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描寫縱橫捭闔謀略思想的精彩史書

古代描述縱橫家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兩部,一部是理論著作《鬼谷子》,另一本是國別體史學著作《戰國策》。

《戰國策》在古代史書中可謂是獨具特色、自成一家,它不僅在寫法上與其他史書大不一樣(下面詳述),而且,在思想立場上也與其他史書不同,《戰國策》沒有像多數史書一樣站在傳統儒家的思想立場上來闡述歷史,而是主要站在道家的立場上來記述歷史的,而且,它還吸取了法家和縱橫家的政治哲學觀點,記述歷史不想儒家學者那麼重視“正統”。

《戰國策》曾被歷代正統的儒家史學家斥為“離經叛道之書”,受到指責和詬病,但是,也正是因為其“離經叛道”,《戰國策》才顯示其鮮明的特色,表現得十分精彩。

西漢末年的劉向將他所發現關於策士們的文章和資料編訂為一部書,取名為《戰國策》,而書中所集的文章和史料,主要是記載戰國時的東西周、秦、楚、趙、魏、衛、中山等十二個國家的事件和人物的,從體例上看,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但是,從它所描述的內容來看,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描述戰國時期縱橫家思想和言行的論著。《戰國策》記載了縱橫家或策士們的言論、行為、遊說辭、書信和故事等。

把史書《戰國策》與謀略理論著作《鬼谷子》放在一起比較是很有意思的,此兩書皆是關於縱橫家的精彩著作,但兩部書的表達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鬼谷子》是一部深刻的理論著作,主要是從哲學和謀略學的角度來論述縱橫家的基本思想的,書中精要的哲學話語和抽象的理論觀念讓讀者感到意味深遠,但也顯得比較晦澀艱深,需仔細琢磨才能弄懂其中的深奧意蘊;而《戰國策》卻是記載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史書,書中描述了鮮活的人物和生動的事件,組成豐富案例和生動的故事。儘管兩部書都同樣表現縱橫家的思想,但《戰國策》比起《鬼谷子》來說,其表現方式要生動和有趣得多。欣賞《戰國策》中縱橫謀略家們的劃交活動、論辯事例、奇妙智謀以及在政壇的風範等,是十分愜意的事。

一本描寫縱橫捭闔謀略思想的精彩史書

《戰國策》

讓讀者感到奇妙的是,《戰國策》在描述和表現縱橫家們的思想言行時,並不是以嚴肅、晦澀的文字來記載的,而是以富有文學色彩的筆法來描繪的。《戰國策》與同時期的其它文學作品相比,其文學價值毫無遜色。

《戰國策》可以看成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古代散文著作,書中的文章神采飛揚、氣勢宏偉,富有文學魅力。古往今來,許多學者都是以《戰國策》作為練習寫文章的重要參考書。

《戰國策》長於敘事,其描述如小說一般精彩,敘述過程富有故事性和情節性,對事件的描述精彩生動,對人物的描繪真實而趣味,對故事的講述跌宕起伏,很能引人入勝。作者將戰國時的權謀哲理蘊藏在曲折生動的故事中,妙趣地表現出來,對讀者感到很有吸引力。

此外,作者很善於刻畫人物,把戰國時的蘇秦、張儀、陳軫、馮諼、楚懷王等人物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讓一個個歷史人物,在書中顯得性格鮮明、真實動人,很有感染力。閱讀《戰國策》之後,書中的精彩人物如蘇秦、張儀等,讓人印象極深,很難忘記。

還有,《戰國策》所採用的語言文字既明快流暢又縱恣多變;既蘊含深情又不失醇美和絢麗。特別是書中關於對話的描寫,非常精彩,猶如戲劇語言,針鋒相對、妙趣橫生,令人拍案叫絕。《戰國策》所用的語言有鋪排和誇張,呈現絢麗多姿的辭藻和酣暢淋漓的氣勢,而卻不會讓人感到輕浮,反而蘊含著深刻的智慧,表現著真切的道理。

《戰國策》長於議論,其文章與先秦諸子中孟子、荀子、韓非子等名家的文章相比,是毫無遜色的。比如,《戰國策》所描寫的遊說和論辯,善於抓住要害,能單刀直入,鞭闢入理,富有針對性,而且很有邏輯性,給人以很強的說服力。

再如,《戰國策》所描寫的說理方式,常常用寓言故事,能深入淺出又言簡意賅;既有明快感又有幽默感。書中的寓言故事,形象鮮明,寓意深刻,讀《戰國策》讓人感到與閱讀莊子的文章很有相似之處,有流連忘返的感覺。《戰國策》的一些精彩寓言故事影響很是深遠,經長期流傳,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寓言經典。比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畫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南轅北轍”等等。

