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二战中的德国因为科技先进,所以经常被现代军迷戏称为“德意志科技天下第一”。确实,二战中德国开发了许多先进武器,比如V1、V2火箭、X-4空空导弹、弗里茨 X无线制导炸弹等武器。然而即便是德国,也仿制过别国的武器,而被德国当做参考的,正是来自武器一向傻大黑粗的苏联。

一、半自动武器的稀缺

早在一战期间,德国士兵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动火力要比栓动式步枪好得多。因为一战时德国的暴风突击队,就凭借MP18强大的火力,将协约国杀得片甲不留。在堑壕战里,几名手持MP18冲锋枪的士兵,就能够消灭大批敌人了。毕竟一战里,大多数对手都没有这样方便的自动火力。

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不过一战后,这些冲锋枪一度就告别他们了。因为按照凡尔赛条约,所以德国军队一度不能拥有冲锋枪,不能拥有机枪,人数更是只有可怜的十万。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士兵就只能过了一段可怜的日子。当然了,他们对半自动武器或是自动武器的欲望是有增无减。当然很可惜的是,这个时候根本没人在乎他们需要什么就是了。

而当时间进入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德国又开始了新的整军备战。不过这个时候,半自动步枪还是没人在乎。因为国防军的将军们普遍认为半自动步枪是没什么用的,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替换毛瑟这种用了几十年的可靠老枪。而考虑德国的步兵战术是以机枪为核心的,那么将步枪予以替换就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了。

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有鉴于这种认知,那么德国必然就没有很好地进行有关半自动步枪的研究。而彼时美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有关半自动步枪的研究,到了二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也就是德国开始大规模武装时期,美国已经正式定型生产了“M1式步枪”这一半自动步枪。再到了1938年,苏联也定型生产了“SVT-40半自动步枪”。

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而与之相对应,德国却没有开发出什么像样的半自动步枪,注意力完全是放在了冲锋枪和通用机枪上,虽然说也开发出了MP38/40冲锋枪和MG34通用机枪这样的武器,也算得上是划时代。但是步兵基础火力却没能提升,与一战时的德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这一点,也就成了德国步兵的噩梦。

二、半自动步枪黎明

在后来的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里,德国步兵们的表现都算不上多好。虽然战争整体是胜利了,但是在局部战斗里,往往表现不佳。在绝对优势兵力下进行的围城战,反而会被打的措手不及。针对这一点,德国军方也不得不正视自己部队存在的火力短板。毕竟再好的射手,也做不到如此高强度的射击。而在战斗里,步兵如果出现火力中断其实是个非常可怕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士兵们被敌人打死。

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法国战役结束后,难得国防军的将领们长了心眼,责令德国军工企业研发半自动步枪。而当时参选的两大企业就是德国著名的两家老店,毛瑟公司和瓦尔特公司。两家企业同时递交了自己设计的样枪,但很不幸的是,毛瑟公司因为原型枪过差而被淘汰。最终胜利的,是瓦尔特公司和他们的样枪。

瓦尔特公司设计的样枪经过德国军方测试批准投产,命名为Gewehr 41(简称:G41或Gew 41)。这把枪的枪口装有环形导气活塞,同样利用发射枪弹的火药气体推动枪机解锁、后坐,完成抛壳、子弹上膛。使用标准毛瑟步枪弹,10发装弹匣供弹,子弹须由机匣顶部填装。这是个不大不小的缺点,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上弹其实较为麻烦,至少德国人觉得比较麻烦。

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个枪非常的沉重,比毛瑟都重,这就有点不符合德国陆军的要求了。虽然说超重是德国产品的一环,不爽不要玩。但是变成这个鸟样子,实在是大家没得想到的。不过此时已经是1941年,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把这些半自动步枪试生产一批后送到前线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德国步兵正在被苏联士兵用SVT-40半自动步枪暴打当中。

苏联的SVT-40和它的前型SVT-38半自动步枪,因为生产早,产量大,所以在苏联西部各军区中普遍都有装备。当然了,如果不考虑许多苏联将领把这些SVT-40半自动步枪都放在了仓库里的话,那确实是不少。尽管说这些半自动步枪中的大多数最后统统落到了德国人的手上去了,但在苏军手上的半自动步枪仍旧把德国人打得够呛。而拿到了SVT-40半自动步枪的德国人也对这些半自动步枪非常喜爱,可谓情有独钟。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些苏联半自动步枪在某个角度上,可比他们自己国家的好多了。何况在战场上,他们也确实急需这样的武器加强步兵班组的火力。

