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为何要匆匆杀了和珅?

菩萨我想对你说


乾隆皇帝在84岁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他依然大权在握,执掌朝政。但是这时候的清王朝已经危机重重,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尖锐,乾隆给嘉庆留下的就是个烂摊子,清朝正在走向衰败,这时候的嘉庆皇帝就成了决定清王朝日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位皇帝。

乾隆皇帝去世,嘉庆刚上台就匆匆的把清朝第一大贪的和珅给杀了,人们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就是因为和珅太贪财了。



其实嘉庆杀和珅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经济的、军事的和政治的三种因素都有,但是相对于这三个因素来说,军权和政权更重要。

的确和珅那么多年没有少搂钱,嘉庆皇帝公布了和珅的20条罪状,但是与钱相关的只有六6条。可见嘉庆皇帝铲除他的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贪。

这20条罪状除了那6条,其他的都指向了一个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嘉庆皇帝感觉到了和珅对他君主权利的威胁,只能是把他铲除掉以绝后患。

其实嘉兴皇帝对和珅的积怨早就存在了,那是在乾隆还活着的时候,乾隆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让自己的儿子做了皇上,他还要当太上皇。



凡国家大事用人行政,太上皇都要亲自过问,仍然是大权在握,嘉庆皇帝就像摆设一样,只要乾隆在,和珅就有好日子过,和珅最怕的事情就是嘉庆掌握大权。

和珅的这种担心应对之策就是限制嘉庆皇帝的权力,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嘉庆使绊子,嘉庆想把自己的老师朱珪调到朝廷中枢,以便于以后帮助自己进行政治布局。

和珅得到了这个消息就在乾隆面前告了一状,造谣说: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这可把太上皇气坏了,嘉庆自己的老师没有调来反而惹到了父亲,和珅又鼓动乾隆把嘉庆的老师降为安徽巡抚。

嘉庆的第一次政治布局就这样夭折了,更过分的是:和珅还把他自己的老师派到嘉庆的身边,从表面上看来是帮助嘉庆,实际上是来监视嘉庆言行的。

有这两件事情说嘉庆不恨和珅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恨只能压在心里不能爆发出来,因为还不到爆发的时候。于是嘉庆事事更加小心,做任何政事都不敢声张了,继续容忍着和珅。

1799年2月7日也就是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和珅的大靠山89岁的乾隆太上皇倒了,嘉庆皇帝在极度悲伤之中没有忘记他的老师朱珪,当天就把朱珪传旨召回了北京。

第二天即正月初四,嘉庆皇帝就解除了福长安的职位,福长安是和珅的好朋友,也是个军机大臣。同时还命令和珅和福长安一起给乾隆守灵,而且必须寸步不离,这就完全切断了二人同外界的联系。



嘉庆这一招玩的太好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软禁了和珅。正月初五,弹劾和珅的种种罪状,共列举了20条。

接下来嘉庆要干的事情就是剥夺了和珅的大学士、步军统领和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正月初九,嘉庆割除了和珅与福长安的所有职务,压入了刑部监狱,紧接着就查抄了和珅的家。

正月十六,嘉庆早就嘱咐好了直隶总督胡季堂写好了一奏折: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祸国殃民,贪黩,真一无耻小人,还望皇上立将和珅凌迟处死。

嘉庆又招来文物官员,类似于开了个民主生活会,在奏折上批示: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若有不同意见,自行封凑即可。

正月十八文武大臣一致请求嘉庆皇上将和珅凌迟处死,并立即执行。这时候的嘉庆终于表态了:和珅罪有应得怎么处置他都不过分,但是念及他曾经是首辅大臣,给他留点颜面,赐白绫在牢房中令其自尽。

嘉庆皇帝仅仅用了半个月就把根大树深的和珅清理掉了,不得不叫人拍手称快!


历史漫谈君


乾隆刚一驾崩,葬事还没有办完,嘉庆就匆匆的对和珅下了杀手。

那么和珅和嘉庆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呢?

