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進士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高級考試被錄取的人

。它的考試程序為第一縣試:由知縣、縣長主考,一般考四到五場,通過者得參加下一步考試;第二府試:由知府、知州主考,同樣考四到五場,通過者稱為童生第三院試:由學政主持,考正試和複試兩場,參加考試的是童生,被錄取的生員叫秀才、舉人,取得第一名的叫解元第四會試:由禮部主持,考場設在京師,共考三場,參加者是舉人、秀才,被錄取的叫貢生,考取第一名的叫會元第五殿試:由皇帝主持考試並內定取生,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一其餘通過的稱為進士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錄取一名進士,順利通過要參加十四、五場考試,可見是非常不容易的,能考取進士是十分榮耀的事,足可以光宗耀祖了。那麼,在我們雷州半島,歷代考了哪些進士呢,下面給大家逐一列舉。

1、鞠杲 雷州半島歷史上第一位進士,是來自湛江市吳川縣現中山鎮穩村的鞠杲,他祖籍是河南鞠詠的後代。宋元符三年(1100年)鞠杲中進士後,宋神宗皇帝為挽救統治危機,任用王安石變法,因觸及大地主、大豪商的利益激烈反對,鞠杲站在保守派一邊,直言上書“奏天子”,數列變法改革派之罪而被貶謫終身。後人立其牌位,崇祀在吳川鄉賢祠中。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2、黃守政(1102-1167年)字元良,雷州市調會坊東嶺村人。南宋建炎四年(1130)考中進士,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至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任海南瓊州通判。其任職期間愛民施惠政,規勸黎民入學,與民耕作威望高尚被載入《瓊州府志》。

黃守政任滿後回雷州東嶺村居住,安家紮根教子耕讀。南宋乾道年(1167)病逝,葬於南興東園村西南白營山,墓現尚存。

3、黃勳(1110-1196年)字有功,祖籍湖廣,遷居海南所以有些資料記載為海南人,致仕後改籍遂溪縣英靈村(現屬雷州市)。宋紹興二年(1132年)進士,開始任永福縣丞,革除弊端關心民疾。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調任知雷州軍事,對雷州貢獻非常大,主要有建城牆防“海寇”,多次修建“雷祖祠”。

黃勳勤政清廉,終授“朝奉大夫”號稱“良吏”。逝世後葬於雷州市白沙鎮邦塘村附近坡地。《中國名人大辭典》、《雷州府志》等均有他小傳。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4、楊源興 海康縣(現雷州市)人,宋淳熙五年(1178年)戊戌姚穎榜進士。

5、楊直 宋淳熙五年(1178年)戊戌姚穎榜進士,唐志藝文門有他的題名。

6、陳宏甫 雷祖陳文玉後裔,宋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黃由榜進士。

7、紀應炎 遂溪縣現在麻章區湖光鎮下埠村人,宋嘉熙二年(1238年)進士。任南海知縣,人稱南海先生。當時村民把他在湖光巖白衣庵就讀時,每天經過村邊的一座石橋更名為“狀元橋”,以資紀念。

8、王應容 宋嘉熙二年(1238年)戊戌周坦榜進士。

9、楊懌 海康人,宋寶祐四年(1256年)丙辰文天祥榜進士。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10、洪宗寶 祖籍福建,其祖父任雷州通判遷居遂溪縣太平鎮南夏村(現屬麻章區)。元代順帝壬辰年(1352年)第八名恩進士,任河南開封長汀縣府署,任滿遷居遂溪縣太平鎮廬山村(現屬麻章區太平鎮)。後人建有宗寶宗祠堂。

雷州半島元代唯一有記載的進士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11、陳貞豫 (1369-1425年)遂溪縣附城陳村人,明朝永樂年進士。督察院巡按御史。明洪熙元年(1425年)私訪石城縣(現廉江)時被殺毀屍。明仁宗皇帝獲悉,即下詔書表其功,並

追封其父為都察院趾道巡按御史,以嘉獎其教子有方。清乾隆年間,遂溪縣民在縣城建“陳御史祠”以資紀念。

12、黃惟一 (1346-1407年)字誠齋,雷州市大埔村人,明洪武五年(1372年)舉孝廉,同年中進士。任河南道御史,監察河南道百官行為。他在職期間清正嚴明,愛護百姓,深受河南人愛戴。

任滿回家後,黃惟一奏請朝廷建築東洋防潮堤;奏疏朝延建築徐聞縣東溪水堰閘。其次子黃顯歲進士。黃惟一明永樂五年(1407年)病故,葬於南興東園村西南白營山。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13、廖謨 祖籍廣西,海康籍庶吉士。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丁顯榜進士。

14、何炫燁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戊辰任亨泰榜進士。任監察御使

15、林文亨 明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曾棨榜進士。任員外,有傳。

16、黃本固 (1384-1436年)字寧區,雷州市白沙村人,明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曾棨榜進士。第二年任安徽休寧縣知縣,任滿調任廣西省馬平縣(現柳州市)知縣。任職期間認真查閱案卷,秉公執法,清政廉明,不畏權勢愛民如子。明正統元年在重任時疾病發作,逝世家中,誥封文林郎,入祀鄉賢祠。有傳。

