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魏蜀吳,這些人都想稱帝!他聚兵十萬登基,不費一兵一卒被滅

就算你的歷史老師常請假,也應該聽過林俊杰的歌,都知道“東漢末年分三國”,也就是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最後再由晉朝的司馬炎一統天下。

可是在東漢末年兵荒馬亂的亂世,割據一方之後否認漢朝天子的合法性,稱王稱帝的人可不只魏蜀吳。有名的像是“官五代”大軍閥袁術就曾經憑著玉璽自立為帝,以下就來介紹東漢末年那些未竟的皇帝夢。

除了魏蜀吳,這些人都想稱帝!他聚兵十萬登基,不費一兵一卒被滅

01、許昌:比張角還早出道,卻成了孫堅練等級的材料

東漢靈帝年間,在長江以南、天高皇帝遠的句章(浙江寧波)地區,有個山賊領袖名叫許昌,和他的兒子許韶、煽動周圍數個縣市起兵造反,他自立為“陽明皇帝”統轄數萬之眾,聲勢驚人。這一年是公元172年,比張角的黃巾之亂還早了12年。

可是這場風波很快就平息了,朝廷知道這件事之後,很快就派兵來平亂,帶頭的先鋒小將正是孫權的爸爸孫堅,他只率領一千多人的兵力,就擊敗了自稱“陽明皇帝”的許昌,戰勝後很快就升官了,而且還連年升。

那一年,孫堅才17歲,這個年紀的他已經在戰場嶄露頭角,不愧是江東猛虎啊!

除了魏蜀吳,這些人都想稱帝!他聚兵十萬登基,不費一兵一卒被滅

02、張舉:聚眾十餘萬,卻不費一兵一卒就被擊潰

黃巾之亂爆發幾年後,在河北的漁陽一帶,有個地方官叫做張純,他因為得不到當時高官重用而懷恨在心,煽動另一個地方官張舉一起叛變,他說:“ 現在天下大亂,朝廷氣數已盡,如果我們倆聯合北方的烏桓部落(遊牧民族)起兵,一定可以征服天下的! ”

於是他們闖入官府殺掉地方長官,聯合烏桓部落首領丘力居、聚集了十餘萬的兵馬,聲勢一時銳不可擋。張舉自封為天子,張純封為彌天安定王,在幽州(遼東)、冀州(河北)一帶四處劫掠,百姓死傷無數。

這時候朝廷看不下去了,派出劉備的學長、“白馬將軍”公孫瓚出馬討伐。起初公孫瓚還大勝,張純還輸到要拋妻棄子逃命,他一路得意乘勝追擊,卻沒想到“窮寇莫追”的道理,孤軍深入的結果,就是反被敵軍圍困在小城之中,一困就是兩百多天,最後部隊還因為沒飯吃而潰散,慘遭團滅。

得知公孫瓚大敗後,時任幽州最高長官的劉虞只好出來收拾殘局,但他並不是一味地用武力鎮壓。原來劉虞在幽州當官的時候,一向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經營得還不錯,部落民眾都相當尊敬他,於是劉虞派遣使者到部落“曉以大義”後,與張舉結盟的烏桓軍隊就馬上投降了。而失去靠山的“天子”張舉和張純連忙跑路,出逃塞外,張純還在半路上被手下背刺,割下他的人頭拿去跟劉虞領賞。

劉虞靠著過去積的陰德,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叛亂,還因此高升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

除了魏蜀吳,這些人都想稱帝!他聚兵十萬登基,不費一兵一卒被滅

03、闕宣:肖想當皇帝,卻被陶謙“黑吃黑”

公元193年,在下邳城有個人老大叫闕宣,他聚眾了數千人自稱為天子,還得到了徐州牧陶謙的響應,甚至向外攻下了好幾座城池。闕宣簡直爽歪了,原來想要征戰天下,不過小菜一碟。

但勝利不過是眼前的假象,本來響應他的徐州牧陶謙卻在此時來個“黑吃黑”,把闕宣給斃了,還收攬他的部下,天子美夢就此幻滅。

而陶謙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接下來他面對挾帶復仇之火來攻的曹操大軍,被打到無法招架,只能堅守不出,實在等不來其他強有力的援助,除了四處找人打工的流浪軍閥劉備。

