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鑑江流到吳川市的黃坡鎮,江流緩緩,水面開闊,出海口附近就是黃坡村。俗稱高低石江堤旁,有一座寬大的紅磚到頂的古建築物,這就是陳蘭彬的故居,也稱“官廳”。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故居外有大片草坪,綠樹成陰的廣場,豎立著陳蘭彬奉詔出任首位駐美國公使,在華盛頓的白宮向美國海斯遞交大清國書時,兩人友好握手的巨大銅像,留給後人美好的回憶。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陳蘭彬故居二進磚木四合院式結構,面積420平方米,縱深28米,寬15米,大門朝北,前為天井,兩旁走廊、廂房,廳堂為陳蘭彬接待官員及會客之所。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陳蘭彬故居1983年被公佈為吳川市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升格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陳蘭彬紀念館,內有陳蘭彬肖像,遺下的詩聯。也有官員文士讚揚他的詩作。前駐美國大使李道豫題曰:“留學肇始,使美先河。”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陳蘭彬,字荔秋,廣東吳川人,清代咸豐三年37歲時,考取進士,入翰林院,後為刑部主事。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三年後,英國製造所謂“亞來划艇事件”,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與法帝組成聯軍,依靠堅兵利器,先陷廣州,又陷天津,再犯京畿,咸豐皇帝倉皇狩獵熱河承德行宮。

紛飛的戰火,使陳蘭彬看到鉅艦重炮叩關奪城的作用,只有以夷之長技才能制夷。隨後,陳蘭彬積極參與曾國藩、李鴻章等大臣倡導的洋務運動。先是表現在購買堅船利炮,繼而引進先進的設備,設廠造船、製造軍火。不管如何先進的設備,總得靠掌握技術的人員去操作。派員往西方學習科學技,已是迫在眉睫。有了人才,自己可造機器設備,不用再受洋人制肘。

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朝延向美國派出留學生。挑選幼童120人,分4年派出,每年30名。“學習軍政、船政、步算、製造諸學,約計十餘年學成而歸,使西人善長之技,中國皆能悉,然後可以漸圖自強。”命陳蘭彬、容閎為留學生正副監督。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在任留美學生監督時,陳蘭彬受命赴古巴,調查華工被虐情況。那裡的資本家對待華工如牛馬,買賣、鞭笞、迫害,不準隨意出入鄉村城市,違者拘禁,不少華工被凌虐致死陳蘭彬力盡己能,找出華工受罪的證據。又將華工受虐情況,奏報朝廷,引起清室重視。後離開美國,回到京師,協助大學士沈桂芬與西班牙駐華使臣伊巴里會談,簽定了《古巴(時屬西班牙)華工條約》。使華工獲得出入的自由權利,提高了華工的地位。因此,舊時美洲各埠華僑會館,多掛陳蘭彬像,緬懷他阿護華僑之功。並作聯讚揚道:

盛德永難忘身經九萬里重洋濟人苦海;

奇功真不朽手訂十六條和約出我生天。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陳蘭彬故居建於光緒元年。他覺得祖輩留下的老屋殘舊破敗,且人口增多,居室擠擁,況且自己年屆花甲,致仕回家後,也要有個較好的居住環境、休憩之所。平時體假回鄉,可在寬敞的環境中接待來訪的官員。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於是,在黃坡村邊、鑑江西岸擇地建新居,設計為前屋後園。新居建成,適逢陳蘭彬回國述職,於是告假回鄉,主持喬遷之慶。並題聯雲:

百年燕翼惟培養,萬里程鵬在讀書。

1875年12月,光緒元年,陳蘭彬被朝廷任命為駐美利堅合眾國、西班牙、秘魯等三國公使,容閎為副使。

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陳蘭彬才正式持節出使,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常駐,處理國務,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關心華僑,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陳蘭彬於光緒八年回國,即擢升為二品的總理各國事務大臣,這是清廷對他外事工作成績的嘉獎。

光緒十年,陳蘭彬告老還鄉,作了一聯,懸於故居,欣喜自己的生命沒有虛度,以此激勵後進。

雪案讀儒書,廿二齡以優行成均,選廣博,登科第,通籍詞垣,並從戎粵海燕山,想當年士氣激昂,原思樹立;

星槎持使節,八萬裡由巴邦返邸,歷常寺,授宗卿,備守諫院,更宣力蘭臺樞部,幸此日聖恩高厚,暫息薪勞。

這副對聯概括了他少年立志,進入京師大學國子監(成均)苦讀儒書,當儒學教官,精通詩詞,能文善武,效勞社稷,不辭辛苦,持節乘船順利出使,在朝廷擔當不少重要部門的官職。如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禮部、兵部侍郎、會試閱卷大臣等。

陳蘭彬於光緒二十年十二月十四日在家中病逝,終年79歲。

走進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探訪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故居

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且以上內容不得擅自修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