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北涼王徐驍征戰沙場一輩子,為何不能活到小說結局?

姽嫿布木布泰


因為這本書叫做《雪中悍刀行》,主角是徐鳳年,而不是徐驍。

雖然說在這本書中主角是徐鳳年,配角有著無數人,而徐驍可能只是其中三流的一個配角,但是不管別人怎樣想,反正我是特別喜歡徐驍這個小老頭的。在雪中要說真心的喜歡誰,那麼這個人可能不是徐鳳年,不是鄧太阿,也不是小泥人,而是這個被自己兒子追著打的瘸腿小老頭。

在雪中,大家都看到了徐鳳年一步步從一個紈絝的世子,走到了天下第一,御北莽,殺天人,滅欽天監,但是誰又看到了,徐驍一個小小的兵油子,從一個大頭兵,到權傾天下的二皇帝這之間的苦難。

要說徐鳳年的成功,是因為徐鳳年的起點太好了,出生就是天下第一世子,就連皇子都得讓他幾分,想要學武嗎,天下一半的武功秘籍在身邊,你說想習武,那好,天下第一的劍客,做你師父,天下第一的武當大皇庭給你打底,就衝著這無數的後手,你徐鳳年要是還不能成功,那你真的就沒臉再去見那個瘸腿的小老頭了。

可以說,徐驍為了徐鳳年能夠真的接下這北涼參差百萬戶,給徐鳳年留下了無數的後手,但是徐驍呢,最開始從軍的徐驍,真的是隻有一把鋼刀陪在身旁呀。徐驍的天下是靠著自己一手打下來的,沒有任何的起點,完全是靠自己,徐驍最後能成為北涼的王,那是在死人堆裡拼出來的,北涼三十萬碑,聽潮閣下邊的密室,那才是北涼真正的底氣。

最開始的徐驍,孤身出錦州,入伍之時,只是一個小小的兵卒子,入伍之時只有十歲,十歲,這還是一個應該天真玩樂的年紀,但是十歲的徐驍,就要去砍敵人的頭顱了,雖然說亂世出英雄,但是又何嘗不是一個無奈呢。這種的英雄有時想想,不要也罷。

徐驍一生,從東北錦州殺匈奴到南部滅大小六國屠七十餘城再到西南鎮壓蠻夷十六族。

再到滅春秋六國,舉全軍之力跟西楚對戰西壘壁之前,最後更是冒著不勝就全軍滅的風險,一鼓作氣,打殘了西楚,馬踏西楚皇宮,西楚皇族全部被逼自盡,整個西楚最後生生只活下來一個曹長卿和姜泥。

在打完西楚以後更是親領戰力第一大雪營龍騎軍,禦敵北莽軍三十五萬。長達二十年讓北莽不敢動一絲的兵戈。

徐驍這一生,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中間對得起離陽的趙姓天子,唯一對不起的就是那個白衣勝雪的劍仙女子。

吳家劍冢當代劍冠的女子,為了徐驍這麼一個小小的兵卒子,不惜叛出吳家,傾盡全力幫助徐驍打下春秋六國,將徐驍推上了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最後更是為了徐驍的性命,拼盡全力,保徐驍出了離陽欽天監,這才有了離陽第一位異姓王。但是這個女子卻因為懷有身孕在離陽欽天監一戰中,受了不可救治的傷,在生下徐龍象以後便赫然離世。

而徐驍這一生也沒有為這個天下第一的女子而揮刀指向趙家的龍椅,所以在天下也好,還是在徐家也好,你誰都對得起,你唯一對不起的就是這個神仙一般的女子,而徐鳳年比你徐驍唯一強的地方就是,他敢刀劈欽天監,劍斬龍虎山。雖然這個大仇報的有點晚,但是徐鳳年敢報,你徐曉確是不敢。

但是不得不說,沒有徐驍,就沒有徐鳳年,沒有徐驍,就沒有雪中悍刀行,整個雪中的江湖也好,還是廟堂也罷,都是他徐驍一手拼出來的天下。


平凡的帝企鵝


【《雪中悍刀行》最令人難過的一段情節就是北涼王徐驍之死】



《雪中悍刀行》有這麼一段有關北涼王徐驍與死相關的直接原因。《雪中悍刀行》作者寫道:徐驍勝利凱旋後,在這一段時間裡,壯大了自己的兵馬,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當皇帝,甚至依然在為離陽皇帝攻打天下。