17、林現 明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曾棨榜進士,任興化縣丞

18、何曄 明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曾棨榜進士。

19、倪益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辛丑曾韜齡榜進士。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20、馮彬 字用先,號桐岡,祖籍雲南,衛官居雷州。明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羅洪先榜進士,被派任浙江省溫州府平陽縣令,任職期間同情婦女,鋤治豪紳,造福於民。

馮彬曾經重葬被挖掘葬在湛江硇洲的宋帝諸陵、墓。編輯的《霽山先生白石樵唱》廣傳天下。在家鄉興修水利。後補任上海縣令、御派出按廣西西征大揚朝廷風紀。接著任松江郡守,馮彬生性耿直,政績卓著,樂善好施,深受鄉民欽敬,卒後載入郡志,入祀雷州鄉賢賓興祠受奉拜。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21、莫天賦 (1519—1580年)字子翼,明代海康縣黎郭社東嶺村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戍申時任榜登進士。第二年任福建省莆田縣知縣,任職三年後於隆慶元年(1567)調京升任刑部主事、郎中,萬曆四年(1576年)升調雲南大理知府、按察副使,最後晉升為廣西右江道兵憲備道(四品)萬曆八年卒於家鄉,葬在草坡嶺。

莫天賦在甫田任職期間,對驅逐倭寇抗荒救災,減賦役維護安定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甫田農民寄聯“難教明月莫去,且喜清風徐來”,死後甫田人為其立廟祭祀奉拜。在雲南大理任職時,解民困,安百姓,和蠻漢。《雲南通志》、《大理志》、《甫田志》、《廣東通志》、《雷州府志》等都將他名字列入“名宦

”。海康地方尊他為“鄉賢”,《海康縣誌》將他的墓收入“塋墓”,他在萬曆四十三年撰寫的《重修雷州城坦記》留傳至今。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22、鄧宗齡 字子振,明代廣東省雷州府徐聞縣烈村人(現徐聞龍塘鎮西洋村委檳榔園村人),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朱國祚榜中二甲第二十四名進士,殿試選

翰林院庶吉補檢對。鄧宗齡忠精愛民,尊重人才教育,提倡禮儀。

參與《資治通鑑》重刻,曾著有《舟中草》文集,還有《雷州天后廟記》、《擬御製重刻資治通鑑綱目序》、《遂溪學名宦鄉賢祠記》等很多著作留傳於世。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23、梁羽翰 原名梁裕國,崇禎十六年(1643年)壬戍申時任榜進士,任甫田知縣,雲南大理知府升廣西右江兵備道

24、洪泮洙 (1611-1704年)字獻統,號垂萬,廣東雷州府遂溪縣廬山村(今屬麻章區太平鎮)人。32歲由邑廩生鄉試第八名中舉人;46歲任廣東瓊州府瓊山縣教諭;48歲中順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科七十八名進士,殿試三甲通政司觀政;54歲任江南省徽州府休寧縣知縣,連任六年。在職期間政績頗著,休人頌之。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洪泮洙對陳璸(雷州南田人)的教育、交往頗深,對其很賞識,曾贈陳璸詩“歲序頻催前輩老,江山留待少年雄”。兩人還共同倡儀、募捐修築海堤,海康一條南北岸長18478丈,遂溪一條長4520丈,造福於民深受兩地人民愛戴。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洪洋洙先後編纂《遂溪縣誌》、《雷州府志》,一生許多詩文創作如《湖光巖山水記》、《遂溪八景詩》等等流傳至今的非常之多,為雷州半島、為國為民立下很大業績。朝廷欽命提督廣東學政給他題贈四字匾額曰“清世人龍”。

25、陳璸 (1656年—1718年),字文煥,號眉川,廣東雷州市附城鎮南田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胡任輿榜進士。陳璸三次赴閩任職,歷任閩知縣、臺廈道臺、福建巡撫、湖南巡撫等職,為官公正廉明、功績卓者。他愛國愛民愛家鄉,捐俸修築東洋防潮大堤並興修水到,深受人民擁愛。有傳。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康熙帝非常器重和肯定陳璸,多次接見他,並贊他是清廉官中最突出的一個。陳璸逝世後,康熙下旨追封為“禮部尚書”,諡清端,賜國葬,賜碑文。閩民世代銘其恩,自發立廟立碑塑象祭祀他。雷州人民在南田村建立清端祠奉祀,並把閩民眾贈陳璸雕刻真像供於祠內。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2007年,南粵先賢入館評選委員會專家經過慎重選擇,從開發嶺南第一功臣的南越王趙佗到現在,時跨2000多年,涵蓋文化、政治、科學等領域選出50名人中,雷州半島只有陳璸一人入選,後來才增補陳文玉等6人,雷州半島人稱陳璸為“千古一清端”。

