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中國有句古話:窮山惡水出刁民。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據不可靠史料記載:這句話最早的出處,是乾隆皇帝口中。

乾隆下江南,遇到一很不講理的女人,於是隨口說了一句:窮山惡水,潑婦刁民罷了。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後此話被一個叫王浚卿的清朝小說作家用在了他的作品《冷眼觀》裡。再後來,這句話就廣泛傳於民間,泛指閉塞、落後的地方。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私以為,這句話現在可以改改了。因為,走遍中國和江南,我發現,“刁民”極為罕見,反倒是:窮山惡水出“奇景”。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1

這次關於太姥山的福建旅行,第一站是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一個閩東貧困村。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赤溪村自古以來就隱藏在大山之中,村民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麼樣子,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住茅草屋,吃野菜。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以前的赤溪村民非常窮,窮到什麼地步呢?一家人穿一件衣服。一個出去,其他人要光著P股待在家裡。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孩子們沒有鞋穿。上學的時候大的孩子赤腳走在疙疙瘩瘩的山路上,小的孩子就被放在筐裡挑著。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但很幸運的是,赤溪村雖然窮,但這裡非常美,這裡有綠得像畫一樣的密林,還有完全沒有被汙染的藍天和空氣。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赤溪村的青山秀水在近幾年被外界發現,從此它有了新的命運:中國扶貧第一村。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如今,赤溪村的孩子們已經不知道“貧困”是什麼概念了,如今的赤溪村門大開,有公共汽車與城市相通,成了一個原生態的旅遊村。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漂亮的房子、採茶人、畲族人獨特的美食與人文、前來旅拍打卡的漂亮姑娘們……組成赤溪村嶄新的俏麗風景。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2

人們發現,赤溪村那些早年間與世隔絕的風景,竟每一處都似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於是這裡颳起了“原生態”風,城裡的人兒都喜歡到這一片“沒有開發痕跡”的古村走一走、看一看。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赤溪村景①:

九鯉溪竹筏漂流,距赤溪村5分鐘車程。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九鯉溪的漂流,是竹筏漂流,它和那些激流勇進的皮划艇是不同的。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竹筏漂流最大的特點是,它讓人覺得身心俱靜,與三五好友、與家人徜徉在這山高水闊之間,很有那種“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好的旅行體驗就是這樣,詩一開口,畫面就已經在眼前。漂流就要到這樣的地方,這山這水深藏多年,漂於其中,如同漂於世外。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赤溪村景②:

赤溪雲頂玻璃棧道,是今年剛剛落成的一個旅遊新項目。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隨著全民旅遊的大熱,玻璃棧道在遊客心目中已經不那麼稀奇了。赤溪的這條玻璃棧道乍看也並沒有什麼特別,高兩三百米,長千餘米。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但是走到玻璃棧道的盡頭,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裡有一個很適合喜歡戶外運動的小夥伴參與的挑戰項目。

赤溪的玻璃棧道,內有目前國內唯一一個戶外探險項目——外懸挑。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啥叫“外懸挑”?

就是我圖片裡拍下的這個小哥哥玩兒的這個東西了。

在做足了安全措施之後,體驗者可以翻出護欄之外,沿著玻璃棧道加寬出來那幾十釐米的玻璃檯面,與空氣和萬丈懸崖“零距離接觸”。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這個挑戰的確是很刺激的,不要說上去走一走光看著我都腿軟。

一步開外就可以張開雙臂“擁抱”下方的赤溪村了,這感覺……還是留給喜歡追求刺激的戶外探險者吧。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3

赤溪村景③:民宿、吊橋、登山道。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赤溪村是一個旅遊村,它的景觀是一體的。比如說在赤溪雲頂玻璃棧道下方就是一條几公里的登山道,在登山道上我們可以看到遊客看到老人看到孩子在這裡鍛鍊身體玩耍。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走到山腳下還有一條吊橋,吊橋之下就是九鯉溪的竹筏漂流。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而吊橋旁邊就是一排嶄新又漂亮的木質小房子,他們是專門給遊客打造的民宿小屋。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赤溪村景④:特別的畲族人文。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赤溪村是一個畲族文化村,他們每家每戶都住在二層的小樓裡,延續著千百年以來群區的少數民族特性。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畲族,是一個生活在大山裡的少數民族民族,他們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廣西等山水厚重的地方。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畲族有著獨特的人文和文化,他們的吉祥圖案是鳳凰,他們的彩色繪畫都非常地漂亮。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赤溪村民還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家居和飲食文化,這裡的農貿市場只在上午開放,下午是不開的。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赤溪村專門開闢了畲族文化園,在這裡可以瞭解到這個以往從不被外界所認識少數民族的日常。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中學不到的東西,我們在旅行中都學到了。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4

如今赤溪村已經成為了閩東以及浙南一帶的熱門旅行地、網紅打卡地。而乾隆當年口中江南的窮山惡水,如今也早已成為潛在的“金山銀山”。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當年窮困潦倒的一方百姓,想方設法都要走出那片大山,如今,他們守著門庭若市的家園,哪兒也不想去了。

當年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建赤溪 如今什麼樣了?

我是大紅姐姐,旅遊FM主播,環球旅行體驗師,專注小眾目的地,分享冷門秘境。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