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而面对这种情况,德军高层只能一面颁发手册,教导士兵如何保养这些苏联半自动步枪,确保士兵们在战场上能够有效的使用这些苏联武器。另一方面,也加紧命令国内生产更多的G41半自动步枪,以满足前线对半自动武器的需要。而瓦尔特公司自己也针对这种饱受前线官兵信赖的苏联半自动步枪,进行拆解和研究,

以便于改进他们自己的半自动步枪,而最终的产物就是G43半自动步枪。

三、G43半自动步枪

根据部队的反馈,瓦尔特公司发现当时的Gew 41步枪相比毛瑟98k步枪来说比较笨重,子弹填装也相当不便,故障频繁的枪口环形导气活塞让它不太受前线军队的欢迎,即便它在短促火力的持续性能上远比毛瑟98k来的更好。事实上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因为这些武器过于复杂,故障频频,这对于士兵而言,形同谋杀,你还不如一刀砍死他们算了。

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而反观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缴获了苏联的SVT-40半自动步枪后,绝大多数部队的官兵都对其好评。原因无非是这种半自动步枪结实耐用,在战场上不容易出现故障,大大的保证了士兵的战斗力。尽管这让瓦尔特公司感到泄气,自家半自动步枪竟然如此不中用,实在是让他们颜面无光。但是该仿制的,还是一点不能错过。既然苏联人的设计有用,那我们也这样设计不就好了吗?

本着这种思维,瓦尔特公司根据军队的要求,移除了原有的枪口环形导气活塞,从而改用与其他同期半自动步枪(如M1加兰德、SVT-40等)相同的平行杠杆导气活塞,原理不变,同样利用发射枪弹时产生的的火药气体推动一个活塞向后运动带动枪机后坐,完成抛壳、子弹上膛的动作。

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而经过这一系列改进的半自动步枪,就是1943年研制成功并命名为Gewehr 43半自动步枪,一般简称:G43或Gew 43。它的枪机外观与G41无异,枪栓位于枪机左侧,弹仓改为可拆卸的10发装弹匣,必要时也可以从枪机上方装填5发装弹夹。1943年开始装备部队。到战争结束时G43以及其卡宾型Kar 43共生产了40万支。当时德军的亦有把G43及Kar 43装上ZF-4四倍瞄准镜作为半自动狙击步枪使用。

不过很不幸的是,这种半自动步枪最终也没能改变德军战败的命运。因为这种步枪生产时已经是德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了,所以说当时德军的生产线仍旧在大量生产毛瑟98K步枪,或是生产更为优秀,且划时代的STG-44突击步枪去了。而原本应该全面替换毛瑟98K的G43半自动步枪,生产就被大大延后了。

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但即便如此,对于当时的德军而言,这种武器仍旧有巨大的帮助。最直观感受到压力的,就是正在反攻德国的苏联。苏联士兵猛然发现,德国士兵的火力开始急速飙升。日渐增多的半自动步枪配合MG34通用机枪和更新式的MG42通用机枪,对他们形成了强大的阻击火力,导致大片大片的苏军士兵倒在了德国人的火力面前。

德国人对SVT40半自动步枪赞不绝口,并参考其制造了G43半自动步枪

然而在面对盟军时,这种半自动步枪就讨不到便宜了。因为诺曼底登陆的美军,人后一把M1半自动步枪,这就导致了德军士兵反而被人收了麦子,成片成片的德军倒在美军的火力下。但是这仍旧不能否认,G43半自动步枪是一把优秀的半自动步枪。

结语

G43步枪可谓生不逢时,但是这不能反驳他是一支优秀步枪的。无论是可靠性还是生产性,它都不比美国的M1半自动步枪要来的差了。唯一导致它产量不足的问题,也不是因为它的生产问题,而是因为德军的生产材料远远不面前的美国。否则的话,G43步枪本该产生更大左右了。

参考文献:《二战德军枪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