26、陳昌齊 (1743-1820年),字賓臣,號觀樓,又署瞰荔居士,廣東雷州調風南田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邵晉涵榜二甲四十八名進士。任翰林院編修,湖北主考,河南道監察御史,兵科給事中,刑科掌印給事中,浙江溫處兵備道。任職期間廉潔勤政、忠於職守,潛心編纂,參與纂修《四庫全書》、《永樂大典》等勘校輯佚工作。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陳昌齊致仕歸故後,主講粵秀書院、雷陽書院,並主持編修《廣東省通志》、《雷州府志》等,他博學多才,很多著作流傳至今。在解決村與村之間的矛盾中,留下冠名雷州半島的“有千年祿切,沒百年觀樓”格言,他為國為民為家鄉作出傑出的貢獻。當代學者認為陳昌齊“廣東治漢學、樸學第一人”,梁啟超在《近代學風之地理分佈》中斷言“粵中第一學者,推嘉慶間之海康陳觀樓昌齊”,可見其在學術界的歷史地位。有傳。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27、蔡寵 (1771-1843年),又名蔡思銘,字懼三,號蘭臞,今雷州市客路鎮高橋村委會樂只村人,道光二年(1822年)任午登極會試恩科,殿試二甲。全國共錄取的300名進士中,他位居第52名。道光三年被欽點任山東即墨縣任知縣,因其看淡官場上任不久便“告病”歸鄉。道光九年再復宰即墨,不到一年又推辭歸鄉。

察寵勤民事勵清操,曾到雷陽書院講學,他為人正直,樂善好施。博學淵深,對《詩經》、《四書》等尤有深究;他能詩善詞,有很多著作流傳於世。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28、林召棠 (1786-1872年),吳川縣吳陽鎮霞街村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殿試,道光帝閱其卷,硃批

今得一佳元,一字誤筆偏旁,無關學問”。

遂拔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林召棠考中狀元,是清代廣東三狀元之一,也是粵西地區歷史上唯一的狀元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林召棠曾任翰林院修撰、陝甘正考官等職,後應聘講肇慶端溪學院,其平生誠樸,廉潔正真,樂善好施、扶危濟急,多才博學,著有很多詩文流傳於世。林召棠出生地霞街村,自明至清代,人才輩出,共出狀元1人、進士6人(含翰林)、舉人6人,為雷州半島歷史之最。

29、孫祖貽 吳川進士,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抵粵禁菸,雷州半島各縣紛紛響應,孫祖貽曾作《鴉片煙賦》,申述鴉片的害處和動員相關人痛戒鴉片煙。

30、陳蘭彬 (1816-1895年),吳川市黃坡村人,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館纂修,繼任刑部後補主事。陳蘭彬以清政府留學生監督身份率領我國第一批包括詹天佑等30人赴美留學。在其留美期間,奉命往西班牙查辦華工事務。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陳蘭彬回國後往大名府賑濟災民,清嚴愛民。後又被任命為多國大使,解救很多務工僑胞,並被僑胞立廟以祀。任滿歸國,深受慈禧太后和李鴻章器重,賞二品頂戴,歷任太常寺卿、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總理各國事務大臣

等職位。

光緒十年,陳蘭彬告老返鄉,還主講高文書院,纂修《高州府志》等多個志,很多著作流傳至今。

31、陳喬森 (1835-1905年)原名陳桂林,子頤山,又字木公,祖籍吳川乾塘人,後遷湛江市郊東海島東山區。咸豐三年(1853年)癸丑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常。陳喬森刻苦好學,文彩驚眾,詩書畫融為一體,堪稱三絕。

陳喬森樂善好施,曾在雷陽等書院講學,他有很多著作流傳於世。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32、符兆鵬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進士,殿試三甲第十九名,欽點知縣,歷任太湖、渦陽、桐城、鳳陽知縣,後升六安州知州

33、李晉熙 (1849-1910年),字春卿,號芸友,海康縣塘尾社邦塘南村(現雷州市白沙鎮)人。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進士,殿試二甲,朝考二等,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工部主事,工部栽留農工商部主事、銓選安徽滁洲直隸知州

李普熙忠孝清廉自守,精研古籍開設學館,曾擔任貴生書院主講、掌教雷陽書院,他的著作頗多,存有詩歌166首,摘句18則,集句詩103首。

34、吳國棟 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武進士,殿試二用、朝考二等,欽點花翎四品待衛、乾清門行走。

雷州半島唯一的武進士

相關:殿試放榜錄取進士分為三(甲)等。第一甲共三名,依名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第二甲稱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新進士中要選拔若干名為庶吉士,庶吉士可以和頭三名進士同在翰林院閱讀宮廷藏書,使自已成為高級官員的候選人。

雷州半島歷代有哪些進士,他們有什麼貢獻?

由於本人能力有限,加上年代久遠,有些進士的部分信息暫時無法完續,有關雷州半島的歷代進士暫時到此,如果您有什麼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