话说在乾隆把皇位传给嘉庆的时候,乾隆并不想把玉玺一起传给嘉庆。他还想自己掌管朝政,只不过给嘉庆皇帝一个虚名。

不传玉玺给嘉庆,其实就是和珅给乾隆皇帝出的主意。

嘉庆知道这件事之后,肯定是不高兴的了。但是,他又不能发作,毕竟这个决定最终是经过他的父皇乾隆同意的。

大臣们看到嘉庆登基的时候,并没有传国玉玺。他们都觉得这件事做的不怎么地道,天底下那里有,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呢?他们反正是没有听说过。

刘墉和纪晓岚因为深受嘉庆皇帝的倚重,这时候他们两个就负责去找乾隆皇帝去讨要传国玉玺去了。

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说服乾隆皇帝,把玉玺也一起交给嘉庆。否则,这个皇位还是让他乾隆当把,等什么时候,他想交出玉玺的时候,在传位给嘉庆。

纪晓岚和刘墉给乾隆讲了一番道理,乾隆还真的听力进去了。

他把传国玉玺交出来之后,嘉庆才算完成了登基大典的。

你说这样在背后给嘉庆皇帝穿小鞋的和珅,怎么可能会受嘉庆皇帝的喜爱的。

还有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本来他是嘉庆皇帝的心腹,但是和珅一直仗着乾隆的宠爱,从中做梗,把朱珪掉到了外面去任职,不让他继续为嘉庆出谋划策。

这就更加加深了嘉庆对和珅的成见与痛恨。

和珅和嘉庆的过节还有很多,这在当时的朝中,很多大臣,都是心知肚明的时期。可以说嘉庆对和珅的恨,是深入骨髓的。

所以,在乾隆皇帝一驾崩后,嘉庆就把和珅给软禁了起来,不让他和外面的人接触,更不让他回家。

在得知嘉庆要杀和珅之后,没有一个人敢向嘉庆皇帝求情的。

若是说有的话,也仅仅只有和珅的儿媳妇,也就是乾隆嫁给和珅的女儿。她求嘉庆的时候,也仅仅提及的是让嘉庆不要灭他们家的祖。

嘉庆答应了她,说只处死和珅一人,和其它人是没有关系的。并且在抄了和珅的家之后,嘉庆还特意给他们留下了一些财产,算是对他们不薄了。

我们再说纪晓岚为何不救和珅呢?

因为纪晓岚与和珅根本就没有什么交情,他们两个无论是年龄,还是官品都差了很多。

纪晓岚要比和珅大二十六岁,但是,纪晓岚的官要比和珅小很多。和珅是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国务院总理,而纪晓岚顶多就是一个省级干部。他们之间相差太多了,只是同朝为官,根本没有什么交情可言。

所以,在嘉庆要处死和珅的时候,纪晓岚不为和珅求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大家不要被影视剧影响,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经常抢和珅的风头,让和珅颜面扫尽,下不了台,这些都是胡扯的内容,真实的历史上,纪晓岚根本不敢挑战和珅。


史学达人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当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皇帝驾崩于紫禁城养心殿。没有了靠山的和珅也走向了覆亡的道路。初五,在嘉庆皇帝授意下,大臣纷纷上疏弹劾和珅。初八,嘉庆帝革除和珅所有职务,交刑部收监。

正月十一日,嘉庆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并通报各省督抚。十八日,朝臣建议将和珅凌迟处死,立即正法。而嘉庆皇帝认为和珅毕竟曾为重臣,为了维护国体,赐白绫令其自尽。

就这样,刚刚亲政的嘉庆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杀了和珅。嘉庆之所以要匆匆杀了和珅,更多地是希望快刀斩乱麻。当时正是乾隆皇帝的丧期,而和珅又是乾隆的宠臣,为了保存先皇颜面,必须快速处理;此外,和珅当权二十余年,朝野满是其党羽,为了安抚相关人员,避免朝野震动,嘉庆主要惩处了和珅及其关键党羽。


老照片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乾隆皇帝刚去世,尸骨未寒,嘉庆皇帝就迫不及待向和珅动了刀子。

1799年,当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皇帝,安静的闭上了双眼。天下最伤心的,莫过于和珅了,这种伤心也没有持续几天,因为最开心的嘉庆皇帝,不会给他太长时间了。

和珅手迹

正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御龙归天,正月十三日,嘉庆皇帝就把和珅抓起来,投进大牢,历数和珅二十条大罪。并在五天后,也就是正月十八日,砍了和珅的头。和珅在乾隆皇帝走了十五天后,也紧随其去。

乾隆皇帝老年像

如今,我们仔细看这二十条罪状,大部分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唯独有一条非常奇怪,也是最重要的,放在这张长长清单上的第一条大罪:“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清史稿》)