一本描寫縱橫捭闔謀略思想的精彩史書

狐假虎威

又如,《戰國策》的議論和說理表現了非常精彩的語言藝術,既注重說理的深刻內涵又體現了優美的語言形式。其文章採用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一部史書對語言藝術如此重視,這在史學書籍中是很難得的,而且,這也體現了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有評論認為,《戰國策》在文學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先秦諸子的散文,下啟秦漢的政論散文和漢代辭賦,漢朝文學都受到《戰國策》辭采華麗、鋪排誇張的風格的影響,而司馬遷《史記》中對人物形象的描繪和對人物語言對話的刻畫,也受到了《戰國策》的影響。

其實,《戰國策》對後世各種題材的著作都有重要影響:

《戰國策》在中國文史方面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從史學史角度看,有觀點認為,《戰國策》是上承《左傳》下啟《史記》的一部重要史書,在史書體裁由“編年體”向“紀傳體”的過渡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橋樑作用。

從文學史角度看,《戰國策》創造了以人物為中心的表現手法,寫人物,寫對話,寫人物思想,這對於後代的傳紀文學和傳奇小說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戰國策》中已有傳記文學和傳奇小說的萌芽。

從漢語言的發展史來看,《戰國策》對語言的表現有諸多可貴的探索,比如在口語的運用上就非常精彩,一部國別史書,大量採用當時的口語來記述,這讓史書顯得更生動更親切,普及性更強,閱讀起來更有趣。《戰國策》對口語的積極採用,為上古漢語書面語在運用上注入了大量的鮮活的語言形式,使當時的文字語言更富有生動的表現力。

當然,最值得重視的是,《戰國策》在謀略文化和謀略思想方面的價值。《戰國策》所記載的戰國時期的謀臣、策士們的言行、故事和思想,是中國古代謀略方面的寶貴思想,是至今仍值得關注的重要思想資源。《戰國策》所描繪的縱橫家或策士們遊說各國君主的故事,以及在劃交中的精彩論辯,已經他們的策士行為所表現的政治策略、鬥爭智謀、捭闔計策和處世方略等,都是很值得深入探索的。

《戰國策》生動有趣地表現了縱橫家們的縱橫捭闔謀略和遊說論辯事例,是中國古代謀略文化發展的重要篇章,是競爭時代特別值得重視的謀略思想之一。

首先,《戰國策》記載了戰國時期傑出的縱橫家們關於政治事業發展的策劃方案,關於外交活動的捭闔謀劃,以及為爭奪重大利益而進行的遊說和論辯的精彩事例,書中的記錄相當真實,而對事件的描述卻十分生動。書中的眾多遊說辭、演說辭和論辯語言,都是十分精彩的,有些篇章已經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其次,《戰國策》描述了戰國時縱橫家們的籌劃與謀劃,敘述了策士們的舌戰論辯,記述了戰國時傑出外交人才的劃交和較量,在戰國時期,這些方面的“智鬥”,其激烈程度一點也不亞於當時戰場中刀光劍影的廝殺。智謀的較量和劃交的論辯,雖不見兵戈戰馬的血拼,但卻也是驚心動魄的,有時,心智上的角逐比戰場上的較量更怵目驚心。

再次,戰國時期策士們的縱橫謀略、戰略思維、遊說妙策、論辯技巧以及外交智謀等,令現代人感到十分驚歎,他們的雄才大略和卓越辯才在那個激烈競爭的年代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的縱橫謀略和雄辯才智在當今商業競爭時代,是很有借鑑價值的。

最後,戰國時期那些叱吒風雲的縱橫家們的精彩表現,以及表現策士們捭闔謀略、外交智謀和論辯智慧的事例和故事,時至今日,仍然鮮活如新。當今,我們面對複雜的國際的競爭局勢,面對著國內的市場競爭狀態,《戰國策》的競爭智慧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鑑價值。

我們相信,精讀《戰國策》將大大有益於吸取應對競爭局勢的智謀和策略,將大大有利於提高競爭方略,將大大有利於在“劃謀”上取得競爭的優勢。

《戰國策》記載了戰國這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策士們的縱橫謀略與雄辯智術,其謀略文化特殊表現方式是值得特別關注的,當時策士們縱橫捭闔的“劃謀”風采,讓儒士們對傳統仁義和禮樂的推崇和維護顯得蒼白無力和保守可笑,而策士在競爭激烈的年代,卻有其特有的瀟灑與風韻。

