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虚、阴虚、肝肾阴虚都是导致心悸的罪魁祸首,该怎么办

悸,说文称“内动”也,乃自觉心跳悸动不安的病证。《伤寒明理论》曰:“悸者心松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松松不能自安者是矣。”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谓:“心悸,一般分惊悸和怔忡两种。”“所谓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厥逆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前者不因受惊而发,而自觉心悸不安,病情较重,后者因惊悸而发,病情较轻。心悸一候,一般以虚证为主,实证少见,然常因虚而复加外因诱发,出现虚实并见之证。

气虚、血虚、阴虚、肝肾阴虚都是导致心悸的罪魁祸首,该怎么办

气虚、血虚,阴虚、肝肾阴虚,引起的心悸都是怎么辩证调理的

气虚心悸

“心悸属气虚者……心下空虚,内动为悸。”心虚者,心气虚也。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为心所藏。若禀赋不足,素体心气亏虚;或年高脏器衰弱,或久病不复,损及心气。心气一亏,无以保持血脉的正常活动,导致心失所养,心气虚损之悸作矣。

表现:心悸气短,动则悸发,静则悸缓,自汗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调理思路:补益心气。方用五味子汤加减

血虚心悸

血虚心悸,乃血不养心而悸也。心主血,血赖心气的推动运送全身,营养脏腑四肢百骸。若脾胃虚弱,阴血化源不足;或产后失血,崩漏,外伤出血过多之后;或劳心过度,以致营血亏虚,血不养心,血虚心悸作也。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肇端也。

表现:心悸怔忡,面色不华,心烦不寐,手足乏力,头晕,精神不振,唇淡爪白,舌质淡,苔薄白。

调理思路:养血安神。方用十四友汤

此外,《世医得效方》的益寿汤和《景岳全书》的七福饮也是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的有效方剂,临证可加减使用。

气虚、血虚、阴虚、肝肾阴虚都是导致心悸的罪魁祸首,该怎么办

阴虚心悸

阴虚心悸者,乃阴气内虚,心失所养,虚火内动之证也。《证治汇补》谓:“人之所主者心,……阴气内虚,虚火妄动,心悸体瘦。”多因情志之火,内伤心阴;或用心不息,阳用太过;或青灯愤读,劳神伤阴。心阴被耗,心失所养,阴不制阳,阳气动而悸也。

表现:心悸而烦,失眠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调理思路:滋养心阴,宁心养神。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肝肾阴虚心悸

肝肾阴虚心悸,乃肝阴不足,肾水亏虚所致心悸之证。其因大致有三:一是肝阴不足,阴血亏虚,心失所养。故曰:“心悸非心动也,乃肝血虚不能养心也。”二是肝阴不足,阴虚阳亢,上扰心神。因“肝为心母,操用神机,肝木与心火相煽,肝阳浮越不潜,彻夜不寐,心悸怔忡,有不能支持之候。”三是肝肾同病。肝阴不足,子病及母,令致肾阴不足,肾阴不足,母令子虚,亦可形成肝阴不足,肝肾阴虚,心神失养,心悸作矣。

表现:心悸失眠,五心烦热,眩晕耳鸣,急躁易怒,腰膝酸软,或见遗精,舌红少津,舌苔剥脱。

调理思路:滋养肝肾,养心安神。方用养阴安神汤

气虚、血虚、阴虚、肝肾阴虚都是导致心悸的罪魁祸首,该怎么办

感悟

文章中的四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导致心悸的原因。具体调理办法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不能照搬运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