作者繼續寫道:春秋八國,徐驍消滅了六國。春秋時代最強大的楚國,也被他的徐家鐵騎擊潰。但是,這些豐功業績,他不但沒有得到皇帝的獎賞,反爾遭到了離陽皇帝的猜疑。這為徐驍沒有活到小說的結局留下了一個最大的伏筆。



就上述之原因導致了徐驍沒有活到小說的結局,筆者此時也是為之難過。筆者很想問一句《雪中悍刀行》的作者,難道沒有別的辦法,非要給徐驍這麼一個悲劇結局?如果作者給徐驍一個更好的歸宿,這對這本小說、對讀者不是更有更大的意義嗎?

謝謝大家!


祥福


因為他是一個人壓的整個天下抬不起頭的北涼王徐驍

《雪中悍刀行》一書中對徐驍的描寫不多,但卻使其成為全書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為何?



  1. 徐驍崛起於微末,十歲就從軍殺人,從東北錦州殺匈奴到南部,春秋九國獨滅六國,屠七十餘城再到西南鎮壓蠻夷十六族,一舉奠定了離陽的中原霸主地位,由此人稱“陽間人屠”,天下懼之,春秋遺民最之。
  2. 聽從離陽老皇帝“俠以武犯禁”之令,率領大軍馬踏江湖,遭江湖人嫉恨唾罵,因此造成北涼軍中有兩萬多江湖高手脫離(離陽的刀不好做)。
  3. 春秋亂戰之中大殺文人士子,斷了天下文人幾層氣運,由此天下文官對他充滿惡感,導致徐驍在天下的風評越來越差(文人的優勢就是引導輿論)。

北涼王徐驍的必死原因

  • 自從封為大柱國後,徐驍權勢到達巔峰,雖說肩負著防備北莽的重任,但二十多年來,朝堂依舊不念君臣之情,對北涼三十萬鐵騎,對北涼王徐驍猜疑更重,全天下都在等這個離陽王朝碩果僅存的異姓王逝去,可以說徐驍不死,廟堂不敢輕,北莽不敢動,江湖不敢亂,一隻大手把整個天下按著不動,何等威風。

  • 他不死,整個天下就都得陪他耗著,劇情也推進不下去,而且徐驍不能死在他人之手,只能老死,若是徐驍被某一方暗害而亡,北涼不答應,天下中有些位高權重的人也不答應,那時北涼新王徐鳳年,白衣兵仙會摒棄前嫌共進退,北涼三十萬鐵騎會失去理智,再現春秋亂局,那種局面不是作者想要的,也不是讀者們期待的,而且那時的徐鳳年還沒成長到抗爭天下的無敵狀態,北涼也並未全體歸心,這不切實際。

  • 北涼王馳騁沙場一輩子,殺人無數,可謂罪孽深重,但實際上他不過是離陽的馬前卒罷了,他真的生性弒殺,心狠手辣,漠視生命嗎?看看春秋時期徐驍滅了西楚,一劍殺死了西楚皇帝,卻為了避免西楚皇后被人玷汙,一根白綾賜死了她。從這能看出徐驍並不是真的漠視生命,他心中也有自己的底線;再看奉命馬踏江湖,難道他不知道自己軍隊中有無數的戰士與江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嗎,他不知道一旦這麼做他輕則實力大減,重則會造成軍隊譁變?