戰國時期,經歷了一百四十多年時間,當時禮壞樂崩,宗周瓦解,祭祀日微,宴會無詩,社會上不再重仁重禮,而是輕義重利了。

那是一個角逐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大國與大國之間的征戰,大國對小國的兼併時時發生,戰爭異常頻繁,舊有制度的崩壞,仁義道德觀念的失落,使禮樂精神受到極大的衝擊,曾經是風光無限的儒學名士們在這個列國爭雄的混亂年代,顯得潦草和腐朽,像孟子那樣的儒學名士,也變得不適時宜了,再也得不到政治家們的重用,而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有縱橫謀略和雄辯才識的策士們,他們在激烈角逐的年代,充分利用其謀略和辯術迅速崛起,他們趕上了一個大顯身手的好時機。

縱橫家或策士們成了戰國時代的熱點人物,他們馳騁於列國政治舞臺,縱橫於國與國的劃交活動中,才華橫溢,叱吒風雲,盡顯風光。《戰國策》所記述的就是這樣一群瀟灑的策士們,他們在當時的政治軍事舞臺上,叱吒風雲,演繹了非常豐富的縱橫捭闔故事。

戰國時期,各國國君們所重視的是策士,是縱橫家,而不是儒士,不是儒家,這就是戰國時期區別於春秋時期的顯著特點,在硝煙瀰漫的戰國時代,儒士們不再吃香了,而策士們卻越來越受推崇了。戰國時期,“貴士”風氣很盛,政治家們對策士非常重視。當時的各國君王大都竭力尋找傑出的智謀人才,他們想借助策士們的智謀來輔佐其富國強兵,以便更有力地兼併別的國家。總之,策士們成了列國政治家爭搶的人才,而儒士們在那個時代,似乎變得無足輕重了。

《戰國策》編訂者劉向在《戰國策序錄》中說:“孟子、孫卿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遊說權謀之徒,見貴於俗。”當時的策士們對於國家政治軍事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竟能達到了所謂的“所在國重,所去國輕”的程度,各國君王紛紛招納有謀略的策士,策士成了當時的稀缺人才,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舞臺上,傑出的策士成了舉國輕重的重要人物。

其實,早在先秦時,墨子就已經表達了對智謀之士高度重視,《墨子》的第一篇稱《親士》,所論述的就是策士的重要性,他說:“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在當時,策士成了關乎國家興亡的關鍵人物,策士的智慧、計策、謀略,遠遠比儒士們的仁義儒術、傳統禮樂思想等要重要得多。君王急需策士輔佐,因為在列國紛爭的年代,只有策士最有可能利用其謀略幫助君王富國強兵,以提升其國力,而國力增強才能威懾鄰國,稱雄稱霸。

當時的很多君王、貴族和高官都懂得禮賢下士,重視“養士”“貴士”“尊士”。在當時的政壇上,拜士為師的風氣很是盛行。列國君王都在招賢納士,禮請策士為上賓,甚至聘策士為相邦、客卿等。策士們也積極向君王提供智慧、謀略,以換取政治權利和高爵厚祿,策士們一旦受到重用,其政治地位就變得非常顯赫,有的能居宰相之位。

對策士們來說,仁義、信義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權和利。可以說,對於權力和名利的赤裸裸的追求是戰國時策士們區別於春秋時儒士們的一個顯著特點。春秋時期,儒家主張“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當時的士人們是“恥於談利”的,而到了戰國時期,“恥於談利”的觀念已經被“重利輕義”的觀念所取代,對於策士來說,為君王出謀劃策的最直接的目的在於能得到的權力和名利,而且,策士們對他們的目的並不遮掩。比如,著名策士蘇秦便公然表明自己的心跡:“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說秦》),這說得非常明白,為君主出謀劃策,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取得卿相的尊貴和獲得金玉錦繡。

一本描寫縱橫捭闔謀略思想的精彩史書

招賢納士

戰國傑出策士的一個精彩實例:蘇秦的縱橫謀略和遊說生涯。

傳說中,蘇秦是戰國時神秘的縱橫謀略高士鬼谷子的得意門生,但鬼谷子的這位得意門剛離開師父獨自闖天下時並非一下子就很順利的。

蘇秦回到闊別多年的窮困的家中,他表面上是有點風光,學成歸來,父母、嫂子和妻子都盛情歡迎他。

歇息了一陣子之後,蘇秦便計劃著出去遊說君王,家人勸說他先去遊說離得最近的周顯王。蘇秦見到了周顯王,他以自強自重、富國強兵的道理來勸說周顯王推行新的國策,可是,周顯王見蘇秦高談闊論,書生氣十足,他以為蘇秦的策略空疏無用、不切實際,所以沒有采納蘇秦的計策。蘇秦的第一次遊說失敗了,無功而返回家中。