这条大罪,涉及到一段隐秘的往事。

少年和珅像

清代的皇位继承,向来是风波不断,乾隆皇帝的江山传承,算是比较平稳的,因为老皇帝在身体尚好之时,遵照之前所言当皇帝年数不超过康熙爷爷,于是乾隆皇帝就在六十岁这一年,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在没有最后公布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大清的万里河山属于谁。

《御制诗集》中所绘制的乾隆晚年像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二,当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帝,向几个心腹大臣透露了要选接班人的绝密信息,这几个人里面当然就有和珅。这可是大清国最顶级的秘密了,其他的大臣都是守口如瓶,但是和珅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迅速跑到当是还是皇子的嘉庆府上,面见皇子,一句话没说,就把一柄玉如意双手奉上,然后四目一对,转身就走。

和珅朝服像

玉乃社稷之礼器,如意正如其名,表式顺心如意。接到玉如意的那一刻,嘉庆的心里当是欣喜万分的,但是随即,和珅的杀身之祸也因此而埋下。

对于和珅来说,这样的做法很容易理解。能走到和珅那个高度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必然明白,太上皇早晚有离世而去的时候,这个靠山再大,也早晚有一天要崩塌,虽然存在短暂的“天有二日”之特殊情况,但终究是皇子的天下。

和珅像

因此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暗中寻觅将来的依靠。送玉如意这个小举动,就是和珅讨好嘉庆皇帝的最好例子,可惜嘉庆皇帝并不买他的帐,当嘉庆接到玉如意的时候,心里也许在想:和珅你这小子,身受盛宠,就阴悖主子之意,暗通与我,如果我重用你,哪天你也要将我卖了不成!

嘉庆皇帝像

这也成了嘉庆心中,和珅的最大一条罪状。

原来和珅竟是这样得罪了嘉庆皇帝的。正如和珅在身陷囹圄之时的一句诗所言:“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民间有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伏诛后,家产被炒,查抄的总资产价值震惊世人,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总数可达两亿多两,相当于大清朝几年的收入。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乾隆爷刚刚去世尸骨未寒,继位的嘉庆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干掉了和珅,好一个捞钱。作为乾隆时期的巨富,和珅敛财无数,最终便宜了嘉庆

作为前朝重臣,嘉庆为何没有经过任何规划,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和珅呢?按照套路来说,不应该是先谋划一下,来个捧杀的嘛!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是典型的养肥了再杀猪的优秀案例吗?

1799年正月乾隆帝驾崩,此时还在过年,可谓是一片祥和安定,虽然老爷子走了,但是日子还得照常过不是么?但是仅仅过了十三天,也就是在正月初八这一天,嘉庆皇帝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下旨厉数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并且非常利索的将此时已经位及人臣的和珅下了大狱,随后便是抄家查办,这一抄,可谓是抄出了惊天大新闻,可以说是比乾隆爷驾崩更容易成为百姓的谈资,那就是和珅家中仅仅是白银,就有8亿两!

这是什么概念,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清政府两年的税收总和,要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大臣而已啊,他敛财这些年,竟然能达到富可敌国的水平,也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了。下令抄家后,有书吏将和珅府内物品清点了一遍,并且缮写了财产清单,后世以此为真实的和珅抄家清单。但是也有历史传言称,负责抄家的大臣私吞了和珅部分财产并伪造了和珅的抄家清单,以致于后世关于和珅抄家清单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虽然关于抄家清单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对于其家财之大,却是毫无争议的。毕竟单单是金玉朱翠首饰,大大小小的就有二万八千余件;人参则是多达六百八十余斤;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从此,“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观点就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嘉庆杀和珅的原因,是因为和珅贪污太多,而和珅也因为资产甚巨,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可是嘉庆杀和珅真的是因为和珅贪污吗?其实未必!

如果不是为了敛财,那么嘉庆是为了什么?

