,並得到很多專業人士認可。

如此傳統曲藝之集大成者,放眼中國,又有幾人?



二、張雲雷做為傳統曲藝推廣傳播人,極為優秀

新浪#非遺在身邊#活動,張雲雷演繹《花為媒》,轉發百萬,點擊上億,獲得“最佳傳播獎”。



在此同時,七站聯動發起“跟張雲雷學曲藝”大賽,眾粉紛紛才藝展示,京劇,蓮花落,快板等等,一場民間藝術盛宴拉開帷幕……



《乾坤袋》可以千人大合唱,《鎖麟囊》成為KTV熱門,我們角兒把多少年輕人從迪廳拉進了茶館?還循循善誘:我這是學唱,建議大家去聽某某大師,在相聲裡別開生面的介紹張火丁,王珮瑜等戲曲名家。有多少人因小辮兒的介紹,去考古唱片視頻,去給名家大師貢獻票房,哪怕之前不甚瞭解?

所以,張雲雷是這個時代的奇蹟,是傳統曲藝繼承傳播第一人!


箟園


張雲雷貴在重塑傳統戲曲,曲藝觀眾群!因為戲曲曲藝隨著老一輩藝術家和老觀眾離去已經青黃不接了,傳統戲曲有人看京劇人才會覺得有希望會努力,張雲雷讓大量的年輕人走進劇場聽京劇,聽他安利各個名家,聽他講怎麼聽京劇怎麼捧角兒在什麼地方叫好,真是不遺餘力!作為27歲的年輕人他是優秀的!他值得稱為一聲張先生!對傳統文化重拾自信,文化自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比起那些坐壇論道的所謂藝術家我覺得德雲社的郭老師,張雲雷,陶陽更值得尊敬!





梓煜清


誰家的傳統文化是這樣的,只是偷換概念借用傳統文化的名而已,腦殘們也只是喜歡演員,有幾個會聽相聲的,這些人要是不說相聲了,還有誰會聽相聲,還是要多聽聽老先生們的作品,這才叫傳統文化,藝術高低立見








hao511955


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原來孩子們喜歡的歌曲,我說不來歌名,但是聽了之後,感覺到這些青少年演唱的歌曲帶有濃濃的英美歐洲民歌味道和港臺腔。而歌詞內容簡單貧乏,就是以"我"為中心,以"愛我、不愛我、拋棄了我"為半徑,畫來畫去跑不出這個圈。

更有一些曲調不協調、歌詞文字不通順、病句通篇的歌曲,讓人不堪入耳。

這些歌曲好像在近兩年被人嫌棄了,這是因為霍尊、張雲雷和《國風美少年》的孩子們創作的帶有濃郁中國風的歌曲,開啟了青少年的視野,才知道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如此的迷人如此的美好。

張雲雷在這方面以他的個人魅力 起到了引領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



小路118


張雲雷 ,我心中永遠的白月光,因為他,多少女孩愛上了傳統京劇、評劇、小曲小調。張雲雷,他傳播傳統藝術功德無量。一生摯愛,唯有云雷。











雲之歌V


如果說張雲雷對傳統曲藝,戲曲沒有影響力,我們今天也不會在這兒討論這個問題了,這麼多年何曾看到過媒體如此大量的討論過傳統曲藝的話題?作為曲藝愛好者,不得不吐槽一下,近二十年來,中國傳統曲藝市場被外來嘻哈,黑怕佔領,年輕人們也飽受外來文化侵蝕,哈日,韓範成了主流,傳統曲藝,戲曲被邊緣化,我們這些喜歡傳統曲藝的人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傳統東西一點點消失,也不得不從心底接受了這些傳統曲藝最終都滅絕的可能。沒想到張雲雷和他的粉絲的出現又打破了這種僵局,不說張雲雷做得有多好,至少他能讓人注意到咱們還有自己的傳統玩意,也能讓一部分人願意去了解咱們自己的傳統曲藝,傳統文化。我覺得像張雲雷這樣的傳統藝人應該多多的支持,而不是任由某些不明勢力打壓。我支持張雲雷!




歷史總是驚人的想似



張雲雷對於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當然是功不可沒的,這一點根本不需要質疑。

張雲雷的貢獻不僅僅是得到粉絲們的認可,就連曾經批評過張雲雷的一些主流媒體,在近半年的時間內,多次的表揚過張雲雷。印象裡張雲雷主動參與保護非遺,號召粉絲一起學唱戲曲,上海專場粉絲不怕風雨前去捧場,出國巡演將傳統藝術帶到國外等等,多次被主流媒體點名稱讚。不用粉絲們自己去吹去捧,就這一件件的事情,就足夠證明張雲雷的貢獻。


此外,就說張雲雷的帶動下,讓無數的年輕人,從酒吧夜店走出來,重新回到劇場聽相聲。讓無數的年輕人,開始喜歡相聲,喜歡傳統戲曲。在我看來,觀眾才是傳統藝術傳承的根本,只有觀眾真心喜歡和支持,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學習傳統藝術,才會讓傳統藝術真的傳承下來。從這一點來說,張雲雷的貢獻大著呢。


當然,也有一些人對張雲雷的貢獻表示質疑。之所以有人會對張雲雷的貢獻產生質疑,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張雲雷所表演的到底是不是傳統藝術?這一點其實不需要有質疑,張雲雷從小跟隨王惠學習唱大鼓,後來跟著郭德綱學習相聲,年少的時候就擁有“少年太平歌詞老藝術家”的稱號。這樣一個人,表演的怎麼可能不是傳統藝術。


不可否認的是,張雲雷現在的表演中,加入一些現代、流行的東西,這並不屬於傳統藝術的行列。可是,我們看到張雲雷的主業還是相聲演員,他在表演的時候,還是以傳統的藝術為主,只是把一些新鮮的元素加入到傳統藝術當中,這才是真的傳承和弘揚傳統藝術。


另一個粉絲們喜歡的到底是張雲雷這個人,還是張雲雷的藝術。其實這個問題更沒有什麼好說的,無論是喜歡張雲雷個人,還是喜歡張雲雷的藝術,對於傳統藝術來說都是一樣的。畢竟,喜歡張雲雷這個人,也肯定會喜歡他的藝術。喜歡他的藝術,更是直接就對傳統藝術有意義的事情。


在我看來,現在能有一個這樣的年輕演員,為著傳統藝術而努力,對於傳統藝術實在是一件大好事。千萬不要因為張雲雷火了,就心生嫉妒,去詆譭他打擊他。畢竟,中國的傳統藝術真的需要人來傳承和弘揚!


雨天論娛樂


我60後的阿姨,的確是因為雲雷才愛上和學唱評劇、京劇、京韻大鼓、各種小曲小調的。現在又跟著角兒學唱:趁著、藍色天空、曾經,感覺特別的充實。感謝雲雷!感謝郭老師培養了這麼善良、多才多藝充滿正能量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