回家後不久,蘇秦沒有銀子花了,他只好變賣家產,接著,他計劃著到秦國去遊說。此時,蘇秦的家人開始懷疑蘇秦的學識和能力,他們極力反對蘇秦到秦國去。但是,蘇秦對去秦國遊說秦王充滿信心,他相信他自己一定能說服秦王重要他的,他下決心到秦國去。

在進入秦國前,蘇秦一定是先研究過秦國,他對剛掌權不久的秦惠文王很瞭解。蘇秦面見秦王時,便很有針對性地列舉了歷史上許多利用強兵來增強國力的事例,闡明通過提升戰爭實力,戰勝弱國來使國家強大的道理,同時,蘇秦還向秦王仔細地析了秦國的各種優勢,為秦國新君王描繪了一幅提升軍隊戰鬥力,兼併諸侯列國,吞佔周朝王室,稱霸天下的宏偉藍圖,這其實是蘇秦為秦惠文王提供的一份關於秦國強兵富國的戰略策劃書。

不得不說,此時蘇秦遊說秦惠文王,比起當時遊說周顯王時要高明多了,這次遊說算是成功的。在蘇秦的精彩說辭的勸說之下,秦惠文王喚起了稱霸的雄心,也增強了他吞併天下的決心。但是,秦惠文王是一位非常精明的政治家,他雖然被蘇秦的說辭激起了戰勝其他諸侯國的雄心,但他很清醒認識到,在當時的秦國,時機尚不成熟,他不能按照蘇秦的策略去做。因為當時秦國推行變法不久,國內舊貴族保守勢力依然很強大,秦國剛剛殺了主持變法革新的左庶長商鞅,朝中大臣對縱橫遊說的策士有所厭惡和心悸,保守的貴族們是不會贊同秦惠文王重用蘇秦的,所以,雖然蘇秦的遊說算是很成功的,但秦王並沒有留用蘇秦,蘇秦只好暫時向秦王告辭。不過,蘇秦並不死心,他還編錄了一本歷史上攻戰取勝、霸奪天下的精彩事例,獻給秦惠文王,而秦王對啟用蘇秦仍然猶豫不決,而秦國朝中的高官們嫉妒蘇秦的才能,極力在秦王面前大肆貶低遊說之士的害處,最後,秦王決定不任用蘇秦。

蘇秦的遊說再一次失敗了,這一回路途遙遠地到秦國遊說,費用大,在歸途中,旅費用完了,蘇秦一路上很狼狽,皮襖破了,腿上打著裹腳,腳上穿著草鞋,挑著舊行囊,揹著破書,容形枯瘦,神色憔悴,臉色黑黃,疲憊不堪。

回到家裡,正在織布的妻子對他不理不睬,父母不和他說話,而他嫂子索性不給他飯吃,面對著家人所表現出來的薄情一幕,蘇秦很悲傷,他悲嘆地說:“失意了,妻子不把我當丈夫了,嫂子不把我當小叔子了,父母不把我當兒子了。這都是我的罪過啊!”

還好,蘇秦一直有雄心壯志,他意志很堅強,他沒有因遊說秦王失敗而消沉下去,他堅持繼續努力。蘇秦從舊書箱中找出一部姜太公的謀略書——《陰符》,發奮苦讀,他選擇書中精要的部分精讀熟記,並一邊閱讀一邊揣摩演練,讀得異常投入。閱讀時間長了,疲倦了要瞌睡,蘇秦便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腳,藉此讓自己清醒,堅持閱讀。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之後,蘇秦演練揣摩成功了,他胸有成竹地對自己說:“這回我真的可以去遊說當世的君王了!”(參見《戰國策》之《趙策二·蘇秦從燕之趙》)

上次遊說秦王時蘇秦已經感到,秦惠文王並沒有真正想重要他的意思,蘇秦決定改變策略,他轉向了秦國潛在的對立面,開始遊說東方六國的國君。

蘇秦這一次遊說的第一站是趙國,當蘇秦進入了趙國燕烏集闕宮門之後,趙王在華屋之下歡迎他,親切地與他握手交談,蘇秦仔細地把自己的策略對趙王說了,趙王聽了,歡喜非常,立即下旨封蘇秦為武安君,並授以相印。