和珅无疑是千古巨贪,捞钱捞到手软;可是有一点却让人始终不明白,嘉庆真的是因为和珅的腐败,才选择将其打倒的吗?难道说,精明的乾隆皇帝就对此一点都没有发觉过?我相信,嘉庆急着杀掉和珅肯定还有更主要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因为他贪污!甚至说,嘉庆手握天下,会缺钱吗?或者说他真的就贪图和珅的万贯家财?他可是整个天下的主人

有这样一则记载,让人深思。在和珅死后,嘉庆曾经在给江西巡抚张诚基莫的奏折这样批复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却不知有朕,实不出于万不得已。”后来,他又在广东巡抚陈大文的奏折批复道:

“天下至大,兆民至众,近年皆为和珅所蒙蔽,诸务废弛。若不速办,几不可问矣。不得已之苦衷,唯上苍之昭鉴耳。”

自此我们应当明白,和珅之所以被杀,是有另外一层意思。乾隆活着的时候,就算是和珅权倾天下,但是天下人也都唯乾隆马首是瞻,和珅只是乾隆手底下的心腹小弟,最多算个二当家。可是大当家的上路了,继承人根基不深、威信不足,权势向二当家(和珅)倾斜也是无可厚非。由此可见,嘉庆之所以杀掉和珅,不单单只是一个腐败问题,作为皇帝,最怕是自己的权威丧失。之所以让嘉庆对和珅产生忌讳并动心杀掉他的,正是那句话:“天下人只知有和珅,却不知有朕”!

正所谓权力斗争,永远都是你死我活——和珅终究还是没斗过

嘉庆登基后,乾隆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但是仍然有实权。就这样,和绅仗着乾隆的宠信依然把持朝政,所以说嘉庆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拥有统治权,却根本就没有施展的余地。之后嘉庆想要调动自己的老师朱珪进京,希望通过建立嫡系改变局面,但是计划却又被和绅察觉后破坏,无奈的嘉庆只能装孙子、也就是隐忍。后来的和绅在越发得势的情况下,飘了起来。其所作所为令百姓民不聊生,因而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规模的起义造反,与此同时,官员的贪污之风盛行也导致大清朝本就千疮百孔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自古以来,一朝天子一朝臣,两朝不倒甚至三朝不倒的官员那基本是凤毛麟角。而和绅一辈子服侍乾隆,可谓是权势滔天、位极人臣。乾隆在的时候,和绅是稳坐钓鱼台;但他也深知,一旦乾隆去世,自己没有了靠山,自然要面临多方挑战。自古以来的规律注定了和珅如果不能提前谋划,就会被清算掉。而他的对手,也就是贵为天子的嘉庆,若想真正的实现君临天下,大权独揽;和绅是必须清算的拦路石,作为利益冲突的双方,两者皆大欢喜互帮互助这种结局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然而乾隆的驾崩,就是嘉庆绝佳的机会,借口让和绅为乾隆守灵,他先是软禁了和绅,随后便观察群臣的反应,结果发现和珅的势力并没有达到尾大不掉的情况,所以他快速结合官员告发和绅谋反,十分干净利落的,就这么干掉了和绅

和珅的败亡,是肯定的;自古以来权臣把持朝纲,要么是君主暗弱、要么是主动放权。和珅就属于后者,可以说他只是乾隆座下的第一把好手,但绝非能达到颠覆老大的水平。故而嘉庆能很快的干掉和珅,我们也不必太讶异

最终,和珅面对御赐的白绫,不甘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说到底,自古权力斗争,永远都是残酷无情的,哪有什么情分可言?哪有什么退路可选?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清朝的和珅大家都非常熟悉,从《宰相刘罗锅》到《铁齿铜牙纪晓岚》,王刚老师扮演的和珅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实和珅可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美男子,但更著名的是,和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

和珅到底有多贪呢?据史料记载,抄和珅的家抄出了大约9亿两白银,也就是相当于当时全国两年半的财政收入,正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不是没有道理的。



和绅在位期间,因为善于揣摩圣意,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恩宠,因此,专权20多年。他勾结了外部的封疆大吏、领兵打仗的官员,更是能够影响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正所谓是权倾朝野,不可一世。这在整个清朝从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都是绝无仅有的大贪官!



