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真正中國的「五行」文化

所謂五行:水、火、木、金、土。

這對中國人而言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五行」究竟起源於何時嗎?

「五行」的概念發源極早,相傳,在一部上古文化著作中,就已經有明確的闡述: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尚書·洪範》

《國語·鄭語》中也有記載: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

何謂五行?

:代表著五種基本物質,五行最初的含義是指五種具體的物質,後被概況為五種基本特性。

​帶你瞭解真正中國的「五行」文化


:具有下行和滋潤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都可歸屬水。

:具有上升、溫熱、光明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都可歸屬火。

:具有曲直可變和延展性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都可歸屬木。

:具有剛柔可變、肅殺、收斂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都可歸屬金。

:具有承載和孕育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都可歸屬土。

中國古人對五有著神聖意味的崇拜之情,《易經·繫辭傳》中說:天數五、地數五。

行:含有運行的意思,五行之間有著相生相剋的關係。

具體來說: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帶你瞭解真正中國的「五行」文化


那什麼是相生?什麼又是相剋呢?

所謂相生,就是指一種事物對另外一種事物,具有發生和促進的作用。

比如,水如何生木呢?用水灌溉草木,就能促進草木生長。

所謂相剋,就是指一種事物對另外一種事物,具有剋制和約束的作用。

比如,木如何克土呢?無論多麼堅硬的土壤,都擋不住草木的生長。

戰國時期著名的陰陽家鄒衍,就是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闡釋宇宙自然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演變。

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家們以土、木、金、火、水相剋的原理來闡釋社會運動規律,

五行與陰陽結合而形成的陰陽五行學說,是貫徹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項基本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