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五行你還在念金木水火土?教你認識五行生剋

說五行你還在唸金木水火土?教你認識五行生剋

懂五行的人不是說金木水火土,而是“木火土金水”。為什麼呢,因為更好的記憶五行的相生相剋之變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一目瞭然,這是相生,同理相剋呢?就是隔一個相剋如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這樣是不是就把五行生剋記住了。

現在很多年輕人找對象、找朋友,總是要看一看自己和對方的生肖、星座,是不是相配,不少人還要配上五行,看看雙方五行是不是相合、是相生還是相剋?而大多數人判斷自己的五行只看生肖屬相,這十二個生肖,就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配上五行就是:

鼠為水,牛為土,虎為木,兔為木,龍為土,蛇為火,馬為火,羊為土,猴為金,雞為金,狗為土,豬為水。這是按照十二地支來配五行的。

說五行你還在唸金木水火土?教你認識五行生剋

生肖五行是一整年出生人的五行,大家想一想,一個人的五行就等同於一整年出生人的五行嗎?這樣顯然是不夠準確的。看一個人的五行應該看三個要素,那就是“天、地、人”。出生時間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個要素,我們還需要考慮“地”的要素,就是出生地的五行要素。

古代把中華大地分為五個方位,以中原也就是現代的河南省為中央,中央為土,河南人崇尚中,說話多用“中”字,我們多用“行不行”、“好不好”,而河南人說“中不中”。以河南為中央分四個方位,東為木,西為金,南為火,北為水,再加上中央為土,就是五方的五行。如果以河南為中央分八個方位,就是九宮。這八個方位裡,有四個正位,就是剛才講的東、南、西、北分別配上四行,還有四個隅位,就是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東南為木,東北為土,西南為土,西北為金。這四個正位加四個隅位,再加中央,就是九個方位。這九個方位人的地理特徵、氣候特徵、人文特徵都是有差異的。

當然,看一個人的五行,最重要是看“人”這個要素,包括人的性格、體質、長相等等。這樣“天、地、人”三個要素綜合起來才是一個人的人格五行。

五行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呢,它們的相生相剋又是怎麼回事呢?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有聯繫的,從大的方面講,有兩種相反的聯繫方式,即相生與相剋,正是這種聯繫促進了事物的發展和變化。五行相生指五行之間互相資生、互相促進的關係;五行相剋指五行之間互相制約、剋制的關係。相生相剋實際上代表了兩種力量,相生是一種生髮、助長的力量,而相剋是一種剋制、抑制的力量。這兩種相反的力量,共同維持萬事萬物的平衡、和諧。

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地發生與發展。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以為相生就一定好,相剋就一定不好。舉個例子,假設你是屬火的,而你的火性又特別大,這時候還要再找一個“助”你的人,即“生”你的人,那麼你的火不是更大了嗎,這樣就太偏了,便不好了。

很多人對五行的相生相剋有一點了解,但容易搞混淆。大家想不想一下子把它們記住,永遠搞不混呢?有沒有這種辦法呢?當然有辦法。要用一種形象思維的辦法,這樣,我們就能永遠把它們記住了。

說五行你還在唸金木水火土?教你認識五行生剋

讓我們來發揮一下想象:從木開始。木就是一棵樹。想象一下我們的眼前,有一棵樹。春天來了,這棵樹綠了。夏天來了,這棵樹更茂盛了。秋天來了,這棵樹樹葉落了。冬天來了,這棵樹枯萎了。突然間,這棵樹起火了,所以木生火。火越燒越大,就把樹燒成了灰燼,灰落在地上,就滋潤了土,火變的灰本身也是一種土,所以火生土。土經過億萬年的孕育,裡面會有金屬,這就是土生金。金屬挖出來一融化就變成了水,這就是金生水。水又可以澆灌樹木,所以水生木。這就是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我們再來想象一下五行的相剋,還是從木開始。我們的眼前有一棵樹,這棵樹越長越高,樹根越來越粗,就把土地破壞了。而土呢?想象一下發大水了,用土可以把水擋住。起火時水又可以把火澆滅,所以水克火。火可以把金屬融化。我們想象用金屬做的一把斧頭,它可以用來砍伐樹木。所以五行的相剋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大家這樣想象一下,五行的相生相剋就忘不掉了。這叫形象思維,也是一種形象記憶。

在這當中,我想大家最難懂的就是金生水。金怎麼能生水呢?它有很多種解釋,一種解釋是金屬一融化就變成了液體;還有一種看法是金屬做的工具能挖井取水。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未必確切。我們來想象下古人對地理的認識,他們發現金礦大多在河流附近,即有金的地方必伴有水的存在。在江水中可以淘取沙金,例:《千字文》有這樣兩句話:“金生麗水,玉出昆岡”,麗水即麗江,又名金沙江,是出產黃金的地方。這樣來理解就容易了。

用五行相剋的原理還可以預測歷史的演變,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提出“五德終始說”。“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地循環運轉。鄒衍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王朝興衰作解釋。我們早期傳說當中,三皇五帝,夏、商、週上古三代更迭。堯、舜、禹當中,舜屬土,舜之後的禹屬木,木克土,所以夏代取代了舜。歷史朝代的變化是相剋的,後面的朝代在五行上克前一個朝代。夏之後是商,商屬金,金克夏木。周屬火,火克商金,是這樣一個流行的過程。

說五行你還在唸金木水火土?教你認識五行生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根據鄒衍五德相勝、五行相剋的原理,將自己的朝代——秦朝賦以水德,來符合“水德代周而行”的論斷,以秦文公出獵獲黑龍作為水德興起的符瑞,進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他成為五德終始說的第一個實踐者。

五德終始說對後世影響巨大,逐漸成為一種改朝換代的理論工具,受到歷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清。唐朝屬土,土克隋水。宋朝屬木,木克唐土。元朝屬金,金克宋木。明朝建立者為朱元璋,朱為紅色,日月為明,五行皆屬火,故明為火,克元金。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屬水,水克明火。值得注意的是,建立清朝的滿族人最開始名為女真族,女真族是屬金的。金無法克火,反被火克,為了剋制明代的火屬性,他們就把女真族改為滿族,滿字屬水,建立的朝代起名為清代,清也屬水,這樣就增加了自己政權根基的合理性。

我不知道大家對“五德終始”的歷史演變規律有什麼看法?我認為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前一個朝代總是出現了衰落、腐敗狀況之後,才被後一個朝代取代的,所以後一個朝代一定要否定、剋制前一個朝代的流弊、失誤,這樣歷史才能進步。從五德終始、五行相剋中,大家有獲得什麼啟發嗎?親愛的聽友當中肯定有一些企業老闆,你如果要交班、選接班人,要選什麼樣的五行之人?我在中成書院給企業家弟子班上課的時候,遇到有的老闆將要交班,他們問我企業應該交給誰,接班人應該是什麼屬性?我說,一定要交給一個五行克你的人。他一下便懵了:為什麼要克我呢?克我,我就不要交給他。我說,很簡單,你不交給他,你的企業就很難發展。因為你自己的管理、經營模式,在這一過程確實會帶來企業的發展,但肯定也有一些弊端,這些弊端就需要一個人來糾正。這個人從五行屬性來說,就是要克你的人。這樣你的企業不是越變越好了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