由于乾隆皇帝晚年。变得腐败荒淫,穷奢极欲。六下江南,处处洒金。以至于整个国家生活奢侈成风,因而使得乾隆末期国库空虚,朝政腐败,贪贿成风,王朝危机四伏 ! 然而当了三年皇帝的嘉庆,和珅的所作所为嘉庆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是由于太上皇乾隆帝,他也没有权利去办理和珅,但却对和珅恨之入骨。


就在乾隆皇帝驾崩之时,大丧之日,杀和珅嘉庆帝是为了钱还是为了人呢?嘉庆皇帝是一位非常节俭的皇帝,一直效仿他的爷爷雍正,勤俭节约。然而乾隆皇帝给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国库空虚,全国贪腐成风,因此他必须杀了和珅,以敬效尤。然而,选择在大丧之日杀了和珅,可见嘉庆皇帝对和珅的恨已经深入骨髓了。 因此,乾隆一死,锄奸行动就立即开始了,有大臣朱珪为他当参谋,嘉庆皇帝把这件事办得非常漂亮。

他让和珅为乾隆皇帝守灵,把和珅软禁在了乾隆的灵堂上,这样就切断了和珅同外面的联系,即使和珅手握重兵,也没有办法调动。紧接着嘉庆皇帝开始调动舆论。让一个人向朝廷上奏折,列举和珅的罪状。因此,嘉庆皇帝就借机免去了和珅的所有职务。



由于有人带头,全国各地所有的官员纷纷表态,站队嘉庆,因此嘉庆皇帝得到了舆论的支持,派人查抄了和珅的家。查获了无数的金银财物,房产,嘉庆皇帝一下子得到了相当于全国两年半的财政收入。因此嘉庆初年,用这笔巨款,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大表哥说史


其实嘉庆早就想弄死和珅了,只是之前乾隆皇帝还活着,并且还掌管这军政大权,和珅又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虽然贪赃枉法人尽皆知,但是嘉庆再怎么着乾隆活着时还是得给自己爹留面子的,所以乾隆就是和珅最后的一张保命牌,乾隆一死和珅自然也就完蛋了。

其实要知道在乾隆晚年,吏治是非常腐败的,后来退位让嘉庆上,但是问题时嘉庆没实权,好多想干的事情还是干不了,和珅在乾隆退位后,一度担当了两人之间的传话筒,甚至嘉庆在很多时候还要在和珅面前谨言慎行,怕干错什么事和珅到乾隆那告他的状,这完全就是赤裸裸的藐视嘉庆,可想嘉庆是有多恨和珅的,更何况朝政在乾隆晚期,很多大臣可以说为和珅马首是瞻,甚至把和珅叫二皇帝,而不是嘉庆,这也是嘉庆绝对不会放过和珅的原因之一。

嘉庆在搞和珅的时候,二十条罪状有这样的一些内容,(2)“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3)“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 (4)“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

可见和珅的一些罪放今天来讲其实就是他不给皇帝面子,官做大了摸不清楚自己是谁了,另外嘉庆非杀和珅不可的原因,其实是是为了杀和珅立威,整顿朝纲,这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乾隆晚期和珅权倾朝野,夸张点说,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要办事,先给和珅贿赂,历任皇帝其实最忌讳的就是结党营私,所以乾隆一死嘉庆立刻开始搞和珅,但是乾隆真不了解和珅吗?我觉得乾隆才是最了解和珅的,但是为了给自己儿子以后铺平路,必须养肥和珅罢了。


玄坤文史


和珅是深得乾隆喜爱的宠臣,和珅出生于1750年满族正红旗,姓钮祜禄氏,所以也叫钮祜禄.和珅电视剧里,和珅的宅子叫和府那是不对的,他不姓和。

和珅自小家道中落,吃尽了没钱的苦头,所以自从当官以后,就特别注意敛财他的爱好就是收集钱财就好像有人喜欢收集邮票一样,各种的金银珠宝,名人字画,和珅的党羽众多,找他办事的人也挺多,办事都得收钱,而且不会少收,和珅从政这些年,敛财的手段可谓如日中天,一度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



乾隆对于这些事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和珅除了喜欢钱财之外,对他忠心耿耿,到了乾隆的晚年,更是离不开和珅。已经不是左膀右臂的问题了,他似乎把和珅当做了自己的一个亲人,所以才会把她最钟爱的小女儿固伦和硕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乾隆知道他贪财,但是没想杀他,要不然就不会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君臣结为亲家了。


嘉庆皇帝一上位,一看老爹给自己留下了一个空架子,国库已经空虚,大清的国库急需资金的补给。所以嘉庆唯一的选择只有拿大贪官和珅开刀,乾隆活着的时候不敢动手,乾隆一死立马赐和珅三尺白绫,所有钱财一律充公,所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佳宁有话说:嘉庆皇帝别无选择,和珅作为乾隆的宠臣乾隆活着的时候,没人拿他怎么样,乾隆一死,他的保护伞就没有了,也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嘉庆皇帝欲杀之而后快。