除了魏蜀吳,這些人都想稱帝!他聚兵十萬登基,不費一兵一卒被滅

04、袁術:喝不到蜂蜜水,憂憤而死的皇帝

“四世三公”長輩全都是高官的袁術,從年輕時就一路官運亨通,後來還成了割據一方的軍閥,控制了淮南一帶。公元197年,他把玩著從孫堅那裡騙來的傳國玉璽,萌生了當皇帝的念頭,他找了很多“算命老師”來證明自己有“皇帝命”,相信自己一定是真命天子,他就稱正式稱帝了,國號叫做“仲”。

袁術稱帝之後,為了要有皇帝級的享受就大肆劫掠百姓,為享受極其奢華的生活,連他手下的士兵都沒飯吃,一時民怨四起。更慘的是,因為他僭號稱帝讓所有軍閥都看他不爽:“你算老幾?撿到個玉璽就敢當皇帝!”。一時間,孫策、曹操、劉備、呂布等等各方勢力紛紛出兵圍毆他,情急之下,他只好向感情超極差哥哥袁紹求援。

雖然袁紹從小就被弟弟袁術欺負,後來甚至出兵互相搶地盤,但畢竟是血肉親兄弟,總不能見死不救吧!袁紹答應接納袁術,他連忙捲款向哥哥的領地逃去,不料中途敵軍眾多,無奈只好折返老巢壽春城。

回程途中天氣十分炎熱,袁術這時候竟然還想喝蜂蜜水……他吩咐一旁的部下去去找,但這可是在逃難,哪來的蜂蜜水啊!喝不到蜂蜜水的袁術仰天大吼:“我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啊!”,然後就憂憤吐血而死了。

除了魏蜀吳,這些人都想稱帝!他聚兵十萬登基,不費一兵一卒被滅

05、公孫淵:自立為王的投機“反骨仔”

東漢末年公孫家族歷經三代、世守遼東,他們一面向統治北方的曹魏稱臣,一面往東攻打朝鮮半島的高句麗開疆闢土,就這麼過了三四十年。

公元228年的時候,公孫淵逼迫長年慢性病纏身的叔叔公孫恭退位,成為遼東半島的新主人。他一改之前向曹魏稱臣的策略,開始和南方的孫吳眉來眼去,剛稱帝不久的孫權想要拉攏這個北方的盟友,派使節帶著金銀財寶、冠冕從遙遠的江南渡海到遼東,要封恭孫淵為“燕王”。

但公孫淵想想又覺著不對勁:“如果接受孫吳的冊封,曹魏的大軍不就要打過來了嗎,到時候遠水救不了近火,我不就那啥了嗎!”,於是公孫淵就把帶著賀禮遠道而來的東吳使節斬了。雖然公孫淵迴歸曹魏,可是是魏國已經對他起了疑心,4年後魏軍攻打遼東,公孫淵這時終於不演了,宣佈獨立國號“燕”,改年號為“紹漢”,並勾結北方鮮卑部落侵擾曹魏邊境。

自立為王的公孫淵,隔年又想想不對勁,總覺得該找個靠山,於是又要向東吳稱臣,可是孫權並不想理這個反覆無常的“反骨崽”,直接忽略公孫淵的信件。這時曹魏又派遣4萬大軍來攻,帶頭的還是智力爆表的大軍師司馬懿,歷經一番大戰後,公孫淵兵敗被殺,結束反骨的一生。

除了魏蜀吳,這些人都想稱帝!他聚兵十萬登基,不費一兵一卒被滅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自立為帝的除了魏蜀吳之外,都是控制一小塊地盤,就自大、想當皇帝的小軍閥,這些勢力都像是流星一閃,不到三年隨即吞沒在歷史洪流中。反倒是掃平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操,當時全世界都勸他稱帝,除了自己手下的那群臣子天天在耳邊吵,就連東吳孫權都勸他“不要再演了,你想當皇帝對吧?” ,可是曹操卻回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意思就是真正的王者不需要自己帶皇冠,後人也會為他戴上的,多霸氣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