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建议收藏)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建议收藏)

作者:陕西省名中医,孙万森教授( )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建议收藏)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经常遇到患者咨询如何煎煮、服用中药的方法,以及服用后出现肠胃不适等症状如何缓解。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谈谈。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建议收藏)

中药如何煎煮?

初服中药的人,常常会问中药如何煎煮?一般而言,中药煎煮分三个步奏:

第一步选煎药器皿,中药煎煮最好选择专门煎药的砂锅,如果临时使用可用搪瓷或不锈钢锅代替。

第二步是浸泡,把中药饮片放入砂锅,加水高过药面3-5厘米,浸泡30-60分钟,一般治疗慢性病药物加水3厘米,治疗急性病如感冒药物加水5厘米。

第三步是煎煮,先大火烧开,再转为小火(古称文火)煎煮。一般煎煮感冒药,10-15分钟即可,而且只煎煮1次;煎煮治疗慢性病的药物一般煎煮2次,第1次煎煮30-40分钟,滤出药汁,第二次煎煮加开水,高过药面2厘米,煎煮15分钟即可,两次药汁混在一起备用,补益药也可煎煮3次。

另外,对于矿物硬质类药物,如牡蛎、龙骨、磁石等等可先煎20分钟,芳香类药如白豆蔻、砂仁、藿香等等可在药物煎煮20分钟后放入,煎煮10-15分钟即可,对于胶质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可放入滤过的药汁中加热化开即可。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建议收藏)

中药如何服用?

一般讲感冒药须分2-3次服用。初服三分之一,卧床盖被发微汗,汗后病愈,停服余药,不愈,继服,可1小时服1次,直至病除。

补益药分2-3次服用

泻下药一般在白天尤其是上午服用,午后尤其晚上不服,因泻下影响睡眠

治疗失眠药最好睡前一次服用。如果脾胃虚寒,服药时药汁要温热一点,如果脾胃素虚,服药时可每次少量服用,每天可3-4次

另外,头面、心胸、脾胃疾病一般饭后服,肝肾、胆肠疾病饭前服。有些人脾胃虚弱,此时不管是何处疾病均可在饭后服药,以减少药物对脾胃的刺激。一般而言服药和吃饭相隔50-60分钟为宜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建议收藏)

如何应对服用中药后的胃肠道不适?

中药服药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有些人会出现一些不适。

首先判断是否是服药引起的不适,如正好饮食不当、受凉等等,排除其它因素引起的不适后,就可确定是服药引起的不适。

最常见的服药不适是大便变溏,出现腹泻,如果大便变溏,次数多,没有乏力感,而是自感全身轻松,则不用担心,坚持服完药再复诊。如果大便变溏,次数多,有乏力感,而且有腹痛感觉,则可在中药里加生姜5片,大枣5枚同煎,一般可以解决大便溏稀问题。如果加了生姜、大枣后仍有腹泻,则先停药观察几天再服,如果还有不适则复诊。

其次是服药后出现恶心,先排除是否药汁没有加热到位

,或服药后立即吃饭,或吃饭后立即服药引起的,此时可在药里加生姜5片同煎即可。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建议收藏)

附子是一味良药,其性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功能

附子如何煎煮?

附子是一味良药,其性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功能,可治疗一切沉寒痼冷之疾,但附子有毒,如果大量应用或煎煮不当可出现中毒

因此,在有附子的中药方剂里,附子要先行煎煮。首先把附子用水清洗,然后把附子拿出放入足量(能够煎煮所有药物)的开水中,再放入5片生姜同煎1小时,然后用筷子蘸一点放到舌面,感觉有无麻感,若无麻感,即可放入它药继续煎煮,若有麻感,则再煎煮直到没有麻感为止,再放入它药继续煎煮。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建议收藏)

附录:《伤寒论》中记载桂枝汤及服药法。

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二两;炙甘草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取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蟄蟄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