佳宁说历史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嘉庆新位登基,一定是要培养和巩固自己的势力的。和珅是何许人也?乾隆重臣,乾隆在位时,任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户部上书,位高而权重,可以说和珅当时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当时朝中大臣,都得仰其鼻息。

和珅在朝中所结的关系网很大,势力是盘根错节。如今,嘉庆刚上台,正要是大展拳脚的时候,而和珅这个绊脚石,不清除掉,那怎能行?正所谓“杀鸡给猴看”,把和珅杀了,其网络也断了,树倒猢狲散。

而更重要的是,和珅贪污腐化,嘉庆早有所耳闻,他也深知和珅富的流油。而且,当年嘉庆还是皇子的时候,和珅得罪过嘉庆,因此嘉庆心生不悦。

嘉庆为了自己皇位着想,必须要杀掉和珅,并且杀掉和珅,对自己又有很大的好处。


清峰徐来89


简答:对于和珅,需要罗嗦几句。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满族,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等,满洲正红旗人,清乾隆时期的著名权臣、善经营投机,理财能手。说实话,和珅是个精明强干的人,善于揣摩和准确把握乾隆心理。办事圆滑,故深得乾隆帝的宠信。

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的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后妈赶出家门。和珅喜爱学习,后来考上咸安宫(满族官办学馆),系统学习四书五经,精研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得授课老师吴省钦、吴省兰的喜爱和推崇。据《郞潜纪文》记载,和珅以官学生身份充当清廷护卫校尉。因回答乾隆提问、处事圆滑、办事得体,得到乾隆赏识并越级提拔。后通过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进一步获得乾隆的宠信。以后,历任(跃升)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御前大臣、补镶蓝旗都统、正白旗调补都统、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领班大臣等职。乾隆还将自己的小女十公主下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为妻。因此,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皇帝的宠幸、权力的成长,他个人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利用职务和办差之便,私自经营自家的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余间,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贸易联系。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 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乾隆帝第十五子。庙号仁宗睿皇帝。父亲爱新觉罗. 弘历,母亲魏佳氏。颙琰1795年继位,遵乾隆帝为太上皇,颙琰名为皇帝,实权仍然操纵在乾隆帝手里,嘉庆不过就是个摆设、傀儡而已。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去世,嘉庆帝终于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颙琰对乾隆时期的弊病:文官阿谀奉承,贪污腐化;武官无所作为,冒功邀赏;地方官吏营私舞弊、搜刮民脂民膏等现象深恶痛绝。特别是对和珅骄纵跋扈,门生故吏、党徒随员众多恨入骨髓。

小编问,嘉庆为什么要匆匆杀掉和珅,主要因为:和珅权势极大,是嘉庆执政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若不打倒和珅,嘉庆就难有作为。假以时日,和珅很有可能架空嘉庆,甚至嘉庆的政权不保。因此,嘉庆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政权,就必须以快打慢,为首的就是必须打倒和珅,铲除元凶。过去四年,和珅有太上皇乾隆的保护,嘉庆皇帝对和珅无可奈何。现在乾隆西去,和珅就没有了保护伞可撑,杀和珅就相对容易一些。为实现自己的意图,也就是嘉庆和和珅对峙期间,嘉庆有意任命和珅为乾隆治丧事物总管,暂时稳住了和珅等人。嘉庆要做的就是找到借口、以待时机罢了。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八,根据给事中王念孙的弹劾,嘉庆帝终于找到借口和机会,立即下旨将和珅及其追随者户部尚书福长安革职下狱。仅仅过了十天,也就是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列出和珅十八大罪状,令其自尽。也就是说,在乾隆帝死后的第十五天,嘉庆帝就急着赐和珅悬梁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和珅死后,嘉庆帝为绝后患,命令将和珅府邸(除十公主和丰绅殷德居住地外)全部封存充公,和珅府邸今天尚在,也就是今天北京的的恭王府。财务抄没,家丁充军,妇女为奴。据史书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和珅当时所聚敛的财富价值约:八亿两 至 十一亿两白银之间。和珅所拥有的黄金、白银、珠宝,加上其他古玩、珍宝,字画等,超过了清朝政府当时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所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