  • 他知道,但他必須那麼做,立場不同,身為臣子他必須以離陽為主,重視君臣情誼,他至死沒有叛出離陽,他這一生雖威風,但也痛苦,最愛的妻子被兩個結義兄弟設局截殺,生下孩子後英年早逝,長子徐鳳年為消除離陽猜忌,偽裝了十餘年,自汙了十餘年。他這一生太難,所以說自然老死是他最好的結局。

總結

徐驍的安然入睡是必然的,他死之後整座天下才有了“活力”,離陽敢動北涼,北莽敢入中原,這樣徐鳳年才能成長,劇情也才能開展,也才有了之後的拒北城外十八宗師死戰,有了北涼的三十萬空墳,有了之後的無數精彩,如果說李淳罡的死象徵著一個江湖時代的終結,那徐驍的死就代表著整個天下老去。


老彪看小說


歷史上很多功高震主的梟雄都比較容易死的早。離陽王朝希望徐驍死,好瓦解北涼勢力。西楚希望徐驍死,好復國。北莽也希望徐驍死,徐驍死了才好南下入侵離陽王朝。徐驍不死,這些勢力都動不了,有北涼的徐驍太不一樣了,滅七國,踏江湖,手下精兵強將數不勝數,所有的文臣悍將都對徐驍忠心耿耿,三十萬鐵騎上下一心,鋒芒勢不可擋,所以誰也不敢在徐驍未死之前有所動作。徐驍相當於整部小說的轉折點,北涼沒了徐驍,三十萬鐵騎再也構不成那麼大的威脅,各方勢力也就不再忌憚北涼,畢竟徐鳳年再他們看來資歷不夠,還不能服眾,以前的劣跡斑斑更是讓北莽覺得徐鳳年接手北涼後,北莽覺得攻破北涼,直取泰安城指日可待。所以徐驍死是為了給接下來的徐鳳年的發揮做鋪墊,讓各方勢力登場。



可樂影視匯


塵事如潮人如水,長江後浪推前浪。

首先:在《雪中》,徐驍乃是創下春秋戰功,獨抗北莽,是和先帝創業之人,足夠輝煌。但畢竟故事的發現是年青一代,註定必須把所有的責任以及家底留給徐鳳年,讓他獨自去承擔以及選擇自己接下路的方式。

其次:徐驍本來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助徐鳳年順利接班,也明白局勢只能用徐鳳年去和後世之君解決。

最後:我認為徐驍的離開必然,讓徐鳳年成長,懂得這個家只有他才能接,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徐鳳年蛻變,但是徐鳳年也只是為了徐驍守下去,他最後離開也是類似張無忌那樣,逍遙世外之人的江湖豪俠,缺少對功名利祿的野心。徐驍明白或許已經知道北涼的結局,如果徐驍不死,那麼劇情也發展不下去。

最後:還是作者想讓徐驍歇歇啦。我始終認為雪中裡面唐朝的影子太重。有時候我會讀成唐朝的歷史故事,高仙芝,哥舒翰,郭子儀他們那幫。


陳漆木


1.從李淳罡和柿子分開的那一章就可以看出端倪,一座江湖的老去,像李淳罡這樣的老一輩的江湖人會老去,讓兩座江湖江湖都抬不起頭來的徐驍當讓也會老去。

2.徐驍的一生沒有對不起他人,然而他真的過的很辛苦,離陽朝廷怎麼對待他的?黑衣僧養太歲這個朋友怎麼出賣他的?跟隨他出遼冬的兄弟都死了,都是怎麼死的?北涼這麼多將士怎麼死的,為什麼死的?除了北涼天下又怎麼看待北涼?他的妻子怎麼死的?他的兩兒兩女又經歷了啥?所以徐驍這個人在把北涼交給柿子後,就安心離去!總管算是給了徐驍一個老死病榻,子孫呈膝前的好結局,而不是李義山那樣死無葬身之地,又或者張鉅鹿那種悲哀的死法!

3.徐驍一天不死,離陽,北莽,北涼三方就這麼耗著,他是一個人壓著整個天下人的野心,劇情沒法展開,我看烽火戲諸侯又該收到刀片了!劇情也顯得比較拖沓,雖然捨不得,但是北涼王終究老去!


請叫我董仙笙


徐驍不死,天下不亂。

北莽不南下,大楚不復國,南疆不造反,西蜀不露面,陳芝豹不敢反北涼,離陽趙氏提心吊膽不得安眠,有徐驍一人在,天下太平!


朝暮逢歲晚Ri


按情節走的啊,有時是到了那個節骨眼,為了應稱那個情景,不可能完全就是有大功勞的,好人或者壞人,一定能活到最後。套用一句話,大概意思,作者應該會這樣說: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