蘇秦這一回終於得到了重用,當蘇秦走出趙國時,與當時遊說秦國失敗時狼狽返回大不一樣了,他有兵車百輛跟隨,車上有錦繡千束,白璧百雙,黃金數萬,一整隊病勢跟在他後面。接著,蘇秦又到了東方各國去遊說,與各國君王約談合縱大計,籌劃著拆散連橫,實現合縱,以此來抑制秦國的強大。秦惠文王沒有能重用的蘇秦,此時成了成功策劃東方六國合縱抗秦的總策劃師和執行合縱計劃執行的總指揮。

作為深通謀略的縱橫策劃大師,蘇秦在趙國任武安君之後,開始發揮其重要的影響。秦國自此不敢再出兵函谷關,當時,除秦國之外,列國的眾臣們,包括威武的諸侯,掌權的謀臣等,幾乎都要聽命於蘇秦的決策號令。蘇秦很了不得,他不費一斗軍糧,不徵一個士卒,不派一員大將,不損壞一把弓,不耗費一支箭,就能使東方諸侯國和睦相處,共同抗擊強秦。有議論認為,賢人當政,天下順服;能人得重用,天下順從。

蘇秦由一個住陋巷、掘牆當門的窮困潦倒的策士,搖身成了乘豪華戰車,騎高頭戰馬,遊說天下的顯赫人物,他在各諸侯國朝堂上游說君王,使君王身邊的親信不敢開口,達到了天下似乎是無人能敵的狀態,這是那個時代策士的輝煌奇蹟。

一本描寫縱橫捭闔謀略思想的精彩史書

蘇秦劇照

當蘇秦將要去遊說楚威王而路過洛陽時,家裡人得知了,父母趕緊整理房間,清掃道路,請樂隊,備酒宴,出城三十里迎接蘇秦;妻子迎接蘇秦時連頭都不敢抬起來,只敢側眼偷觀蘇秦的威儀;蘇秦的嫂子跪在地上,像蛇一樣匍伏在地上爬著,叩頭謝罪,蘇秦問:“嫂子以前待我那樣傲慢不遜,而現在又怎麼變得如此卑微低賤呢?”蘇秦的嫂子回答:“因為你現在地位尊貴、財多富裕, 和以前大不一樣了!”蘇秦聽了,大為感嘆地說:“唉!一個人窮困潦倒時,連父母都不將他當兒子了,而一個人一旦富貴顯赫,連親戚朋友都感到畏懼。人生在世,權勢和富貴,是千萬不能忽視的!”(參看《戰國策·蘇秦以連橫說秦》)

蘇秦的事例給當代人應該有所啟示的:

第一,激烈競爭的時代,人才是最為重要的。人才是競爭制勝的關鍵要素,趙國重用蘇秦,很快使國家強硬起來,秦國不敢再入侵,蘇秦策劃和實施了合縱聯盟計劃,這對於抗擊強秦起到明顯的作用。可見,當時傑出的策士對於君王的輔佐作用是很大的,對於富國強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當代,大國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也非同尋常,而作為一個很突出的例子,華為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其主要原因有科研成果和專利方面的優勢,而研發的後面是傑出人才匯聚的優勢。所以,政府也好,企業也好,越是在激烈競爭的時代,越需要重視人才,人才是競爭中制勝的根本因素。

第二,戰國時的君王們大都重視人才,而秦惠文王聽取蘇秦遊說時,是接受蘇秦的觀點的,但當時秦國處於一個特殊時期,確實不具備重用蘇秦的條件,所以,蘇秦離開了秦國,而趙國重要了蘇秦,讓蘇秦開始發揮作用。在列國紛爭的年代,當時君王們是非常重視人才的,戰國時期,富有謀略的策士們能輔佐君王富國強兵,充分發揮人才的優勢,這值得當代人重視。在當代市場競爭環境中,傑出的管理人才和科研技術人才也應該受到特別重視,人才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關鍵因素,擁有傑出人才,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蘇秦是傑出的策士,是很有謀略的縱橫家,他所具備的優點不僅在於他很有謀略、擅長於雄辯,而且,還在於有遠大的志向和持之以恆的決心和毅力,暫時的失敗沒有能擊敗他,反而能激勵他,讓他更勤奮苦讀,堅持艱苦演練,蘇秦的這種韌勁是值得當代人學習的。志存高遠,是不容易被暫時的挫折所擊敗的,執著堅持,遠大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